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的重型特种车辆主动悬架H_(2)/H_(∞)控制研究
1
作者 郭庚鑫 王帅 +3 位作者 李阁强 董振乐 毛波 于善利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5-75,共11页
重型特种车辆的传统被动悬架对不同路况适应能力差,恶劣路况下车辆性能下降明显,无法满足重型特种车辆在不同路况下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建立了三轴重型特种车辆整车9自由度主动悬架模型,设计了H_(2)/H_(∞)... 重型特种车辆的传统被动悬架对不同路况适应能力差,恶劣路况下车辆性能下降明显,无法满足重型特种车辆在不同路况下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建立了三轴重型特种车辆整车9自由度主动悬架模型,设计了H_(2)/H_(∞)鲁棒控制器,并在满足H_(∞)约束条件下采用遗传算法对H_(2)性能指标进行优化,获取了全状态最优控制律,同时对连续随机路面和凸块路面下主、被动悬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随机路面下,相较于被动悬架,H_(2)/H_(∞)控制主动悬架在时域和频域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在凸块路面下,主动悬架能够更快地衰减来自不平路面的振动,并使左前轮胎动载荷的最大值降低了23.5%,提升了轮胎的接地性.H_(2)/H_(∞)控制主动悬架对不同路况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满足不同路况下重型特种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提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重型特种车辆 H_(2)/H_(∞)控制 遗传算法 平顺性 操纵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三维宏观基本图的城市机非混行交通研究
2
作者 江航 杨光 +1 位作者 邱皓 顾文钊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为解决城市交通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造成的交通拥堵,提出一种三维宏观基本图的理论分析方法,探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交通流的微观运行特征和宏观演化规律,揭示在非机动车干扰下交通拥堵的形成、传播和消散机理。先分别建立描... 为解决城市交通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造成的交通拥堵,提出一种三维宏观基本图的理论分析方法,探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交通流的微观运行特征和宏观演化规律,揭示在非机动车干扰下交通拥堵的形成、传播和消散机理。先分别建立描述非机动车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和机动车流的元胞传输模型,并借助非机动车越线次数函数将两个模型耦合;然后,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运行该耦合模型以求得路网的三维宏观基本图,并以此分析非机动车驶入流量与路网平均流量、冲突次数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提高路网硬隔离占比和加大非机动车道宽度的两种方法,借助三维宏观基本图来验证其缓解交通拥堵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宏观基本图的分析方法可量化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冲突的影响,指导混行交通拥堵的治理,该结论为改善中国城市交通出行秩序和出行环境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通流 元胞自动机模型 元胞传输模型 三维宏观基本图
下载PDF
《车辆系统动力学》知行合一教学创新实践
3
作者 张帅 张传海 +1 位作者 徐立友 郭占正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针对高校扩招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导致毕业研究生质量跟不上社会需求的问题,分别从国家、高校、企业和学生四个层面对现状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对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以实践为切入点,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学... 针对高校扩招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导致毕业研究生质量跟不上社会需求的问题,分别从国家、高校、企业和学生四个层面对现状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对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以实践为切入点,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各类软件使用,进而能够学会完成各类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达到知行合一。为高校培育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提供有益参考,最终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系统动力学 教学改革 知行合一 创新实践
下载PDF
车辆声源高度对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心坦 常国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175-179,共5页
目前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主要原因是声源预测模型存在不足。为了提高交通噪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考虑车辆声源的实际高度,运用声学仿真软件Virtual. lab建立竖向高度与车辆声源实际情况一致的声源模型。对... 目前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主要原因是声源预测模型存在不足。为了提高交通噪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考虑车辆声源的实际高度,运用声学仿真软件Virtual. lab建立竖向高度与车辆声源实际情况一致的声源模型。对受声点的预测结果分析表明:与等效声源模型相比,考虑声源实际高度的噪声模型更符合道路实际情况,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在3 m高声屏障下道路交通状况全为重型车时预测结果差值最明显,两种声源模型综合噪声差值为1. 71 d B,315 Hz时达到频谱峰值差值3. 03 d B,为道路交通噪声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模型 声源高度 综合噪声 声压级
