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排螺旋CT鉴别诊断机化性肺炎的影像表现及诊治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郑一 刘继伟 +3 位作者 和燕斐 王建军 高红 杨瑞 《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 研究多排螺旋CT鉴别诊断机化性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纳入河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机化性肺炎患者作为机化组,并收集同期本院收治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分析患... 目的 研究多排螺旋CT鉴别诊断机化性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纳入河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机化性肺炎患者作为机化组,并收集同期本院收治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多排螺旋CT对机化性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病灶部位、病灶形状、与肺组织分界状况及密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晕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毛刺情况、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棘状突出症、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局部胸膜增厚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扫和静脉期CT值变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动脉期CT值变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排螺旋CT检测机化性肺炎具有明确的影像学征象,毛刺征象、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棘状突出症、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局部胸膜增厚是鉴别机化性肺炎和周围型肺癌的关键征象,多排螺旋CT对机化性肺炎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鉴别诊断 机化性肺炎 影像学 诊断
下载PDF
CT检查对于预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预后的意义
2
作者 周静 杨瑞 +3 位作者 刘继伟 和燕斐 崔聪 武刚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CT检查预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201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179例)和预后不良组(22例)。比较预后良好组与... 目的探讨CT检查预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201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179例)和预后不良组(22例)。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心包积液比例、主动脉最大径和最大血肿厚度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和最大血肿厚度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显示,无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34 mm、最大血肿厚度<8 mm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高于有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34 mm、最大血肿厚度≥8 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和最大血肿厚度可较好预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进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 CT检查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MS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漏诊、误诊分析及治疗转归评估
3
作者 弓莉 高红 +1 位作者 杨瑞 刘继伟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漏诊、误诊分析及治疗转归。方法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漏诊...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漏诊、误诊分析及治疗转归。方法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漏诊和误诊情况,比较两组患者MSCT参数和肺功能检查仪检查结果,分析MSCT参数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预后追踪随访,随访时间均在3年以上,比较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MSCT参数,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SCT各项参数预测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疗效的价值。结果临床症状方面,观察组咳嗽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观察组钙化、空洞低于对照组,分叶征、毛刺征、肺不张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漏诊6例,误诊10例;观察组深吸气末全肺容积(Vin)、深呼气末全肺容积(Vex)、肺容积比(Vex/Vin)、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单位体积密度高于对照组,肺容积差(Vin-Vex)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in与肺总量(TLC)相关性最佳,呈正相关(r=0.75,P<0.05),Vex与残气容积(RV)相关性最佳,呈正相关(r=0.84,P<0.05),Vex/Vin与用力肺活量(FVC)相关性最佳,呈负相关(r=-0.82,P<0.05),Vin-Vex与FVC相关性最佳,呈正相关(r=0.79,P<0.05);预后不良组Vin、Vex、Vex/Vin高于预后良好组,Vin-Vex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in、Vex、Vex/Vin、Vin-Vex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33、0.758、0.782、0.870;敏感度分别为70.00%、47.50%、62.50%、92.50%;特异度分别为56.67%、95.00%、83.33%、71.67%。结论MSCT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漏诊率、误诊率较低,MSCT参数与肺功能存在良好相关性,其对预测患者治疗效果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合并肺癌 多层螺旋CT 漏诊误诊 肺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心律不齐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与主动脉一站式CTA检查方案优化的研究
4
作者 冯晓刚 杨瑞 +1 位作者 刘继伟 史征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6期437-443,共7页
目的探讨高龄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与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一站式检查方案的优化。方法将60例70岁以上心率不齐患者,随机分为A(常规方案)、B(优化方案)两组各30例,分别进行动脉血管成像。测量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各节段的CT值及其相应... 目的探讨高龄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与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一站式检查方案的优化。方法将60例70岁以上心率不齐患者,随机分为A(常规方案)、B(优化方案)两组各30例,分别进行动脉血管成像。测量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各节段的CT值及其相应平面脂肪组织的CT值以及标准差,同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三维后处理图像质量由两名高年资放射医师进行主观评判,并记录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和分析两组的客观图像质量(血管CT值、噪声、SNR及CNR)、主观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等指标。结果B组辐射剂量[(12.3±3.6)mSv]明显低于A组[(31.1±15.3)mSv](t=6.71,P<0.001)。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4,P<0.05),A组图像质量评价优良率(4~5分)占62.9%,B组占87.5%;伪影A组占27.1%,B组占12.5%;两组主动脉和股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38,P>0.05)。结论采用心电门控冠状动脉序列和主动脉大螺距扫描序列组合的一站式扫描方式能够明显降低心律不齐高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全程主动脉 心律不齐 对比剂 血管造影术 大螺距扫描
