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豆根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文静 马艳 +3 位作者 蔡梅超 王凤山 李莉 刘玉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5-1162,共8页
北豆根,防己科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的干燥根茎,是重要的中药材。为阐明北豆根的药效物质基础,该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及高压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北豆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采用NMR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 北豆根,防己科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的干燥根茎,是重要的中药材。为阐明北豆根的药效物质基础,该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及高压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北豆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采用NMR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和IL-6炎症因子的含量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北豆根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香草酸(2)、丁香醛(3)、2-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4)、对羟基苯乙酸甲酯(5)、2-(4-羟苯基)-硝基乙烷(6)、对羟基苯乙腈(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fragransin B 2(9)、7-hydroxy-3,6-dimethoxy-1,4-phenanthraquinone(10)、棕榈酸(11)、花生酸(12)、β-谷甾醇(13)、β-豆甾醇(14)、胡萝卜苷(15)。其中,化合物4-7、9、12为首次从防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11、14为首次从蝙蝠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上述化合物包括苯酚类、木脂素类、菲醌类、脂肪酸类及甾醇类。(2)化合物12在25、50μg·mL^(-1)浓度下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和IL-6的释放,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北豆根的化学多样性,明确了其抗炎活性的活性成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科 北豆根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炎活性
下载PDF
远志多糖除蛋白工艺优化、单糖组成分析及神经保护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媛媛 李静 +4 位作者 张智远 孙凤 段保国 栾丽娟 刘玉红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917-1924,共8页
目的研究远志多糖最佳除蛋白工艺以及单糖组成,对远志多糖的神经保护活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远志总多糖,从酶法、Sevag法、酶-Sevag法以及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正丁醇法4种除蛋白方法中筛选出远志总... 目的研究远志多糖最佳除蛋白工艺以及单糖组成,对远志多糖的神经保护活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远志总多糖,从酶法、Sevag法、酶-Sevag法以及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正丁醇法4种除蛋白方法中筛选出远志总多糖除蛋白的最佳方法,并用响应面法优化该方法得到远志总多糖除蛋白最佳工艺。将除蛋白后的远志总多糖超滤纯化得到远志多糖。将远志多糖完全酸水解后,经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后,用HPLC研究远志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比例。用H_(2)O_(2)诱导损伤的PC12神经细胞研究远志多糖神经的保护作用。结果TCA-正丁醇法是远志总多糖最佳除蛋白方法,经响应面优化,远志总多糖TCA-正丁醇法除蛋白的最佳工艺为TCA∶正丁醇=1∶7.5,远志总多糖溶液∶TCA-正丁醇溶液=1∶4.0,振摇时间为33.0 min。远志多糖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4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2.37∶4.79∶1∶2.97。远志多糖对PC12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毒性,且对H_(2)O_(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结论TCA-正丁醇法能有效除去远志总多糖的蛋白质,远志多糖由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且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多糖 除蛋白 单糖组成 神经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