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4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下的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赵燕容 王锦国 +1 位作者 魏继红 黄国娇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4期191-193,共3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三大基本理念,构建满足认证标准要求的专...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三大基本理念,构建满足认证标准要求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河海大学 地质工程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贯通式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河海大学为例
2
作者 朱淳 刘瑾 +2 位作者 孙梦雅 钱卫 宋泽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7期155-157,共3页
“双一流”建设要求培养更多的拔尖人才,尤其是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这对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拔尖人才创新能力贯通培养模式为基础,通过对培养目标与总体思路、培养方案与措施、初步培养... “双一流”建设要求培养更多的拔尖人才,尤其是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这对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拔尖人才创新能力贯通培养模式为基础,通过对培养目标与总体思路、培养方案与措施、初步培养成效等进行系列的介绍,为后续更多的地学拔尖人才创新能力贯通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人才 创新 贯通式 培养过程
下载PDF
大学校车调度优化问题分析及乘客满意度分析——以河海大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庄启智 郑新千 《城市地理》 2016年第5X期213-214,共2页
本文首先对大学校车调度优化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再结合河海大学的实际情况,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学生对校车调度系统的满意程度,得到了学生对现行的校车制度的满意程度为"比较不满意"的结论,从而论证了研究大学校车调... 本文首先对大学校车调度优化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再结合河海大学的实际情况,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学生对校车调度系统的满意程度,得到了学生对现行的校车制度的满意程度为"比较不满意"的结论,从而论证了研究大学校车调度优化问题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车 调度优化 满意度
下载PDF
藏北温泉-河流-盐湖耦合成矿系统锂的地球化学行为与迁移过程
4
作者 薛飞 谭红兵 +4 位作者 张西营 陈国辉 葛璐 李超 苗卫良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8-982,共15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重要的锂(Li)资源基地,广泛分布着特色盐湖卤水锂矿和富锂地热泉,两者存在密切的物源联系,共同构成了温泉-河流-盐湖外生锂耦合成矿系统。然而,对于锂在该系统内部运移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仍缺乏详细刻画。本研究系统...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重要的锂(Li)资源基地,广泛分布着特色盐湖卤水锂矿和富锂地热泉,两者存在密切的物源联系,共同构成了温泉-河流-盐湖外生锂耦合成矿系统。然而,对于锂在该系统内部运移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仍缺乏详细刻画。本研究系统采集了夏康坚温泉、索美藏布河和拉果错的水样,分析了样品的水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组成及Li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索美藏布上游河水中的溶解态锂主要源自硅酸盐的风化,表现出低锂(7.84μg/L)和高δ^(7)Li值(+8.21‰)的特征。在经过富锂(8071.73μg/L)且低δ^(7)Li值(+0.19‰)的夏康坚温泉排泄补给后,索美藏布河水发生了锂的显著富集和锂同位素的负漂移,锂元素富集了200多倍,达到1777.02μg/L,δ^(7)Li值降低了8.07‰,降至+0.14‰。经过温泉区后,河水中的锂浓度在流动过程中大体保持稳定(1105.49~1452.33μg/L),δ^(7)Li值仅提高0.6‰(+0.12~+0.72‰),这表明硅酸盐风化和次生矿物吸附对富锂河水地球化学成分影响有限,充足的锂能够通过河流稳定地补给到盐湖中,表现出与低锂背景河流不同的演化特征。夏康坚温泉-索美藏布-拉果错盐湖共同组成了一个从地史时期持续到现在的耦合成矿系统。富锂温泉作为主要的内生物源,河流作为矿质表生输送路径,尾闾湖泊作为容矿场所,高寒干旱气候条件导致的蒸发浓缩作为成矿驱动力,持续形成盐湖卤水锂矿。锂元素完成了从源到汇、从深部到浅部的运移富集,实现了从内生成矿到外生成矿的形式转换,成为锂循环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同位素 水化学 成矿系统 温泉-河流-盐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优化与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以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5
作者 刘瑾 车文越 +2 位作者 宋泽卓 孙梦雅 张博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4期035-038,共4页