下载PDF
左心房与肺静脉容积比预测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
5
作者 和燕斐 杨瑞 +4 位作者 孙玉梅 黄琼 刘继伟 史征 葛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观察左心房容积(LAV)与肺静脉容积(PVV)比(LAV/PVV)预测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AF)复发的价值。方法纳入95例接受导管消融术治疗的AF患者,根据术后随访1年内有无AF复发将其分别归入复发组(n=23)与未复发组(n=72)。采用2种方法(方法1... 目的观察左心房容积(LAV)与肺静脉容积(PVV)比(LAV/PVV)预测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AF)复发的价值。方法纳入95例接受导管消融术治疗的AF患者,根据术后随访1年内有无AF复发将其分别归入复发组(n=23)与未复发组(n=72)。采用2种方法(方法1,对各支肺静脉均渲染至距肺静脉开口部后2 cm;方法2,对各支肺静脉均渲染至肺静脉分叉后1 cm)基于心脏CT血管成像(CTA)测量左肺上静脉容积(LSPVV)、左肺下静脉容积(LIPVV)、右肺上静脉容积(RSPVV)及右肺下静脉容积(RIPVV),计算LAV及PVV;比较2种方法测值,评估LAV/PVV预测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的价值。结果方法1、2所测LIPV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心力衰竭、LAV及LAV/PVV均为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LAV/PVV为AF复发的危险因素。以8.27为方法1所获LAV/PVV的最佳截断值,其预测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774、78.26%及70.83%;以9.02为方法2所获LAV/PVV的最佳截断值,其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691、56.52%及80.56%;以方法1所测量LAV/PVV预测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的AUC高于方法2(P=0.018)。结论LAV/PVV可用于预测经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且以方法1所获LAV/PVV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房 肺静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动态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池萌 杨瑞 +1 位作者 刘继伟 刘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7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影像学征象及治疗前后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MSCT表现,观察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前后动态变化。结果胸部MS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1)18例患者中胸部影像表现阴性2例...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影像学征象及治疗前后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MSCT表现,观察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前后动态变化。结果胸部MS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1)18例患者中胸部影像表现阴性2例;2)双肺分布12例(67%),累及多个肺叶9例(50%),呈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8例(44%),病灶多处13例(72%);3)病灶形态多样磨玻璃影15例(83%),实变影5例(28%),网格影5例(28%),两者以上5例(28%);4)病灶内部形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例(17%),血管穿行6例(33%),空气支气管征5例(28%);5)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确诊患者治疗后3天内复查实变影变淡8例(44%),磨玻璃影局部密度变实9例(50%),单发磨玻璃结节影边界变清晰、密度增高1例(6%),多发磨玻璃结节影范围增大、呈簇状改变1例(6%),网格影密度增高、范围略减小5例(28%),另有新发斑片影2例(11%);6天内复查,实变影进一步吸收、可见反晕征8例(44%),实变区域增多10例(56%),单发实性结节形成1例(6%),磨玻璃影密度进一步减低、其内血管影明显9例(50%),网格影范围减小、呈条状改变,边界清晰5例(28%),部分新发斑片影融合2例(11%),胸腔积液较前减少1例(6%);10天以上复查,肺内斑片影完全吸收18例(100%),实变影范围减小,呈纤维化改变16例(89%),实变结节密度变淡,周围见晕征1例(6%)。结论COVID-19胸部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与诊断仍是其临床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分析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史征 刘继伟 +2 位作者 和燕斐 冯晓刚 杨瑞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2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磁共振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技术(MRI-STIR)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STIR检查,...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磁共振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技术(MRI-STIR)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STIR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STIR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共36例,占比为51.4%;MRI-STIR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94.4%(34/36),特异度为88.2%(30/34),准确度为91.4%(64/70);经Kappa检测,MRI-STIR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2,P<0.001)。结论 MRI-STIR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早期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提供客观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 磁共振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技术 转移
下载PDF
左前纵隔异位胰腺累及左上肺1例
8
作者 和燕斐 杨瑞 +3 位作者 刘继伟 张曼林 张恒 李怡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9-479,共1页
患者男,20岁,间断少量咯血5月余,无胸闷、胸痛等,曾自行服药,具体不详。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支气管镜检查:左肺上叶前段支气管口少量陈旧性出血。胸部CT:左肺上叶前段云雾状斑片影,边界模糊(图1A);左前纵隔区18 mm×16 mm... 患者男,20岁,间断少量咯血5月余,无胸闷、胸痛等,曾自行服药,具体不详。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支气管镜检查:左肺上叶前段支气管口少量陈旧性出血。胸部CT:左肺上叶前段云雾状斑片影,边界模糊(图1A);左前纵隔区18 mm×16 mm类椭圆形实性结节,边界模糊,CT值37 HU,增强后动脉见明显强化灶(图1B),动脉期、静脉期CT值分别为66、95 HU;考虑左上肺炎症累及左前纵隔。予抗感染及止血治疗1个月,复查胸部CT示左上肺斑片影较前减少,左前纵隔结节内新发空洞呈空气新月征(图1C);考虑左上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不排除肺结核或真菌感染等。行胸腔镜下左上肺楔形切除术及左前纵隔占位切除术,术中见左前纵隔直径约15 mm结节与左上肺紧密粘连,周边见咖色液体样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异位胰腺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的随访价值
9
