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集煤矿26、27采区瓦斯赋存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魏永建 邓奇根 刘明举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1-173,共3页
通过整理分析车集煤矿二2煤层26、27采区瓦斯地质资料,在大量实测瓦斯参数基础上,从煤层埋藏深度、岩浆岩侵入及断裂构造等方面分析了控制车集煤矿二2煤层26、27采区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同时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SPSS线性回归进行分析,... 通过整理分析车集煤矿二2煤层26、27采区瓦斯地质资料,在大量实测瓦斯参数基础上,从煤层埋藏深度、岩浆岩侵入及断裂构造等方面分析了控制车集煤矿二2煤层26、27采区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同时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SPSS线性回归进行分析,得到了瓦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经回归模型验证可行,所获得结论能较好地反应瓦斯含量赋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赋存 地质构造 埋深 控制因素
原文传递
深部砂岩动态冲击破坏的力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罗战友 丁浩楠 +2 位作者 邹宝平 徐付军 陶燕丽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91-297,共7页
为了研究深部砂岩在热-水-力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热-水-力耦合三轴岩土体动态冲击力学试验系统,分析了动态冲击下深部砂岩的力学参数并从能量的角度描述其破坏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具有主动围压、轴压、渗透水压及... 为了研究深部砂岩在热-水-力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热-水-力耦合三轴岩土体动态冲击力学试验系统,分析了动态冲击下深部砂岩的力学参数并从能量的角度描述其破坏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具有主动围压、轴压、渗透水压及温度的耦合作用下,冲击气压增大时,深部砂岩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应力随之增大;深部砂岩的峰值应力与应变率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具体表现为随着应变率的增大,峰值应力不断增大;随着冲击气压的增大,破碎程度不断加大,深部砂岩的破坏形态向压剪破坏过渡和发展,岩石试件的破坏形态呈脆性向延性转变的趋势。试验结果可以为深部砂岩在实际爆破工程中提供参数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砂岩 动态冲击 扰动 热水力耦合 破坏形态
下载PDF
用于瓦斯抽放钻场的液压钻机牵引移动装置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威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1,共3页
针对目前瓦斯抽放钻场设备人力移运方式存在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介绍了一种液压钻机牵引移动装置的整体结构、液压系统及电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利用钻机油泵提供的动力,通过液压油缸牵引... 针对目前瓦斯抽放钻场设备人力移运方式存在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介绍了一种液压钻机牵引移动装置的整体结构、液压系统及电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利用钻机油泵提供的动力,通过液压油缸牵引钻场设备向目标地点移动,具有遥控功能。该装置在车集煤矿的应用表明其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钻场设备移运效率和安全性,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放钻场 液压钻机 钻机移运 牵引移动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工作面缩面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慧明 王玉新 杨月飞 《能源与环保》 2018年第2期167-172,共6页
针对车集煤矿2614工作面里段回采期间受大落差断层影响,机尾段平均坡度超过15°且大面积破硬岩,存在爆破工程量大、推进速度慢、开采成本高、矿井产量紧张等问题,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制定了工作面缩面开采技术方案,研究了煤巷快... 针对车集煤矿2614工作面里段回采期间受大落差断层影响,机尾段平均坡度超过15°且大面积破硬岩,存在爆破工程量大、推进速度慢、开采成本高、矿井产量紧张等问题,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制定了工作面缩面开采技术方案,研究了煤巷快速掘进技术,并对工作面收尾及回撤方式进行了创新应用。结果表明,2614改造回风巷煤巷掘进工期缩短20 d,工作面收尾推进度减少3 m,机尾大坡度段回撤作业面支护可靠,使得改造工作面提前22.5 d实现正常回采,大大缓解了矿井产量紧张局面,同时工作面改造后技术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工作面缩面开采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必要性分析 改造设计 煤巷快速掘进 收尾方案 回撤方案
下载PDF
不规则综采工作面收尾回采及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慧明 丁可可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10期167-171,共5页
