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中零价金属铜和铅对氯消毒副产物的影响
1
作者 王东羽 孙良敏 +6 位作者 胡玉娜 洪巧 李佳媛 饶琳 贺绍鑫 连军锋 秦欣欣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饮用水输配水管道及配件中的零价金属会对系统中的自由氯浓度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造成影响,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一金属材料,对于复合金属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不明。本文以零价金属铜、铅及铜-铅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体系的自由氯衰减... 饮用水输配水管道及配件中的零价金属会对系统中的自由氯浓度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造成影响,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一金属材料,对于复合金属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不明。本文以零价金属铜、铅及铜-铅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体系的自由氯衰减和三卤甲烷生成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氯衰减在零价铜体系的速率最快,随pH的降低和金属含量的增多而加快,混合体系下的微电池效应会加速表明氧化膜的生成,从而抑制自由氯的衰减。三卤甲烷的生成基本不受pH(6~8)影响,但随金属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体系中添加1 g/L零价铜时,目标三卤甲烷生成总量降低33%;三卤甲烷的生成量与腐殖酸浓度呈正相关,与溴离子浓度呈负相关。本研究为金属管材中消毒副产物的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铜 零价铅 氯衰减 消毒副产物
下载PDF
微塑料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雅淋 秦欣欣 +3 位作者 张翔 滕文熙 王政奇 连军锋 《广东化工》 2025年第6期67-70,共4页
随着塑料污染持续增加,微塑料会危害生态环境,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污水处理厂是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微塑料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至少有90%的微塑料富集于剩余活性污泥(WAS)中。本文梳理了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分布和归趋,重点阐述... 随着塑料污染持续增加,微塑料会危害生态环境,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污水处理厂是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微塑料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至少有90%的微塑料富集于剩余活性污泥(WAS)中。本文梳理了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分布和归趋,重点阐述了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类型、尺寸、含量和浸出物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微塑料与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物共存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种类和尺寸的微塑料影响均呈现低浓度不显著、高浓度抑制作用,微塑料还会作为其他污染物载体产生更大的复合污染。基于现有研究,需要更加关注微塑料胁迫作用下的复合污染对微生物群落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污水处理厂 污水污泥 厌氧消化
下载PDF
微塑料断面分布的不均一性——以赣江水域赣州段为例
3
作者 何艺 秦欣欣 +3 位作者 张翔 孙楠 杨雅淋 连军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632,共7页
塑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然而其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这导致环境当中存在着许多微塑料,可能造成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因此,明确水体当中微塑料的丰度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降低微塑料带来的安全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塑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然而其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这导致环境当中存在着许多微塑料,可能造成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因此,明确水体当中微塑料的丰度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降低微塑料带来的安全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此前关于流域内微塑料丰度的研究多停留于河流表层水体的研究,忽略了水平方向取样点位以及取样深度对微塑料分布造成的影响,所得出的结论代表性不足。赣江是长江中游的主要支流,在赣州城市区段的代表断面处取样分析,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分析了该断面处微塑料的丰度、颜色形态、粒径、聚合物情况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生态风险指数法计算了微塑料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该代表断面微塑料丰度为0.25-0.35 pieces∙L^(-1),表层水、中层水和底层水的平均微塑料丰度分别为2.65、2.03和0.91pieces∙L^(-1),微塑料丰度横向范围表现处越靠近河岸处越大,纵向范围随着取样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微塑料主要形状为纤维和碎片,以黑色为主,粒径范围在0.125-3.000 mm的微塑料的占比超过94%;集合种类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和聚氯乙烯;研究区域微塑料潜在风险等级为Ⅱ级。总体而言,赣江赣州城市段河流微塑料丰度在横向和纵向分布上是不均匀的,污染程度总体而言相对较轻。该研究将促进对城市水体当中垂直领域微塑料分布特征的理解,对其他水体流域开展微塑料的相关调研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城市水体 分布特征 污染现状 风险评估 赣江
