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4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复杂油气藏水平井规模化开发成效及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斌 李闽 +5 位作者 吴月先 魏伟 易俊良 钟雨师 钟水清 张东林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2,共3页
我国复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开采中的矛盾突出,对水平井规模化开采的需求特别迫切,示范规模不断加大,成效更加显著。我国复杂油气藏开采技术难度大,水平井规模化开采成为有效技术途径。实例分析表明,水平井开采规模发展到井组、区块... 我国复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开采中的矛盾突出,对水平井规模化开采的需求特别迫切,示范规模不断加大,成效更加显著。我国复杂油气藏开采技术难度大,水平井规模化开采成为有效技术途径。实例分析表明,水平井开采规模发展到井组、区块和整装开采;提高了开采速度,增加了可采储量和采收率,降低了开采技术难度。促使更多的大型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加快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油气藏 水平井 井组 区块 整装 开采成效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裂缝型底水油气藏开发模式研究
2
作者 陈军 李俊军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6,共4页
裂缝型底水油气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底水供给充足,储油岩层裂缝系统极其发育,造成油气藏极易在开发过程中发生水窜,而裂缝发育的不均质及产状类型的多样化,使水窜进入油气藏后的油气水关系变得十分复杂。“水窜式”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 裂缝型底水油气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底水供给充足,储油岩层裂缝系统极其发育,造成油气藏极易在开发过程中发生水窜,而裂缝发育的不均质及产状类型的多样化,使水窜进入油气藏后的油气水关系变得十分复杂。“水窜式”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降低了油气藏的有效厚度和单井泄油范围,在油气层和井筒中消耗油气藏的能量,降低油藏的采收率。针对裂缝型底水油藏水窜特点,在建立基岩-裂缝超双重介质模型基础上,通过全隐式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分析比较了两向裂缝对油气藏动态开发指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底水油藏 超双重介质模型 两向裂缝敏感性
下载PDF
改进的TOPSIS法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永兰 孙雷 +2 位作者 孙良田 李俊 李士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9-111,共3页
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优选油气田开发方案,针对传统的TOPSIS方法(逼近理想解法)在方案综合评选中存在距离理想解近的方案也可能距离负理想解近的问题,对TOPSIS方法进行了改进:引入垂面距离代替欧氏距离来判断方案贴近理想解的程度,并按照... 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优选油气田开发方案,针对传统的TOPSIS方法(逼近理想解法)在方案综合评选中存在距离理想解近的方案也可能距离负理想解近的问题,对TOPSIS方法进行了改进:引入垂面距离代替欧氏距离来判断方案贴近理想解的程度,并按照各方案与理想解的垂面距离进行排序择优。将改进的TOPSIS方法应用于某油田开发方案优选的实例中,在综合考虑油田开发效果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的基础上建立方案优选评价模型,改进的TOP-SIS方法优选结果与模糊决策方法优选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论说明了此方法在油气田开发方案优选中的有效性以及使用此方法具有简捷易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 垂面距离 油气田 开发方案 优选
下载PDF
油气藏水相圈闭损害预测新方法——相圈闭系数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游利军 康毅力 +1 位作者 陈一健 李鹏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2,共3页
准确预测水相圈闭损害是储层保护技术和增产改造措施优选的基础。目前的预测方法,如渗透率损害率、水相圈闭损害指数和总水体积等,多用来预测油层水锁损害,且因考虑因素不够全面或使用不够简便,而不能较好地预测水相圈闭损害,尤其是致... 准确预测水相圈闭损害是储层保护技术和增产改造措施优选的基础。目前的预测方法,如渗透率损害率、水相圈闭损害指数和总水体积等,多用来预测油层水锁损害,且因考虑因素不够全面或使用不够简便,而不能较好地预测水相圈闭损害,尤其是致密气层的水相圈闭损害。根据初始含水饱和度、储层压力、流体性质和储层孔隙结构等对水相圈闭损害的影响机理,提出了预测水相圈闭损害程度的相圈闭系数法,研究了其对渗透率、初始含水饱和度和压差的敏感性,给出了预测标准。相圈闭系数是无因次量,具有考虑因素全面、实用简便、易于推广等特点,已经应用到致密气藏水相圈闭损害预测,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圈闭 损害预测 相圈闭系数初始含水饱和度 防止地层损害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簇间距优化新方法 被引量:20
