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具有“工匠精神”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龚志萍 闫盆吉 +4 位作者 许耀照 权建华 邬晓宁 徐娅梅 刘玉环 《农业科技管理》 2022年第3期67-68,72,共3页
文章以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其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农业应用型人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构筑“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想阵地、文化阵地、人才阵地、实践阵地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农业应用型人才的... 文章以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其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农业应用型人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构筑“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想阵地、文化阵地、人才阵地、实践阵地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农业应用型人才的实现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工匠精神” 农业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河西灌区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天翔 程红玉 +6 位作者 郭增鹏 徐昭 田晓琴 王丽娟 濮超 马金 王勤礼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112,共9页
【目的】研究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氮肥施用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河西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_(1)(常规施氮量,300 kg/hm^(2))、N_(2)(氮肥减量10%,270 kg/hm^(2))、N_(3)(... 【目的】研究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氮肥施用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河西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_(1)(常规施氮量,300 kg/hm^(2))、N_(2)(氮肥减量10%,270 kg/hm^(2))、N_(3)(氮肥减量20%,240 kg/hm^(2))、N_(4)(氮肥减量30%,210 kg/hm^(2))4个氮水平,测定小麦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呈降低趋势,N_(3)、N_(4)处理比N_(1)处理显著降低6.69%、7.14%,但N_(1)和N_(2)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蒸腾速率(Tr)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_(2)处理最大,Pn分别比N_(3)、N_(4)处理显著提高10.04%、13.17%,Tr分别比N_(1)、N_(3)和N_(4)处理显著提高9.32%、15.37%和23.56%;叶片胞间CO_(2)浓度(Ci)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_(3)处理最大,叶绿素含量(SPAD)和叶片气孔导度(Gs)呈降低趋势,N_(3)、N_(4)处理分别比N_(1)处理显著降低8.08%、17.41%和10.32%、13.76%,但N_(1)和N_(2)处理无显著差异;小麦穗粒数、穗数和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产量在N_(2)处理最大,比N_(1)、N_(4)处理显著提高10.71%、7.91%,比N_(3)处理提高2.52%。相关分析表明,小麦光合特性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高效的光合特性是小麦获得高产的基础。【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减氮10%,即270 kg/hm^(2)是河西灌区春小麦高产稳产的最佳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春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河西走廊娃娃菜生理病害发生及防控对策
3
作者 鄂利锋 陈修斌 +5 位作者 许耀照 权建华 华军 尹丽娟 王舜奇 赵文勤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6期205-207,共3页
针对当前高原夏菜娃娃菜种植过程中,其生理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提升。总结娃娃菜生产中常发生的几种生理病害,分别从不同病害发生的症状、发病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娃娃菜高产... 针对当前高原夏菜娃娃菜种植过程中,其生理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提升。总结娃娃菜生产中常发生的几种生理病害,分别从不同病害发生的症状、发病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娃娃菜高产优质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娃娃菜 生理病害 发生与防控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邓浩亮 潘小番 +2 位作者 兰雪梅 肖让 王勤礼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2-605,共14页
