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鳞癌误诊为肺脓肿的CT影像学表现
1
作者 赵珂 李扬 靳莉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47-550,共4页
目的 分析肺鳞癌误诊为肺脓肿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肺鳞癌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曾经误诊为肺脓肿的肺鳞癌患者和同期确诊为肺脓肿的80例患者... 目的 分析肺鳞癌误诊为肺脓肿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肺鳞癌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曾经误诊为肺脓肿的肺鳞癌患者和同期确诊为肺脓肿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肺鳞癌组,后者为肺脓肿组,均接受CT平扫和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和CT下病变主体及周围病灶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肺鳞癌组患者病程长于肺脓肿组(P<0.05),肺鳞癌组CT表现为空洞伴液平患者占比低于肺脓肿组(P<0.05),空洞壁厚>15 mm患者占比高于肺脓肿组(P<0.05);肺鳞癌组CT病灶周围形态表现为边缘模糊患者占比低于肺脓肿组(P<0.05)。抗感染后,肺鳞癌组病灶缩小的患者占比低于肺脓肿组(P<0.05),病灶无变化的患者占比高于肺脓肿组(P<0.05)。两组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肺脓肿,肺鳞癌患者CT下较少出现空洞伴液平、病灶边缘模糊特征,多表现为空洞壁厚>15 mm、抗感染后病灶无变化,这些CT影像学特征对于肺鳞癌和肺脓肿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肺脓肿 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学特征 误诊
下载PDF
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的肺结节分级系统在肺结节筛查中的价值
2
作者 孙天琦 彭楠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9期105-108,148,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的肺结节分级系统在体检良恶性肺结节筛查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于我院体检时发现肺结节的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将良性肺结节患... 目的 探讨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的肺结节分级系统在体检良恶性肺结节筛查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于我院体检时发现肺结节的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将良性肺结节患者纳入良性组(n=53),将恶性肺结节患者纳入恶性组(n=65)。采用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的肺结节分级系统对肺结节进行分级评估,比较2组患者CT征象及肺结节分级系统评估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的肺结节分级系统对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2组患者结节直径、密度类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者空泡征、宝石征、肿瘤血管征、毛刺征等恶性征象的发生率均低于恶性组(P<0.05);而良性组患者病灶周围有卫星征的发生率高于恶性组(P<0.05)。2组患者肺结节分级系统评估结果比较发现,良性组患者肺结节等级评估结果显著低于恶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的肺结节分级系统对良恶性肺结节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95%CI为0.733~0.881,敏感度为64.15%,特异度为93.85%,截断值为≥Ⅱ级。结论 基于CT薄层影像特征的肺结节分级系统可较好地诊断良恶性肺结节,对临床中肺结节的鉴别及恶性结节危险度的分级可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薄层影像 肺结节分级系统 体检 价值
下载PDF
多元化延续性干预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张俊霞 张小红 +1 位作者 汪云朋 王鹏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期76-78,83,共4页
目的分析多元化延续性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9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延续性干预。比... 目的分析多元化延续性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9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延续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上肢功能活动情况[臂肩手功能障碍评估表(DASH)]、上肢淋巴水肿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DASH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研究组患者DA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延续性干预可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延续性干预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康复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的价值研究
4
作者 史展 张亚斌 张丹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23-125,149,共4页
目的分析能谱CT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29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均证实为肾上腺意外瘤,全部开展了CT平扫和能谱CT扫描,对... 目的分析能谱CT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29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均证实为肾上腺意外瘤,全部开展了CT平扫和能谱CT扫描,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肾上腺腺瘤患者的囊变例数、肿块大小、门脉期均匀强化例数、平扫CT值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肾上腺腺瘤动脉期40-140KeV单能量的CT值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比,肾上腺腺瘤门脉期70-140KeV单能量的CT值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比,差异显著(P<0.05)肾上腺腺瘤动脉期和门脉期的NIC明显低于肾上腺嗜铬细胞(P<0.05)。肾上腺腺瘤动脉期NHIC明显低于肾上腺嗜铬细胞(P<0.05)。肾上腺腺瘤门脉期NHIC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动脉期NIC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ROC曲线面积最大,多于门脉期NIC和动脉期NHIC。动脉期NIC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门脉期NIC和动脉期NHIC。动脉期NIC的准确率高于门脉期NIC和动脉期NHIC。结论能谱CT影像学特征在鉴别诊断肾上腺意外瘤中的肾上腺腺瘤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显著作用,而动脉期NI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肾上腺意外瘤 肾上腺腺瘤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下载PDF