5
作者 赵金洲 许文俊 +2 位作者 李勇明 蔡坤赤 徐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3-69,共7页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中簇间距的大小是决定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果,需建立合理的簇间距优化模型,而现有的优化方法多以应力反转半径作为最佳间距,并未定量化表征压裂后的储层改造效果。为...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中簇间距的大小是决定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果,需建立合理的簇间距优化模型,而现有的优化方法多以应力反转半径作为最佳间距,并未定量化表征压裂后的储层改造效果。为此,基于弹性力学基础理论和位移不连续法建立了考虑水力裂缝干扰模式下的复杂地应力场计算模型,研究了天然裂缝在复杂地应力场条件下发生张开和剪切破裂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规律,再以获得最大缝网波及区域面积为优化目标,形成一种新的簇间距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张开的水力裂缝会在其周围产生诱导应力,压裂液的滤失则会导致地层孔隙压力变化,相应的地层孔隙弹性应力也会发生变化;(2)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与张开破裂区域重叠,且前者要远大于后者,可采用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面积来表征复杂裂缝网络波及区域的大小。采用该方法指导了现场水平井的簇间距优化设计,实验井压裂后取得了理想的增产效果,为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的簇间距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分段多簇压裂 簇间距优化 位移不连续法 天然裂缝 破裂区域 波及区域 缝网 增产效果
下载PDF
降压开采过程中凝析油气相渗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毕建霞 戚志林 +2 位作者 郭平 孙雷 王寿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目前凝析油气相渗曲线实验测试方法有常规模拟油气替代测试和真实平衡凝析油气测试两种,国内外还没有测量凝析气藏在降压开采过程中凝析油气相渗曲线的相关报道。文章给出了降压相渗实验测试方法,选用Q69-5井的平衡凝析油气和真实岩样... 目前凝析油气相渗曲线实验测试方法有常规模拟油气替代测试和真实平衡凝析油气测试两种,国内外还没有测量凝析气藏在降压开采过程中凝析油气相渗曲线的相关报道。文章给出了降压相渗实验测试方法,选用Q69-5井的平衡凝析油气和真实岩样进行了平衡凝析油气相渗曲线、降压相渗曲线和常规油气相渗曲线测试,并对3种相渗曲线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降压相渗测试和岩心衰竭实验测试得到的凝析油饱和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前者的数值低于后者;②降压相渗实验测试过程中,凝析油开始析出后出现凝析油饱和度急剧上升和平衡气相相对渗透率急剧下降的现象,当压力降至最大反凝析压力后,凝析气的蒸发作用和平衡气驱作用可使近井地带的渗透性得到部分恢复;③降压相渗曲线比常规油气相渗曲线和平衡凝析油气相渗曲线明显向右偏移,其气相相对渗透率比常规测试和平衡油气测试得到的气相相对渗透率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田 气相 液相 相对渗透率 测试 压力降 研究
下载PDF
多尺度科学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康毅力 李前贵 +1 位作者 张箭 谢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7-180,共4页
在简述多尺度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现状的基础上,从多尺度科学角度出发,提出了油气藏即是一个复杂的多尺度系统,油气产出是一个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复杂过程,是在微观孔喉、微裂缝至宏观裂缝、水力裂缝等渗流通道中的一系列串联耦... 在简述多尺度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现状的基础上,从多尺度科学角度出发,提出了油气藏即是一个复杂的多尺度系统,油气产出是一个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复杂过程,是在微观孔喉、微裂缝至宏观裂缝、水力裂缝等渗流通道中的一系列串联耦合过程的观点。油气田开发中多尺度问题主要包括油气藏多尺度描述、多尺度数据整合以及多尺度模拟。以致密砂岩气藏为例,探讨了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的多尺度现象及其对气藏开发的影响及对策。指出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结构由基块孔喉、天然裂缝和水力裂缝组成,基块供气不足和储层损害是制约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基于多尺度传质理论大幅度提高传质效率,强调加强钻井、完井和增产改造等全过程储层保护、采用最大储层接触面积(MRC)技术是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油气藏 开发 裂缝 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
