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度醇沉雨生红球藻渣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作者 肖金艳 宋瑞萍 +3 位作者 王宝贝 林丽芹 谢友坪 加晶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4,共10页
为探索雨生红球藻渣多糖的综合利用价值,本研究采用40%、60%和80%的乙醇梯度分离雨生红球藻渣多糖,依次得到HP40、HP60、HP80三个粗多糖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系统(HPSEC-... 为探索雨生红球藻渣多糖的综合利用价值,本研究采用40%、60%和80%的乙醇梯度分离雨生红球藻渣多糖,依次得到HP40、HP60、HP80三个粗多糖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系统(HPSEC-MALS-RI)等方法对各组分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结构、粒径和Zeta电位等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显著影响所沉淀雨生红球藻渣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醇沉粗多糖的得率和纯度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乙醇浓度越高,沉淀的粗多糖分子量越低。本研究提取的粗多糖的纯度较高,其中HP40的总糖含量可达99.46%±0.015%。三种组分均包含Glc、Man、Gal、Ara、Rha、Xyl、Fuc、Glc-UA这8种单糖,但单糖组成及比例并不相同,与HP40相比,HP60和HP80还含有核糖,共有9种单糖。HP的粒径和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HP80的粒径最小(73.505±2.405 nm)且Zeta电位的绝对值最大(−11.6 mV)。抗氧化分析结果表明,HP80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且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96%以上(10.0 mg/mL)。综上所述,梯度醇沉可以对雨生红球藻渣多糖进行初步分离,得到单糖组成、粒径、分子量、抗氧化活性各不相同的粗多糖。其中,40%乙醇所沉淀的粗多糖得率和糖含量最高,80%乙醇所沉淀的粗多糖分子量最小、抗氧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渣 多糖 梯度醇沉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单糖组成 分子量 粒径
下载PDF
有限水解微拟球藻多糖及其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分析
2
作者 路亚辉 肖金艳 +4 位作者 向瑞琦 王宝贝 林丽芹 谢友坪 加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164,共8页
该研究采用超声辅助过氧化氢-维生素C法和过氧化氢-Fe^(2+)法对微拟球藻多糖NSP-3进行有限水解,得到2种降解多糖C-NSP-3和Fe-NSP-3,通过分析降解前后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比较2种方法的降解效果。水解后微拟球藻多糖的蛋白质含量... 该研究采用超声辅助过氧化氢-维生素C法和过氧化氢-Fe^(2+)法对微拟球藻多糖NSP-3进行有限水解,得到2种降解多糖C-NSP-3和Fe-NSP-3,通过分析降解前后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比较2种方法的降解效果。水解后微拟球藻多糖的蛋白质含量、硫酸根含量、黏度、重均分子质量和平均粒径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Fe^(2+)的催化作用更强,降解的效果更好,所得多糖的重均分子质量和平均粒径更小。红外光谱表明2种水解方法对多糖结构均没有显著损伤,单糖组分和主要官能团没有明显改变,仅使官能团含量降低。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微拟球藻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且有限水解可以显著提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依次为C-NSP-3>Fe-NSP-3>NSP-3;Fe-NSP-3分子质量虽然低于C-NSP-3,但抗氧化活性不如C-NSP-3,其原因可能是Fe-NSP-3被过度降解。该研究为微拟球藻多糖的开发利用和降解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拟球藻 多糖 降解 超声辅助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微拟球藻分级醇沉多糖的理化特性与抗氧化活性
3
作者 林丽芹 王宝贝 +3 位作者 肖金艳 向瑞琦 路亚辉 加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5-263,共9页
