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县城在河南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载体功能研究
1
作者 黄继磊 黄彦辉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提升县城在河南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载体功能,对于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城镇化发展的差距,降低推进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综合成本,发挥县城连接中心城市和广大农村的纽带作用意义重大。要充分发挥县城在河南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载体功... 提升县城在河南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载体功能,对于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城镇化发展的差距,降低推进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综合成本,发挥县城连接中心城市和广大农村的纽带作用意义重大。要充分发挥县城在河南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载体功能,当前主要存在城乡要素配置能力不足、人口就业吸纳能力不足、转移人口承接能力不足等短板。为此,应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强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建设,做好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后半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 新型城镇化 重要载体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河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娟 胡世玉 +1 位作者 赵振坤 王伟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0,共9页
河南省是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探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该文通过修订ESV当量表并纳入建设用地生态价值构建2000-2020年河南省ESV系数表,结合FLUS模型解... 河南省是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探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该文通过修订ESV当量表并纳入建设用地生态价值构建2000-2020年河南省ESV系数表,结合FLUS模型解析河南省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ESV历史演变特征及未来30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河南省ESV经历了先升后降再回升的波动过程,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②河南省地级市中南阳、信阳、洛阳的ESV及其变化量较高,对河南省ESV的总贡献率接近50%;③耕地、林地、水域的ESV占比均较高,研究期内ESV的正向增长主要受益于水体与林地面积的扩大,而耕地缩减与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则是导致ESV下降的关键因素;④2025-2050年耕地保护情景下河南省ESV最高,自然情景下最低。未来30年保护耕地资源、扩大林草地和水域面积以及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扩张对于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时空特征 FLUS模型
下载PDF
基于特征筛选和粒子群优化的花生生物量估算
3
作者 刘涛 杨奉源 +4 位作者 刘望 张寰 殷冬梅 张全国 焦有宙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7,共10页
为解决花生植株生物量估算精度低、破坏性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结合高光谱特征筛选的花生生物量估算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田块尺度多个花生品种的高光谱影像数据,首先对获取的影像进行拼接、辐... 为解决花生植株生物量估算精度低、破坏性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结合高光谱特征筛选的花生生物量估算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田块尺度多个花生品种的高光谱影像数据,首先对获取的影像进行拼接、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提取出地面采样点位置的光谱反射率,计算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和植被指数,使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方法对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和植被指数等三种数据进行特征筛选,利用筛选后的特征和地面实测数据构建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回归(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模型,并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进行模型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原始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花生生物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使用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植被指数组合的RF回归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为0.754,均方根误差RMSE为0.085 kg/m^(2)),使用粒子群优化后的PSO-RF模型可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R^(2)为0.80,RMSE为0.076 kg/m^(2))。该研究为花生生物量精准估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智慧乡村建设中的精细化农田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生物量 智慧乡村 特征筛选 机器学习 粒子群优化
下载PDF
基于空间正义理论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非均衡性研究
4
作者 刘凯 陈莹莹 张彦聪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11期33-36,共4页
空间正义理论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非均衡性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阐述了空间正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脉络,从我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区域非均性、城乡非均衡性、校际非均衡性和群体非均衡性等四个方面概括了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性特征,从制度、经... 空间正义理论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非均衡性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阐述了空间正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脉络,从我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区域非均性、城乡非均衡性、校际非均衡性和群体非均衡性等四个方面概括了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性特征,从制度、经济、社会、文化等四个维度系统性剖析了基础教育非均衡性产生的根源,阐述了基础教育公共服务非均衡性导致基础教育空间非正义性的必然性,提出了以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实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空间正义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 基础教育 教育资源配置