下载PDF
油气藏地层水蒸发产生盐析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蒋红梅 汤勇 +3 位作者 陈文 何良泉 李旭 黎阳龙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3,共4页
在国内外有关盐析的研究中均忽略了高温条件下地层水蒸发过程中盐析对油气藏流体相态、渗流和开发动态的影响。从地层水蒸发过程中盐析的产生机理分析着手,得出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是地层水的矿化度,且盐析主要发生在近井带和井筒中,其... 在国内外有关盐析的研究中均忽略了高温条件下地层水蒸发过程中盐析对油气藏流体相态、渗流和开发动态的影响。从地层水蒸发过程中盐析的产生机理分析着手,得出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是地层水的矿化度,且盐析主要发生在近井带和井筒中,其中以近井带5m范围内最为严重。盐析一旦发生会堵塞孔道,伤害储层,减少气井的产能。并以渗透率的下降程度作为评判盐析对储层伤害程度的指标。分析地层水的化学组成变化,从而进行盐析的早期测定,并根据不同地层水水型确定不同的盐析判定原则。综合分析认为,针对地层水蒸发过程中产生的盐析现象,研究盐析的渗流理论和盐析规律以及盐析对储层的伤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蒸发 盐析 储层伤害 早期检测
下载PDF
考虑地层水蒸发的异常高温油气藏相态和渗流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9
作者 汤勇 杜志敏 +1 位作者 孙雷 熊昕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85,共4页
国内外发现的深层高温高压凝析气藏和油藏越来越多,而现有的商品化软件和理论模拟均忽略了高温条件下地层水蒸发和"盐析"对油气藏流体相态、渗流和开发动态的影响。从高温油气藏地层水蒸发的实验研究、地层水蒸发对油气藏流... 国内外发现的深层高温高压凝析气藏和油藏越来越多,而现有的商品化软件和理论模拟均忽略了高温条件下地层水蒸发和"盐析"对油气藏流体相态、渗流和开发动态的影响。从高温油气藏地层水蒸发的实验研究、地层水蒸发对油气藏流体相态特征、物质平衡方程、油气藏储量、地层流体渗流以及开发动态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异常高温油气藏存在地层水蒸发和地层水"盐析"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会对渗流造成影响,高温高矿化度地层水的油气藏必须考虑其影响。综合分析认为,针对异常高温高矿化度地层水的油气藏,建立考虑地层水蒸发和"盐析"效应的油气藏气液固耦合综合模型对于深层油气藏的渗流理论和开发很有必要,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油气藏 地层水 蒸发 盐析
下载PDF
裂缝—孔洞型凝析气藏不同开发方式的长岩心实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兴梁 郭平 蒋光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2,127-128,共3页
柴达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表现出“双孔双渗”特征,凝析油反蒸发机理不同于砂岩凝析气藏,国内外对如何提高裂缝孔洞型凝析气藏采收率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此,首先取得无裂缝的碳酸盐岩岩心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 柴达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表现出“双孔双渗”特征,凝析油反蒸发机理不同于砂岩凝析气藏,国内外对如何提高裂缝孔洞型凝析气藏采收率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此,首先取得无裂缝的碳酸盐岩岩心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平均孔隙度6.5%,平均渗透率1mD),然后进行造缝(裂缝渗透率5~10mD),并将岩心组合成长岩心(105.8cm),最后采用塔中Ⅰ号气田凝析气(凝析油含量533g/m3)进行了注气、吞吐和脉冲注气实验,优选出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开发方式。实验结果表明:露点压力以上注气凝析油采收率最高,其次是最大凝析油饱和度下注气或脉冲注气;与低渗透砂岩凝析气藏不一样,注气吞吐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效果最差。该实验对裂缝孔洞型储层高含凝析油型的凝析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塔中Ⅰ号气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裂缝 孔洞型 长岩心 凝析油气田 采收率
