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0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属中医院1989年度科技简讯
1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10-110,共1页
1989年获奖的成果有四项:“环血净Ⅱ的研制及其临床疗效观察”获省计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头皮针除疾补泻手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温病卫气营血症候穴位温度变化的研究”分别获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药“865”局部应... 1989年获奖的成果有四项:“环血净Ⅱ的研制及其临床疗效观察”获省计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头皮针除疾补泻手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温病卫气营血症候穴位温度变化的研究”分别获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药“865”局部应用对创伤性出血的止血效果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获泸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承担的国家中医管理局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汤 卫气营血 中风偏瘫 补泻手法 国家中医管理局 临床疗效 创伤性出血 科技简讯 科技进步 局部应用
下载PDF
中医学基本特点在慢性乙肝诊断及治疗中的体现
2
作者 汪静 杨华秀 谢朝良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中医学基本特点 诊断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医医院创等达标中抓好护理人员“三基”培训的体会
3
作者 李信萍 金永芳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462-462,共1页
关键词 中医院 护理人员 操作培训 医院管理 护理培训
下载PDF
反流阳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候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志 段国勋 +4 位作者 陈拥军 文黎明 肖国辉 唐毅 赵世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2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6例胃食管反流病中主要证型有肝胃郁热120例(50.85%),肝胃不和55例(23.31%),胃热气逆36例(15.25%)中虚气逆16例(6...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2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6例胃食管反流病中主要证型有肝胃郁热120例(50.85%),肝胃不和55例(23.31%),胃热气逆36例(15.25%)中虚气逆16例(6.78%),痰气郁阻9例(3.81%)等5型。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病位主要在胃,与肝关系最为密切,病性以实证、热证为主,病机主要为胃失和降、浊气上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证候特征 辨证分型
下载PDF
sIL-2R及NO水平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关系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汪静 谢朝良 +1 位作者 杨华秀 米绍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52-753,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一氧化氮(NO)水平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成湿热中阻证36例、肝郁脾虚证32例、...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一氧化氮(NO)水平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成湿热中阻证36例、肝郁脾虚证32例、肝肾阴虚证22例。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sIL-2R水平,同时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水平。结果:湿热中阻证血清sIL-2R及NO水平最高,肝肾阴虚证次之,肝郁脾虚证最低,sIL-2R水平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湿热中阻证与肝肾阴虚证NO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sIL-2R与NO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一氧化氮含量表达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IL-2R及NO水平可作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辨证分型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一氧化氮 中医药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证型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肖国辉 单铁莲 +1 位作者 陈辉 欧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将97例ST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各证型与结肠运输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气虚肠燥证32例,占33.0%,气阴两虚证27例,占27.8%,热结气滞证16例,占16.5%,脾肾阳虚证22例,占22.7%;72小时排出...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将97例ST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各证型与结肠运输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气虚肠燥证32例,占33.0%,气阴两虚证27例,占27.8%,热结气滞证16例,占16.5%,脾肾阳虚证22例,占22.7%;72小时排出率(TCI%)各证型比较(P<0.01);72h的传输指数(TI)均小于0.5;气虚肠燥证、热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间TI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传输型便秘的常见中医证型有气虚肠燥证、气阴两虚证、热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中医证型 结肠 传输指数
下载PDF
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相关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志 肖国辉 +4 位作者 陈拥军 文黎明 段国勋 唐毅 赵世泉 《江苏中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24-25,共2页
目的:比较反流性食管炎(RE)及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各证型神经症状评分的差异,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症状评分,分析中医证型与神经症状评分的关... 目的:比较反流性食管炎(RE)及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各证型神经症状评分的差异,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症状评分,分析中医证型与神经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肝胃郁热、肝胃不和与痰气郁阻证的神经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各型。结论:精神心理因素与GERD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精神心理因素 中医证型
下载PDF
中医药多途径联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囡囡 汪静 +1 位作者 刘鹏 张志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多途径联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期)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治疗组28例,两组均采用基础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甘露消毒丹辨证加减、丹参粉针并中药灌肠,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其... 目的:观察中医药多途径联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期)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治疗组28例,两组均采用基础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甘露消毒丹辨证加减、丹参粉针并中药灌肠,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其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1.43%(20/28),显效率39.29%(11/28),对照组分别为51.85%(14/27)、14.81%(4/27),两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改善转氨酶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治疗组在降低胆红素(TBil、DBil)及升高PTA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PDBil<0.01)。结论:中医药多途径联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更好的消退黄疸,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中医药多途径治疗 甘露消毒丹 丹参粉针
