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院校开展药理学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颜波 徐晓燕 +3 位作者 潘少波 闫成新 吴家峰 张继国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0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开展药理学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及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药学专业本科生80名,药理学专业研究生40名,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本科生、研究生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本科...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开展药理学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及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药学专业本科生80名,药理学专业研究生40名,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本科生、研究生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本科生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40名,研究生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为2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取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通过调查问卷、理论考试和药理案例分析考核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本科生实验组有兴趣人数与课程开始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7.168,P=0.007);课程结束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5.000,P=0.025)。研究生实验组有兴趣人数与课程开始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800,P=0.028);课程结束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800,P=0.028)。本科生实验组和研究生实验组对药理学学习兴趣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208,P=0.648)。本科生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4.568,P〈0.001);本科生对照组案例分析成绩和实验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t=-2.665,P=0.009)。研究生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5.342,P〈0.001);研究生对照组案例分析成绩实验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t=-3.760,P〈0.001)。本科生实验组和研究生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3.245,P=0.002);本科生实验组和研究生实验组案例分析成绩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t=-2.369,P=0.021)。结论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分别可以增加本科生和研究生对药理学的兴趣,能明显提高药理学理论考试和案例分析考核成绩,研究生教学效果优于本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药理学 教学模式 医学
下载PDF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研究生神经病理性疼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颜波 赵同 +3 位作者 张敬军 王海涛 李思颉 牛敬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27-429,433,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研究生神经病理性疼痛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神经内科实习的研究生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名)。分别采取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和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通过调查问卷和临床技能考核方...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研究生神经病理性疼痛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神经内科实习的研究生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名)。分别采取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和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通过调查问卷和临床技能考核方法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结果:(1)对照组和实验组入科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感兴趣百分比分别为35%和40%;出科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兴趣增加(P<0.05);实验组出科时比入科时兴趣也明显提高(P<0.05)。(2)对照组入科时认为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利于临床实践和就业的占30%,实验组占35%;出科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重要性认识上提高(P<0.05);实验组出科时比入科时相比重要性认识上同样提高(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基本操作和病例分析方面均有提高(P<0.05),尤其在病历书写和病例分析方面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展研究生神经病理性疼痛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神经病理性疼痛 研究生 教学模式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刺激脑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颜波 杨明峰 +1 位作者 孙保亮 牛敬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6699-6702,共4页
背景:缺血/缺氧/低氧等刺激均能导致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到脑组织修复作用,但低氧预适应能否影响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对小鼠脑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近交... 背景:缺血/缺氧/低氧等刺激均能导致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到脑组织修复作用,但低氧预适应能否影响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对小鼠脑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近交系小鼠随机分为3组,低氧对照组小鼠放入广口瓶内,立即用橡皮塞封紧,以动物出现第1次喘呼吸为低氧耐受极限的标志,完成低氧暴露1次;低氧预适应组小鼠按此法重复操作4次;正常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低氧暴露。通过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测定海马BrdU阳性细胞数和荧光强度。结果与结论:与低氧对照组比较,低氧预适应组小鼠耐受时间显著延长(P<0.01)。正常对照组海马区BrdU标记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荧光强度微弱,海马区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低氧对照组、低氧预适应组荧光强度及Brd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1),且低氧预适应组增加幅度大于低氧对照组(P<0.01)。