下载PDF
油气藏压裂酸化效果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年银 赵立强 +3 位作者 张倩 刘萍 杨欢 张力木 《油气井测试》 2008年第6期67-71,共5页
压裂酸化作业成本较高、风险性大,对于探井,施工效果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油气田勘探开发决策的制定。从室内试验、施工曲线分析、增产倍比计算、生产测井评价、压力不稳定试井、压后压力诊断分析以及压后动态评估等七方面对各种油气藏压... 压裂酸化作业成本较高、风险性大,对于探井,施工效果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油气田勘探开发决策的制定。从室内试验、施工曲线分析、增产倍比计算、生产测井评价、压力不稳定试井、压后压力诊断分析以及压后动态评估等七方面对各种油气藏压裂酸化效果评价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外各种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酸化 效果评价 压力降落分析 不稳定试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川西洛带气田致密砂岩污水回注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晓永 唐洪明 +1 位作者 孟英峰 王春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1,共3页
回注层的敏感性及与产出污水之间的配伍性直接决定回注能力,是回注处理产出污水是否成功的关键。文中以川西洛带气田产出污水回注为例,通过分析回注层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21、J3P31两个分气藏储层基本地质特征,指出其岩性致密,对回注... 回注层的敏感性及与产出污水之间的配伍性直接决定回注能力,是回注处理产出污水是否成功的关键。文中以川西洛带气田产出污水回注为例,通过分析回注层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21、J3P31两个分气藏储层基本地质特征,指出其岩性致密,对回注水质要求高;从宏观和微观评价了封隔层的封隔性;重点对回注层的敏感性和配伍性进行研究。敏感性实验表明两回注层盐敏性弱、速敏性中等偏弱,临界流速低、应力敏感性中偏强、水敏性J3P21强于J3P31;配伍性实验表明,同层产出污水之间配伍性较好,异层产出污水之间配伍性差;回注层与J3P各分气藏产出污水配伍性较好,与J3SN产出污水配伍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回注 敏感性 配伍性
下载PDF
利用边界元方法研究非封闭边界均质油气藏井底压力动态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启国 徐坤吉 +1 位作者 祁玉莲 李强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112,共4页
在实际油藏中非封闭边界普遍存在。对于恒压边界和封闭边界的渗流问题,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求解;但对于非封闭边界的渗流问题,采用常规方法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论述了应用边界元方法(Boundary Element Method) 研究非封闭边界均匀介... 在实际油藏中非封闭边界普遍存在。对于恒压边界和封闭边界的渗流问题,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求解;但对于非封闭边界的渗流问题,采用常规方法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论述了应用边界元方法(Boundary Element Method) 研究非封闭边界均匀介质油藏中的渗流力学问题,建立并求解考虑井筒储存效应和表皮效应影响的任意形状非封闭边界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对渗流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用边界元方法进行处理得到拉普拉斯空间解,再采用 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求得实空间解,并对井底压力动态的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油藏 任意形状油气藏 边界元 非封闭边界 试井解释
下载PDF
一种快速计算溶解油气比的工程实用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纳 席永钊 +5 位作者 刘安琪 赵金洲 张烈辉 吕鑫 李蜀涛 赵向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5,共6页