下载PDF
考虑氢离子对离子型稀土浸矿影响的离子交换模型
4
作者 施永辉 龙平 +3 位作者 罗嗣海 王观石 黄颖 刘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3-653,共11页
采用Kerr模型量化描述浸矿剂阳离子和氢离子竞争交换镧离子,探究氢离子对稀土离子浸出的影响,构建了考虑氢离子影响的离子交换模型,并通过等温平衡批试验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镧离子浸出过程存在临界氢离子浓度,当加入溶液的氢... 采用Kerr模型量化描述浸矿剂阳离子和氢离子竞争交换镧离子,探究氢离子对稀土离子浸出的影响,构建了考虑氢离子影响的离子交换模型,并通过等温平衡批试验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镧离子浸出过程存在临界氢离子浓度,当加入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小于临界氢离子浓度时,镧离子不会浸出,但消耗氢离子,且平衡后氢离子浓度可以视为定值。对于本文所选的PN和XF矿样,平衡后氢离子浓度分别可取1×10^(-6.8)mol/L和1×10^(-6.3)mol/L。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计算浸出液中镧离子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其相关系数分别大于0.970和0.600。结合提出的模型和试验数据,揭示了氢离子对镧离子浸出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氢离子对矿土表面改性、氢离子通过离子交换作用浸出镧离子和存在可交换态氢离子消耗浸矿剂阳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临界氢离子浓度 离子交换模型 竞争交换
下载PDF
聚酰胺膜耐氯改性及氯化修复研究进展
5
作者 朱勤燕 李新冬 +4 位作者 包罗 郏江辉 于思伟 钟招煌 蔡勐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介绍了间苯二胺-均苯三甲酰氯和哌嗪-均苯三甲酰氯两种典型的PA膜,深入剖析其最新的氯化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针对这两种膜的耐氯改性方法,包括改变单体结构、本体掺杂技术、物理涂覆方法以及化学接枝手段等.对PA膜氯化修... 介绍了间苯二胺-均苯三甲酰氯和哌嗪-均苯三甲酰氯两种典型的PA膜,深入剖析其最新的氯化破坏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针对这两种膜的耐氯改性方法,包括改变单体结构、本体掺杂技术、物理涂覆方法以及化学接枝手段等.对PA膜氯化修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论述,包括初期氯化后的还原法修复和氯化降解后的修补剂修复.分析表明,耐氯PA膜的研制仍面临巨大挑战,PA膜的耐氯改性研究应在不牺牲其分离性能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膜的其他各项性能,灵活运用各种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膜 反渗透 纳滤 氯化破坏机理 耐氯改性 氯化修复 分离
下载PDF
溶解氧对短程硝化影响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世豪 朱易春 +2 位作者 赖雅芬 李晓超 田帅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506,共11页
短程硝化作为全程自养脱氮、短程硝化耦合反硝化除磷等新型脱氮工艺的关键步骤,是实现高效生物脱氮的重要环节.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启动及维持短程硝化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但溶解氧对短程硝化的影响机制具有争议性,已成为了制约其工... 短程硝化作为全程自养脱氮、短程硝化耦合反硝化除磷等新型脱氮工艺的关键步骤,是实现高效生物脱氮的重要环节.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启动及维持短程硝化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但溶解氧对短程硝化的影响机制具有争议性,已成为了制约其工程化应用的瓶颈.论文综述了溶解氧对不同微生物的影响,着重论述了不同溶解氧下氨氧化细菌酶活性与生化反应的关联性,指出溶解氧变化使得亚硝酸盐氧化菌失活是其产生竞争性淘汰的根本原因,并分析了溶解氧变化对全程氨氧化菌的影响,从而揭示控制溶解氧工艺可以成功启动短程硝化的原因,并归纳总结了低溶解氧、高溶解氧、间歇曝气三种模式下短程硝化工艺的控制策略,旨在为溶解氧控制短程硝化的启动及稳定化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溶解氧 氨氧化微生物 亚硝酸盐氧化菌 全程氨氧化菌
原文传递
La^(3+)/NH_(4)^(+)在双电层内交换过程中铵的吸附规律
7
作者 林福明 安厚睿 +1 位作者 王观石 彭陈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62-2772,共11页
