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科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全面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河海大学课程实践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美香 杨洁 +2 位作者 王雪竹 冯涛 程旭华 《大学教育》 202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针对海洋科学本科生在数据分析和科研创新方面的不足,河海大学尝试依托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本科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实践训练,通过建立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方案、鼓励学生参与教材编修、结合热点前沿科学问题进行探索等举措,有效提高... 针对海洋科学本科生在数据分析和科研创新方面的不足,河海大学尝试依托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本科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实践训练,通过建立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方案、鼓励学生参与教材编修、结合热点前沿科学问题进行探索等举措,有效提高了学生动手编程、动脑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了学生对专业知识迭代更新的深层觉悟和对科研探索的浓厚兴趣。该方案实施以来,学校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产出和毕业深造率都有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数据分析能力 科研素质 科研拓展训练 教材修订
下载PDF
环境海洋学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李永富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环境海洋学是具有鲜明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专业特色的基础课程。授课教师以“海洋环境保护”为核心,结合该课程涵盖面广、知识结构庞杂的特点,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思路,探索其中的思政融合路径。在介绍环境科学发展史时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海洋学是具有鲜明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专业特色的基础课程。授课教师以“海洋环境保护”为核心,结合该课程涵盖面广、知识结构庞杂的特点,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思路,探索其中的思政融合路径。在介绍环境科学发展史时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梳理环境观中融入“两山”理论,在专业知识讲授中培养学生海权意识并导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强国战略顶层设计,最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环境海洋学 海洋科学 本科教学 海洋环境保护
下载PDF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工程BIM技术的递进式教学模式探索
3
作者 杨洁 张蔚 +1 位作者 陈美香 王瑞彩 《大学教育》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河海大学针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工程BIM技术进行了“课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实践。通过与海洋资源开发和防护工程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触类旁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灵活的课题布...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河海大学针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工程BIM技术进行了“课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实践。通过与海洋资源开发和防护工程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触类旁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灵活的课题布置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和自由探索能力。思政元素的融入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有效植入,并提升了学生的行业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递进式教学模式既提升了传统工程技术类课程的维度,也为BIM技术贯穿专业全过程培养的可行性探索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海大学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 递进式教学模式 思政融入 BIM技术 毕业设计
下载PDF
基于PBL模式的“海洋遥感”实践案例设计
4
作者 康彦彦 王桂芬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1期117-120,共4页
“问题导向学习”(PBL)是一种以复杂问题为中心,在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合作,为解决复杂问题这一目标共同努力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海洋遥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国产卫星数据和软件应用不足等问题,以实践案例设计和编制为牵... “问题导向学习”(PBL)是一种以复杂问题为中心,在小组成员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合作,为解决复杂问题这一目标共同努力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海洋遥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国产卫星数据和软件应用不足等问题,以实践案例设计和编制为牵引,采用PBL问题导向模式,围绕一个典型的海洋要素反演案例,探讨从遥感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解译分析到专题产品输出的一体化实践课程设计方法,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的自主式与探索式学习新思路,为提高学生海洋遥感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PBL 海洋遥感 案例设计
下载PDF
海洋热浪背景下海气湍流热通量资料的评估——以2019年东北太平洋“Blob 2.0”事件为例
5