社会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延伸,在共同致富、教育公平等社会价值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尤其是新工科类高校在社会创业教育方面仍存在经验薄弱、课程体系不成熟等问题,国外则已形成多元化... 社会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延伸,在共同致富、教育公平等社会价值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尤其是新工科类高校在社会创业教育方面仍存在经验薄弱、课程体系不成熟等问题,国外则已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进一步促进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建设了“通识课程+产教融合课程+社会创业特色课程+社会创业教育共同体”的课程模式,并以地质工程为例形成以产教融合为驱动和地质工程为核心的社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我国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社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地质工程
下载PDF
太湖隧道湖相沉积软土工程特性研究
6
作者 吴建 周志芳 +2 位作者 王浩 陈波 王锦国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0,共8页
为研究太湖湖底沉积软土的工程特性和土体参数分布规律,收集了太湖隧道沿线湖底软土的大量试验数据,系统分析了软土物理力学参数的取值范围、变异性、概率分布模型以及空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为研究太湖湖底沉积软土的工程特性和土体参数分布规律,收集了太湖隧道沿线湖底软土的大量试验数据,系统分析了软土物理力学参数的取值范围、变异性、概率分布模型以及空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太湖湖底软土物理力学参数变异系数高,在空间分布上无明显函数变化规律;塑限和液限满足正态分布,密度和干密度近似正态分布,其他参数不符合正态分布;与强度参数最显著相关的物理力学参数包括天然含水率、天然孔隙比、干密度,呈指数或幂函数关系;对比压缩模量,压缩系数和天然含水率、天然孔隙比、干密度之间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各土层中黏土变形参数与强度参数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淤泥质土与粉质黏土次之,粉土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物理力学参数 抗剪强度 工程特性 太湖隧道
下载PDF
江西曾家垄锡矿高分异花岗岩黑云母地球化学组成:对岩浆源区和演化过程的记录
7
作者 孙克克 陈伟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0-777,共18页
锡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对其成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显著的经济价值。原生锡矿化总是与还原的高分异花岗质岩浆密切相关。相比于普通花岗岩,富锡高分异花岗岩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全岩地球化学往往具有多解性且只能给... 锡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对其成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显著的经济价值。原生锡矿化总是与还原的高分异花岗质岩浆密切相关。相比于普通花岗岩,富锡高分异花岗岩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全岩地球化学往往具有多解性且只能给出岩浆体系演化最终产物的信息,难以揭示岩浆经历的演化细节。岩浆中结晶的矿物如石英、黑云母、磷灰石等能够记录岩浆组分的动态变化及全岩组分难以反映的精细演化过程,在花岗岩成因研究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对江西省曾家垄锡矿成矿高分异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开展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曾家垄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岩浆来源。这些黑云母显示低的镁指数(Mg^(#)=5.70~9.93,平均值为7.63)和高的铝饱和指数(A/CNK=1.77~1.98,平均值为1.88),与世界范围内S型花岗岩中黑云母特征一致,表明曾家垄花岗岩为变质沉积岩熔融而成的S型花岗岩。黑云母微量元素结果显示随着K/Rb比值降低,Rb、Cs、Sn的含量逐渐增加而Pb含量逐渐降低,暗示岩浆经历了以钾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过程。值得关注的是黑云母中Sn的含量随着K/Rb比值降低增加了4倍,暗示随着岩浆分异锡在残余岩浆中的含量显著增加。曾家垄花岗岩黑云母具有较低的Ⅳ(F)、Ⅳ(F/Cl)、lg(fHF/fHCl)值,较高的Ⅳ(Cl)值,Ⅳ(Cl)与Ⅳ(F/Cl)之间、lg(f_(H_(2)O)/f_(HF))与lg(f_(HF)/f_(HCl))之间显示明显的负相关性,暗示曾家垄岩浆为富氟贫氯岩浆体系,黑云母结晶过程中伴随有持续的流体出溶。曾家垄花岗岩中黑云母几乎不含Fe^(3+),在Fe^(3+)-Fe^(2)+-Mg三角图解中,黑云母均位于FMQ线之下,表明其氧逸度非常低。曾家垄花岗岩中黑云母记录了岩浆具有富集的源区组成、高程度的分异演化、较低的氧逸度、持续的流体出溶,这些过程有利于最终的矿化富集。结合本文的数据及统计的文献数据表明不同岩浆热液成矿系统(Cu、Mo、W、Sn)中岩浆黑云母在主量元素、卤素及微量元素上显示不同的特征,黑云母地球化学可用于区分不同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高分异花岗岩 岩浆源区 卤素逸度 华南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与和美乡村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8