原文传递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与酸反流、心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志 肖国辉 +4 位作者 陈拥军 文黎明 段国勋 唐毅 赵世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18期2101-2103,共3页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中医辨证分型与酸反流各项指标及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0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神经症状评分,选用24 h食管pH值监测的多项酸反流指标,运用多种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各主要证型与食管酸反流多...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中医辨证分型与酸反流各项指标及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0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神经症状评分,选用24 h食管pH值监测的多项酸反流指标,运用多种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各主要证型与食管酸反流多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中医证型与神经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筛选出的主要证型有肝胃不和、肝胃郁热、中虚气逆、胃热气逆、痰气郁阻5型。总pH<4的时间百分率、总反流次数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痰气郁阻型。DeMeester积分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型。立位时pH<4的时间百分率在肝胃郁热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型。卧位时pH<4的时间百分率在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型。神经症评分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胃热气逆型。结论RE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某些酸暴露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关系;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心理因素 中医证型
下载PDF
97例酸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特点分析 被引量:38
10
作者 段国勋 庞龙 +1 位作者 熊天琴 周德端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54-555,共2页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对97例经食管24小时pH值动态监测确诊为异常酸反流所致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全面、详细地收集病史资料,进行临床辨证研究,探索出既符合中医理论又切合临床实际的几个主要证型及...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对97例经食管24小时pH值动态监测确诊为异常酸反流所致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全面、详细地收集病史资料,进行临床辨证研究,探索出既符合中医理论又切合临床实际的几个主要证型及其辨证标准。这对加深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更好地指导GERD的临床辨证论治,提高其诊治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分型 酸反流型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段国勋 庞龙 +1 位作者 熊天琴 周德瑞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4-36,共3页
对97例经24小时食管pH值动态监测和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以临床主症、主症特点、兼症、全身症状及舌、脉征象为基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传统的辨证思维方式,参考历代医家关于本病相关疾病的辨证经验和观点... 对97例经24小时食管pH值动态监测和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以临床主症、主症特点、兼症、全身症状及舌、脉征象为基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传统的辨证思维方式,参考历代医家关于本病相关疾病的辨证经验和观点,对所有病例进行病位、病性、病因、病机辨证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本病的主要证型。研究结果:本病的病位在胃,与肝、脾、肺有关,其中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病性多属热、属实或虚实夹杂,病因主要有饮食犯胃,肝气犯胃,牌胃本虚。病机为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肝升肺降功能失调,痰气郁阻于胸膈、咽喉。筛选出的主要证型有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热气逆、痰气郁阻5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辨证分型 诊断 PH值 动态监测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24小时食管pH值及内镜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爱华 段国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分析食管24hpH值与GERD中医证型及内镜下表现之间的关系,为本病辨证分型寻求特征性的客观指标。方法:对172例患者进行24h食管pH监测,内镜检查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RE)并分级,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型与24h食管pH值及内镜... 目的:分析食管24hpH值与GERD中医证型及内镜下表现之间的关系,为本病辨证分型寻求特征性的客观指标。方法:对172例患者进行24h食管pH监测,内镜检查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RE)并分级,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型与24h食管pH值及内镜的关系。结果:肝胃郁热组的各项酸反流监测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5)。肝胃郁热型的RE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1)。RE内镜分级和总体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酸反流指标越高,其内镜下的黏膜损害就越重;实证内镜下的炎症程度重于虚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辨证分型 24h食管pH值 内镜分级
下载PDF
中医灼烙方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永林 孙永东 +1 位作者 陈隆晖 江云东 《陕西中医》 2015年第7期875-876,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慢性扁桃体炎用中医灼烙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自2010年3月初至2014年3月初我院慢性扁桃体炎门诊患者24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灼... 目的:探讨研究慢性扁桃体炎用中医灼烙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自2010年3月初至2014年3月初我院慢性扁桃体炎门诊患者24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灼烙的方式对患者扁桃体进行处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密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是治疗组(88.33%)、对照组(60.83%),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且治疗组治疗后复发率(6.67%)明显小于对照组(80.8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灼烙方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效果好、恢复快、治愈率明显提高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灼烙 慢性扁桃体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分型与酸反流的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庞龙 段国勋 +1 位作者 熊天琴 周德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中医的辨证分型与酸反流各项指标的关系,为本病辨证分型寻求特征性的客观指标。 