作者 马婧 宋翔洲 +2 位作者 闫运伟 王斌 陈陟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2019年夏季,东北太平洋地区经历了一次名为“Blob 2.0”的海洋热浪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利用美国国家数据浮标中心的浮标观测资料、全球客观分析通量产品OAFlux,以及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NCEP2和MERRA-2,综合分析了“B... 2019年夏季,东北太平洋地区经历了一次名为“Blob 2.0”的海洋热浪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利用美国国家数据浮标中心的浮标观测资料、全球客观分析通量产品OAFlux,以及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NCEP2和MERRA-2,综合分析了“Blob 2.0”事件期间海气湍流热通量的特征,并研究了其物理因素。浮标观测显示,在“Blob 2.0”事件期间,潜热通量呈现正增长趋势,而感热通量呈现负增长趋势,这一现象可归因于海气比湿度差呈正增长,而风速和海气温差呈负增长。评估结果表明:4种通量数据产品都低估了潜热通量的增长,ERA5的增长率与浮标最为接近。对于感热通量,MERRA-2和NCEP2产品的增长趋势与浮标观测相同,其中MERRA-2的增长率更接近;而OAFlux和ERA5产品的增长趋势与观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热浪 湍流热通量异常 浮标观测 通量数据集
下载PDF
热带海洋的降水区域划分及相关大气背景环境特征
6
作者 纪献普 沙雨星 +1 位作者 冯涛 李俊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3,共12页
[目的]探究热带海洋上空的大气背景环境差异对降水特征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使用1998—2013年热带降雨测量任务(TRMM)的逐月降水特征数据,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热带降水区域划分为5种典型类型,并通过湿静能(MSE)和对流有效位能(CA... [目的]探究热带海洋上空的大气背景环境差异对降水特征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使用1998—2013年热带降雨测量任务(TRMM)的逐月降水特征数据,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热带降水区域划分为5种典型类型,并通过湿静能(MSE)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等诊断变量探讨不同降水类型与大气背景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以西太平洋暖池为代表的强降水区域表现出强烈的垂直运动和水汽背景.相反地,大陆副热带西岸等区域由于下沉异常和相对较干的大气条件,降水较为微弱.其他开放大洋区域的降水受水汽异常和大气稳定性影响,较低的稳定度和更湿的中低层大气有利于形成高空降水.[结论]本研究探讨了热带海洋上空大气背景环境与降水类型之间的关系,指出大尺度气候背景的动力热力作用对热带海洋上空降水类型的关键影响,有助于加深对热带海洋上空降水空间分布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对流降水 层状降水 风暴高度 湿静能
下载PDF
深化探究 创新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改革探索
7
作者 于鹏飞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9期80-83,共4页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存在题目过大、过程混乱、结题潦草等问题。这些现象反映项目设计和指导方式的不足,需要转变为更加注重深化探究和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需要引导学生在选择题目时要精细化、具体化,注重实践能力...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存在题目过大、过程混乱、结题潦草等问题。这些现象反映项目设计和指导方式的不足,需要转变为更加注重深化探究和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需要引导学生在选择题目时要精细化、具体化,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际探究和解决问题,不断深化对项目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需要强化教师和导师的引导和监督,确保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能够保持持续的进展和高质量的完成,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创业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训练 深化探究 创新实践 教学改革 案例分析
下载PDF
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路径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永芝 安杰晶 《西部学刊》 202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加强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对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学生海洋意识普遍不足,需要健全网络宣传加强海洋意识传播;要在思政教育中注入海洋因素;要加强教师素养,提高海洋意识教学;要培养科教融合的海洋专业人才;要普及海洋... 加强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对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学生海洋意识普遍不足,需要健全网络宣传加强海洋意识传播;要在思政教育中注入海洋因素;要加强教师素养,提高海洋意识教学;要培养科教融合的海洋专业人才;要普及海洋文化,提高全民海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海洋意识 培养路径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与海洋科学类实践教学的融合路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鹏辉 谈明轩 +3 位作者 吴峰 殷梦婷 李燕 张玉玺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3期87-92,共6页