为探讨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光合特性、生长特征、产量、籽粒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对不同水氮组合的响应,于2022—2023年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灌溉和施氮2因素交互设计,按照农田实际蒸散量(ETc),设置3个灌溉水平:低水(W1,60%ETc... 为探讨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光合特性、生长特征、产量、籽粒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对不同水氮组合的响应,于2022—2023年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灌溉和施氮2因素交互设计,按照农田实际蒸散量(ETc),设置3个灌溉水平:低水(W1,60%ETc)、中水(W2,80%ETc)和高水(W3,100%ETc),每个灌溉水平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不施氮(N0,0kg/hm^(2))、低氮(N1,减氮40%,51kg/hm^(2))、中氮(N2,减氮20%,68 kg/hm^(2))、高氮(N3,常规施氮量,85kg/hm^(2))。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或灌溉水平下大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施氮量或灌水量增加而提高,但随着施氮量或灌水量不断增加逐渐趋于稳定。适宜的水氮配比能显著改善大豆生长的水肥环境,提高叶面积指数、根冠比和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同时改善大豆品质、提高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其中灌溉量891.2~931.0m^(3)/hm^(2)、施氮量68.0kg/hm^(2)时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可达2004.38~2180.95kg/hm^(2)和10686.66~11424.97元/hm^(2),较其他处理增幅5.08%~229.39%,同时还可获得较高的水氮利用效率。综合考虑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品质等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水氮组合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灌溉量891.2~931.0m^(3)/hm^(2)、施氮量68.0kg/hm^(2)时综合评分最高,是河西绿洲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节水减氮、增产调质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互作 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水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温室黄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
作者 蔡敏 虎勇斌 +3 位作者 史霞 王慕蓉 申诗 陈修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4期115-117,共3页
为获得温室黄瓜最适灌水量指标,本研究采用完全区组排列设计,分析了5个不同灌水量对温室黄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2处理的灌水量(240 m^(3)/亩)条件下,黄瓜植株保持较强的光合作用,在茎粗、单株结瓜数、单株产量、折... 为获得温室黄瓜最适灌水量指标,本研究采用完全区组排列设计,分析了5个不同灌水量对温室黄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2处理的灌水量(240 m^(3)/亩)条件下,黄瓜植株保持较强的光合作用,在茎粗、单株结瓜数、单株产量、折合亩产量与水分利用率等性状的数值上最大,分别为1.13 cm、11.52个、2.01 kg、6383.76 kg和26.60 kg/m^(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等也最高。这一研究结果可为本区温室黄瓜实现高产优质化生产及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黄瓜 灌水量 生长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改性糠醛渣介导根际微生物缓解制种玉米连作障碍研究
6
作者 赵芸晨 甫文疆 宋学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0-391,共12页
[目的]本文以不同连作年限地块(5~30 a)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施用改性糠醛渣对制种玉米连作障碍的影响。[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及高通量测序,测定不同连作年限、不同生育期制种玉米连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特征,分析连作障碍机制... [目的]本文以不同连作年限地块(5~30 a)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施用改性糠醛渣对制种玉米连作障碍的影响。[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及高通量测序,测定不同连作年限、不同生育期制种玉米连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特征,分析连作障碍机制及缓解诱因。[结果]制种玉米连作显著降低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定向改变;COG库预测表征遗传信息处理、代谢过程、细胞过程、信号转导机制及防御机制的相关二级通路显著下降,微生物功能定向改变。施用改性糠醛渣提高连作制种大田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网络复杂度,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群落共有OTU及特有OTU显著增加,网络边及平均度增加,根际Lysobacter、Sphingomonas、Nitrospira、Bryobacter、Flavisolibacter、Adhaeribacter、Pseudarthrobacter、Ohtaekwangia、Pseudomonas、Chaetomium及Trichoderma等属相对丰度上升,而病原性Penicillium、Aspergillus、Verticillium、Alternaria及Microdochium等属相对丰度下降。[结论]施用改性糠醛渣介导制种玉米连作体系,促进有益微生物增加,病原微生物减少,根际微生物群落重新组装,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网络复杂度增加,根际细菌功能显著提高,极大消除连作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缓解制种玉米连作导致的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连作 改性糠醛渣 根际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144份番茄种质资源的抗病性检测与评价
7