方法 通过对97例经24h食管pH值动态监测和内镜检查确诊为GERD的患者的临床观察,以临床四...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中医的辨证分型与酸反流各项指标的关系,为本病辨证分型寻求特征性的客观指标。 方法 通过对97例经24h食管pH值动态监测和内镜检查确诊为GERD的患者的临床观察,以临床四诊资料为基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其进行病位、病性、病因、病机的辨证分析,从而筛选出本病的主要证型。在此基础上,选用24h食管pH值动态监测的多项酸反流指标,运用多种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各主要证型与食管酸反流多项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 GERD 97例的辨证分型筛选出的主要证型有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热气逆、痰气郁阻5型。总反流次数在肝胃郁热型中显著高于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痰气郁阻型,在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脾胃虚弱、痰气郁阻型(P<0.05);总pH<4时间百分率和反流总分在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脾胃虚弱型(P<0.05)。酸反流的症状指数≥50%病例数的百分率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热气逆型中极显著高于其余各证型(P<0.01)。酸反流体位分型为混合型的病例数的百分率在脾胃不和、痰气郁阻型中显著高于其余各证型(P<0.05)。 结论 GERD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某些食管酸暴露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辨证分型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罗萌 宋志宙 杨思进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第7期982-984,共3页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易复发等特点,居脑血管病死亡原因之首。中医药治疗中风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治疗经验,且随着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其对脑梗死的治疗机理研究也不断深入。现...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易复发等特点,居脑血管病死亡原因之首。中医药治疗中风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治疗经验,且随着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其对脑梗死的治疗机理研究也不断深入。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研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静 谢朝良 +2 位作者 杨华秀 王荣国 米绍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5年第2期43-44,共2页
48例慢性乙型肝炎采用丹参注射液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与单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42例和单用丹参注射液治疗46例比较,在改善症状、 证、A/G比值、SB等方面,均明显为优。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中医药疗法 辨证分型 药物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马君蓉 余勇 王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9年第5期401-403,共3页
本文通过总结中医儿科学教学经验,对加强中医儿科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探讨和思考,认为要与临床实践结合,通过以问题为基础,标准化患者教育为手段,启发、带动学生自己动手学习和训练,激发学生对中医儿科的学习兴趣,多种教学... 本文通过总结中医儿科学教学经验,对加强中医儿科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探讨和思考,认为要与临床实践结合,通过以问题为基础,标准化患者教育为手段,启发、带动学生自己动手学习和训练,激发学生对中医儿科的学习兴趣,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引导学生向理论与实践结合,思维与能力结合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中医教育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临床教学
下载PDF
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心率变异性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雪 杨思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病人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00例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分为邪毒侵心型、痰火扰心型、气阴两虚型。分析3证型组之间HRV时域和频域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阴两虚型R... 目的观察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病人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00例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分为邪毒侵心型、痰火扰心型、气阴两虚型。分析3证型组之间HRV时域和频域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阴两虚型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两个正常心动周期差>50所占的百分比(PNN50)降低最为明显,与痰火扰心型、邪毒侵心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频(LF)以痰火扰心型降低最明显,与气阴两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邪毒内侵型与痰火扰心型HRV指标下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指标之间有其内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证型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霞 姜明林 刘选燕 《临床医药实践》 2013年第11期841-842,共2页
目的:探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措施的临床优势,从而为相关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穴... 目的:探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措施的临床优势,从而为相关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组,每组均51例。常规护理组采用一般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护理,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组采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是临床促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胃肠功能改善的可靠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中医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胃肠功能恢复 效果观察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喻玉 向未 +2 位作者 罗传斌 陈辉 肖国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2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将95例STC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神经症状评分,探讨中医证型与神经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肝郁气滞证神经症评分显著高于气虚肠燥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差异显著(P&l...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将95例STC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神经症状评分,探讨中医证型与神经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肝郁气滞证神经症评分显著高于气虚肠燥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差异显著(P<0.01)。结论:慢传输型便秘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其中肝气郁滞与之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心理因素 中医证型 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