下载PDF
履带式工程车机械液压差速转向装置参数设计
5
作者 朱潇杰 曹付义 +1 位作者 王梦祥 徐立友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4,121,共6页
机械液压差速转向装置作为一种双功率流转向装置,其参数设计是一个非线性、多目标和多参数优化问题。在对履带式工程车参数设计、目标评价和约束条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岛遗传算法(Multi Island Genetic Algorithm, MIGA... 机械液压差速转向装置作为一种双功率流转向装置,其参数设计是一个非线性、多目标和多参数优化问题。在对履带式工程车参数设计、目标评价和约束条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岛遗传算法(Multi Island Genetic Algorithm, MIGA)和序列二次规划(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SQP)法的组合优化方法。根据组合优化的思想,对履带式工程车机械液压差速转向装置参数进行全局寻优,结合实例样车设计需要,将机械液压差速转向装置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参数可满足设计需要,表明所给出的组合优化方法可用于工程车机械液压差速转向装置参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车 机械液压差速转向装置 多岛遗传算法 序列二次规划 参数设计
下载PDF
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控制策略研究
6
作者 王梦祥 曹付义 +1 位作者 朱潇杰 徐立友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6,共7页
针对液压机械差速的履带车辆转向控制,在车辆动力学建模和驾驶员操控信号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驾驶员模型的模糊前馈-反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将驾驶员模型输入的归一化方向盘转角及其变化率作为模糊前馈控制输入,对液压系统排量... 针对液压机械差速的履带车辆转向控制,在车辆动力学建模和驾驶员操控信号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驾驶员模型的模糊前馈-反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将驾驶员模型输入的归一化方向盘转角及其变化率作为模糊前馈控制输入,对液压系统排量比进行补偿;将实际转向半径与目标转向半径的偏差及其变化率作为模糊反馈控制输入,对液压系统排量比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对两侧履带速度的补偿修正。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相比,模糊前馈-反馈控制能缩短转向动态响应时间,更好地跟踪驾驶员转向意图,且在转向阻力扰动下转向半径的波动明显减小,提高了转向轨迹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液压机械 差速转向 驾驶员模型 模糊前馈-反馈控制
下载PDF
考虑交通冲突的驾驶风格识别及换挡控制策略研究
7
作者 高建平 李甜甜 +2 位作者 李哲 郗建国 刘攀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76,92,共9页
依据驾驶风格对车辆控制参数进行自适应调节,使车辆的经济性、动力性得到改善。考虑与前车交通冲突能提升驾驶风格识别的准确性,故提出了考虑车辆交互的驾驶风格识别方法,并制定了基于驾驶员风格的综合换挡策略。基于车辆交互时产生的... 依据驾驶风格对车辆控制参数进行自适应调节,使车辆的经济性、动力性得到改善。考虑与前车交通冲突能提升驾驶风格识别的准确性,故提出了考虑车辆交互的驾驶风格识别方法,并制定了基于驾驶员风格的综合换挡策略。基于车辆交互时产生的特征参数,即车头时距(Time Headway,THW)、碰撞时间的倒数(Inversed Time To Collision,ITTC)和车辆的运动学参数,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驾驶风格进行识别。换挡控制策略根据驾驶员对动力的偏好程度在基础换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针对保守型、激进型和一般型驾驶员,分别匹配经济性、动力性及自适应的换挡规律。通过对实车采集的工况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驾驶风格识别模型能够准确稳定识别驾驶员风格,基于驾驶风格识别的换挡控制策略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驾驶员需求,并且在保证动力性的同时也能够兼顾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 驾驶风格 模糊理论 换挡策略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8
作者 张传海 张帅 +2 位作者 曹艳玲 彭巧励 郑景阳 《汽车测试报告》 2023年第20期106-109,共4页
车辆构造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为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需求,该文在明确车辆构造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工科背景下车辆构造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并以河南科技大学... 车辆构造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为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需求,该文在明确车辆构造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工科背景下车辆构造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并以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为例分析车辆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成效,从而更好地提高车辆构造课程教学效果,培养新时代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新工科 车辆构造课程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正十二烷喷雾火焰中碳烟的瞬态生成特性