下载PDF
战略耦合对中国内地台资企业生存的影响:基于组态的视角
5
作者 孙继平 韦素琼 +1 位作者 游小珺 陈进栋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3,共12页
台商直接投资(TDI)是中国内地外资的重要来源,台资企业与投资接收地建立战略耦合模式的差异会影响其利用后者带来的机遇及应对挑战的方式。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库,分析2001—2022年中国内地台资企业退出的时空格局;构建战略耦合模式量化探... 台商直接投资(TDI)是中国内地外资的重要来源,台资企业与投资接收地建立战略耦合模式的差异会影响其利用后者带来的机遇及应对挑战的方式。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库,分析2001—2022年中国内地台资企业退出的时空格局;构建战略耦合模式量化探测体系,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影响中国内地台资企业生存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内地台资企业的生存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在特定政策和事件的影响下会有波动。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摩擦、台商回流政策、新南向政策以及新冠疫情均对其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内地的台资企业生存率在不同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变化,东部沿海地区的生存率始终较高,而中部和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地区的生存率持续较低。2)2001—2007、2008—2013、2014—2022年,中国内地与台资企业的战略耦合关系分别为:依附式耦合、合作式耦合、互惠式耦合,不同耦合模式主导阶段TDI生存率差异较大,区位优势和空间粘性随时间进一步提升。3)2001—2022年,台资企业由低附加值+低端生产环节投资转向高附加值、创新驱动的领域,在中国内地展开更多本土合作,经营在地化程度增加。疫情等外部冲击使得台资企业加深了与本地供应商的后向联系,也更依赖中国内地市场,空间粘性提升,这些因素有助于提升台资企业在内地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台资企业 生存率 战略耦合 全球生产网络 外部冲击 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
6
作者 黄继磊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是衡量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以中原城市群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00—2022年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探究中原城市群城市韧性与数字... 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是衡量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以中原城市群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00—2022年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探究中原城市群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发展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后者优于前者,在空间演化上呈现从“圈层分布、逐级递减”向“核心支撑、极化明显”转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比较稳定,总体呈现以“聊城—菏泽—邯郸—邢台”为核心的分布格局。在耦合协调上,整体经历了“以轻度失调为主—初级协调占比增大—中级协调大规模辐射扩散—高级协调初露端倪”的演变过程。建议从着力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加快推进产业对接、融合、互补发展,不断丰富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等方面推进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市韧性 数字经济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花生生物量估算方法研究
7
作者 刘涛 刘望 +5 位作者 杨奉源 张寰 殷冬梅 焦有宙 张梅凤 张全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6-217,共12页
为评估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作物生物量估算应用中的潜力,以荥阳市花生种植试验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相机收集多个品种花生在成熟期的高光谱影像数据,结合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花生生物量估算模型,并进行模型的精度... 为评估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作物生物量估算应用中的潜力,以荥阳市花生种植试验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相机收集多个品种花生在成熟期的高光谱影像数据,结合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花生生物量估算模型,并进行模型的精度评价与对比分析。首先,通过使用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高光谱影像的反射率进行平滑预处理,并应用Gaussian4小波基函数进行连续小波变换,筛选了53个植被指数作为特征输入;然后,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进行敏感植被指数筛选,并利用筛选出的植被指数分别构建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的SVR、粒子群优化的RF、粒子群优化的CNN等花生生物量估算模型,后进行模型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CNN相比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如RF和SVR等,在花生生物量的预测精度上表现更优;CNN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决定系数(R2)为0.710,RMSE为0.371 kg/m2,MSE和MAE分别为0.138和0.329 kg/m2;通过粒子群算法PSO进行参数优化后,RF、SVR、CNN模型的预测精度都有提升,其中CNN的提升较为明显,决定系数(R2)提升约为8.2%。因此,在花生的收获期使用PSO对CNN参数优化后的模型对于花生整体生物量的估算最为准确。本研究可为精确预测花生生物量提供科学方法,为智慧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影像 连续小波变换 花生生物量 机器学习 智慧乡村
原文传递
基于专利技术转移的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及其组织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兴华 高紫媛 +3 位作者 徐美海 傅钰 李建新 文玉钊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5,共10页