为促进微拟球藻多糖的高值化利用,该研究采用40%、60%和80%(体积分数)的乙醇分级沉淀微拟球藻多糖得到NSP40、NSP60和NSP803个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系统(high pressure gel chromatography-muitiple a... 为促进微拟球藻多糖的高值化利用,该研究采用40%、60%和80%(体积分数)的乙醇分级沉淀微拟球藻多糖得到NSP40、NSP60和NSP803个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系统(high pressure gel chromatography-muitiple angl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HPSEC-MALS-RI)、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和流变仪等方法对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结构、流变特性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多糖得率、总糖含量与乙醇体积分数呈正相关。当乙醇体积分数为80%时,多糖得率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48±0.04)%和(74.43±0.76)%。NSP的糖醛酸含量、单糖组成、分子质量分布等理化性质受乙醇体积分数影响。其中,NSP60的平均分子质量和黏度是所有NSP中最高的。3个NSP组分均为Glc、Man、Gal、Rib、Rha、Fuc、Xyl、Ara和Glc-UA 9种单糖为单元构建的杂多糖,各组分间的单糖摩尔比差异较大。抗氧化分析结果表明,NSP40的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而NSP60的总还原力最强。研究结果表明,分级醇沉法可以用于微拟球藻多糖的初步分离,获得不同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多糖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拟球藻 多糖 分级醇沉 理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海洋生物泵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黄邦钦 邱勇 陈纪新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海洋生物泵是海洋生态系统储碳的重要途径之一。生物泵研究在过去30 a取得显著进展,尤其在典型开阔大洋与若干边缘海真光层生物泵研究方面。本研究从浮游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生物泵影响的角度综述了最新的若干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泵是海洋生态系统储碳的重要途径之一。生物泵研究在过去30 a取得显著进展,尤其在典型开阔大洋与若干边缘海真光层生物泵研究方面。本研究从浮游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对生物泵影响的角度综述了最新的若干研究进展,并归纳分析了生物泵对海洋暖化和酸化等全球变化的响应。最后指出应加强对边缘海和弱光层生物泵的深入研究,以及全球变化影响下的生物泵变化趋势研究。此外,应注重新方法新技术和生态模型在生物泵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洋生物泵 全球变化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边缘海
下载PDF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底质环境因子对底栖微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勇 王源勇 +1 位作者 谢聿原 黄邦钦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1,共9页
本研究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潮间带滩涂采集表层底质沉积物样品,研究环境因子对红树林生境底质中的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群落呼吸速率和群落净生产力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结果表明,红树林滩涂生境... 本研究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潮间带滩涂采集表层底质沉积物样品,研究环境因子对红树林生境底质中的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群落呼吸速率和群落净生产力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结果表明,红树林滩涂生境底质中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为(2. 4±0. 8) mmol C/(m^2·h),与温度正相关,呈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温度是影响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受红树林凋落物的影响,红树林生境底质中群落呼吸速率较高,使得秋、冬、春季一些月份群落净生产力出现负值,群落净生产力全年均值为(0. 5±1. 8) mmol C/(m^2·h),基本上处于二氧化碳收支平衡的状态.本研究显示底栖微藻的初级生产力影响了红树林生境底质的二氧化碳源汇格局,在红树林湿地碳循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底栖微藻 初级生产力 净初级生产力 群落呼吸 红树林生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鲭鱼活性肽对吐司面包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宝贝 蒋霖镨 +3 位作者 刘璐璐 万可薇 陈洪彬 郑宗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50-156,共7页