9
作者 玄铁民 史智钊 +2 位作者 商伟伟 何志霞 王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针对压燃式发动机中碳烟演化过程难以被实验准确捕捉的问题,研究了高温高压环境中正十二烷喷雾燃烧焰中碳烟瞬态生成特性及动力学行为,在实验方面,应用消光辐射联合技术以及燃烧成像测速技术,同步获得高温高压环境中单孔喷油器正十二烷... 针对压燃式发动机中碳烟演化过程难以被实验准确捕捉的问题,研究了高温高压环境中正十二烷喷雾燃烧焰中碳烟瞬态生成特性及动力学行为,在实验方面,应用消光辐射联合技术以及燃烧成像测速技术,同步获得高温高压环境中单孔喷油器正十二烷喷雾燃烧火焰中的碳烟体积分数、碳烟温度和碳烟速度场的瞬态分布;数值计算方面,基于OpenFOAM环境,发展欧拉喷雾模型和非稳态火焰面进度变量湍流燃烧模型的耦合模型,喷雾燃烧过程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有高度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参考工况,低喷油压力工况火焰浮起长度更短,碳烟在当量比Φ>2区间驻留时间更长,推动了碳烟的生成,碳烟峰值质量增加了80%;高温环境工况碳烟在当量比Φ>2区间驻留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更短的火焰浮起长度使得燃料在更高的当量比开始燃烧,导致其碳烟峰值质量增加了88%;富氧工况的燃烧温度最高,碳烟粒子运动速度增大,使得碳烟在当量比Φ>2区间驻留时间明显减少,同时火焰内部当量比较小,因而碳烟峰值质量减少了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二烷 消光辐射联合技术 欧拉喷雾模型 碳烟瞬态生成特性
下载PDF
多传感器融合的割草机器人障碍物检测方法
10
作者 李忠利 马理想 +1 位作者 韩冲 王帅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为了提高割草机器人自主作业时的环境感知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相机和低成本固态激光雷达融合的障碍物检测方法.首先,基于改进的DBSCAN聚类算法,得到一种可自适应确定聚类参数的KANN-DBSCAN算法,利用该算法对固态激光雷达采集到的三维点云... 为了提高割草机器人自主作业时的环境感知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相机和低成本固态激光雷达融合的障碍物检测方法.首先,基于改进的DBSCAN聚类算法,得到一种可自适应确定聚类参数的KANN-DBSCAN算法,利用该算法对固态激光雷达采集到的三维点云聚类分析,得到障碍物点云并通过相机和固态激光雷达联合标定结果投影到二维图像上;其次,基于SSD目标检测网络完成障碍物样本训练,并对图像信息进行检测识别;最后,为了避免因光线不足或远距离雷达点云稀疏聚类困难,导致视觉或雷达检测性能受限,提出一种优势互补的目标级信息融合策略.试验结果表明:所提信息融合策略在融合两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了环境条件改变单一传感器检测性能受限时,环境感知出现的漏检和误检,经过信息融合后的障碍物综合检出率约为87.5%,相较于单一传感器具有很大的提高,使环境感知信息更加全面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草机器人 固态激光雷达 KANN-DBSCAN聚类算法 SSD目标检测 目标级融合
下载PDF
车辆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学建 付主木 +1 位作者 张文春 周志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9-141,145,共4页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车辆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 ,预测综合智能控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焦点 。
关键词 车辆 自动变速器 换挡规律 发展过程 拖拉机
下载PDF
消防机器人热防护隔热材料选择与结构优化
12
作者 张辉 程广伟 +2 位作者 张永博 马利民 徐立友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34,共7页
消防机器人在火灾处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降低了消防员在火灾救援中的风险,同时也带来了研究其热防护性能的需求。本文以某履带消防机器人底盘车身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其内部电子元器件不受高温损害为目的,以火场环境为条件,对车身温度... 消防机器人在火灾处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降低了消防员在火灾救援中的风险,同时也带来了研究其热防护性能的需求。本文以某履带消防机器人底盘车身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其内部电子元器件不受高温损害为目的,以火场环境为条件,对车身温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基于消防机器人底盘车身热防护结构材料的正交试验设计,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不同热障涂层材料、基体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组合的热防护性能进行分析,提出了车身热防护结构最优组合方案。在确保消防机器人热防护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响应面优化分析对热障涂层厚度和隔热保温层厚度进行优化,热障涂层厚度、隔热保温层厚度分别减少了3.4、4.2 mm,底盘车身内部体积扩大了11.74%,质量减小了15.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机器人 热防护 有限元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履带车辆转向性能计算机仿真研究概况 被引量:25
13
作者 曹付义 周志立 贾鸿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4-188,共5页