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是评价油气溶解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工程上需查取图版而得到,结果不够准确、使用不太方便,不适于现场快速应用。为了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快速准确地计算该参数,在雷萨特的模型上将美国石油协会相对密度与脱气原油摩... 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是评价油气溶解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工程上需查取图版而得到,结果不够准确、使用不太方便,不适于现场快速应用。为了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快速准确地计算该参数,在雷萨特的模型上将美国石油协会相对密度与脱气原油摩尔质量的图版进行取点拟合成函数关系,结合原雷萨特关系式将其数学模型归纳推理得到一个新模型,只需要代入绝对压力、温度、脱气原油对水的相对密度以及天然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4个已知参数,通过计算机便可快速计算出溶解油气比。研究结果表明:①较之于雷萨特相关式,新模型简化了繁琐的迭代,不仅可以一步到位计算溶解油气比,而且还可以从公式中反映出各个参数是如何影响溶解油气比的;②油气比随着绝对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脱气原油对水相对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天然气对空气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认为,新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溶解油气比,其计算结果与原雷萨特模型符合度高;新方法提高了工程上计算溶解油气比的效率及准确性,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溶解度 溶解油气比 雷萨特模型 美国石油协会相对密度 脱气原油摩尔质量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层内爆燃压裂在致密油气藏中的应用前景
15
作者 覃兆勇 敬季昀 +1 位作者 钟良 杨兆中 《内江科技》 2016年第6期23-24,共2页
层内爆燃压裂国外从1946年就开始进行了研究,国内也开展过类似研究,但由于一些理论及现场应用难题尚未很好解决,至今均未投入工业化应用。本文针对致密油气藏的增产改造难点及现有增产改造技术的不足,在分析层内爆燃压裂技术应用于致密... 层内爆燃压裂国外从1946年就开始进行了研究,国内也开展过类似研究,但由于一些理论及现场应用难题尚未很好解决,至今均未投入工业化应用。本文针对致密油气藏的增产改造难点及现有增产改造技术的不足,在分析层内爆燃压裂技术应用于致密油气藏优越性的基础上,论证了该技术应用于致密油气藏增产改造的可行性,并对今后的研究和现场应用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爆燃 压裂技术 增产改造 致密储层 水力压裂 施工压力 储层改造 支撑剂 微裂缝
下载PDF
采用两种实验方法进行气藏岩芯应力敏感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郭平 张俊 +2 位作者 杜建芬 徐永高 吴革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共3页
目前实验室测定岩芯应力敏感性通常采用变外压恒内压方式测试,该测试方法与气田实际开发过程中上覆岩层压力不变,流体压力变小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提出了变内压恒外压测试方法,采用苏里格低渗岩芯在地层温度条件下进行变内压恒外压测试和... 目前实验室测定岩芯应力敏感性通常采用变外压恒内压方式测试,该测试方法与气田实际开发过程中上覆岩层压力不变,流体压力变小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提出了变内压恒外压测试方法,采用苏里格低渗岩芯在地层温度条件下进行变内压恒外压测试和变外压恒内压测试。研究表明:变内压恒外压测试比变外压恒内压测试应力敏感性更弱,随多次应力敏感次数增加,应力敏感性变弱,甚至趋于一个极限。为气井动态分析提供了实验依据,对研究低渗气藏相对高、中、低渗岩芯在多次升降压过程中的应力敏感特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应力敏感 渗透率滞后效应 渗透率损害 有效压力
下载PDF
BK气藏反凝析污染评价及解除方法实验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杜建芬 肖翠 +3 位作者 汪周华 郭平 刘建英 邱奕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6,共5页
凝析气藏反凝析污染严重影响气井产能,正确评价反凝析污染程度,寻找合适的解除反凝析污染方法,对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542—2009油气藏流体物性分析方法,以及BK气藏现场PVT资料,采用地面分离... 凝析气藏反凝析污染严重影响气井产能,正确评价反凝析污染程度,寻找合适的解除反凝析污染方法,对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542—2009油气藏流体物性分析方法,以及BK气藏现场PVT资料,采用地面分离器气和分离器油配制了两种不同凝析油含量的凝析气样品,并在PVT仪中进行高压物性分析实验。分别将配置的两种不同凝析油含量的凝析气样进行气源与岩心联合衰竭模拟近井区凝析油污染,岩心单独衰竭模拟远井区凝析油污染,共进行了4组长岩心实验,通过测定气测渗透率定量比较了两种不同凝析气的反凝析污染程度,同时还开展了5组解除反凝析污染实验:注入0.1烃类孔隙体积(HCPV)干气、注0.05 HCPV甲醇+0.05 HCPV干气、注0.1HCPV氮气、提高温度15℃、提高温度30℃。实验结果显示:上述5种方案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反凝析污染,而对于BK凝析气藏而言,则推荐采用注干气和甲醇+注干气这两种方案来解除反凝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反凝析污染 近井衰竭 远井衰竭 长岩心 气相相对渗透率 实验