文章选取中国19个城市群作为研究单元,基于专利转移数据,通过刻画2010—2020年各城市群之间及内部的创新网络特征,揭示了中国城市群创新结构的演化过程并归纳其网络组织模式。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群间的创新网络快速发展,网络规模与密... 文章选取中国19个城市群作为研究单元,基于专利转移数据,通过刻画2010—2020年各城市群之间及内部的创新网络特征,揭示了中国城市群创新结构的演化过程并归纳其网络组织模式。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群间的创新网络快速发展,网络规模与密度、节点数量与联系强度不断提升,城市节点等级分化,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2)中国各城市群的地理开放度与区域协同度均得到持续提升,不同发育水平下的城市群创新网络虽得到快速拓展,但其空间组织结构存在显著差异;(3)创新网络组织具有空间尺度内的嵌套特征,城市群内部创新技术的循环累积和外部协同创新体系的逐步形成共同驱动着中国城市群创新网络组织模式的优化重组;(4)强化中心城市创新溢出效应、培育区域创新增长极、构建跨区域合作机制、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是完善中国城市群创新网络体系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转移 创新网络 节点等级 组织模式 核心—边缘结构 增长极 城市群
原文传递
宁夏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耦合协调研究
9
作者 李炯燃 刘凯 郭桐桐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22,共13页
研究宁夏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的关系可以更精准地制定宁夏地区可持续发展政策.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支持,采用熵权法、InVEST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地区2010-2020年各县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关系.结... 研究宁夏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的关系可以更精准地制定宁夏地区可持续发展政策.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支持,采用熵权法、InVEST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地区2010-2020年各县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宁夏地区城镇化水平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银川平原地区总体表现优异,地域差异明显.2010年,除银川平原外所有的地区城镇化水平整体较低;2020年,城镇化水平整体提高.2)2010-2020年,宁夏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水平趋于稳定,粮食供给和水源涵养均值增加,碳固持和土壤保持均值有所下降,生境质量均值不变,整体水平相对稳定.同时,各项服务空间异质性显著,均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现象.3)2010-2020年,宁夏地区的综合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趋于提高,耦合协调度水平以失调为主,生境质量与城镇化的耦合程度较高,各县区协调等级分布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系统服务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下载PDF
高精度城市级实景三维Mesh建模与应用
10
作者 王永生 许颖 +3 位作者 朱慧 赵春生 孙萌 施淮舰 《测绘工程》 2025年第3期38-46,57,共10页
以省县级市为研究区域,选用智能型无人机搭载5镜头倾斜相机,实施倾斜摄影数据采集,采用地物点、靶标点相结合的方式布设控制网,综合应用Das GET3D Cluster、Context Capture、SvsGeoModeler、MapEasy等软件,在规模化多节点大算力集群环... 以省县级市为研究区域,选用智能型无人机搭载5镜头倾斜相机,实施倾斜摄影数据采集,采用地物点、靶标点相结合的方式布设控制网,综合应用Das GET3D Cluster、Context Capture、SvsGeoModeler、MapEasy等软件,在规模化多节点大算力集群环境下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与精细化表达,生成高精度三维Mesh模型。基于高精度三维Mesh模型成果进行真正射影像(TDOM)制作、城市实景三维模型快速构建和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名/地址提取更新等。经检测,三维Mesh模型平面中误差可达0.0476 m,高程中误差可达0.0382 m,远高于规范要求。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构建及城市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倾斜摄影 高精度三维Mesh建模 城市三维模型(LOD1.3) 真正射影像图 地名/地址调查建库
下载PDF
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及优化路径
11
作者 刘慧 张芳芳 叶尔肯·吾扎提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82-2394,共13页
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发展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内部分化日益突出。优化发展空间格局是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论文采用重心轨迹、Theil指数等方法定量研究了2000—2019年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多尺度空间... 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发展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内部分化日益突出。优化发展空间格局是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论文采用重心轨迹、Theil指数等方法定量研究了2000—2019年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多尺度空间发展格局及区域差异的变化。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00—2010年人口和经济重心向偏北移动,西北地区发展总体好于西南地区,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总体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之后,人口和经济重心开始向偏南移动,西南地区的发展明显优于西北地区,区域发展总体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②西部地区区域发展差异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远西部和近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虽然较小,但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西南与西北的人均GDP差距以及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趋势;西北地区内部和西南地区内部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均不断缩小,但差距依然较大;而西北和西南地区之间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虽有扩大趋势,但差距并不显著。③各省(区、市)的发展态势分化明显,形成4种不同的发展类型。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未来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差异 格局优化 西部地区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