证实在低氧预适应过程中,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明显增殖,可能参与低氧预适应脑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 BRDU 海马 小鼠 脑保护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及蛋白激酶Cε膜转位增加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思颉 谢娜 +5 位作者 邵国 张伟 胡冬梅 杨明峰 袁慧 张颜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ε(protein kinase Cε,PKCε)对偏头痛中枢敏感化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00~250 g雄性SD大鼠共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C组)、偏头痛模型组(M组)、氯仿组(L组)和PKC...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ε(protein kinase Cε,PKCε)对偏头痛中枢敏感化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00~250 g雄性SD大鼠共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C组)、偏头痛模型组(M组)、氯仿组(L组)和PKCε抑制剂H-7组(H-7组),每组大鼠12只。进行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放电记录和PKCε膜转位水平检测。结果:(1)放电频率变化百分比:造模后,三叉神经脊束核细胞外放电频率增加,造模后2 h为造模前的(325.88±47.32)%;M放电频率变化百分比高于N组和C组。L组放电频率变化百分比与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组放电频率变化百分比低于M和L组。(2)膜转位水平:M组、L组PKCε膜转位水平高于N组和C组;L组与M组相比,PKCε膜转位水平无明显变化;H-7组膜转位水平低于其余四组。结论:偏头痛中枢敏感化过程中,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兴奋性和PKCε膜转位增加,PKCε抑制剂H-7能减少神经元兴奋性和PKCε膜转位,说明PKCε可能参与大鼠偏头痛中枢敏感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Ε 偏头痛 中枢敏感化 神经元兴奋性 膜转位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脑血管痉挛性神经元损伤和L-精氨酸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孙保亮 张苏明 +3 位作者 夏作理 杨明峰 邱平明 袁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所致神经元损伤的关系及L-精氨酸 (L -Arg)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 ,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组 )、SAH组和SAH +L -Arg组。动态检测 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所致神经元损伤的关系及L-精氨酸 (L -Arg)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 ,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组 )、SAH组和SAH +L -Arg组。动态检测 2 4h内大脑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量 (rCBF) ,测量基底动脉 (BA)管径变化 ,测定不同时点血清NO(NO-2 /NO-3 )水平和血浆ET -1含量 ,并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观察。结果 :假手术对各项指标无显著影响。SAH组术后rCBF迅速降低 ,1h达最低值 ,并持续 2 4h ;SAH后BA管径明显缩小 ;血清NO-2 /NO-3 含量明显减少 ,血浆ET -1含量逐渐增加 ,海马神经元显著损伤。与SAH组比较 ,SAH +L -Arg组rCBF下降的速度减慢、程度减轻 ;BA管径缩小的程度减轻 ;血清NO-2 /NO-3 水平降低和血浆ET -1含量增高的变化减轻 ;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程度减轻。结论 :血清NO浓度的降低参与了CVS性神经元损伤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类 脑血管痉挛性神经元损伤 L-精氨酸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冬梅 李义召 +5 位作者 王海涛 张秋玲 史中沂 张敬军 黄庆玉 聂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双重染色,电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和计数凋亡神经元,计算凋亡密...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双重染色,电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和计数凋亡神经元,计算凋亡密度。结果硒处理组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损伤减轻,凋亡细胞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凋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亚硒酸钠 超微结构 凋亡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时空动态演变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贤军 夏青 +2 位作者 杨琳 蔡洪信 夏作理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4期7702-7704,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时间、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及二者时空、时效关系的比较。方法: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模型,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与TUNEL技术观察局灶性脑梗死3~48h,3~6d后神经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时间、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及二者时空、时效关系的比较。方法: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模型,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与TUNEL技术观察局灶性脑梗死3~48h,3~6d后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结果:坏死细胞主要集中于梗死区,凋亡细胞分布于半暗带区,二者均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性扩展;光照后3h梗死中心有大量坏死细胞出现,而凋亡细胞于梗死后6h才出现,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二者均有明显的增加,坏死细胞于梗死后24h达高峰,凋亡的神经细胞在3d达高峰。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坏死细胞主要位于梗死区,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半暗带区,并均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性扩展。细胞凋亡的出现较晚,可能使抗凋亡成为治疗脑梗死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局灶性脑梗死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发生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汶霞 王敬茹 +2 位作者 孙圣刚 夏作理 朱良珍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卒中发生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及抗抑郁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2001-09/2004-09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急性期732例患者。从中筛选出268例有不同程度抑郁障碍(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卒中发生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及抗抑郁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2001-09/2004-09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急性期732例患者。从中筛选出268例有不同程度抑郁障碍(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患者,男196例,女72例;年龄(57±10)岁。