为解决长期以来海洋油气勘探相关课程实验内容难以实施、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学习和训练内容等问题,河海大学立足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和海洋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将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引入海洋油气地质课程群的实验教学,建设海... 为解决长期以来海洋油气勘探相关课程实验内容难以实施、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学习和训练内容等问题,河海大学立足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和海洋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将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引入海洋油气地质课程群的实验教学,建设海洋油气勘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系统。该教学系统借助1:1真实还原的先进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船构建沉浸式的虚拟场景,融入海洋油气勘探前沿领域研究成果,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分析探索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融合海底地形地貌调查、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海洋地球化学探测和海洋油气成藏要素分析4个实验环节于一体的综合实验,提高实验难度,旨在培养学生解决海洋科学领域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思维,推进基于海洋油气勘探视角的新型海洋科学类实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海洋油气勘探 海洋科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巴伦支海近40年来海洋热含量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
10
作者 赖颖 王雪竹 +2 位作者 葛志成 陈姣 陈美香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96,共14页
利用ORAS5海洋-海冰再分析数据集,研究发现1979—2018年间巴伦支海海洋热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且有持续上升趋势。海-气热通量是控制巴伦支海海洋热含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北大西洋流的海洋热输运则影响其年际变化和上... 利用ORAS5海洋-海冰再分析数据集,研究发现1979—2018年间巴伦支海海洋热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且有持续上升趋势。海-气热通量是控制巴伦支海海洋热含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北大西洋流的海洋热输运则影响其年际变化和上升趋势。北大西洋流的温度和流速变化对其海洋热输运的年际变化均有贡献,而其海洋热输运的上升趋势则主要是来自于北大西洋流温度的增加。此外,巴伦支海开阔海域和冰区的海-气热交换呈现相反的趋势,在无海冰覆盖的开阔海域,海洋放热减少,海洋混合减弱;而在有海冰覆盖的海域,海洋放热则显著增加,海洋混合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伦支海 海洋热含量 海洋热输运 海-气热通量
下载PDF
海洋次表层SCVs的特征与成因机制:问题与进展
11
作者 戈玉宇 廖光洪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60,共16页
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和海洋数值模拟能力的提升,已发现在海洋次表层中广泛存在一种远离生成源区、结构紧致且稳定的次表层强化的SCVs,其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弱层结,低位涡中心,外围等密度线呈透镜状结构,温度、盐度或其他示踪量的性质与周... 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和海洋数值模拟能力的提升,已发现在海洋次表层中广泛存在一种远离生成源区、结构紧致且稳定的次表层强化的SCVs,其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弱层结,低位涡中心,外围等密度线呈透镜状结构,温度、盐度或其他示踪量的性质与周围水体相比存在明显异常,内部核心流速较强。此类次表层SCVs对于海洋的水体运输、热盐环流和海洋生物生态环境均有重要影响。该文通过综述海洋次表层SCVs的结构及水文特征、识别方法、次表层SCVs在全球的分布、动力学机制及其重要影响等,展现次表层SCVs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研究的难点和全面认识海洋次表层SCVs尚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次表层 次表层SCVs 动力学特征与机制 全球分布
下载PDF
产出导向的物理海洋学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体系
12
作者 周桂地 冯涛 《科教导刊》 2022年第35期52-56,共5页
物理海洋学是一门重视实践能力的基础学科,数据分析能力是新时代物理海洋学本科生应具有的重要技能之一。文章在产出导向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物理海洋学专业本科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清晰的... 物理海洋学是一门重视实践能力的基础学科,数据分析能力是新时代物理海洋学本科生应具有的重要技能之一。文章在产出导向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物理海洋学专业本科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清晰的培养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型数据分析技能培养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围绕物理海洋学专业的实用技能开展了产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有助于提升物理海洋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 物理海洋学 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体系
下载PDF
巴基斯坦东部海域中生代地层发现与油气意义
13
作者 梁杰 李森 +5 位作者 陈建文 廖晶 龚建明 陆凯 刘鸿 张银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巴基斯坦海域历经60余年油气勘探,长期以新生界为主要目标,对中生代地层展布、构造演化特征等认识不清。巴基斯坦东部海域中—新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新生代受喜马拉雅隆升影响而沉积了巨量陆缘碎屑物质,因此是研究... 巴基斯坦海域历经60余年油气勘探,长期以新生界为主要目标,对中生代地层展布、构造演化特征等认识不清。巴基斯坦东部海域中—新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新生代受喜马拉雅隆升影响而沉积了巨量陆缘碎屑物质,因此是研究诸多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极佳场所。受白垩纪晚期区域火成岩影响,对该区中生代地层是否存在、如何展布等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这极大限制了区域油气勘探活动的开展。本研究基于新采集的高品质二维地震剖面,突破了火成岩层的屏蔽作用,通过地震反射界面刻画、地震波组特征分析和层速度分析等手段,揭示了中生代地层在巴基斯坦东部海域广泛分布,中生代地层受控于同期活动的强烈伸展断陷作用,被隆坳相间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分割在多个规模不等的次级凹陷内部。整体厚度800~10000 m,表现为东南厚、西北薄,向北和向西超覆,最大沉积厚度位于研究区东南和西北两个区域,该套地层在陆域下印度河盆地已证实为重要烃源岩层,因此海域中生代地层的发现有效拓展了该区未来油气勘探方向和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波组 烃源岩 油气勘探 中生代 巴基斯坦东部海域