作者 权建华 刘玉玲 +2 位作者 许可红 祁世明 鄂利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目的】科学分析和评价不同材料的多抗性,为番茄育种提供更多优质的抗病种质资源。【方法】利用目前广泛应用的Ty-1、I-2、Ph-3、Cf-9、Mi-1等5个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对144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检测和室内接种鉴定。【结果】在检测的... 【目的】科学分析和评价不同材料的多抗性,为番茄育种提供更多优质的抗病种质资源。【方法】利用目前广泛应用的Ty-1、I-2、Ph-3、Cf-9、Mi-1等5个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对144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检测和室内接种鉴定。【结果】在检测的144份材料中,只含有1种抗病基因的材料有22份,占15%,含有2种抗病基因的材料有76份,占53%,含有3种抗病基因的材料有38份,占26%,含有4种抗病基因的材料有8份,占6%,没有检测到同时含有5种抗病基因的材料,含有Ty-1基因的材料有88份,占61%,含有I-2基因的材料有63份,占44%,含有Ph-3基因的材料有48份,占33%,含有Cf-9基因的材料有68份,占47%,含有Mi-1基因的材料有53份,占37%。【结论】含有2种抗病基因的材料最多,含有4种抗病基因的材料最少。对含有4种抗病基因的材料进行室内接种鉴定,其抗病水平均达到抗病(R)及以上,将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和室内接种鉴定相结合,可快速准确选育番茄多抗性育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育种 种质资源 抗病
下载PDF
王不留行药用植物麦蓝菜叶片转录组测序分析
8
作者 张超强 尉明杰 +5 位作者 张家银 杨彬 任培荣 景小强 张勇 王恩军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为获得王不留行的部分转录组信息特征,本研究基于Illumina 6000平台,对麦蓝菜叶片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组装了所有的转录本,原始数据上传NCBI数据库,登录号:PRJNA1149650。去冗余后得到99766条unigenes,在七大数据库中获得功能注释65079条... 为获得王不留行的部分转录组信息特征,本研究基于Illumina 6000平台,对麦蓝菜叶片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组装了所有的转录本,原始数据上传NCBI数据库,登录号:PRJNA1149650。去冗余后得到99766条unigenes,在七大数据库中获得功能注释65079条,其中NR数据库60784条(占比93.40%)、SwissProt数据库46761条(占比71.85%)、EggNOG数据库57269条(占比87.99%)、KEGG数据库20073条(占比30.84%)、COG/KOG数据库57269条(占比87.99%)、Pfam数据库55514条(占比85.30%)、GO数据库33791条(占比51.92%)。bHLH、bZIP和MYB等转录因子可能与王不留行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有关,同时,还从99766条unigenes中检测出26243个位点。转录组数据的获得丰富了麦蓝菜基因数据库,为麦蓝菜遗传图谱构建、SSR标记开发、品种选育及解析王不留行黄酮类化合物次生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不留行 麦蓝菜 转录组 UNIGENE 转录因子 SSR标记
原文传递
祁连山大型真菌种质资源调查研究进展及问题与路径分析
9
作者 李汶玲 韩菊学 +2 位作者 汤琴文 方杰 宋利茹 《食药用菌》 202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大型真菌种质资源研究的重点地区。本文在概述我国大型真菌种质资源调查历程及其成果的基础上,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梳理,探...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大型真菌种质资源研究的重点地区。本文在概述我国大型真菌种质资源调查历程及其成果的基础上,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梳理,探讨祁连山大型真菌资源保护和利用中面临的法律法规缺失、资源家底不清和公众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强化法律保障、系统调查与数据共享以及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解决路径建议,为祁连山大型真菌资源的持续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大型真菌 种质资源调查 种质资源保护
下载PDF
畜禽粪便生态肥配方筛选及对温室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黄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晓雯 毛涛 +2 位作者 赵蕊 刘金荣 秦嘉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为了解决长期施用化肥导致温室土壤质量下降,黄瓜品质和产量低而不稳以及畜禽粪便对乡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温室内,进行了畜禽粪便生态肥配方筛选及对温室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和黄瓜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畜... 为了解决长期施用化肥导致温室土壤质量下降,黄瓜品质和产量低而不稳以及畜禽粪便对乡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温室内,进行了畜禽粪便生态肥配方筛选及对温室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和黄瓜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畜禽粪便生态肥配方组合比例为:牛羊粪组合肥0.8849∶黄瓜专用肥0.1150∶生物菌肥0.0001,最大利润施肥量为34 t·hm^-2;施用畜禽粪便生态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有机质、酶活性和黄瓜品质和效益,而常规化肥则提高了土壤全盐和黄瓜硝酸盐含量,对土壤有机碳、有机碳密度、容重、孔隙度和团聚体无显著影响;畜禽粪便生态肥与常规化肥处理比较,土壤容重、pH值、全盐、真菌和黄瓜硝酸盐降低了11.89%、1.21%、19.93%、10.79%和5.22%,有机质、有机碳、供碳量和有机碳密度增加21.07%、21.01%、30.91%和6.65%,总孔隙度、团聚体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增加13.93%、14.97%和15.72%,细菌、放线菌、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12.40%、12.94%、3.12%、3.231%、17.63%和11.25%,黄瓜可溶性糖、蛋白质、固形物和Vc含量增加6.89%、8.75%、7.56%和10.80%,单瓜重、单株瓜重、产量、施肥利润和肥料投资效率增加7.51%、6.69%、5.42%、1.59万元·hm-2和1.66元·元-1。施用畜禽粪便生态肥提高了温室土壤有机质及酶活性和黄瓜产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和黄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生态肥 温室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黄瓜 品质
下载PDF
化肥减量下有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和生物菌肥对玉米连作土壤的生态修复效应 被引量:10
11