作者 李良东 唐晋 +1 位作者 赵永胜 赵顺利 《乡村科技》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了研究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与和美乡村建设规划相结合问题,采用因类制宜、分类施策的方法,在分析现有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化大量集中安置的工程移民安置方式可以作为工程移民安置规划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对接... 为了研究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与和美乡村建设规划相结合问题,采用因类制宜、分类施策的方法,在分析现有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化大量集中安置的工程移民安置方式可以作为工程移民安置规划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对接口,从而在工程移民新村安置规划设计中植入和美乡村建设规划的理念,同时在工程移民新村安置规划中,提出建设和美乡村规划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业化大量集中安置的移民新村安置规划设计中,把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做成融入和美乡村建设内容的综合性规划是可行的,并且要重点做好工程移民新村基础建设规划、和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工程移民新村经济发展模式规划等主题,将工程移民搬迁安置与贯彻国家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和美乡村的要求有机融合,实现工程移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移民 规划 和美乡村 建设
下载PDF
硼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富集成矿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丹 蒋宗胜 +4 位作者 田忠华 赵海香 王娜 王雅涵 刘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38-3256,共19页
硼是一种关键的非金属战略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建材、纺织和核技术等领域,其在新兴战略产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综述了硼的地球化学特性、同位素分馏行为及全球主要硼矿的分布与成因机制。硼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存在显著... 硼是一种关键的非金属战略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建材、纺织和核技术等领域,其在新兴战略产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综述了硼的地球化学特性、同位素分馏行为及全球主要硼矿的分布与成因机制。硼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地壳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地幔。在不同地质过程中,硼元素经历了分异作用,导致不同岩石单元的硼同位素发生分馏。硼在地壳中的超常富集过程会形成硼酸盐矿物,这些矿物的形成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氧逸度)对于硼矿床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几种主要硼矿床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机制,包括火山沉积型、现代盐湖型、海相蒸发盐型、矽卡岩型和沉积-变质型矿床。此外,中国的硼矿类型也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且储量最大的硼矿床为辽吉地区的沉积-变质型和青海-西藏地区的盐湖型硼矿床。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两类硼矿床的矿物组合特征、产状、年代及成矿模式,并对未来研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盐矿物 硼同位素分馏 硼同位素储库 非海相型硼矿床 变质型硼矿床
下载PDF
兴城市典型海水入侵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10
作者 张耀文 李海君 +2 位作者 赵倩 贾进军 王贺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41,共10页
为了揭示兴城滨海平原区海水入侵过程中地下水化学成分演化规律和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在兴城河曹庄镇段至烟台河沙后所镇段内采集了44个地下水样本和1个海水样本,测定其水化学成分及氢氧同位素,通过分析其变化特征探讨兴城典型海水... 为了揭示兴城滨海平原区海水入侵过程中地下水化学成分演化规律和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在兴城河曹庄镇段至烟台河沙后所镇段内采集了44个地下水样本和1个海水样本,测定其水化学成分及氢氧同位素,通过分析其变化特征探讨兴城典型海水入侵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结果表明:①区内地下水化学场呈明显的水平分带性,水质由内陆到滨海依次为淡水、微咸水-咸水,地下淡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HCO_(3)·Cl-Ca以及SO_(4)-Ca型等,微咸水及咸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型或Cl-Ca型;②区内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淡水主要受控于溶滤作用,而微咸水因受到蒸发作用及混合作用影响,造成氧漂移;③微咸水以Cl^(−)组分为代表的海水与淡水混合比例为0.45%~3.46%,咸水的混合比例约为15.85%,微咸水、咸水的形成为混合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等共同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城滨海平原区 同位素特征 水化学类型 海水入侵