针对车集煤矿2311不规则综采工作面终采线机尾超前机头62.9 m,收尾回采期间需进行长距离大幅度调斜、现有煤流运输系统制约生产等难题,研究了工作面停采位置优化、机尾大幅度调斜技术、端头大断面支护技术及刮板输送机动态调整技术,制... 针对车集煤矿2311不规则综采工作面终采线机尾超前机头62.9 m,收尾回采期间需进行长距离大幅度调斜、现有煤流运输系统制约生产等难题,研究了工作面停采位置优化、机尾大幅度调斜技术、端头大断面支护技术及刮板输送机动态调整技术,制定了工作面收尾回采方案与保障技术体系。实践证明,该方案成功实现了不规则工作面收尾回采,解决了大幅度机尾调斜、大跨度端头支护、设备下滑控制、煤流运输系统改造等难题,实现工作面终采线位置优化布置,多回收煤炭资源0.7万t,收尾期间机尾少对接支架3台,提高了工作面收尾作业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增收经济效益630余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采位置优化 收尾回采方案 调斜回采 大断面支护技术 动态保障技术
下载PDF
大埋深孤岛工作面过断层带回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慧明 王玉新 杨月飞 《能源与环保》 2018年第1期177-182,共6页
车集煤矿2608工作面回采期间机尾相继揭露DF_(055)(78°∠60°H=5 m)、F_(2608)-7(76°∠65°H=3.5m)、F_(2608)-6(78°∠50°H=1 m)、F_(2608)-5(81°∠40°H=0.5 m)断层,受断层带影响工作面12°... 车集煤矿2608工作面回采期间机尾相继揭露DF_(055)(78°∠60°H=5 m)、F_(2608)-7(76°∠65°H=3.5m)、F_(2608)-6(78°∠50°H=1 m)、F_(2608)-5(81°∠40°H=0.5 m)断层,受断层带影响工作面12°仰采推进,煤层呈阶梯状错断、顶板节理发育,且回风巷36U弧形棚支护段钢棚变形严重、巷道大采高段超前支护困难,严重制约工作面安全生产。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研究制定了工作面回采层位调整、巷道替棚、挑顶、绞顶施工方案及过断层带支护保障技术体系,确定工作面在DF_(055)断层上盘断层面以下5架范围内提前挑顶、起溜,限定起溜幅度100~150 mm/0.6 m,挑顶段增幅1架/1.8 m,回风巷替棚、挑顶施工14 m、绞顶施工32 m。结果表明:工作面机尾过断层带期间回采层位与回风巷层位基本一致,工作面防片帮、防掉顶措施科学有效,回风巷超前及端头支护衔接有序,安全出口畅通,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带布置 回采制约因素 回采技术研究 支护保障体系
下载PDF
边采边延长不规则综采工作面支架对接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月飞 王玉新 陈慧明 《煤炭科技》 2020年第1期53-55,共3页
为减少地质条件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将综采工作面回风巷与工作面切眼设计成钝角或锐角布置,而不是垂直布置。与传统工作面相比,回采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工作面长度不断增加或者减少,上端头需要连续不间断延长或者拆除输送机及液压支... 为减少地质条件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将综采工作面回风巷与工作面切眼设计成钝角或锐角布置,而不是垂直布置。与传统工作面相比,回采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工作面长度不断增加或者减少,上端头需要连续不间断延长或者拆除输送机及液压支架,工作面端头的控顶方式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增加了端头顶板管理难度和回采工序的复杂性。通过科学分析和计算,确定了车集煤矿2701下工作面待安装支架位置和上端头支护方式,达到了科学、快速、合理安装支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边采边延长 支架对接 端头支护 实践
下载PDF
热–水–力耦合条件下深部砂岩冲击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邹宝平 罗战友 +3 位作者 徐付军 丁浩楠 陶志刚 何满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50-1761,共12页
为探究"三高一扰动"特殊环境下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顶板砂岩切缝的动态力学性能,利用自主设计的岩土体动态冲击力学试验系统,对粉砂岩进行不同热–水–力耦合条件下的冲击压缩试验,研究动态应力–应变特征、动变形模量与加... 为探究"三高一扰动"特殊环境下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顶板砂岩切缝的动态力学性能,利用自主设计的岩土体动态冲击力学试验系统,对粉砂岩进行不同热–水–力耦合条件下的冲击压缩试验,研究动态应力–应变特征、动变形模量与加载率关系、以及加载率、轴压、围压、渗透水压、温度、吸收能与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动态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研究粉砂岩试样断口面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动荷载作用下,粉砂岩试样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均随轴压、围压、渗透水压、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脆性逐渐减弱而延性逐渐增强,变形破坏总体分为压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坏4个阶段;(2)动变形模量随着加载率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发展趋势,动变形模量136GPa左右为一个临界阈值;(3)轴压、围压、水和温度对砂岩在热–水–力耦合特定环境下的动态冲击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增强效应;(4)随着峰值应变的增加,粉砂岩试样的吸收能呈线性增加趋势,其破碎变形与吸收能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部砂岩 热–水–力耦合 动态冲击 无煤柱自成巷 温度 渗透水压 围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