下载PDF
“海洋强国”背景下海洋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4
作者 王琳琼 赵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9期5-8,共4页
海洋生物专业英语是海洋科学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是新时代海洋生物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在“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在世界各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大学生掌握海洋类专业英语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文章... 海洋生物专业英语是海洋科学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是新时代海洋生物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在“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在世界各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大学生掌握海洋类专业英语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文章分析了“海洋强国”建设过程中海洋生物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提出了当前海洋生物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探讨了“海洋强国”背景下海洋生物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海洋类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为海洋科学相关的双语课程等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海洋生物专业英语 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研究生课程“海洋生态学”教学改革探索
15
作者 李晶晶 《科教导刊》 2023年第33期86-89,共4页
海洋生态学是海洋科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对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导下,文章针对该课程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和发展迅速等特点,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从完善课程... 海洋生态学是海洋科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对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导下,文章针对该课程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和发展迅速等特点,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从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重组课时及优化考评体系等多角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促进海洋科学人才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考评OBE理念
下载PDF
1949—2021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历史规律研究
16
作者 孟凡昌 李本霞 王娟娟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基于1949—2021年中国气象局最佳热带气旋路径数据,按照相应规则筛选出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及登陆位置,分析研究登陆热带气旋的数量、强度、时间等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具体分析沿海各地区登陆热带气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49—2021年登... 基于1949—2021年中国气象局最佳热带气旋路径数据,按照相应规则筛选出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及登陆位置,分析研究登陆热带气旋的数量、强度、时间等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具体分析沿海各地区登陆热带气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49—2021年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数量呈略微减小趋势,有明显的高峰、低谷期,2018年后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热带气旋登陆时的强度主要集中于强热带风暴、台风级别,登陆月份主要集中于7—9月;1949—2021年登陆我国的低强度热带气旋有减小趋势,而高强度热带气旋有增大趋势,说明登陆的高强度热带气旋将会越来越多,这可能与全球变暖以及热带扩展有关;1949—2021年登陆热带气旋位置在纬向上有轻微的南落,经向上无明显变化,这和前人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选取的数据源以及时间跨度不一致造成的;我国沿海各地区热带气旋登陆频次最高的是广东地区,其次是台湾地区、海南、福建地区,大体上从南到北逐渐减少;台湾地区高强度登陆热带气旋占比最多,其次为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地区;长期来看,广东、台湾地区年热带气旋登陆频次呈现减小趋势,浙江、福建地区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热带气旋 历史变化规律 登陆位置 沿海地区
下载PDF
潮沟曲流摆动对潮滩沉积物碳输出的影响——以江苏中部潮滩为例
17
作者 赵堃 龚政 +2 位作者 文天翼 康彦彦 韩广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154-6164,共11页