6例BHD综合征肺部CT特征分析
5
作者 武聪聪 强军 +1 位作者 陈殿森 王慧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Birt-Hogg-Dubé(BHD)综合征的肺部CT特征表现,旨在提高该病临床诊断的精确性。方法由2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分别对6例BHD综合征患者的肺部CT特征表现进行分析,主要观察肺囊肿的大小、形状、分布及其与胸膜... 目的探讨分析Birt-Hogg-Dubé(BHD)综合征的肺部CT特征表现,旨在提高该病临床诊断的精确性。方法由2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分别对6例BHD综合征患者的肺部CT特征表现进行分析,主要观察肺囊肿的大小、形状、分布及其与胸膜的关系等影像学特征并进行总结。结果6例BHD综合征患者肺部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边缘光滑的肺囊肿,每例各自的肺囊肿数量不一(45~395个),6例患者肺囊肿总数为1074个,不规则形囊肿占总数的52%,胸膜下区分布的囊肿占48%,分布于双肺下叶的囊肿占63%,患者肺囊肿内可见纤维分隔或肺血管影,其他病变还包括胸膜增厚、肺内纤维灶等。结论以双肺下叶及沿胸膜下分布并表面光滑,且内见纤维分隔的多发性肺囊肿是BHD综合征的特征性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t-Hogg-Dubé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高分辨率CT征象诊断肺原位腺癌的模型建立
6
作者 王轩轩 白娜娜 于慧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47-150,共4页
目的基于超高分辨率CT征象建立诊断肺原位腺癌(AIS)的诊断模型,探究超高分辨率CT征象在AI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肺部存在结节的患者中选取110例疑似AIS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扫描,收集超高分辨率C... 目的基于超高分辨率CT征象建立诊断肺原位腺癌(AIS)的诊断模型,探究超高分辨率CT征象在AI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肺部存在结节的患者中选取110例疑似AIS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扫描,收集超高分辨率CT征象,同时进行穿刺活检,根据活检结果分为AIS组和结节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明确超高分辨率CT征象与AIS发生发展的关系,同时构建基于超高分辨率CT征象的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并绘制该诊断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占比高)、肿瘤直径(大)、不规则形态、有毛刺、密度不均匀、有胸膜牵拉、血管相连、有空泡征和胸膜凹陷征是导致AIS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有空气支气管征是AIS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超高分辨率CT征象(形态、毛刺、密度、胸膜牵拉、血管关系、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构建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Logistic(P)=-15.479+1.116X_(1)+1.266X_(2)+0.983X_(3)+1.062X_(4)+0.997 X_(5)+1.024X_(6)+1.106X_(7)+1.119X_(8),其中X_(1)为形态不规则、X_(2)为有毛刺、X_(3)为密度不均匀、X_(4)为有胸膜牵拉、X_(5)为血管相连、X_(6)为有空泡征、X_(7)空气支气管征、X_(8)胸膜凹陷征,该模型诊断AIS的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AUC分别为93.75%、91.12%、94.47%、0.941。结论基于超高分辨率CT征象建立AIS临床诊断模型,诊断准确度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辨率CT征象 肺原位腺癌 诊断模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PWI-MRI与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对比
7
作者 杜锐莉 张丹卉 谢卫东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4-15,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PWI-MRI与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烟雾病患者36例(经过DSA或TOF-MRA证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WI-MRI与CTP分别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观察脑血容量(CBV)、... 目的探究分析PWI-MRI与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烟雾病患者36例(经过DSA或TOF-MRA证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WI-MRI与CTP分别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观察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结果PWI-MRI与CTP在对患者CBV、CBF、MTT、TTP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WI-MRI与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均具备诊断价值,临床上根据需求做诊断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I-MRI CTP 烟雾病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在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望 张剑 陈殿森 《食管疾病》 202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有效降低食管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影像学检查在食管癌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食管癌的诊断和分期以及疗效评估常用影像检查手段较多,诸如传统X线检查、CT检查、超声...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有效降低食管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影像学检查在食管癌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食管癌的诊断和分期以及疗效评估常用影像检查手段较多,诸如传统X线检查、CT检查、超声内镜等,目前磁共振在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估中应用日益增多,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影像 诊断
下载PDF
颈椎病患者应用X线片和CT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史展 吴锐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2期150-152,共3页