作者 和燕斐 葛红 +2 位作者 杨瑞 刘继伟 史征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化学消融术后近期疗效的随访价值。方法收集确诊的HOC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共12例患者接受了化学消融...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化学消融术后近期疗效的随访价值。方法收集确诊的HOC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共12例患者接受了化学消融术,并于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完成了CMR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使用后处理工作站测量同一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的左室流出道流速(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velocity,LVOTV)、静息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left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OTG)、舒张末期基底段左室间隔壁最大厚度(left ventricular maximum wall thickness,LVMWT)、左室流出道内径(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diameter,LVO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eft atrial end-systolic diameter,LA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LV mass)、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征、间隔支供血区静息心肌灌注(perfusion)缺损、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等参数。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同一患者术后7 d与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7 d的数据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化学消融术后7 d与术前比较,LVOTV、LVOTG、LAESD、LVEF及LV mass值、SAM征阳性患者例数均减小或减少,LVOTD值及perfusion缺损患者例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WT、LVEDD及LAESD值、LGE患者例数的变化均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LVOTV、LVOTG、LVMWT、LAESD及LV mass值、SAM征阳性患者例数均减小或减少,LVOTD及LVEDD值、perfusion缺损及LGE患者例数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值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7 d比较,LVOTV、LVOTG、LVMWT及LV mass值均减小,LVOTD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LAESD及LVEF值、SAM征阳性、perfusion缺损及LGE患者例数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R可精准评估HOCM化学消融术后的病理改变,对术后随访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心脏磁共振
下载PDF
HR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并发症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继伟 王肖辉 +2 位作者 杨瑞 穆晓伟 田兴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92-2195,共4页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相关风险因素分析。方法搜集河南省胸科医院的80例Ⅰ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T引导下RFA治疗,并具有规范的随访记录。对本组患者死亡率及治...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相关风险因素分析。方法搜集河南省胸科医院的80例Ⅰ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T引导下RFA治疗,并具有规范的随访记录。对本组患者死亡率及治疗相关的并发症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数目、类型及消融时间、次数是否相关。结果对80例Ⅰ期NSCLC患者(共86个病灶)进行评估,共进行88次RFA。男54例,女26例,年龄48~85岁,平均(65.4±7.2)岁。肿块最长径0.42~3.00 cm,平均(2.34±0.61)cm。随访至2020年8月,共16例患者死亡(14例死于肿瘤进展,2例死于肺部感染)。发生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共23例(28.75%),其中气胸6例(7.50%)、胸腔积液4例(5.00%)、咯血8例(10.00%)、肺炎5例(6.2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肿瘤直径及类型是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仅肿瘤类型是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结果表明HR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Ⅰ期NSCLC是一项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早期 非小细胞肺癌 并发症 高分辨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CMR-LGE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征 杨瑞 +2 位作者 刘继伟 和燕斐 冯晓刚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5期19-23,共5页
目的分析经心脏磁共振成像-钆延迟强化(CMR-LGE)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的评估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2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期接受治疗的56例非梗阻性肥厚... 目的分析经心脏磁共振成像-钆延迟强化(CMR-LGE)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的评估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2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期接受治疗的56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CMR-LGE技术及实验室指标检查,记录心肌纤维化标志物,如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等,并记录LGE强化部分总积分,分析患者接受治疗前LGE强化部分积分与心肌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PⅢNP、PCⅢ、透明质酸水平及LGE强化部分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清PⅢNP、PCⅢ、透明质酸水平与LGE强化部分总积分呈正相关(r>0,P<0.05)。结论应用CMR-LGE技术检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LGE情况,可以评价患者的心肌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成像-钆延迟强化 心肌纤维化 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Ⅲ型前胶原 透明质酸
原文传递
布鲁菌病^(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12
作者 张继良 闫峰山 +7 位作者 尤阳 王莉 付畅 孙萌萌 张伟峰 廖曙光 范馨 徐俊玲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625-628,共4页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患者^(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18)F-FDG PET-CT)检查的表现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22年5...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患者^(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18)F-FDG PET-CT)检查的表现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22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河南省胸科医院确诊的15例布鲁菌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观察全身各组织器官^(18)F-FDG PET-CT表现, 测量各特定部位病变区的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及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 FDG)的最大标准摄取值, 将最大标准摄取值≥肝脏FDG摄取值视为阳性摄取。结果 15例布鲁菌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8~64岁, 7例有牛羊接触史或食用过牛羊肉, 3例有疫区生活史, 既往均无肝炎、肝硬化及肝脏肿瘤等病史。临床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无力, 5例有腰痛, 2例有咳嗽、胸闷, 病程为15 d至2个月。所有患者^(18)F-FDG PET-CT检查均发现全身多脏器受累改变, 11例患者的躯干骨髓腔和6例患者的脾脏呈轻度弥漫性阳性摄取, 5例患者的胸部或腰椎、8例的肝脏、3例的肺部、3例的前列腺、1例的附睾、1例的脾脏、2例的脊髓、8例的多发淋巴结、1例的腰大肌、1例的股骨头韧带分别可见局灶性FDG摄取值增高。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可见布鲁菌病患者全身骨关节及软组织脏器感染播散状态, 尤其对检出脊柱外脏器组织病变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布鲁杆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计算机断层显像 脱氧葡萄糖 标准化摄取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