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格局下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及驱动因素分析
1
作者 曹飞 王晓玉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4期26-33,共8页
文章旨在探究高质量发展格局下黄河流域9省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采用熵权综合评价法测度其水资源利用效率,修正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并根据QAP回归分析其空间关联网络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 文章旨在探究高质量发展格局下黄河流域9省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采用熵权综合评价法测度其水资源利用效率,修正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并根据QAP回归分析其空间关联网络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呈上升态势,整体呈“下游高,上游中等,中游低”格局,区域层面9省存在差异;②河南、陕西、山西在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关联网络居核心,青海等省处边缘,网络呈不稳定“核心-边缘”两极分化;③地理邻接性、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差异是影响该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核心驱动因素。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水资源利用效率 熵权法 社会网络分析 QAP回归分析
下载PDF
RC框架-摇摆墙式减震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2
作者 聂伟 熊咸玉 +2 位作者 魏晓刚 白春 刘先省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8,共12页
针对摇摆墙的特殊性能要求使其在工程运用中陷入施工工艺、摇摆幅度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困局,综合经济效益、施工方便、震后易更换等理念,发明了一种连接框架与摇摆墙的耗能连接装置以及摇摆墙摇摆可控的铰支座;基于此,利用摇摆墙结构的... 针对摇摆墙的特殊性能要求使其在工程运用中陷入施工工艺、摇摆幅度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困局,综合经济效益、施工方便、震后易更换等理念,发明了一种连接框架与摇摆墙的耗能连接装置以及摇摆墙摇摆可控的铰支座;基于此,利用摇摆墙结构的构造优势以及被动控制技术的减震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摇摆墙式减震结构。为研究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例为1/10的6层框架结构和框架-摇摆墙式减震结构,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这2种结构模型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描述了模型结构的破坏模式以及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摇摆墙式减震系统能够有效消耗地震输入能量,衰减结构的动力响应,使结构最大加速度峰值和最大位移峰值降低率分别达到36%和20.15%,而且能够利用被动减震的原理有效抑制主结构的振动,改善框架结构的侧向变形模式,延缓结构的损伤进程,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摇摆墙式减震结构 被动控制 振动台试验 累积损伤 抗震性能
下载PDF
碳限额与交易下考虑风险规避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
3
作者 陈浩东 高澜 宋巍 《工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考虑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以及供应链成员的风险偏好,研究由制造商主导并拥有线上销售渠道的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问题。在碳限额与交易下,分别构建制造商和零售商均风险中性、制造商风险规避且零售商风险中性、制造商风险中性且零售商风险规... 考虑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以及供应链成员的风险偏好,研究由制造商主导并拥有线上销售渠道的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问题。在碳限额与交易下,分别构建制造商和零售商均风险中性、制造商风险规避且零售商风险中性、制造商风险中性且零售商风险规避,以及制造商和零售商均风险规避情形下的定价决策模型,探究供应链成员风险规避系数对碳减排率、批发价格、线上以及线下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制造商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碳排放率、产品批发价格、线上以及线下价格逐渐降低,而随着零售商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碳减排率、产品批发价格和线上价格却逐渐提高,同时线下价格逐渐降低;制造商的风险规避行为不利于产品碳减排,在制造商风险中性而零售商风险规避时,碳减排率最高;当制造商和零售商风险规避系数在一定区间时,两者均风险规避时的碳减排率大于两者均风险中性时的碳减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限额与交易 风险规避 双渠道供应链 定价决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引领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
作者 胡杨 法玉琦 《山西农经》 2025年第1期7-9,共3页
乡村振兴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哈尔滨考察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并在2024年多次强调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说明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支... 乡村振兴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哈尔滨考察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并在2024年多次强调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说明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应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引领新型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路径,从而优化农村的经济增长方式,高质、高效、创新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三道红线”政策的房地产企业债务结构调整效应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经验证据
5
作者 曹飞 马元恒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104,共16页
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三道红线”政策的实施如何影响上市房企的债务结构。实证结果表明,“三道红线”政策对企业的流动负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长期负债有正向作用,优化调整了公司债务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①对于固定资产占比较低的企... 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三道红线”政策的实施如何影响上市房企的债务结构。实证结果表明,“三道红线”政策对企业的流动负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长期负债有正向作用,优化调整了公司债务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①对于固定资产占比较低的企业而言,“三道红线”政策的实施对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企业债务结构的调整效应更明显;②国有企业和非东部地区的房企债务结构受到政策的冲击更大;③盈利能力较差,杠杆率较高的企业受到政策的冲击更大,其债务结构的调整效果更好;④政策出台使房地产企业加快营运资本流转,并有针对性地使用长债置换短债。本文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识别出“三道红线”政策与房地产企业负债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厘清了“三道红线”政策的作用机理,对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降低房地产企业金融化水平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道红线 债务结构 负债融资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四链”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6
作者 张学艳 曾庆盟 +1 位作者 任佳钰 王长林 《中国人事科学》 2025年第3期53-64,共12页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是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文章依据生态系统理论,探索“四链”融合的时代内涵与发展机制,构建“四链”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3—2023年河南省18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是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文章依据生态系统理论,探索“四链”融合的时代内涵与发展机制,构建“四链”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3—2023年河南省18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其“四链”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四链”融合发展不平衡,在18个城市中,除省会城市外,其他城市的“四链”融合发展指数综合得分均低于1,在产业结构、创新资源、科技金融和人才配套等方面基础水平不足,直接影响了“四链”融合发展的整体表现。因此,应通过有效的政策调控,发挥省会城市带动作用,依托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引领带动各地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科技创新驱动,促进各地区“四链”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链 “四链”融合 创新资源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