下载PDF
供水工程新近系红层区斜坡深层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11
作者 袁宝远 吴浩文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70-276,共7页
针对新近系红层区斜坡变形破坏模式认识不足的问题,通过对以往工程区斜坡破坏现象的调查分析,寻找已有深层破坏形成的滑坡体,反分析滑坡体破坏前原始斜坡地质结构模型,并建立典型斜坡深层破坏模式,根据变形体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建立红层... 针对新近系红层区斜坡变形破坏模式认识不足的问题,通过对以往工程区斜坡破坏现象的调查分析,寻找已有深层破坏形成的滑坡体,反分析滑坡体破坏前原始斜坡地质结构模型,并建立典型斜坡深层破坏模式,根据变形体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建立红层斜坡变形体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其在天然、地震及降雨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建立的新近系地层不同岩段区斜坡深层破坏模式,识别出新近系地层区供水工程20#支线沿线有一个大型深层破坏斜坡变形体。该斜坡变形体在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工程 新近系红层 斜坡 深层变形破坏模式
下载PDF
供水工程民和组地层区斜坡深层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12
作者 袁宝远 赵源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目的红层软岩斜坡深层变形破坏具有一定隐蔽性,为解决寻找和识别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民和组地层区斜坡深层变形破坏变形体的问题。方法结合引黄济宁供水工程,依据民和组地层区斜坡变形破坏现象的调查分析,寻找已有深层破坏形成的滑坡体,反... 目的红层软岩斜坡深层变形破坏具有一定隐蔽性,为解决寻找和识别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民和组地层区斜坡深层变形破坏变形体的问题。方法结合引黄济宁供水工程,依据民和组地层区斜坡变形破坏现象的调查分析,寻找已有深层破坏形成的滑坡体,反分析滑坡体破坏前原始斜坡模型,模拟分析原始斜坡滑动破坏触发因素,建立民和组地层区典型斜坡深层变形破坏模式;然后根据建立的斜坡深层变形破坏模式,寻找识别民和组地层区深层变形破坏斜坡变形体,对典型斜坡变形体构建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天然、地震及降雨等条件下的斜坡变形体的稳定性。结果通过研究,建立了民和组地层区不同岩段典型斜坡深层变形破坏模式,识别出民和组地层区供水工程22#支线沿线有一个大型深层变形破坏斜坡变形体,在暴雨条件下会沿砾岩层与泥岩夹层交接面发生深层滑动破坏。结论通过建立典型斜坡深层变形破坏模式识别深层变形破坏斜坡变形体并分析其工程稳定性,可以减少意外发生斜坡深层变形破坏现象,研究成果可为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也为民和组地层区地质灾害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工程 民和组地层 斜坡 深层变形破坏模式 稳定性
下载PDF
北江大堤管涌加固工程问题剖析
13
作者 李兴文 陈建生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49,共7页
北江大堤石角段尽管经历了4次大规模的加固工程,但在十年一遇的洪水中,堤防仍然面临管涌险情。经对北江大堤石角段的管涌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反复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红砂岩层。所谓的管涌通道实际上是红砂岩中的一些溶洞,是红砂岩中的... 北江大堤石角段尽管经历了4次大规模的加固工程,但在十年一遇的洪水中,堤防仍然面临管涌险情。经对北江大堤石角段的管涌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反复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红砂岩层。所谓的管涌通道实际上是红砂岩中的一些溶洞,是红砂岩中的碳酸盐钙质胶结物在水岩反应中流失钙离子后形成的,属于化学侵蚀的结果。北江石角段断裂带发育,江水通过断裂带与左岸的地下水直接连通,河水与地下水通过断裂带与溶洞往复流动,在CO_(2)的参与下发生水岩反应,导致红砂岩中的钙质胶结物被溶蚀,从而形成溶洞。在洪水期间,随着江水位上涨,外江水位高于地表,江水压力通过溶洞传递到堤角覆盖层之下。当江水压力大于覆盖层的浮容重,则会发生流土破坏,进而演变成为管涌。研究认为,在枯水期通过钻孔灌浆的方法将红砂岩层中的溶洞填充,才能全面消除管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大堤 石角段 管涌 红砂岩 溶洞 化学侵蚀
原文传递
水平井网地浸采铀溶浸范围井储耦合和粒子示踪模拟
14
作者 杨蕴 左海啸 +5 位作者 李召坤 张宇 常勇 祝晓彬 吴剑锋 吴吉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3-512,共10页