下载PDF
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页岩脆性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40
18
作者 徐赣川 钟光海 +1 位作者 谢冰 黄天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45,共8页
页岩的脆性特性对其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岩石物理实验与测井技术相结合既能够获得直接的脆性参数,又能保证所取资料的连续性。为此,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样开展了综合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基于岩... 页岩的脆性特性对其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岩石物理实验与测井技术相结合既能够获得直接的脆性参数,又能保证所取资料的连续性。为此,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样开展了综合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建立页岩动静态参数的转换模型,可将测井计算的动态参数较好地转换为静态参数,大大提高了测井计算页岩脆性指数的精度;其次,针对页岩岩样进行矿物成分测定,进一步分析确定了影响该区页岩压裂改造的主要脆性矿物,取得了实验与理论的突破。结论表明:1当黏土含量大于40%时,岩石脆性明显降低,当黏土含量小于40%时,岩石脆性指数与黏土含量关系不明显;随着石英+长石+白云石含量的增加,岩石脆性增大,随着方解石含量增高,岩石脆性略有降低。2当测井资料齐全,有纵横波和密度测井资料时,所建立的页岩脆性指数计算方法(即泊—杨法和矿物含量法)计算的页岩脆性指数结果精度较高;当测井资料较少,无阵列声波测井时,矿物成分法作为泊—杨法的补充,同样能够较准确地评价页岩的脆性。该研究成果为现场试油层位优选及储层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实验 页岩 脆性指数 矿物成分 动静态弹性参数 测井 评价方法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下载PDF
气体钻井高效开发致密砂岩气藏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皋 孟英峰 +3 位作者 唐洪明 周焕顺 李永杰 肖春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62,共4页
致密砂岩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但该类气藏岩石致密、孔喉细小、孔渗低、黏土矿物改造作用强、强亲水并且原始水饱和度低。钻井完井过程中该类气藏易受损害并难以解除,主要的储层损害类型包括固相堵塞、与液相侵入相关的敏... 致密砂岩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但该类气藏岩石致密、孔喉细小、孔渗低、黏土矿物改造作用强、强亲水并且原始水饱和度低。钻井完井过程中该类气藏易受损害并难以解除,主要的储层损害类型包括固相堵塞、与液相侵入相关的敏感性损害和水锁损害、应力敏感性损害,其中液相损害的影响要大于固相侵入堵塞。采用常规的过平衡和欠平衡钻井技术由于严重的储层损害而普遍效率低,难以形成对该类气藏的有效勘探开发。理论和现场试验均表明,气体钻井技术是一种高效开发致密砂岩气藏的钻井技术,它不仅从根本上避免了钻井液钻井中由固、液相侵入引起的储层损害,有效保护了储层;还极大地提高了钻速,减少了钻井事故,缩短了建井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天然气 二氧化碳 空气 柴油机尾气 致密砂岩 储层损害 钻井液
下载PDF
砂岩气藏水基欠平衡钻井逆流自吸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皋 孟英峰 +3 位作者 唐洪明 赵峰 颜海 肖春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7,共3页
采用水基钻井液欠平衡钻开砂岩气层时,欠平衡压差往往并不能完全抵消岩石的自吸毛细管力,从而产生逆流自吸效应。这种自吸效应可能对砂岩气藏水基欠平衡钻井的储层保护效果产生影响,但目前与之有关的实验研究还很缺乏。为此,设计了一套... 采用水基钻井液欠平衡钻开砂岩气层时,欠平衡压差往往并不能完全抵消岩石的自吸毛细管力,从而产生逆流自吸效应。这种自吸效应可能对砂岩气藏水基欠平衡钻井的储层保护效果产生影响,但目前与之有关的实验研究还很缺乏。为此,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模拟水基欠平衡条件,研究了砂岩基块孔隙逆流自吸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基欠平衡钻井过程的逆流自吸效应引起岩石气相渗透率降低,削弱欠平衡钻井的储层保护效果;欠平衡压差越小,逆流自吸作用越强,过小的欠压值不能起到欠平衡钻井保护储层的作用;随着逆流自吸时间延长、围压增加和黏土矿物膨胀,逆流自吸导致气相渗透率下降的程度加剧;逆流自吸引起的气相渗透率下降速率可以表示成时间的幂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天然气 砂岩气藏 水基钻井液 欠平衡 实验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