作者 肖占文 赵致禧 +4 位作者 赵芸晨 程红玉 马银山 濮超 付余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8-54,共7页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连作障碍影响逐年加剧,如何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在连作18年的玉米制种田,以100%传统施化肥(N 375.0 kg/hm~2、P_(2)O_(5)150.0 kg/hm~2、K_(2)O 120....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连作障碍影响逐年加剧,如何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在连作18年的玉米制种田,以100%传统施化肥(N 375.0 kg/hm~2、P_(2)O_(5)150.0 kg/hm~2、K_(2)O 120.0 kg/hm~2)+有机肥15000.0 kg/hm~2为基础,设置对照CK(70%化肥+有机肥)、T1(70%化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T2(70%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T3(70%化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生物菌肥)共4个处理,研究化肥减量30%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对玉米制种田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种群变化和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制种玉米长期连作土壤的生态修复效应不同。T1、T2、T3较CK处理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影响不明显,T2和T3处理与CK比较,土壤容重和pH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和饱和持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和供碳量显著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真菌显著减少,而细菌和放线菌显著增加。T1、T2、T3与CK处理比较,对玉米茎粗、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其中T2和T3处理的茎粗显著增加13.28%和17.84%;穗粒数显著增加13.32%和17.22%;千粒重显著增加3.53%和4.07%;产量显著增加9.91%和11.45%。本试验条件下T3处理对玉米制种田连作土壤生态修复和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制种连作田 化肥减量 生物菌肥 土壤调理剂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不同抗旱措施配施菌肥对河西绿洲土壤改良和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让 张永玲 +5 位作者 赵芸晨 郭世乾 崔增团 师伟杰 吴克倩 俞海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1-349,共9页
为探讨地膜覆盖和施用保水剂配施菌肥后河西绿洲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及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设置单地膜覆盖(AF)、单施保水剂(AW)、单施菌肥(AB)、保水剂配施菌肥(WB)、地膜覆盖配施菌肥(FB)、... 为探讨地膜覆盖和施用保水剂配施菌肥后河西绿洲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及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设置单地膜覆盖(AF)、单施保水剂(AW)、单施菌肥(AB)、保水剂配施菌肥(WB)、地膜覆盖配施菌肥(FB)、露地不施保水剂和菌肥(CK)6个处理,分析制种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0—20,20—40 cm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动态变化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菌肥单施或配施均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和增加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其中保水剂配施菌肥处理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地膜配施菌肥处理。(2)菌肥单施对制种玉米生长影响较小,但地膜配施菌肥可显著提高制种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并能调节产量构成因子。(3)不同抗旱措施及其配施菌肥能够不同程度促进制种玉米籽粒产量形成,其中地膜配施菌肥制种玉米籽粒产量最高(10105.64 kg/hm^(2)),其次为单地膜覆盖(8967.24 kg/hm^(2))和保水剂配施菌肥(8323.93 kg/hm^(2)),分别较CK显著增产61.99%,43.74%,33.43%。(4)地膜配施菌肥制种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40 kg/m^(3)),其次为单地膜覆盖(2.15 kg/m^(3))和保水剂配施菌肥(1.89 kg/m^(3)),分别较CK显著提高80.10%,61.84%,41.80%。因此,综合考虑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及土壤微环境等指标,抗旱措施配施菌肥最佳组合方式为地膜配施菌肥,既能促进制种玉米的生长发育,又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增产的同时,还能改善耕作层土壤微环境,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保水剂 菌肥 制种玉米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产量
下载PDF
河西走廊制种玉米不同施肥与灌溉定额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肖让 康永德 +4 位作者 张永玲 赵芸晨 邓浩亮 肖占文 程红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37,共8页