为探索水平井技术在我国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领域的可行性,解析水平井网地浸采铀水动力过程和定量刻画溶浸范围是科学评判的基础和前提。水平井网地浸模式下地下水动力过程涉及井筒流与储层达西流的耦合(井储耦合),通过研发井储耦合数值... 为探索水平井技术在我国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领域的可行性,解析水平井网地浸采铀水动力过程和定量刻画溶浸范围是科学评判的基础和前提。水平井网地浸模式下地下水动力过程涉及井筒流与储层达西流的耦合(井储耦合),通过研发井储耦合数值模拟技术,构建水平井网地浸采铀地下水动力学模型,开发基于MODPATH粒子示踪模拟和Alpha-shape算法的溶浸范围自动提取技术,基于理想模型和实际场地模型的应用验证,实现地浸开采过程中溶浸液流动状态和溶浸范围的模拟刻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MODFLOW模型,井储耦合模型可刻画水平井注液过程中井储交互流量及变化,且交互流量值与储层渗透系数K值变化呈正相关;在井储耦合渗流模拟的基础上,可自动提取模拟时段内被抽液井有效捕捉的粒子迹线所包络的范围,识别抽液井不同捕获流量贡献率对应的溶浸范围,95%流量贡献率对应的溶浸范围为100%流量贡献率对应范围体积的40%,表明溶浸液从水平井注入储层至浸出液被竖井抽出,地浸开采前期流量交互主要集中于溶浸范围内部,而外部迹线的流速低,对抽液流量的贡献率低且浸出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水平井网 水动力 溶浸范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山谷型小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时空交互模拟研究
15
作者 杨蕴 郭勇 +2 位作者 王发飞 宋健 吴剑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以往地表水-地下水交互过程研究集中于平原河网地区,而水动力交互作用强烈的山谷型流域研究甚少。选取句容北山水库流域为研究区,聚焦山谷型流域地表产汇流与浅层地下水渗流交互过程,基于SWAT-MODFLOW构建了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评价... 以往地表水-地下水交互过程研究集中于平原河网地区,而水动力交互作用强烈的山谷型流域研究甚少。选取句容北山水库流域为研究区,聚焦山谷型流域地表产汇流与浅层地下水渗流交互过程,基于SWAT-MODFLOW构建了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评价流域水量交互过程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流域范围内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性;2016—2019年期间整体呈现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但在丰水期局部时段,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研究区西北部、东北部山区以及南部北山水库周边地区表现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耦合模型可较好地刻画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流量,流域地下水对河道净补给量的贡献率为8.72%,其中地下水补给量在空间分布上西部支流和中部支流区域分别占28.8%、79.8%,东部支流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的补给率逆差为8.6%。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资源联合调度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谷型流域 地表水-地下水 SWAT-MODFLOW模型 耦合模型 水量交互
下载PDF
巨厚砂岩下采动覆岩裂隙场及微震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16
作者 谭毅 张少普 +5 位作者 何满潮 郭文兵 丁国利 王宇 程浩 李辉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5,共16页
采动覆岩裂隙演化高度及分布形态是顶板水害防治重要参数之一。以内蒙古某矿31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数值模拟、分形几何理论及微震事件三维空间分析明晰采动覆岩裂隙场及微震时空演化规律。结果如下:(1)采动覆岩裂隙场呈现“裂隙产生... 采动覆岩裂隙演化高度及分布形态是顶板水害防治重要参数之一。以内蒙古某矿31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数值模拟、分形几何理论及微震事件三维空间分析明晰采动覆岩裂隙场及微震时空演化规律。结果如下:(1)采动覆岩裂隙场呈现“裂隙产生-发育演化-局部压实-周期扩展-大部压实”动态演化规律,采动裂隙网络场发育、扩展、穿透演化分形特征;(2)阐明了采动覆岩失稳破断、运移与微震事件局部“高频次-大能量”集中区时空演化规律,“高频次-大能量”与“低频次-小能量”集中区呈现周期分布,同工作面周期来压特征相吻合,微震事件集中区发生位置普遍超前工作面80~120 m;(3)数值模拟采动覆岩裂隙演化高度与微震监测所得结果基本一致;(4)倾向高位岩层微震事件“高频次-大能量”与“低频次-小能量”集中区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类马鞍形”分布,走向高位岩层微震事件能量集中区呈现“椭球状”分布,数量集中区呈现“条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数值模拟 采动覆岩 裂隙场演化 分形特征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柴达木盆地降水同位素特征研究
17
作者 王涛 李其发 +2 位作者 张茜 王媛 陈建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8,共10页
为解决采用单一来源数据研究柴达木盆地降水同位素组成时空分布特征的局限性,综合利用TNIP数据、文献数据、C-Isoscape数据和GCMs数据,构建了当地大气降水线(LMWL),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降水同位素组成的年内、年际变化及其温度和降水... 为解决采用单一来源数据研究柴达木盆地降水同位素组成时空分布特征的局限性,综合利用TNIP数据、文献数据、C-Isoscape数据和GCMs数据,构建了当地大气降水线(LMWL),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降水同位素组成的年内、年际变化及其温度和降水量效应。结果表明:LMWL的斜率和截距低于GMWL,在空间分布上斜率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的趋势,这归因于云下二次蒸发的差异;降水δ^(18)O在年内尺度上呈现夏高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德令哈、小灶火、茫崖、大柴旦、乌兰站的降水δ^(18)O呈现逐年富集的变化趋势,温度是影响降水同位素年际变化的重要因素;柴达木盆地区域降水同位素温度效应显著,而降水量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特征 大气降水 多源数据 水文循环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融合路面边缘信息的城市道路边界提取方法