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是整车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计算机仿真是研究转向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分析了履带车辆转向性能的影响因素,然后从履带与地面的相互运动关系、转向阻力、仿真性能等方面对履带车辆转向性能仿真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是整车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计算机仿真是研究转向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分析了履带车辆转向性能的影响因素,然后从履带与地面的相互运动关系、转向阻力、仿真性能等方面对履带车辆转向性能仿真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系统参数匹配、转向期间换挡规律、平稳转向性能、性能仿真模型、转向控制理论以及驾驶的遥控化与行驶自主化等履带车辆转向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转向性能 仿真 综述
下载PDF
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法的车辆实际行驶工况构建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建平 高小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7,共7页
针对模糊C均值(FCM)聚类法的性能依赖于初始聚类中心、迭代容易陷入局部极值、不能确保FCM收敛于一个最优解的问题,利用多岛遗传算法(MIGA)与序列二次规划法(SQP)组合优化,对FCM聚类的初始聚类中心进行优化,从而使聚类结果更加接近最优... 针对模糊C均值(FCM)聚类法的性能依赖于初始聚类中心、迭代容易陷入局部极值、不能确保FCM收敛于一个最优解的问题,利用多岛遗传算法(MIGA)与序列二次规划法(SQP)组合优化,对FCM聚类的初始聚类中心进行优化,从而使聚类结果更加接近最优聚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改进的FCM聚类分析,将运动学片段的特征值进行降维和分类处理,构建出基于大样本、符合郑州市交通特征的行驶工况。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所构建的乘用车行驶工况与试验数据特征参数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097%,速度-加速度联合分布差异(SAFD_(diff))仅为1.74%,行驶工况拟合精度较高,更能综合反映郑州市交通真实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M聚类 聚类中心 主成分分析 行驶工况
下载PDF
履带车辆转向工况综合传动系统换段品质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付义 郭广林 +1 位作者 周志立 张明柱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53,共5页
换段品质研究一直是车辆传动系统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内容.以由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和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组成的履带车辆综合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换段品质评价指标的理论分析,结合农业履带车辆的工作特点,提出了采用动载系数和换段... 换段品质研究一直是车辆传动系统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内容.以由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和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组成的履带车辆综合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换段品质评价指标的理论分析,结合农业履带车辆的工作特点,提出了采用动载系数和换段时间作为换段品质试验的评价指标.搭建了由LR6105ZT10型柴油发动机作为驱动系统、由CW150型电涡流测功机和自制电液比例控制盘式制动器作为负载模拟系统、由工控机作为主要测控系统的试验台,建立了发动机及系统负载的计算模型,采用转向负载系数表达车辆综合传动系统两侧负载的变化关系,给出了发动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负载在试验台上的实现方法.以F4段换入F5段为例,对履带车辆转向工况综合传动系统换段品质进行了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转向工况 液压机械传动 换段品质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层解耦的氢燃料电池复合电源拖拉机能量管理策略
16
作者 徐立友 胥文翔 +1 位作者 刘孟楠 张帅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针对单一能量系统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无法较好满足拖拉机作业时随机载荷谱密度大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氢燃料电池、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并联的电动拖拉机复合式能量系统.基于Haar小波与逻辑门限规则的分层解耦控制能量管理策略,实现了负载... 针对单一能量系统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无法较好满足拖拉机作业时随机载荷谱密度大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氢燃料电池、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并联的电动拖拉机复合式能量系统.基于Haar小波与逻辑门限规则的分层解耦控制能量管理策略,实现了负载需求功率的高频信号、次高频信号、稳态信号的分层解耦,并对解耦后的功率信号进行功率分配.进行了模型在环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与功率跟随式控制策略及模糊控制策略相比,所建立的分层解耦控制策略氢燃料电池平均效率在试验循环内分别提高了2.85%、1.21%,整车等效氢气消耗量分别降低了16.11%、6.88%.本控制策略可以在满足整车负载需求功率的基础上提高整车经济性,并使燃料电池以高效平稳的工作状态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拖拉机 复合电源 能量管理 燃料电池 分层解耦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动力电池SOC估算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立友 马可 +2 位作者 杨晴霞 宋林涛 马小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由于传统无迹卡尔曼滤波估算方法具有局限性,为了能准确估算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粒子滤波的动力电池SOC估算方法.