为实现鲭鱼的高值化利用,该研究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鲭鱼鱼肉制备活性多肽,并将该活性肽添加到吐司面包中探讨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鲭鱼活性肽平均分子质量为727 Da,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 为实现鲭鱼的高值化利用,该研究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鲭鱼鱼肉制备活性多肽,并将该活性肽添加到吐司面包中探讨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鲭鱼活性肽平均分子质量为727 Da,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的活性。随着鲭鱼活性肽添加量的增加,面包的比容和含水量逐渐增大,面包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显著降低。鲭鱼活性肽的添加改善了吐司面包的色泽,提高了吐司面包的抗氧化活性,并赋予吐司面包抑制ACE的活性。当活性肽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时,面包水提物的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0.69%和55.87%,对ACE的抑制活性达到(82.40±0.12)%。该研究为鲭鱼活性肽应用于吐司面包的品质改良和提高食用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鲭鱼活性肽 面包 质构 抗氧化 ACE抑制活性
下载PDF
食源性多肽的降血压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宝贝 张慧 +3 位作者 刘宇松 陈洪彬 郭凤仙 郑宗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4,共8页
文章总结了食源性降血压肽的作用机制,包括基于RAAS系统的ACE/AngⅡ/AT1R信号通路和ACE2/Ang(1-7)/MasR信号通路,以及以KNOS系统通路为靶点的PI3K/Akt/eNOS信号通路、PPAR-γ/caspase3/MAPK/eNOS信号通路和L型Ca ^(2+)通道。此外,还介... 文章总结了食源性降血压肽的作用机制,包括基于RAAS系统的ACE/AngⅡ/AT1R信号通路和ACE2/Ang(1-7)/MasR信号通路,以及以KNOS系统通路为靶点的PI3K/Akt/eNOS信号通路、PPAR-γ/caspase3/MAPK/eNOS信号通路和L型Ca ^(2+)通道。此外,还介绍了近年发现的通过抑制内皮素转换酶(endothelin converting enzyme,ECE)活性降低血压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压肽 作用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激肽—一氧化氮系统 内皮素转换酶
下载PDF
一株可降解膦酸酯东海原甲藻共生细菌的分离及其促藻效应
8
作者 崔玉栋 刘鸿环 陈锦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51,共14页
海洋中的膦酸酯(C-P键有机磷)是可供浮游植物利用的一种潜在磷源。甲藻自身无法直接利用膦酸酯,但是其共生细菌可将膦酸酯降解为磷酸盐,从而促进藻细胞的生长。然而,目前尚未有针对特定菌株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在2-氨基乙基膦酸(2-AEP)... 海洋中的膦酸酯(C-P键有机磷)是可供浮游植物利用的一种潜在磷源。甲藻自身无法直接利用膦酸酯,但是其共生细菌可将膦酸酯降解为磷酸盐,从而促进藻细胞的生长。然而,目前尚未有针对特定菌株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在2-氨基乙基膦酸(2-AEP)作为唯一磷源条件下对东海原甲藻进行培养,对其中的共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初步得到5种细菌。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其中一株尹氏菌属细菌Yooniasp.PD-AEP-1中存在两种C-P裂解酶途径。通过藻菌共培养实验对菌株功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将藻细胞处理至磷饥饿状态之后,同时加入2-AEP与PD-AEP-1悬液,与只加2-AEP或只加细菌悬液的条件相比,藻细胞生长速率和体系内磷酸盐浓度显著升高,同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非光化学淬灭值则明显降低,表明PD-AEP-1具备将2-AEP降解为磷酸盐的能力,进而缓解了东海原甲藻细胞的磷限制状态,有效促进了藻细胞的生长。该研究表明,东海原甲藻共生细菌在降解膦酸酯从而为藻细胞提供磷源方面扮演着一定角色,这一过程很可能有助于东海原甲藻赤潮的暴发,凸显了海洋生态系统中藻-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酸酯 东海原甲藻 共生细菌 促藻效应 赤潮
下载PDF