18
作者 刘如飞 刘梦雅 +1 位作者 赵庆鑫 马新江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针对城市道路环境复杂,路边车辆、行人等遮挡因素导致车载激光点云道路边界提取困难、提取不完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边缘和路缘石点叠加提取城市道路边界及缺失边界补全的方法。首先利用布料模拟算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去除树冠等... 针对城市道路环境复杂,路边车辆、行人等遮挡因素导致车载激光点云道路边界提取困难、提取不完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边缘和路缘石点叠加提取城市道路边界及缺失边界补全的方法。首先利用布料模拟算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去除树冠等非地面点的干扰;然后对预处理后的点云分别提取路面边缘和路缘石点,根据路面边缘和路缘石的空间分布关系,利用叠加分析法去除伪边界点,获取准确的道路边界;最后根据提取道路边界的空间关系进行边界缺失部分的修补,得到完整的道路边界。对不同边界类型的城市路段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道路边界的完整度在91%以上,准确度在95%以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激光扫描 路缘石 道路边界 叠加融合 拓扑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的地学双创教育模式研究
19
作者 刘瑾 孙梦雅 +2 位作者 车文越 马晓凡 张玲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3期025-028,共4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当前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是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的全新内涵和使命。本文围绕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质工程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中多元主体的定位与作用,以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基础,交叉综合地质学... 在新时代背景下,当前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是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的全新内涵和使命。本文围绕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质工程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中多元主体的定位与作用,以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基础,交叉综合地质学、工程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专业,对地质工科专业双创教学模式的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成效等进行介绍,助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地学人才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背景 产学研 创新 地学双创教育
下载PDF
“泥科学与应用技术”的提出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4
20
作者 朱伟 闵凡路 +4 位作者 吕一彦 王升位 孙政 张春雷 李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41-3054,共1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淤泥、污泥为代表的各种泥状物产量巨大,接近于城市垃圾的数量。而各种泥的性状及污染物种类非常复杂、多样,经济、安全地进行各种泥的处理和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各种泥状物虽然种类不同、成分各异,但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淤泥、污泥为代表的各种泥状物产量巨大,接近于城市垃圾的数量。而各种泥的性状及污染物种类非常复杂、多样,经济、安全地进行各种泥的处理和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各种泥状物虽然种类不同、成分各异,但具有很多共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处理方面也具有以脱水为主的减量化、以污染物稳定为主的无害化、以改变性质后进行利用为主的资源化的途径上的一致性。此外,泥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也能够被利用来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长期以来,各种泥的科学研究和处理技术分布在各行各业,使用的概念、指标不能统一,技术和方法隔离发展,影响了对于泥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泥科学与应用技术"的学科方向,对于泥的主要种类和问题,处理泥中所遇到的热点问题以及几个典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解决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科学 淤泥固化 污泥脱水 泥浆成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