为了探索如何提高玉米膜下滴灌的水肥利用率,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和肥料调控的效果,连续两年(2019-2020年)进行了田间灌溉试验,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和有机肥使用量处理T1(CK)、T2、T3、T4、T5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对制种玉米产量... 为了探索如何提高玉米膜下滴灌的水肥利用率,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和肥料调控的效果,连续两年(2019-2020年)进行了田间灌溉试验,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和有机肥使用量处理T1(CK)、T2、T3、T4、T5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响应不同,2019-2020年不同施肥处理,T5产量最大为6860.57 kg/hm^(2),较T1(CK)处理提高23.12%(P<0.05),T2、T3、T4处理较T1处理,分别提高6.77%、14.8%、17.97%(P<0.05)。②不同化肥使用量处理的增产率与CK呈线性拟合关系,表明化肥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助于增产;不同灌溉制度增产率与CK拟合呈负指数关系,并非灌溉水量越大越好,应以作物需水规律为指导。③综合考虑农艺性状、果穗经济性状、作物产量及增产率等指标表明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种植区最佳灌溉定额为5400 m^(3)/hm^(2),各生育期灌水定额分别为拔节期825 m^(3)/hm^(2)、大喇叭口期825 m^(3)/hm^(2)、抽雄期975 m^(3)/hm^(2)、扬花期975 m^(3)/hm^(2)、灌浆期975 m^(3)/hm^(2)、乳熟期825 m^(3)/hm^(2)。综上所述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制种玉米高效节水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实现农户实行大面积推广复制,提高玉米产量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膜下滴灌 灌溉定额 产量 增产率
下载PDF
河西走廊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占伟 陈广泉 张兴旭 《青海农技推广》 2020年第3期31-32,共2页
本文针对河西走廊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究和应用分析,提出了加强关键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和若干建议,以期实现河西走廊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升级,为蔬菜产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设施蔬菜 高效栽培 连作障碍 减施增效 技术集成
下载PDF
多功能生态肥对连作马铃薯土壤性质及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闫治斌 王学 +1 位作者 马明帮 秦嘉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马铃薯连作10 a基地上,于2017—2019年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筛选出多功能生态肥配方和施用量的基础上,研究了施用多功能生态肥与不施肥、施用传统化肥对土壤性质、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功能生态肥原... 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马铃薯连作10 a基地上,于2017—2019年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筛选出多功能生态肥配方和施用量的基础上,研究了施用多功能生态肥与不施肥、施用传统化肥对土壤性质、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功能生态肥原料间的主次效应(R)是:马铃薯营养剂(R=37.60)>抗重茬菌肥(R=33.91)>土壤结构改良剂(R=17.53)。多功能生态肥配方组合比例为:抗重茬菌肥∶马铃薯营养剂∶土壤结构改良剂=0.0036∶0.9936∶0.0028。多功能生态肥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33.01 t·hm^(-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时的马铃薯理论产量为38.56 t·hm^(-2)。施用多功能生态肥与施用传统化肥比较,土壤容重、pH值以及Hg、Cd、Cr、Pb含量分别降低了7.46%、7.12%、17.07%、28.07%、15.73%和17.80%;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和饱和持水量分别增加了7.65%、18.67%和7.66%;土壤有机质、CEC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8.84%、5.56%、0.26%、0.52%和1.62%;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76.60%、25.78%和21.98%;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上升了53.66%、34.46%、57.14%和27.14%;马铃薯块茎质量、单株块茎质量、产量、增产值、施肥利润和肥料投资效率分别增加了5.14%、7.89%、7.82%、5560.00元·hm^(-2)、5133.84元·hm^(-2)和0.55元·元^(-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马铃薯 多功能生态肥 配方 施肥量 土壤性质 施肥效益
下载PDF
对河西走廊设施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占伟 陈广泉 张兴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期121-122,共2页
本文针对河西走廊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究和应用分析,提出了加强关键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期实现河西走廊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升级,为蔬菜产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蔬菜 绿色高效栽培 减施增效 集成应用 河西走廊
下载PDF
增密对河西灌区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多成 肖占文 +3 位作者 程红玉 裴晖平 王永健 侯梁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87-94,共8页
【目的】研究增密对河西灌区春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密抗倒玉米品种正德30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9.0(T_(1))、10.5(T_(2))、12.0(T_(3))和13.5万株/hm^(2)(T_(4))4个种植密度... 