基底核区受损198例,皮质受损36例。将2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34)和对照组(n=134)。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塞平片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评定患者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了解不同程度抑郁障碍与受损部位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68例。①98例(36.6%)抑郁自评量表总分20~25(轻度抑郁)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患者85例(31.7%);153例(57.1%)抑郁自评量表总分>25(中重度抑郁)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139例(51.9%);轻度抑郁患者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患者数明显少于中重度抑郁者(χ2=18.89,P<0.01)。有17例(6.3%)抑郁自评量表总分16~19(有抑郁倾向)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10例(3.7%)。②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23.95±9.31,24.01±9.70,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抑郁症 抗抑郁药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周亚东 杨琳 +3 位作者 李修斌 汤庆宾 夏作理 史继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9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依达拉奉组,采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依达拉奉组,采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水平,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水平。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脑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同时依达拉奉治疗组的脑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水平比生理盐水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脑组织中SOD活力,降低MDA水平,并且有效抑制caspase-3表达,对抗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缺血 凋亡
下载PDF
镇脑宁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功效与其所含金属元素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慧 袁伯勇 袁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3,共3页
目的:从中药中微量元素与中药功效的关系出发,分析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成药制剂镇脑宁胶囊的功效与其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关系。方法:实验于1999-03/04在泰山医学院化学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镇脑宁胶囊购自泰安市医药... 目的:从中药中微量元素与中药功效的关系出发,分析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成药制剂镇脑宁胶囊的功效与其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关系。方法:实验于1999-03/04在泰山医学院化学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镇脑宁胶囊购自泰安市医药采购供应站熏由中国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80120)。主要成分:川芎、藁本、细辛、白芷等。功能与主治:熄风通络。准确称取有代表性的粉末状中药3份(各约2g),消解后得待测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待测液中镁、锌、铜等12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同时做空白实验和回收率实验。回收率(%)=(加入纯品后的测得量-加入前的测得量)/纯品的加入量×100%。利用测定结果、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资料,分析镇脑宁胶囊的功效和其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关系。结果:①镇脑宁胶囊中铜、锌、锰、铁、钴、镍、铬7种元素的回收率为(95.6±4.5)%~(103.0±5.7)%,符合分析化学实验回收率的常规要求。②镇脑宁胶囊中镁、锌、铜、铬、锰、铁、锂、钙、钾、镍、钴、钒的含量依次如下:(1763.133±120.439),(32.260±1.218),(7.930±0.040),(3.135±0.021),(25.023±0.550),(493.333±31.991),(0.556±0.026),(3215.100±77.969),(8643.967±178.972),(2.430±0.151),(0.399±0.208,(0.855±0.069)μg/g。③铁、铬、锂、镁、铜、锌、锰的含量分别是陆生被子植物中铁、铬、锂、镁、铜、锌、锰含量的3.52,13.65,5.56,0.55,0.57,0.20,0.04倍,钙、铁、锌、镁、锰、铜、镍、钴、钒的含量分别是植物类中药中相应元素含量的5.74,1.10,1.19,0.79,0.55,0.68,1.38,0.66,0.66倍。结论:镇脑宁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功效可能与其可以补充患者体内适量的铁、铬、锂、镁、铜、锌、锰元素和川芎嗪、藁本挥发油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胶囊 元素 无机化学品 血管性头痛 偏头痛 分光光度法 原子
下载PDF
海马局部脑组织血流量和神经元特征性变化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介导癫痫大鼠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天富 夏作理 +2 位作者 牛敬忠 吕传真 罗玉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61-63,i002,共4页
目的: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达及其与癫痫发作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和神经元变化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10在复旦大学神经病研究所完成。选择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6只:杏仁... 目的: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达及其与癫痫发作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和神经元变化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10在复旦大学神经病研究所完成。选择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6只:杏仁核注射磷酸盐缓冲液。②空白对照组6只:磷酸盐缓冲液(脑室)+磷酸盐缓冲液(杏仁核内)。③单纯癫痫组36只:杏仁核内注射红藻氨酸诱发癫痫发作,发作1h后经股静脉注射安定(30mg/kg)终止发作,根据处死大鼠的时间点分0,2,4,8,24,72h6组,每组6只大鼠。④试验给药组6只: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抑制剂z-IETD-fmk(脑室,0.3μg于红藻氨酸注射前20min,5min及红藻氨酸注射后1h分3次给药)+红藻氨酸(杏仁核内)。⑤实验对照组6只:磷酸盐缓冲液(脑室)+红藻氨酸(杏仁核内);均于安定注射终止发作后24h处死大鼠。结果评估:①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记录局部脑血流。②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染色和cresylviolet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存活的变化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抑制剂z-IETD-fmk对海马CA3区的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阳性细胞和存活细胞的影响。③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检测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的表达。结果:造模过程中有2只大鼠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红藻氨酸 海马 细胞凋亡 CASPASE类