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现阶段颈椎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探讨颈椎病患者应用X线片... 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现阶段颈椎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探讨颈椎病患者应用X线片和CT影像学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患者 患者生活质量 X线片 颈椎骨关节炎 退行性 临床价值探讨 颈神经根综合征 颈椎间盘脱出症
下载PDF
不同EGFR突变状态肺癌脑转移患者脑部和肺部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继锋 李扬 +2 位作者 史展 王晓冬 郭华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20年第3期312-318,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EGFR突变状态肺癌脑转移患者脑部和肺部CT影像学检查特点。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肺癌脑转移瘤CT影像学资料。结果本实... 目的探讨不同EGFR突变状态肺癌脑转移患者脑部和肺部CT影像学检查特点。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肺癌脑转移瘤CT影像学资料。结果本实验共入组突变阳性组患者127例,突变阴性组93例,两组患者的肺癌类型、脑转移病程、肿瘤周水肿、肿瘤转移部位、脑部和肺部影像学特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实验所纳入不同EGFR突变患者临床特点中,突变阳性组患者出现48例头痛、神功功能障碍等脑转移症状、23例伴脑膜转移,突变阴性组出现21例脑转移症状但未发现累及脑膜病例,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患者中,EGFR突变阳性状态者更易发生脑膜转移,此外,脑转移症状也是判断是否出现EGFR阳性突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突变 影像学
原文传递
CT增强扫描对评估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期准确性及手术指导价值的探讨
11
作者 刘居上 王亚楠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评估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及手术指导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病理组织活检结果将不同病理分期...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评估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及手术指导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病理组织活检结果将不同病理分期患者分为A组(30例,病理诊断为Ⅰ期)、B组(35例,病理诊断为Ⅱ期)、C组(31例,病理诊断为Ⅲ期)、D组(30例,病理诊断为Ⅳ期)。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不同扫描方式下不同病理分期的检出情况,比较4组患者在不同扫描方式下的成像特征及CT值。结果:CT增强扫描下,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检出率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8、13.226、9.517、22.222,P<0.05);增强扫描下,4组患者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00,P<0.05);增强扫描下,Ⅳ期患者的病灶血管组织侵犯率、转移率均高于其他患者。结论:CT增强扫描可通过观察CT值、周围组织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而实现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病理分期的准确评估,结合CT增强扫描结果可有效指导患者手术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CT增强扫描 病理分期 成像特征 手术指导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王永峥 王远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68例颅内动脉瘤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取时间为2021年8月到2023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68例颅内动脉瘤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取时间为2021年8月到2023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部位动脉瘤显示情况,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结果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4%,经对比,2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轻动脉等部位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结果证实68例患者共有80个动脉瘤,其中>3 mm的有42个,≤3 mm的有38个,2种检查方法诊断>3 mm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3 mm的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出率比头颈部CT血管造影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3 mm动脉瘤的检出率比≤3 mm的检查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3 mm、≤3 mm的检出率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中,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各有优劣势,其中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可对患者早期确诊,但该方法无法对微小、特殊位置的动脉瘤准确诊断,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冰 刘姗姗 陈殿森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4期413-415,共3页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病症,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占25%左右,发病率为1/1000-2/1000[1]。阑尾是一根部连接与盲肠末端的狭窄盲管器官,位置变异较大,管腔可分泌少量黏液,肠壁含淋巴组织有具有一定免疫功能。阑尾管腔阻塞为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病症,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占25%左右,发病率为1/1000-2/1000[1]。阑尾是一根部连接与盲肠末端的狭窄盲管器官,位置变异较大,管腔可分泌少量黏液,肠壁含淋巴组织有具有一定免疫功能。阑尾管腔阻塞为阑尾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可由粪石、肿瘤、异物等引起,阑尾管腔阻塞,加之阑尾蠕动障碍或血管神经失调造成阑尾黏膜损害,细菌侵入黏膜引起阑尾炎[2]。典型的急性阑尾炎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出来,但是,还有一部分阑尾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在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有必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外科急腹症 影像学检查 阑尾管腔 粪石 影像学分析 淋巴组织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CT及MR鉴别眼眶良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锐莉 张丹卉 谢卫东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12-814,共3页