离子交换反应过程中铵的吸附规律是浸矿剂用量计算的基础。以化学纯高岭土为吸附剂,以镧离子为吸附质,制备高岭土饱和镧矿样,采用不同浓度铵离子浸取矿样中的镧离子。结果表明:当铵离子浓度为1~5 mg/L时,铵只出现物理吸附;当铵离子浓度... 离子交换反应过程中铵的吸附规律是浸矿剂用量计算的基础。以化学纯高岭土为吸附剂,以镧离子为吸附质,制备高岭土饱和镧矿样,采用不同浓度铵离子浸取矿样中的镧离子。结果表明:当铵离子浓度为1~5 mg/L时,铵只出现物理吸附;当铵离子浓度大于300 mg/L时,铵开始出现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开始时,铵离子吸附量为0.012 mg/g,双电层内ζ电势趋于0,滑动面与扩散层最外层几乎重合。通过铵的解吸实验,得到镧离子交换完全后,物理吸附态、离子交换态和固定态的所占比例分别为30%、65%和5%;铵的总吸附量与镧离子浸出量之间的摩尔比接近5∶1。此结果为高岭土作为主要黏土矿物的离子型稀土矿浸矿剂的用量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离子交换反应 物理吸附态 离子交换态 双电层
下载PDF
浸矿作用下离子型稀土典型重金属释放规律研究
8
作者 郭钟群 罗飞跃 +3 位作者 唐韬 谢少俊 刘强强 冯秀娟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6-1067,共12页
浸矿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制约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开发。在原地浸矿过程中,浸矿液与稀土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同时置换出部分重金属离子,导致土壤重金属活化,进而造成土壤及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通过开展不同浓度MgSO_(4)浸矿条件下... 浸矿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制约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开发。在原地浸矿过程中,浸矿液与稀土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同时置换出部分重金属离子,导致土壤重金属活化,进而造成土壤及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通过开展不同浓度MgSO_(4)浸矿条件下离子型稀土模拟浸矿试验,揭示了浸矿液浓度对离子型稀土重金属Cu、Zn、Pb和Tl释放的影响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重金属含量与影响因素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MgSO_(4)的浸矿作用下,典型重金属呈现纵向迁移的趋势。重金属Cu、Pb、Tl含量与MgSO_(4)浓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Zn含量与MgSO_(4)浓度相关性不显著,Cu主要富集在中层土壤,Zn主要富集在中下层土壤,Pb和Tl主要富集在下层土壤。土壤pH值与E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值、Eh值与典型重金属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为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绿色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原地浸矿 土壤环境 重金属污染 相关性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考虑离子尺寸效应的蒙脱石双电层中阳离子和电势分布研究
9
作者 安厚睿 彭陈亮 +3 位作者 林福明 王观石 龙平 肖霞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2-962,共11页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是一个双电层重新平衡的过程,离子尺寸效应对双电层中阳离子和电势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Gouy-Chapman-Stern双电层模型,考虑了离子大小对体系静电自由能所产生的影响,耦合了考虑离子尺寸效应的非线性Boltzmann方...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是一个双电层重新平衡的过程,离子尺寸效应对双电层中阳离子和电势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Gouy-Chapman-Stern双电层模型,考虑了离子大小对体系静电自由能所产生的影响,耦合了考虑离子尺寸效应的非线性Boltzmann方程与泊松方程,建立了sPB方程;利用该耦合方程研究了离子尺寸效应对双电层中离子和电势的分布影响,结合经典Poisson-Boltzmann方程(cPB)的计算结果,与杯浸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H_(4)^(+)和La^(3+)在蒙脱土表面的吸附存在差异,蒙脱土对NH_(4)^(+)和La^(3+)的饱和吸附量试验值分别为0.635 mmol/g和0.305 mmol/g。基于cPB方程,NH_(4)^(+)和La^(3+)的计算吸附量分别是实际的17倍和11倍;而基于sPB方程,NH_(4)^(+)和La^(3+)的计算吸附量分别为1.75倍和1.25倍。sPB方程所计算的Stern电势小于cPB方程的计算值,且sPB方程所计算的Stern电势随浓度的变化程度不大。离子水化作用对离子的吸附量和Stern电势的变化几乎没有影响。综上,考虑离子尺寸效应的sPB方程能更好描述双电层内阳离子和电势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双电层 离子尺寸效应 阳离子分布 电势分布
下载PDF
渗滤液微塑料污染现状、理化性质及潜在风险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翔 秦欣欣 +3 位作者 滕文熙 杨雅淋 王政奇 连军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1-2226,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垃圾渗滤液中的微塑料来源、理化性质和潜在风险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渗滤液微塑料对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影响。渗滤液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填埋场密切相关,在非正规的垃圾填埋场中有着较高的泄露风险。针对渗滤液微塑料的研究相对较... 综述了国内外垃圾渗滤液中的微塑料来源、理化性质和潜在风险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渗滤液微塑料对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影响。渗滤液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填埋场密切相关,在非正规的垃圾填埋场中有着较高的泄露风险。针对渗滤液微塑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可能发生的迁移途径及潜在风险的认识尚不全面,基于现有研究现状提出展望,需要更多关注尤其是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微塑料的去向及对周边土壤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垃圾渗滤液 污染现状 理化性质 潜在风险