下载PDF
大鼠边缘叶癫痫发作前后局部脑血流变化与脑海马CA3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敬忠 李天富 +3 位作者 夏作理 吕传真 罗玉敏 洪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边缘叶癫痫发作前后局部脑血流变化,验证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癫痫大鼠脑海马CA3区神经元中表达与其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10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选取清洁... 目的:观察大鼠边缘叶癫痫发作前后局部脑血流变化,验证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癫痫大鼠脑海马CA3区神经元中表达与其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10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选取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分组情况:①正常对照组6只,杏仁核内注射0.5μL磷酸缓冲液,其余4组均完成造模过程,杏仁核内注射红藻氨酸0.5μg溶于0.5μL的磷酸缓冲液中,pH值调至7.4。②单纯癫痫组36只,根据处死大鼠的时间点分为0,2,4,8,24,72h6组,6只/组,癫痫发作1h后经股静脉注射安定终止发作。③实验给药组6只,脑室内注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抑制剂z-DEVD-fmk。④实验对照组6只,脑室内注射磷酸缓冲液。⑤空白对照组6只,脑室和杏仁核内均注射磷酸缓冲液。结果判定:①观察癫痫发作后双侧脑灌注率的变化,以癫痫发作前10min的脑血流为基线,计算发作后占相应基线的百分率。②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抑制剂对癫痫发作同侧脑海马CA3区TUNEL阳性细胞(凋亡细胞)和存活神经元的影响。③观察癫痫发作同侧脑海马CA3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效应酶脑内的表达。结果:共6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癫痫4h组癫痫发作前后局部脑血流无明显变化,双侧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红藻氨酸 海马 半胱氨酸蛋白酶类
下载PDF
大鼠鼠胚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致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明峰 张颜波 +1 位作者 管宏旭 牛敬忠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949-951,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鼠胚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致细胞凋亡模型。方法在大鼠鼠胚海马神经元培养基础上,给予不同时间的缺氧复氧,应用Wright-Giemsa染色、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缺氧和复氧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加,其中缺氧4 ... 目的建立大鼠鼠胚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致细胞凋亡模型。方法在大鼠鼠胚海马神经元培养基础上,给予不同时间的缺氧复氧,应用Wright-Giemsa染色、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缺氧和复氧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加,其中缺氧4 h复氧48 h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最为显著。结论缺氧复氧可诱导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缺氧4 h复氧48 h可作为细胞凋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海马神经元 缺氧复氧 大鼠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冬梅 李义召 +5 位作者 王海涛 张秋玲 史中沂 孙保亮 黄庆玉 聂斌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双重染色,电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和计数凋亡神经元,...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双重染色,电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和计数凋亡神经元,计算凋亡密度。结果硒处理组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损伤减轻,凋亡细胞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凋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存在对脑缺血耐受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亚硒酸钠 超微结构 凋亡 脑缺血耐受
下载PDF
医学生对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颜波 徐晓燕 +3 位作者 潘少波 闫成新 吴家峰 张继国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1期44-47,共4页
目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医学院校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学生80例,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采用自行设计... 目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医学院校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学生80例,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课程知识掌握、沟通和交流能力、自我学习及个人发展能力、检索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互相协作及团队精神等6个方面,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在对课程知识掌握、沟通和交流能力、自我学习及个人发展能力、检索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互相协作及团队精神等6个方面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特别在对课程知识掌握、检索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互相协作及团队精神等方面,差异更为突出。结论医学院校适合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较高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学生 医学
下载PDF
5-aza-cdr对低氧预适应神经细胞NG108的DNMT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明英 张柱霞 +4 位作者 杨洁 姜树原 王光丽 张颜波 邵国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321-1323,共3页
目的观察低氧预适应和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神经细胞系NG108-15的DNMTs表达的影响,研究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重复低氧NG08-15细胞的神经保护... 目的观察低氧预适应和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神经细胞系NG108-15的DNMTs表达的影响,研究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重复低氧NG08-15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NG08-15细胞随机分为药物处理组(5-aza-cdR)和正常组(control),每组又分为C组(未低氧)、H组(1%低氧处理8 h)和HP组(1%低氧/21%复氧4个循环后1%低氧预处理后低氧8h)处理,5-aza-cdR的浓度为10.0μM,Q-PCR检测DNMTs mRNA的表达。结果C,H和HP的DNMT1在5-aza-cdR和control组内和组间无显著性变化;在control组中,HP较H的DNMT3A mRNA表达降低(P<0.05),HP较C的DNMT3B mRNA降低(P<0.05);5-aza-cdR组中,H较C和HP的DNMT3B mRNA降低(P<0.05);HP的DNMT3B mRNA在5-aza-cdR组和control组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单纯低氧预适应可以使DNMT3A和DNMT3B mRNA表达降低,5-aza-cdR+低氧预适应可以影响DNMT3B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 NG108-15细胞 5-氮-2'脱氧胞苷 DNA甲基转移酶
