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水网工程建设投融资金融政策工具供给研究
1
作者 田贵良 万雪纯 +1 位作者 吴正 赵秋雅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投融资机制是保障国家水网工程顺利实施、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系统总结国家水网布局与建设现状成效的基础上,从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项目经济属性与投融资工具特点等方面深入剖析国家水网工程建设投融资的内在矛盾。发现... 投融资机制是保障国家水网工程顺利实施、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系统总结国家水网布局与建设现状成效的基础上,从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项目经济属性与投融资工具特点等方面深入剖析国家水网工程建设投融资的内在矛盾。发现现有投融资方式仍存在财政投资结构不够优化、社会资本参与不够深入、新型投融资工具应用不够完善、多主体参与合作不够协同等问题,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健全多元主体协调机制、深化用水权制度和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投融资监管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水网工程 投融资 金融政策工具
下载PDF
基于XGBoost-SHAP模型的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邓梦华 张天舒 陈军飞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在对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SHAP分析了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有支付意愿和没有支付意愿居民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最... 在对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SHAP分析了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有支付意愿和没有支付意愿居民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太湖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最重要的3个因素为学历、收入和生态环境保护意愿;单个居民之间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呈现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有支付意愿和没有支付意愿居民之间的影响因素差异显著;总体而言,增强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大生态补偿政策的宣传可以提升流域居民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支付意愿 XGBoost SHAP 可解释机器学习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改进SobolSSA-ANP的生态补偿效果评估——以太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梦华 何泽恩 +1 位作者 程思聪 郑鸿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9,共12页
对流域生态补偿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生态效果、经济水平、社会公平及政策投入4个方面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评估指标较多和专家评判时容易出现一致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SobolSSA-ANP (sobol sparrow sear... 对流域生态补偿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生态效果、经济水平、社会公平及政策投入4个方面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评估指标较多和专家评判时容易出现一致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SobolSSA-ANP (sobol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analytic network process)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对太湖流域的生态补偿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太湖流域生态补偿实施效果介于一般和较好之间,且倾向于较好;从2010年到2020年,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效果呈逐渐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提升生态补偿效果,太湖流域需加大资金投入和提升政策满意度。为此,流域可推动多主体参与的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以拓宽资金渠道,实现生态资源到生态资本的转化。研究结果可以为流域生态补偿效果的评估和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对提升流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效果评估 Sobol-SSA 模糊综合评价 网络分析法 太湖流域
下载PDF
超越凝视:附近“视域”中的观察行动何以缓解城市人兽冲突——以S市X社区人貉冲突问题为例
4
作者 吴迪 顾金土 《鄱阳湖学刊》 2023年第2期45-58,126,127,共16页
随着越来越多野生动物与人类共同栖息在城市,居民与野生动物之间产生冲突的频率日渐增加,这不仅需要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而且需要城市居民观察、接纳附近“视域”中的野生动物,学习与“新邻居们”共存。与带有审判、监督含义的... 随着越来越多野生动物与人类共同栖息在城市,居民与野生动物之间产生冲突的频率日渐增加,这不仅需要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而且需要城市居民观察、接纳附近“视域”中的野生动物,学习与“新邻居们”共存。与带有审判、监督含义的“凝视”不同,“观察”不仅指的是一种简单的视觉感知,还是指生命体对附近的生活世界保持高度敏感,以促进信息流动、情感关联并引导行动改变。因此,应该超越“凝视”,从经验层面研究人们的观察行动。观察行动有三个具体的维度,即行为认知、情感卷入与行动实践。即便面对同一个物种,人们对它的观察行动也大相径庭。不同的观察野生动物的行动对“人-野生动物”关系的影响也不同,其中科学与日常观察有利于提高居民对野生动物的认知,缓解居民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这意味着,构建和谐、友善的社区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的附近“视域”中,与他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城市人兽冲突 观察行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