下载PDF
不同配体结构的镧基MOF高效吸附刚果红染料
11
作者 包罗 蔡勐 +3 位作者 李新冬 朱勤燕 郏江辉 于思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6,共10页
文章采用六水合硝酸镧作为金属离子源,分别与对苯二甲酸(BDC)、均苯三甲酸(BTC)、均苯四甲酸(PMA)以及4,4'-联苯二甲酸(BDA)4种不同的有机配体结合,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镧基金属有机框架(La-MOF)。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文章采用六水合硝酸镧作为金属离子源,分别与对苯二甲酸(BDC)、均苯三甲酸(BTC)、均苯四甲酸(PMA)以及4,4'-联苯二甲酸(BDA)4种不同的有机配体结合,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镧基金属有机框架(La-MOF)。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BET)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有机配体所合成La-MOF的物理化学性质。此外,通过批量实验探讨了pH、温度、接触时间以及多次循环对吸附刚果红(CR)性能的影响,并推导了相应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4种La-MOF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通过等温线模型拟合,得到4种材料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La-BDC(2249.56 mg/g)>La-PMA(1864.40 mg/g)>La-BTC(1632.87 mg/g)>La-BDA(1037.52 mg/g)。综合分析显示,La-BDC具有更佳的综合吸附性能,其吸附机理主要涉及氢键、π-π键作用以及静电相互作用,但其在循环利用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基金属有机框架 有机配体 溶剂热法 刚果红 吸附性能
原文传递
常温有氧低基质下厌氧氨氧化二次启动及脱氮效能
12
作者 雷雪艳 朱易春 +5 位作者 张超 杨杰源 郝宛婷 吕桥岩 陈闽茜 宋贤威 《中国给水排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厌氧氨氧化是当前最经济有效的生物脱氮工艺,但生活污水的温度和氮浓度都较低,并含有一定的溶解氧(DO),且厌氧氨氧化接种污泥稀少、难以大量获取,这些都限制了其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为此,探究了常温有氧低基质下厌氧氨氧化二次启... 厌氧氨氧化是当前最经济有效的生物脱氮工艺,但生活污水的温度和氮浓度都较低,并含有一定的溶解氧(DO),且厌氧氨氧化接种污泥稀少、难以大量获取,这些都限制了其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为此,探究了常温有氧低基质下厌氧氨氧化二次启动的可行性,并对其脱氮效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当进水DO为4.20~7.50 mg/L、氨氮为27.13~35.64 mg/L、亚硝态氮为36.35~44.80 mg/L、温度为20.8~31.8℃时,运行79 d后氨氮、亚硝态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2.63%、81.61%和68.41%,ΔNO_(2)^(-)-N/ΔNH_(4)^(+)-N接近厌氧氨氧化脱氮的理论值1.32,表明厌氧氨氧化二次启动成功;出水DO浓度降低,ΔNO_(3)^(-)-N/ΔNH_(4)^(+)-N高于理论值,系统中存在一定的硝化作用;污泥沉降性能良好,颜色由红褐色和灰黑色变为褐色;污泥胞外聚合物(EPS)以紧密结合型为主,且多糖含量大于蛋白质含量,污泥表面官能团中的羟基和氨基等亲水官能团较多,使污泥粒径维持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抵御外界不利因素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损害。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Candidatus_Anammoxoglobus和Candidatus_Kueneni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6.39%和3.43%,它们与其他脱氮菌属共同作用,实现了系统高效、稳定的脱氮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二次启动 常温 有氧 低基质
原文传递
人工湿地不同基质层微生物群落代谢特性研究
13
作者 谢军 余正旺 +4 位作者 郑子龙 左佳伟 张立楠 朱易春 刘祖文 《江西化工》 2025年第2期76-80,86,共6页