目的:研究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MR)在眼眶良恶性肿瘤诊断上的价值。方法:按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某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纳入的眼眶肿瘤患者85例,统计并整理所有患者的齐全信息,分别给予CT以及MR检查,观察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结... 目的:研究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MR)在眼眶良恶性肿瘤诊断上的价值。方法:按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某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纳入的眼眶肿瘤患者85例,统计并整理所有患者的齐全信息,分别给予CT以及MR检查,观察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85例眼眶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63例,恶性肿瘤22例。其中良性肿瘤中包含表皮样囊肿5例,泪腺多形性腺瘤10例,巨细胞血管纤维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23例,孤立性纤维瘤4例,脂肪瘤3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7例,血管纤维瘤5例;而恶性肿瘤中包含睑板腺癌2例,淋巴瘤11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2例,基底细胞癌3例,腺样囊腺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转移性腺鳞癌1例,多形性腺癌1例。两组在病灶部位、大小、累及象限数量上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形态、边界、位置以及骨质破坏上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T1信号、T1信号均匀性、T2信号均匀性、强化方式、CT值上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T2信号上差异明显(P<0.05)。结论:CT与MR在鉴别眼眶肿瘤的良恶性上存在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特征 磁共振 眼眶肿瘤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下载PDF
CT和MRI的多模式影像学检查在肝癌术前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园园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CT和MRI多模式影像学检查应用于肝癌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1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T组、MRI组与CT联合MRI组。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三种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符合率。结果单一CT与MRI检出病灶数、病灶阳性率与检... 目的分析CT和MRI多模式影像学检查应用于肝癌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1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T组、MRI组与CT联合MRI组。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三种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符合率。结果单一CT与MRI检出病灶数、病灶阳性率与检出病灶直径准确率,与CT联合M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CT与MRI检出数与诊断符合率,与CT联合M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组诊断诊断准确率,优于单一CT或MRI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精准诊断 术前诊断 CT MRI
下载PDF
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影像组学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园园 韩晓凤 白娜娜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5期1568-1572,1601,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磁共振(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术中收集患者肿瘤组织,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磁共振(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术中收集患者肿瘤组织,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阳性表达率。分析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中肿瘤形态、边缘、内部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型与乳腺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Ki-67、HER2、HIF-2α表达的关系,并比较Ki-67、HER2、HIF-2α阳性、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情况。结果有分叶者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无分叶者(P﹤0.05),环形强化者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其他强化方式(P﹤0.05);有分叶者Ki-67阳性率、HIF-2α阳性率均高于无分叶者(P﹤0.05),不均匀强化者HIF-2α阳性率高于其他强化方式(P﹤0.05),TIC分型Ⅱ型者Ki-67阳性率高于其他型(P﹤0.05);有分叶者出现Ki-67、HIF-2α阳性的概率分别是无分叶者的4.759、3.951倍(P﹤0.05);环形强化是肿瘤内部强化中出现HIF-2α阳性的保护因素(P﹤0.05);Ki-67、HER2、HIF-2α蛋白表达呈阳性的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与其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HIF-2α存在一定的关系,可间接反映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乳腺癌 生物学预后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缺氧诱导因子-2Α
下载PDF
食管癌的磁共振影像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慧莹 强军 +1 位作者 陈殿森 武聪聪 《食管疾病》 2022年第2期128-132,共5页
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食管癌不同的临床进展阶段,适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影像学检查在食管癌临床诊疗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来,各项影像学设备与技术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食管癌诊断、术前... 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食管癌不同的临床进展阶段,适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影像学检查在食管癌临床诊疗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来,各项影像学设备与技术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食管癌诊断、术前TNM分期、放射治疗靶区的划定及疗效评价、预后预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根据磁共振成像在食管癌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磁共振成像 TNM分期 放射治疗 疗效评价 预后
