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4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大一学生教育管理中实施“驻班党员”制度的实践探索——以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1
作者 李芳 董文铮 倪小鹏 《新丝路(中旬)》 2022年第8期0232-0234,共3页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和带头人,是学生中的中流砥柱,要确保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树好党员旗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要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大一学生刚刚跨入大学校门,其生活、学习、思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需要“过...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和带头人,是学生中的中流砥柱,要确保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树好党员旗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要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大一学生刚刚跨入大学校门,其生活、学习、思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需要“过来人”的引导。通过“驻班党员”制度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与新生教育相结合,通过“驻班党员”引领作用,帮助新生树立远大目标,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顺利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文章以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驻班党员”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和主要做法,探讨了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班党员 大一学生 教育管理
下载PDF
工科大学生“双创”教育工程实践模式研究
2
作者 郭俊卿 李芳 陈拂晓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基于新时代对工科大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工程教育实践模式改革,提出并实践“学校主导、企业落地、行业引领、保险护航”多方协同的工程实践新方法,即高校具体专业对接创新创业教育新要求,搭建学校、企业与研究所等校内外实... 基于新时代对工科大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工程教育实践模式改革,提出并实践“学校主导、企业落地、行业引领、保险护航”多方协同的工程实践新方法,即高校具体专业对接创新创业教育新要求,搭建学校、企业与研究所等校内外实践平台,邀请行业学会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论证、制订实践方案,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定制企业、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通意外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实践结果表明,新型“双创”教育实践模式提升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竞争力,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实践模式 校企行保协同 大学生就业
下载PDF
身管材料的高温氧化行为
3
作者 张程 张玉琦 +4 位作者 温相丽 白鹏鹏 孟永钢 马丽然 田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4-1362,共9页
随着对火力打击要求的提高、大威力火炮的发展、身管材料的高温氧化日益严重,严重影响武器性能的发挥,甚至导致武器报废。但目前对身管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研究较少。针对3种身管材料PCrNi3MoVA钢、30SiMn2MoVA钢和MPS700钢,研究其在600℃... 随着对火力打击要求的提高、大威力火炮的发展、身管材料的高温氧化日益严重,严重影响武器性能的发挥,甚至导致武器报废。但目前对身管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研究较少。针对3种身管材料PCrNi3MoVA钢、30SiMn2MoVA钢和MPS700钢,研究其在600℃空气条件下的抗氧化性能和氧化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氧化层的截面形貌和物相,分析其氧化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增加,3种钢的氧化膜厚度逐渐增厚,厚度增加率逐渐降低,3种身管钢的氧化动力学曲线都符合氧化膜抛物线生长动力学规律;在600℃高温下,PCrNi3MoVA钢中的内氧化层形成了具有网络结构的粘附层,该网络结构主要由富含Ni和Cr的尖晶石氧化物组成,而该粘附层并不能成为防止氧化的屏障;30SiMn2MoVA钢氧化层的内层为Si氧化物的多孔聚集区,结构较为松散,氧化物剥落较为严重;MPS700钢的内氧化层形成了富含Cr的保护性氧化层,有效的阻碍了氧化的继续进行;同时,Mo稳定了氧化膜,间接提高了抗氧化性;综合对比,由于Cr、Mo等合金元素的综合作用,在高温工况下MPS700钢比PCrNi3MoVA钢和30SiMn2MoVA钢能够更好地形成致密的氧化层,从而可降低基体的高温氧化和磨损程度,更有适用于制备长寿命、高可靠性身管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管材料 高温氧化 氧化层 合金元素
下载PDF
W-Cu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及掺杂改性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娄文鹏 李秀青 +4 位作者 魏世忠 王琪 梁菁琨 陈良栋 徐流杰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共11页
W-Cu复合材料因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抗烧蚀性能、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低热膨胀系数等综合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领域。本文介绍了W-Cu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电触头、微电子、军事、功能梯度材料方面的应用现状,着重总结... W-Cu复合材料因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抗烧蚀性能、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低热膨胀系数等综合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领域。本文介绍了W-Cu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电触头、微电子、军事、功能梯度材料方面的应用现状,着重总结和分析了目前W-Cu复合材料掺杂改性的分类及原理,以及掺杂改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W-Cu复合材料未来发展的潜在问题和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掺杂改性 钨铜互溶性 应用现状 性能
原文传递
电子理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武会 任凤章 +3 位作者 马战红 贾淑果 田保红 郑茂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4-504,共11页
介绍密度泛函理论(DFT)、余氏理论(EET)和程氏理论(TFDC),综述DFT在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表面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EET在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TFDC在晶体中位错稳定性、簿膜内应力、纳米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阐述了3种... 介绍密度泛函理论(DFT)、余氏理论(EET)和程氏理论(TFDC),综述DFT在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表面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EET在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TFDC在晶体中位错稳定性、簿膜内应力、纳米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阐述了3种电子理论的相互关系和应用特点,展望3种电子理论的应用前景,指出三者的有机结合是电子理论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理论 密度泛函理论 余氏理论 程氏理论 材料科学
下载PDF
普通工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拂晓 张柯柯 +1 位作者 郭俊卿 于华 《科技资讯》 2008年第6期116-117,共2页
本文在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特点、特色方向的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组成与优势。实践证明,该专业"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的人... 本文在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特点、特色方向的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组成与优势。实践证明,该专业"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实践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明显特色,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 实践
下载PDF
《机械工程材料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利敏 王长生 +2 位作者 王顺兴 王宇飞 肖宏滨 《实验室科学》 2008年第1期49-50,共2页
介绍《机械工程材料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做法。对实验的相关配套设施、实验教学的方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在2006年河南科技大学的10多个专业的800多名学生进行了实践。实践结果表明,综合实验的实施,不但提高了学生... 介绍《机械工程材料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做法。对实验的相关配套设施、实验教学的方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在2006年河南科技大学的10多个专业的800多名学生进行了实践。实践结果表明,综合实验的实施,不但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材料学 综合设计性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6
8
作者 于华 陈拂晓 +3 位作者 张柯柯 邱然锋 石红信 郭俊卿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34期166-169,共4页
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和内涵的系统研究,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构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平台+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 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和内涵的系统研究,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构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平台+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研合作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培养 创新 实践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中《金属材料学》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马景灵 文九巴 +2 位作者 任凤章 张凌峰 熊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6期230-231,共2页