【目的】研究增密对河西灌区春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密抗倒玉米品种正德30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9.0(T_(1))、10.5(T_(2))、12.0(T_(3))和13.5万株/hm^(2)(T_(4))4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密度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农艺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叶面积指数(LAI)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但灌浆期和乳熟期LAI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不同密度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吐丝前随生育期递进逐渐增加,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后随灌浆逐渐降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以T_(2)处理最大,在吐丝期T_(2)处理Pn达到27.18μmol/(m^(2)·s),显著高于T_(1)、T_(3)和T_(4)处理。随密度增加,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出籽率呈降低趋势,秃尖长呈增加趋势。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但单位面积产量随密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T_(2)处理产量最高,达19278.5 kg/hm^(2),较T_(1)、T_(4)极显著增产22.01%和22.85%(P<0.01);根据模拟方程获得最大理论产量19254.5 kg/hm^(2)时的种植密度为11.2万株/hm^(2)。【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河西灌区正德305获取经济产量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m^(2),适宜密度范围为10.5~11.2万株/hm^(2),在此种植密度下有利于改善植株叶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河西灌区 密度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河西走廊玉米大斑病菌0号生理小种生物学特性研究
18
作者 雷玉明 郑天翔 +3 位作者 邢会琴 程红玉 赵文勤 赵文明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3-89,共7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甘肃省河西走廊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0号生理小种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5~40℃均可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28℃;最适pH为7~8;12 h/d光照+12 h/d黑暗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甘肃省河西走廊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0号生理小种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5~40℃均可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28℃;最适pH为7~8;12 h/d光照+12 h/d黑暗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与木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病菌分生孢子产孢量最适温度28℃;最适pH为7;最适碳源为果糖和乳糖、木糖。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5℃;适宜pH为6~8;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半光半暗、全黑暗分别有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菌丝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分别为55℃和57℃,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 生物学特性 河西走廊
下载PDF
河西灌区玉米制种高产高效水肥一体化运筹技术模式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致禧 肖占文 +2 位作者 程红玉 王治江 付余业 《中国种业》 2022年第6期56-59,共4页
以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单位面积产量7500~8250kg/hm;为目标,依据制种玉米需水需肥规律、制种基地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结合试验示范与生产实践,探索出“基肥+水溶肥滴灌追肥”施肥模式及水肥运筹方案,总结出以“有机无机配施,大量... 以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单位面积产量7500~8250kg/hm;为目标,依据制种玉米需水需肥规律、制种基地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结合试验示范与生产实践,探索出“基肥+水溶肥滴灌追肥”施肥模式及水肥运筹方案,总结出以“有机无机配施,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施,长效肥与速效肥配施”为原则,以“攻秆肥、攻穗肥、攻粒肥”三攻追肥为核心,生长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少量多次、全程化滴灌追肥的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运筹技术模式,为河西灌区玉米制种水肥高效利用提供指导方案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灌区 玉米制种 高产高效 水肥一体化 技术模式
下载PDF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程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天翔 马金 +4 位作者 雷鑫 李会文 王廷三 陈晓燕 雷玉明 《中国种业》 2022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以甘肃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主要病虫害为对象,采用国家标准制订的基本要求,规范了9种病虫害植物检疫、预测预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旨在为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安全防治标准,促进玉米... 以甘肃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主要病虫害为对象,采用国家标准制订的基本要求,规范了9种病虫害植物检疫、预测预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旨在为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安全防治标准,促进玉米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制种 病虫害 安全防治 技术规程 河西走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