下载PDF
高b值表观扩散系数与动态增强磁共振定量参数对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新瑜 刘晴晴 +3 位作者 李明霞 黄咏文 左伟龙 郝会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6-1100,1108,共6页
目的探讨高b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对移行带(TZ)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且有病理结果的52例患者(73个TZ病... 目的探讨高b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对移行带(TZ)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且有病理结果的52例患者(73个TZ病灶)资料,对TZ病灶行PI-RADS评分并选取3分及以上病灶进行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为PCa组22个,非癌性前列腺疾病组51个。比较两组间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转移常数、组织间隙-血浆速率常数(K_(ep))、细胞外血管外血浆容积分数]和ADC值的差异,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和各参数联合诊断效能。结果与非癌性前列腺疾病组相比,PCa组的ADC值较低(Z=-6.360,P<0.001),K_(ep)值较高(Z=-2.609,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移常数和细胞外血管外血浆容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7、-1.317,P>0.05)。ADC值、K_(ep)以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TZ PC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1、0.693和0.980,两项指标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ADC值诊断TZ PCa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19,P=0.223)。结论高b值ADC值和K_(ep)对TZ PCa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高b值ADC值对TZ PCa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但两项指标联合应用未提供更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带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探讨导水管面积及ROI大小对PC-MRI流量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静华 杨海鑫 +3 位作者 孟磊 郭孝龙 李小潘 张鸿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中脑导水管面积、感兴趣区域(ROI)大小对脑脊液(CSF)流量检测的影响。方法19名志愿者纳入研究,3.0-T磁共振,手动ROI放置对导水管CSF流量定量分析,比较5、10、15mm2大小ROI检测CSF流量的结果(对应为SV5、SV10、SV15)。心动周期... 目的探讨中脑导水管面积、感兴趣区域(ROI)大小对脑脊液(CSF)流量检测的影响。方法19名志愿者纳入研究,3.0-T磁共振,手动ROI放置对导水管CSF流量定量分析,比较5、10、15mm2大小ROI检测CSF流量的结果(对应为SV5、SV10、SV15)。心动周期内进行12次扫描,测量导水管不同时间点的面积并进行分析。依据不同面积设计新方法计算流量(SVtotal),与常规方法检测的流量(SVnormal)进行比较。结果SV5显著低于SV10(0.003±0.002 m L vs.0.0057±0.0025 m L,P=0.031)和SV15(0.0068±0.0034m L,P=0.035)。心动周期内导水管的面积存在差别(P=0.01),SVTotal显著低于SVNomal(0.005±0.003m L vs.0.0069±0.0027 m L,P=0.023)。结论中脑导水管面积变化、ROI面积对CSF流量的检测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中脑导水管 核磁共振 脑脊液电影 感兴趣区域 流量
下载PDF
320排CT双血供灌注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蕾 郭华 韩舒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9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分析320排CT双血供灌注(DI-CTP)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3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75例和未转移组62例;另选取... 目的:分析320排CT双血供灌注(DI-CTP)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在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3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75例和未转移组62例;另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DI-CTP参数[肺动脉血流量(PAF)、灌注指数(PI)、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水平、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CA125、CA242、CA153、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ritin)、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320排CT DI-CTP参数、肿瘤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三组CA125、CA242、AFP、Ferritin、β-HCG、NSE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CA19-9、CA153、CEA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且未转移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A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PI水平低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且未转移组低于对照组,转移组BAF水平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且未转移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19-9、CA153、CEA、PI、BAF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5、0.641、0.652、0.714、0.721、0.868,其中联合检测诊断的效能最高。结论:320排CT DI-CTP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术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效能高于两者单项检测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血供灌注参数 肿瘤标志物 纵隔淋巴结转移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