针对工程教育认证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要求,结合《金属材料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金属材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并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指出改革要点,进而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认证与推进... 针对工程教育认证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要求,结合《金属材料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金属材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并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指出改革要点,进而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认证与推进国际化进程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金属材料学 专业认证
下载PDF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宁向梅 贾淑果 李谦 《实验室科学》 2011年第6期28-30,共3页
分析了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内容及实验设备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 分析了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内容及实验设备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全面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宇飞 任凤章 文九巴 《实验室科学》 2017年第1期111-112,116,共3页
借新版教学大纲修订实施之际,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在原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综合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了"金相分析综合实验"。实践证明,增设的综合实验起点低,适合初学者,对后... 借新版教学大纲修订实施之际,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在原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综合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了"金相分析综合实验"。实践证明,增设的综合实验起点低,适合初学者,对后续有难度的实验起到了铺垫作用,有利于学生提升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方便排课的同时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实验 能力培养 金相分析
下载PDF
工程材料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及建设 被引量:3
12
作者 文九巴 朱利敏 +1 位作者 王顺兴 王长生 《实验室科学》 2009年第5期19-21,共3页
该文介绍了河南科技大学省级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平台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平台的布局设计思想,对近年来实验教学平台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实验室建设 示范中心
下载PDF
面向工程应用 深化实验改革 创建省级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保红 王长生 王顺兴 《实验室科学》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河南科技大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以创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在以机械工程材料学课程为代表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课外科技训练计划、实验室网络管理等方面... 河南科技大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以创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在以机械工程材料学课程为代表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课外科技训练计划、实验室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思考和实践经验,并就面向工程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改革经验进行了总结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应用 实验改革 创新能力 示范中心
下载PDF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被引量:8
14
作者 贾淑果 宁向梅 +2 位作者 田保红 王顺兴 李谦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第7期94-96,共3页
结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根据该门课程自身的特点,从精选教材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更... 结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根据该门课程自身的特点,从精选教材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更好地改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金属材料工程
下载PDF
碳纤维/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及抗摩擦静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逄显娟 岳世伟 +6 位作者 黄素玲 谢金梦 王帅 宋晨飞 岳赟 刘建 李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不同碳纤含量的碳纤维/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采用热导率分析仪和热重测试仪对材料的热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形貌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摩擦静电计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不同碳纤含量的碳纤维/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采用热导率分析仪和热重测试仪对材料的热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形貌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摩擦静电计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抗摩擦静电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F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摩擦因数、磨损率和摩擦静电电压先降低后升高,当CF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0%时,摩擦因数、磨损率和摩擦静电电压达到最低,分别为0.247、5.6×10^(-6)mm/(N·m)和3.3 V,证明此种方法制备的20%CF/PEEK材料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抗静电性能。CF/PEEK复合材料磨损机理以黏着磨损为主,并且伴随着轻微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抗摩擦静电
下载PDF
浅谈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宁向梅 贾淑果 李谦 《科教文汇》 2011年第28期68-70,共3页
针对我校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在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综合运用启发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导学讨论教学法以及比较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学生... 针对我校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在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综合运用启发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导学讨论教学法以及比较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关于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现象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辛选荣 李芳 程光耀 《科教文汇》 2014年第19期57-58,共2页
面对2l世纪现代工程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高等工科院校急需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无法适应企业需求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工科学生 工程实践 企业需求 措施
下载PDF
PEEK及其PEEK/CF复合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逄显娟 岳世伟 +6 位作者 谢金梦 黄素玲 王帅 宋晨飞 岳赟 刘建 陆焕焕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126,共8页
聚醚醚酮(PEEK)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但纯PEEK材料因耐磨性能较差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可通过填充改性来提高PEEK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纯PEEK及碳纤维(CF)增强聚醚醚酮(PEEK/CF)复合材料。采用X... 聚醚醚酮(PEEK)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但纯PEEK材料因耐磨性能较差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可通过填充改性来提高PEEK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纯PEEK及碳纤维(CF)增强聚醚醚酮(PEEK/CF)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CF的加入并没有改变PEEK的结构。与纯PEEK材料相比,PEEK/CF复合材料的硬度稍有增加,拉伸性能有所降低。PEEK材料的磨损率先降低后增加,然而PEEK/CF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先增加后降低。在相对较低环境温度条件下,PEEK及PEEK/CF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在200℃高温条件下,纯PEEK材料表现为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而PEEK/CF复合材料为轻微的黏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复合材料 结构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材料类大学生双创能力研究
19
作者 李新利 李芳 +4 位作者 李丽华 于仁红 毛志平 韩超 马窦琴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24期133-134,153,共3页
材料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提高竞争的有效途径。提出并分析了目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通过改革教学形式、师资优化、创新教育平台的搭建等措施,实现... 材料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提高竞争的有效途径。提出并分析了目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通过改革教学形式、师资优化、创新教育平台的搭建等措施,实现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下载PDF
归纳类比法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
作者 熊毅 文九巴 +2 位作者 任凤章 张凌峰 马景灵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第9期50-52,共3页
材料科学基础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介绍了归纳类比法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法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 归纳类比法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