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TF6和IFN-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席恺 张苗苗 +2 位作者 张曦 张腾腾 邢丙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目的 探讨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和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 目的 探讨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和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100例LSCC患者,收集整理其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ATF6和IFN-α的表达;采用Spearman法分析LSCC组织中ATF6与IFN-α表达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法分析LSCC组织中ATF6,IFN-α表达与患者三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LSCC患者一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ATF6在LSCC组织中阳性率(76.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00%),IFN-α在LSCC组织中阳性率(29.0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352,40.536,均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为深层、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ATF6阳性表达比例均显著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浸润深度为浅层、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χ^(2)=7.310,9.223,5.123,均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为深层、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IFN-α阴性表达比例均显著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浸润深度为浅层、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LSCC患者(χ^(2)=8.564,5.021,5.203,均P<0.05);LSCC组织中ATF6与IFN-α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415,P<0.05);ATF6阳性表达组LSCC患者三年生存率(50.00%)显著低于ATF6阴性表达组(83.33%),IFN-α阳性表达组LSCC患者三年生存率(82.76%)显著高于IFN-α阴性表达组(47.89%)(Log rank χ^(2)=8.002,10.854,均P<0.05)。ATF6(HR=1.735,95%CI:1.159~2.598),IFN-α(HR=0.624,95%CI:0.439~0.886)均是LSC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LSCC组织中ATF6阳性表达率升高、IFN-α阳性表达率下降,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转录激活因子6 干扰素Α 淋巴结转移 浸润深度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喷雾型鼻腔过敏原阻隔剂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邵寒俏 王月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6期2933-2935,共3页
目的分析喷雾型鼻腔过敏原阻隔剂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AR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0例... 目的分析喷雾型鼻腔过敏原阻隔剂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AR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鼻腔冲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喷雾型鼻腔过敏原阻隔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鼻塞、鼻痒、喷嚏、清涕)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鼻塞、鼻痒、喷嚏等临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患者应用喷雾型鼻腔过敏原阻隔剂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鼻腔冲洗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喷雾型鼻腔过敏原阻隔剂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鼻腔冲洗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发生机制
3
作者 李花萍 席恺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老年基础性疾病,常合并听力损害。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5%~50%最终发生不同严重程度的听力损伤,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双侧对称性、进行性起病,伴有或不伴有眩晕、耳鸣等症状。其发病机制较复杂,高糖引起的血管及...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老年基础性疾病,常合并听力损害。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5%~50%最终发生不同严重程度的听力损伤,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双侧对称性、进行性起病,伴有或不伴有眩晕、耳鸣等症状。其发病机制较复杂,高糖引起的血管及神经病变会对糖尿病患者耳蜗代谢、耳蜗微循环及其结构和功能带来变化,但其具体发病基础和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对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听力损失 发生机制 治疗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