下载PDF
吡哆醇对脑淋巴引流阻滞所致SAH后神经细胞凋亡加重的影响
17
作者 王轩 陈锋 +4 位作者 高兵 高向东 贾丽丽 杨明峰 孙保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26-930,共5页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阻滞(CL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吡哆醇的缓解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H组、SAH+CLB组、SAH+CLB+吡哆醇组、SAH+CLB+生理盐水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阻滞(CL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吡哆醇的缓解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H组、SAH+CLB组、SAH+CLB+吡哆醇组、SAH+CLB+生理盐水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于第2次注血3 d后检测相关指标。SAH+CLB+吡哆醇组于CLB术前30 min按50 mg.kg-1腹腔注射吡哆醇生理盐水溶液,每天以上述半量重复注射2次。采用TUNEL荧光标记法检测原位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检测大鼠皮层神经细胞Caspase-3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TUNEL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升高,而SAH+CLB组和SAH+CLB+生理盐水组又明显高于SAH组(P<0.01),SAH+CLB+吡哆醇组与SAH+CLB组比较表达有所减弱(P<0.01)。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而SAH+CLB组和SAH+CLB+生理盐水组最高,与SAH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SAH+CLB+吡哆醇组与SAH+CLB组比较表达有所减弱(P<0.01)。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而SAH+CLB组和SAH+CLB+生理盐水组明显低于SAH组(P<0.01),SAH+CLB+吡哆醇组较SAH+CLB组表达增强。结论脑淋巴引流阻滞可以通过Caspase-3高表达和Bcl-2低表达加重SAH后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凋亡,而吡哆醇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淋巴引流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鼠 凋亡 吡哆醇 CASPASE-3 Bcl-2
下载PDF
镇脑宁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功效与其所含金属元素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慧 袁伯勇 袁杉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47期16-16,共1页
研究表明,中药中微量元素成分具有某些生理活性作用,微量元素在脑血管病的病因、病理上起着重要作用。镇脑宁胶囊是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中成药,镇脑宁胶囊的功效取决于胶囊中的何种化学成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实验用AAS和ICP-AES... 研究表明,中药中微量元素成分具有某些生理活性作用,微量元素在脑血管病的病因、病理上起着重要作用。镇脑宁胶囊是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中成药,镇脑宁胶囊的功效取决于胶囊中的何种化学成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实验用AAS和ICP-AES测定了镇脑宁胶囊中镁、锌、铜等12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测定结果、脑血管病的病理和临床资料,分析镇脑宁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功效与其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神经性头痛 镇脑宁胶囊 金属元素 功效 治疗 ICP-AES 脑血管病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急性脑损伤神经功能保护过程中肽介导蛋白转导的作用
19
作者 李天富 夏作理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60-162,共3页
目的: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代表的急性脑损伤是人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肽介导的抗神经细胞凋亡研究已在脑缺血后神经元保护作用中获得突破性进展。几种具有应用价值的蛋白转导短肽序列及蛋白转导技术在急性脑损伤神经保护研究的应用... 目的: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代表的急性脑损伤是人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肽介导的抗神经细胞凋亡研究已在脑缺血后神经元保护作用中获得突破性进展。几种具有应用价值的蛋白转导短肽序列及蛋白转导技术在急性脑损伤神经保护研究的应用中很值得关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5-01/2005-0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cutebraindamage和proteintransduc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5-01/2005-0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急性脑损伤,蛋白转导,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取试验包括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非随机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1篇关于融合蛋白对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急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21个独立试验均选用了蛋白转导域融合蛋白对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急性脑损伤的干预措施,观测指标主要包括梗死面积及神经元凋亡改变。对蛋白转导域融合蛋白保护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急性脑损伤进行了对照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结论:虽然蛋白质转导域介导的神经元转导的研究尚处在幼稚阶段,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已经初步显示了这种转导方法在未来神经科学基础和临床领域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转导 遗传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癫对大鼠海马组织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杨晓雯 张颜波 孙保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4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癫对大鼠海马组织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假模型组(C)和癫组(EP)。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emi-quantit... 目的观察癫对大鼠海马组织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假模型组(C)和癫组(EP)。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q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NCAM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实验发现EP组海马组织内NCAM的mRNA表达较N和C组明显降低(P<0.05),而N和C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癫大鼠海马组织内NCAM表达减少,参与癫后认知功能障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大鼠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