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丁国永 郭丽 +5 位作者 杜忠君 吴光健 陈强 卢日峰 凌翎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7-590,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能力,为肾脏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健康3周龄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平行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1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能力,为肾脏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健康3周龄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平行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16只小鼠。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到细胞移植组小鼠中,平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变化、损伤肾组织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变化和肾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旺盛,纯度较高,且均质性和稳定性好。②平行对照组小鼠整体状态差,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学出现肾小球崩解,肾小管结构消失,肾间质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细胞移植组小鼠整体状态良好,肾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组织形态学未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BMSCs在体外易分离培养,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移植BMSCs后,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来促进肾缺血-灌注损伤后小鼠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肾缺血-再灌注 修复
下载PDF
硒、维生素E和C联合拮抗X射线致DNA损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景学安 宗传龙 +3 位作者 张献忠 宋文刚 苗苗 李艳玲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45-1246,共2页
目的探讨硒、维生素E(VE)和维生素C(VC)对经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利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彗星实验),观察面积和尾长2个指标,并进行分组设计,分析3种抗氧化剂硒、VE和VC不同水平的抗氧化作用以及二者或三者之间的交... 目的探讨硒、维生素E(VE)和维生素C(VC)对经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利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彗星实验),观察面积和尾长2个指标,并进行分组设计,分析3种抗氧化剂硒、VE和VC不同水平的抗氧化作用以及二者或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硒、VE和VC单因素作用下,不同水平的彗星平均面积和尾长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硒与VC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VE和VC分别可以拮抗因射线而产生的DNA损伤作用,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硒与VC之间存在拮抗DNA损伤的协同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设计 抗氧化剂 辐射 DNA损伤 慧星试验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国永 傅强 +4 位作者 卢日峰 陈强 凌玲 范洪学 郭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0-691,694,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能力及机制。方法:取健康3周龄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将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平行对照组(10只)和细胞移植组(28只)。建...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能力及机制。方法:取健康3周龄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将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平行对照组(10只)和细胞移植组(28只)。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BMSCs移植到细胞移植组小鼠中,平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通过检测肾功能观察BMSCs对肾损伤的促修复作用。并通过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和观察蓝色荧光标记供体BMSCs在受体内的踪迹,初步探讨BMSCs促宿主损伤肾组织修复的机制。结果: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旺盛,纯度较高,且均质性和稳定性好。平行对照组表现为小鼠整体状态差,肾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都没有得到改观。细胞移植组小鼠整体状态良好,肾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明显改善(P<0.05)。并在宿主恢复的肾组织中发现了较多的带有蓝色荧光的细胞存在。结论:BMSCs在体外易分离培养,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移植BMSCs后,具有向受损组织归巢的作用,并参与和提高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宿主C57BL/6J小鼠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肾缺血-再灌注 修复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定向促修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羽亭 丁国永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1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①取健康Wistar周龄大鼠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培养纯化扩增。②健康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建立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①取健康Wistar周龄大鼠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培养纯化扩增。②健康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建立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5mL,约106个,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mL。1周后观察2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存活率以及肝脏修复情况。结果①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旺盛,纯度较高,且均质性和稳定性好。②实验组大鼠成活率达80%,肝细胞逐渐恢复正常,损伤的肝组织得到修复,而对照组大鼠腹腔积水、粘连,成活率达30%。2组成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尾静脉移植BMSCs后,可提高大鼠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缺血-再灌注 修复