以三元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电池进行充... 由于传统无迹卡尔曼滤波估算方法具有局限性,为了能准确估算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粒子滤波的动力电池SOC估算方法.以三元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池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电池进行充放电试验辨识出模型参数,并验证模型准确性.采集了实际工况下的电池数据,分别用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粒子滤波算法和无迹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估算电池SOC,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对估算的电池SO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迹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估算出电池SOC,误差小于2.5%,优于另外2种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电池 SOC 等效电路模型 卡尔曼滤波 电池管理系统
下载PDF
基于SimulationX的车辆传动系虚拟试验台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志立 张嘉贞 +1 位作者 徐立友 郭志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3,78,共6页
针对传统车辆传动系试验台造价高、搭建过程复杂以及开发周期长等问题,基于SimulationX开发了车辆传动系虚拟试验台。以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为被试对象,结合拖拉机工作特性,建立了发动机及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系统模型,设计了试验台... 针对传统车辆传动系试验台造价高、搭建过程复杂以及开发周期长等问题,基于SimulationX开发了车辆传动系虚拟试验台。以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为被试对象,结合拖拉机工作特性,建立了发动机及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系统模型,设计了试验台虚拟测控系统。以H1段连续换入HM3段为例,在试验台上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一致,所给出的传动系虚拟试验台方案可行,可为车辆传动系开发与改进提供虚拟试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ionX 车辆传动系 虚拟试验台
下载PDF
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草坪修剪机器人路径规划
19
作者 郭志军 王丁健 +4 位作者 向中华 邱毅清 耿洋洋 王远 杜林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2,共10页
为解决传统灰狼算法(GWO)用于全覆盖路径规划草坪修剪作业时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迭代次数高、除草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启发式混沌算子灰狼优化算法(CGWO)。通过对GWO算法融入启发式思想与Tent混沌映射后,加入自适应的参数调节... 为解决传统灰狼算法(GWO)用于全覆盖路径规划草坪修剪作业时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迭代次数高、除草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启发式混沌算子灰狼优化算法(CGWO)。通过对GWO算法融入启发式思想与Tent混沌映射后,加入自适应的参数调节策略,调节加速因子及不同控制参数以增加搜索过程中的随机性,帮助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获得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仿真分析发现:改进后的灰狼优化算法即CGWO算法比GWO、PSO(粒子群算法)算法的路径成本、迭代次数、耗时更优,且路径更平滑。在3种草坪环境下,进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CGWO算法提高了全覆盖效率和除草效率,试验结果优于GWO和PSO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草坪修剪机器人 路径规划 灰狼优化算法 Tent混沌映射
下载PDF
车辆防侧翻横摆力矩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伟 王宁宁 +1 位作者 段燕燕 张明柱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6期133-138,共6页
为提高车辆在危险工况下的防侧翻性能,本文利用差动制动及主动转向两种控制方式对车辆进行防侧翻最优控制研究。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相关轮胎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控制系统的上层控制器,利用防止车辆侧翻所需的矫正横摆力矩... 为提高车辆在危险工况下的防侧翻性能,本文利用差动制动及主动转向两种控制方式对车辆进行防侧翻最优控制研究。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相关轮胎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控制系统的上层控制器,利用防止车辆侧翻所需的矫正横摆力矩,采用主动转向和差动制动协调控制从而得到最佳矫正横摆力矩的方法来控制车辆的侧翻,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这两种控制方式对车辆进行最优控制时,两种控制方式产生的矫正横摆力矩达到最优,有效地降低了车辆在弯道路段的侧向加速度,提高整车的防侧翻性能,能够快速准确地使车辆恢复稳定。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未采用防侧翻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相比,整车的主动安全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防侧翻 模糊控制 横摆力矩 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