本文探究人工湿地不同基质层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征。通过构建石灰石、陶粒、砂砾三种不同基质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试验环境,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揭示不同基质层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人工湿地... 本文探究人工湿地不同基质层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征。通过构建石灰石、陶粒、砂砾三种不同基质层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试验环境,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揭示不同基质层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总磷(TP)和氨氮(NH4+-N)具有高效的去除性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7.5%和89.4%。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石灰石基质层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微球菌属(Micrococcaceae)为优势菌属。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尿素分解(ureolysis)、化能异养(chemoheterotrophy)和好氧化能异养(aerobic-chemoheterotrophy)代谢功能型在污染物去除中发挥主要作用,石灰石基质在化能异养方面表现出优势。不同基质层中的微生物群落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马赛菌属(Massilia)在砂砾基质中的相对丰度最高,而鞘氨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在陶粒基质中的相对丰度最高,这揭示了人工湿地不同基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及其在污染物去除中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阐明了人工湿地不同基质层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征,为人工湿地的基质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基质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代谢特性
下载PDF
NiCo_(2)O_(4)@纤蛇纹石活化过硫酸钾降解甲基橙
14
作者 苏晓洁 严群 +2 位作者 李欣城 薛文慧 陈奕浩 《化工进展》 2025年第4期2352-2364,共13页
为了更好地处理水环境中的偶氮染料污染问题,充分利用我国储量丰富的天然矿物资源,实验中直接使用纤蛇纹石矿物纤维作为非均相催化剂载体处理难降解废水问题。在保证矿物资源应用经济性的同时,充分利用纤蛇纹石中的多种活性组分,以探索... 为了更好地处理水环境中的偶氮染料污染问题,充分利用我国储量丰富的天然矿物资源,实验中直接使用纤蛇纹石矿物纤维作为非均相催化剂载体处理难降解废水问题。在保证矿物资源应用经济性的同时,充分利用纤蛇纹石中的多种活性组分,以探索纤蛇纹石矿产资源利用新路径。本文通过水热-煅烧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Ni Co_2O_4@纤蛇纹石纤维(NC@CF),将其用于活化过二硫酸盐(PDS)降解甲基橙(MO),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材料表征手段对NC@CF/PDS体系降解MO的机理展开探究。结果表明:NiCo_(2)O_(4)和纤蛇纹石的结合在MO的降解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负载比为2:1的NC@CF-2/PDS体系在最优条件下降解MO,去除率可达94.50%,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此外,结合自由基淬灭实验、电子顺磁共振、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以及电化学实验表明,NC@CF-2/PDS体系中MO的降解是在·OH和SO_4~-·的自由基途径和电子转移的非自由基途径的协同作用下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钾 非均相催化 纤蛇纹石 钴酸镍 甲基橙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数据的南矶湿地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
15
作者 庄小燕 况润元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0-640,共11页
鄱阳湖南矶湿地环境复杂、湿地类型多样,实现对该区湿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自动提取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辅助DEM数据和Google Earth高清影像,选取影像纯净像元作为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 鄱阳湖南矶湿地环境复杂、湿地类型多样,实现对该区湿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自动提取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辅助DEM数据和Google Earth高清影像,选取影像纯净像元作为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根据样本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构建面向对象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决策树模型,实现南矶湿地类型分类,并研究2018—2021年南矶湿地类型的转移特征。结果表明,结合面向对象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可以得到精度较高的分类结果,总体精度可达86.36%,Kappa系数为0.83,与传统的监督分类方法相比,总体精度提高了6.29%;南矶湿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春、冬季草洲分布较为广泛,夏、秋季大部分泥滩、草洲被淹没;受水位和地形影响,南矶湿地类型转移变化主要体现在水域、泥滩、草洲之间的相互转化,耕地、林地以及建筑用地分布较为稳定。与传统的监督分类方法相比,面向对象CART决策树分类结果较好,可快速、高效地实现湿地信息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信息提取 湿地分类 面向对象 CART决策树 南矶湿地 鄱阳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