下载PDF
不同品系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对比性研究
5
作者 丁国永 郭丽 +5 位作者 陈强 卢日峰 孟繁凯 凌翎 李鹏 范洪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644-164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各自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促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肾脏疾病提供思路。方法取健康3w龄C57BL/6J小鼠和ICR小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将8w龄C57BL/6J小鼠和ICR小鼠各...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各自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促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肾脏疾病提供思路。方法取健康3w龄C57BL/6J小鼠和ICR小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将8w龄C57BL/6J小鼠和ICR小鼠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平行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12只小鼠。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BMSCs移植到细胞移植组小鼠中,平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w后,检测肾功能和肾形态学变化,观察不同品系的BMSCs对各自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促修复作用。结果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旺盛,纯度较高,且均质性和稳定性好。BMSCs移植C57BL/6J小鼠后,细胞移植组小鼠整体状态良好,与平行对照组相比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组织形态学好转。而BMSCs移植ICR小鼠后,细胞移植组小鼠整体状态差,肾功能指标与平行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或者明显高于平行对照组(P>0.05),肾病理性改变没有得到改观。结论经尾静脉移植BMSCs后,可提高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宿主C57BL/6J小鼠的恢复;但不能改善ICR小鼠肾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甚至加剧了ICR小鼠肾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肾缺血-再灌注 修复
下载PDF
数字化X线胸部摄影管电压选择对影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曹允希 刘慧琴 +3 位作者 邱建峰 何乐民 蔡小涛 侯海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97-699,共3页
目的研究数字X线摄影系统胸部管电压选择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固定摄影管电流为4mAs;摄影管电压的选择从60kV开始,然后逐级增加,每次增加10kV,至摄影管电压达120kV;用X线摄影系统对CDRAD2.0对比度细节体模和正常人体胸部进行曝... 目的研究数字X线摄影系统胸部管电压选择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固定摄影管电流为4mAs;摄影管电压的选择从60kV开始,然后逐级增加,每次增加10kV,至摄影管电压达120kV;用X线摄影系统对CDRAD2.0对比度细节体模和正常人体胸部进行曝光,测量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结果由5名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显示器的影像进行独立阅读,计算其图像质量因子(IQF)值和阅片得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ANOVA),在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对5名观察者阅读后计算的IQF均数进行,检验,任意两曝光条件组之间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重比较),以此结果确定最佳摄影管电压范嗣。正常人体胸部两种管电压条件下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结果(1)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随管电压的升高而增加,管电压从60kV增加到120kV,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从63.4μGy增加到328.7μGy。(2)随着摄影电压从60kV增加至120kV时,观察者在显示器观察到的CDRAD2.0体模IQF值分别为75.0±10.4、57.1±6.4、52.7±2.5、47.9±4.5、46.0±3.8、46.0±2.8、45.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0,P〈0.01)。(3)管电压90和120kV两种摄影条件所得人体胸部图像的综合评分分别为(12.4±0.9)、(13.0±0,7)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0,P〉0.05)。结论(1)随着X线摄影管电压的增大,显示器对图像细节的显示能力逐渐增强,摄影电压〉90kV时,其显示分辨能力增加不明届。(2)存获得括当辐射量条件下.数字化X线胸部摄影适宜的摄影管电压为90kV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胸部 质量控制 液晶显示器 影像质量因子 影像阅读
原文传递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玉海 梅如冰 +1 位作者 张晶 程琮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44-47,共4页
目的调查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患者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影响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CP患者,无记名填写CP症状评分量表(NIH-CPSI)、性功能评价表及年龄、病程等,并进行统计分... 目的调查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患者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影响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CP患者,无记名填写CP症状评分量表(NIH-CPSI)、性功能评价表及年龄、病程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P总症状评分5-35分,平均(20.69±7.02)分;生活质量评分2~12分,平均(8.47±2.49)分;性生活质量总分18~53分,平均(38.79±7.55)分;生活质量评分与前列腺炎症状总分、疼痛及排尿症状评分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与性功能总评分、射精潜伏期、射精控制能力、性生活满意度、性生活自信度及性生活焦虑评分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与年龄、病程、前列腺液内白细胞及卵磷脂数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P导致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下降,生活质量下降与患者CP症状、性功能下降、性生活满意度降低及配偶性生活满意度降低有关,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下降与年龄、病程及前列腺液内白细胞及卵磷脂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症状评分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