潮滩是全球固碳能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蓝色碳汇。针对潮滩碳汇功能,现有研究多关注生物作用下的碳输入过程,关于地貌演变,特别是潮沟曲流摆动引起的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研究较少,因此无法准确评估潮滩碳汇功能的动... 潮滩是全球固碳能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蓝色碳汇。针对潮滩碳汇功能,现有研究多关注生物作用下的碳输入过程,关于地貌演变,特别是潮沟曲流摆动引起的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研究较少,因此无法准确评估潮滩碳汇功能的动态变化。研究结合野外观测、遥感反演与室内实验,探究了潮沟曲流摆动对潮滩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的影响,从曲流摆动速率与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两方面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潮沟曲流摆动速率的空间差异可达数个量级,由粉砂滩的10^(-3) m/s锐减至互花米草盐沼滩的10^(-6) m/s;粉砂淤泥滩潮沟摆动速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冬季摆动速率约为夏季的两倍;潮滩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海向递减趋势:互花米草盐沼滩(4.62 g/kg)>粉砂淤泥滩(2.61 g/kg)>粉砂滩(1.51 g/kg);综合考虑曲流摆动速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现粉砂滩沉积物碳输出速率显著高于互花米草盐沼滩,可达49.4 g C m^(-2) a^(-1),与该区域的碳埋藏速率相当。研究证实了潮沟曲流摆动对潮滩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的重要性,为提升潮滩碳汇功能预测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摆动 碳输出 碳汇功能 潮沟 潮滩 崩岸
下载PDF
冲击压缩载荷作用下损伤砂岩的动态能量演化及破碎特征
18
作者 郑强强 钱佳威 +2 位作者 李萍丰 殷志强 赵桓庭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232-245,418,419,共16页
开挖和构造运动等外部扰动使岩体处于不同程度的损伤状态,损伤岩体内缺陷的产状、密度和大小与预制裂隙岩体存在显著的差异。本研究基于Weibull分布,分析了冲击载荷作用下损伤岩体的耗能密度增长率与静态损伤因子之间的理论关系,并通过... 开挖和构造运动等外部扰动使岩体处于不同程度的损伤状态,损伤岩体内缺陷的产状、密度和大小与预制裂隙岩体存在显著的差异。本研究基于Weibull分布,分析了冲击载荷作用下损伤岩体的耗能密度增长率与静态损伤因子之间的理论关系,并通过室内试验开展验证。采用不同上限静态预压后使砂岩处于不同程度的损伤状态,并用CT成像进行验证。然后,利用高速摄像机和几何分形技术探究了不同驱动压力作用下不同损伤砂岩的破裂过程和破碎特征。实验结果验证了耗能密度增长率关于静态损伤因子的函数关系式服从Weibull分布,耗能密度增长率随着损伤因子的增加逐渐增大;随着砂岩损伤程度或驱动压力的增加,破碎岩块的数量和破碎程度都增加。这些研究成果扩展了岩石动力学理论,验证了冲击载荷下损伤砂岩的能量演化、破裂过程和碎裂特征,还为动力灾害显现下岩体的风险解危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岩石 能量演化 破碎特征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大气热带波动研究进展
19
作者 武亮 冯涛 黄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5-320,共16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热带波动的浅水理论解及对应的波动特征。系统介绍了从观测资料中区分和分离热带波动的信号的方法,指出近年来在热带波动观测和分离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许多不同于经典波动理论的新特征被揭示。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几种... 本文简要回顾了热带波动的浅水理论解及对应的波动特征。系统介绍了从观测资料中区分和分离热带波动的信号的方法,指出近年来在热带波动观测和分离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许多不同于经典波动理论的新特征被揭示。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几种影响波动演变的机制(如,波流相互作用、波动—积云对流相互作用、水汽作用等)来部分解释观测热带波动与理论的差异的可能原因。这些研究表明局地大尺度环流和湿对流等在热带波动结构演变、强度和位置中有着重要作用。文中还综述了热带波动对热带气旋生成和路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这表明热带波动的变化能够较好解释热带天气(如,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最后,大气热带波动研究依然有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它对于大气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热带波动 浅水方程解 观测特征和机理 热带气旋
下载PDF
云南洱源地区地壳三维精细速度结构成像
20
作者 曹颖 钱佳威 +1 位作者 黄江培 周青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83,共22页
云南洱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滇西北地区中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条断裂交会穿过,且地热活动活跃,显示出很强的断裂构造特征。地区内地震活动频繁,2013年以来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侧发生了多个5级以上地震。文中利用云南区域固... 云南洱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滇西北地区中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条断裂交会穿过,且地热活动活跃,显示出很强的断裂构造特征。地区内地震活动频繁,2013年以来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侧发生了多个5级以上地震。文中利用云南区域固定台网和滇西北密集台阵记录的2008年1月1日—2023年7月20日发生在洱源地区的地震走时数据,采用波速比模型一致性约束的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云南洱源及其周边区域的地壳三维V_(P)、V_(S)和V_(P)/V_(S)模型及地震重定位结果。结果表明:1)在龙蟠-乔后断裂以东,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红河断裂和鹤庆-洱源断裂交会处聚集了大量小地震,缺乏中强地震。从现有的层析成像结果分析认为浅层发生的部分小地震可能与地热流体无直接关系,而从浅层向深层逐渐变高的V_(P)/V_(S)值可能暗示深部存在流体,深部流体可能在循环流动过程中逐渐渗透到浅层岩石中,并与部分密集小地震的发生有关。2)2013年以来发生的4个5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侧,并呈NNW-SSE走向分布,表明川滇块体西边界断裂系统的地震危险性有所增大。3)2013年3月3日和4月17日发生的洱源地震序列主要位于低V_(P)、低V_(S)和低V_(P)/V_(S)值的异常体内。一般而言,如存在流体,则V_(S)比V_(P)下降得更快,从而导致高V_(P)/V_(S)值,而低V_(P)/V_(S)则表明低V_(S)并非由流体所致。因此,现有的成像证据表明地震序列所处区域并不存在流体,从而推断地震序列的发生与流体无直接关系。空间上与洱源地震序列接近的2017年3月27日M_(S)5.1漾濞地震序列也具有相同的速度结构特征,因此也可能与流体无直接联系。2016年5月18日发生的M_(S)5.1云龙地震序列的主震和部分余震主要位于高V_(P)、高V_(S)和V_(P)/V_(S)相对高值区内,高V_(S)表明并非因存在流体而导致出现相对高的V_(P)/V_(S)值,据此推测主震及周围的余震所处区域可能不存在流体,流体并未直接参与到地震序列的发生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源地区 双差层析成像 三维速度结构 VP/V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