热带地区成土母质对水稻土不同粒级组分及其铅吸附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洪思诚 李建宏 +4 位作者 张婧旻 赵庆杰 李伯凌 吴治澎 邱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89-2097,共9页
为探明热带地区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其各粒级物理组分中理化性质、矿物组成差异以及其对铅形态的影响机制,选取两种不同成土母质(花岗岩与玄武岩)的水稻土,通过湿筛法将未添加铅和添加铅老化土壤分为5个物理组分(2-0.25、0.25-0.05... 为探明热带地区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其各粒级物理组分中理化性质、矿物组成差异以及其对铅形态的影响机制,选取两种不同成土母质(花岗岩与玄武岩)的水稻土,通过湿筛法将未添加铅和添加铅老化土壤分为5个物理组分(2-0.25、0.25-0.05、0.05-0.01、0.01-0.001 mm、<0.001 mm),测定其理化性质,通过BCR连续提取法测定土壤老化后的铅化学形态,通过XRD与SEM-EDS分析各物理组分的矿物质组成与老化后铅的分子形态。结果表明,玄武岩水稻土中有机质、CEC与游离氧化铁含量分别较花岗岩水稻土高出21%、13.2%与114%,且玄武岩水稻土对重金属铅的吸附量与吸附形态的稳定性均强于花岗岩水稻土;随着粒径的减小,各物理组分中的有机质含量、CEC与游离氧化铁含量显著升高。两种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的矿物组成存在巨大差异;随着粒径的减小,各物理组分中的原生矿物减小,粘土矿物增多,硅含量减少,各金属元素增多。土壤加铅老化培养后,两种土壤中铅的主要化学形态均为弱酸提取态与可还原态,共占全量铅的83%(SG)与85%(SB);随着粒径减小,两种土壤各物理组分中铅各化学形态与吸附量均增加;可还原态铅占比逐渐增加,而弱酸提取态的比例却逐渐下降,在<0.001mm组分中,可还原态铅成为最主要的化学形态,分别占55%(SB)与63%(SG)。XRD数据显示,磷酸铅与硅酸铅为两种土壤中铅的主要分子形态;随着粒径减小,硅酸铁铅、磷酸铁铅、硅酸铝铅与硅酸铅钙等晶体峰开始出现,在0.01-0.001mm与<0.001mm组分中,原有的硅酸铅峰消失。对比两种不同的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其成土母质的不同造成的组成性质差异,使玄武岩水稻土对铅的吸附能力强于花岗岩水稻土,且吸附形态更为稳定;粒径较小的土壤物理组分对铅的吸附能力较强,且吸附的形态相比大粒径土壤物理组分而言更为稳定。因此,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因其各物理组分的组成性质差异导致对铅的吸附能力与形态存在显著不同,最终改变着重金属的生态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土母质 土壤不同粒级组分 组成 性质 铅形态
下载PDF
链状裸甲藻赤潮消亡过程及其与休眠包囊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光毅 刘保清 +2 位作者 邱勇 黄龙展 陈竞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3-132,共10页
本文对2018年6月10-14日在泉州湾海域发生的一次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赤潮的消亡过程进行研究。在现场跟踪监测,共设置4个站位,进行6个航次海洋环境及浮游植物的调查。结合本文对泉州湾海域甲藻包囊的调查研究,探索休眠包... 本文对2018年6月10-14日在泉州湾海域发生的一次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赤潮的消亡过程进行研究。在现场跟踪监测,共设置4个站位,进行6个航次海洋环境及浮游植物的调查。结合本文对泉州湾海域甲藻包囊的调查研究,探索休眠包囊与赤潮生消过程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赤潮发生时海况良好,水温和盐度分别介于27.1~28.2℃和29.7~31.4之间,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浓度分别介于未检出至0.0454 mg/L和0.050~0.281 mg/L之间,赤潮生物密度与营养盐浓度没有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大风大浪是导致赤潮消亡的重要原因;赤潮消亡过程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48属100种,硅藻门种类最多;赤潮消亡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前期链状裸甲藻占绝对优势,最高密度达(7.02±0.11)×10^(6)cells/L,后期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代替链状裸甲藻成为优势种,且浮游植物种类数明显增加;同时在泉州湾海域共鉴定甲藻包囊5大类37种和1种未定种,平均丰度为574 cysts/g,以异养型甲藻包囊为主;休眠包囊在赤潮生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赤潮消亡时形成休眠包囊,包囊数量会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但仍有萌发的可能,具有重新暴发赤潮的潜在性,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湾 链状裸甲藻 赤潮 休眠包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