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教育在皮肤科门诊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钟桂书 杜宇 熊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2-283,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皮肤科门诊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正常的治疗以及皮肤病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复发次数及门诊治疗次数等治疗效果,以及按时检查、饮食控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皮肤科门诊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正常的治疗以及皮肤病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复发次数及门诊治疗次数等治疗效果,以及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和自我监测等方面的遵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健康教育的研究组患者在复发次数和门诊治疗次数等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上均明显减少,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以及自我监测等方面的遵医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皮肤科门诊患者的早日顺利康复,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皮肤科门诊 应用
原文传递
ALA光动力治疗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淡克娜 熊霞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68,共3页
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介导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630nm)光能作用于光敏剂进行照射,产生光动力学反应,以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对某些非黑色素瘤皮肤癌达到治疗功效〔1〕。... 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介导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630nm)光能作用于光敏剂进行照射,产生光动力学反应,以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对某些非黑色素瘤皮肤癌达到治疗功效〔1〕。此技术在皮肤科领域应用广泛,如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日光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和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Bowen病、Paget病等皮肤癌、癌前期病变及其他皮肤良、恶性增生性疾病,都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特别是国内外学者将其应用于非黑色素性皮肤肿瘤的治疗,这种微创、安全、美观、方便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者现将ALA-PDT近年来在皮肤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光动力疗法 5-氨基酮戊酸 皮肤疾病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淡克娜 熊霞 《西南军医》 2013年第1期64-67,共4页
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介导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630nm)光能作用于光敏剂进行照射,产生光动力学反应,以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对某些非黑色素瘤皮肤癌达到治疗... 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介导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630nm)光能作用于光敏剂进行照射,产生光动力学反应,以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对某些非黑色素瘤皮肤癌达到治疗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光动力疗法 5-氨基酮戊酸 皮肤疾病
下载PDF
皮肤科住院病人离院外出的风险与管理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雷启蓉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皮肤科住院病人离院外出的风险与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我科住院病人擅自离院外出后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采取增强医务人员维权意识;加强病人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规范管理,明确责任;加强沟通,促进病人角色转换;深化优质服务,... 目的:探讨皮肤科住院病人离院外出的风险与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我科住院病人擅自离院外出后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采取增强医务人员维权意识;加强病人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规范管理,明确责任;加强沟通,促进病人角色转换;深化优质服务,完善病房生活配套设施等对策。结果:从法律角度和规范管理方面规避了住院病人离院外出的风险。结论:加强住院病人的规范管理有利于减少因病人离院外出给医院带来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离院外出 管理对策
下载PDF
皮肤科住院免疫性皮肤病的统计分析
5
作者 吕晓雅 陈德宇 熊霞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病 住院 百分比 统计分析
下载PDF
皮肤科住院患者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漏诊分析
6
作者 张馨月 钟建桥 +1 位作者 黎昌强 许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4-755,共2页
1临床资料 例1男,14岁。全身散在分布水疱伴瘙痒5d。3d前,患者受凉后于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黄豆大水疱,伴瘙痒和发热,T40.5℃。以“水痘”收入本科。急性发热面容,3d来未进食,全身乏力。否认特殊疾病及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1临床资料 例1男,14岁。全身散在分布水疱伴瘙痒5d。3d前,患者受凉后于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黄豆大水疱,伴瘙痒和发热,T40.5℃。以“水痘”收入本科。急性发热面容,3d来未进食,全身乏力。否认特殊疾病及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入院后立即予能量合剂、阿昔洛韦、补液等治疗。输液过程中逐渐出现呼吸深大和困难,面色潮红,心率增快,150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住院患者 漏诊分析 皮肤科 急性发热 全身乏力 家族遗传性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毫米波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杜宇 杨西群 +2 位作者 许扬 熊霞 陈德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3-224,共2页
目的 观察毫米波治疗仪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46例先用毫米波治疗仪治疗 ,随后将湿润烧伤膏外用于溃疡面。对照组 40例采用CQ BS7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 (TDP)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 93 .48% ,对照组... 目的 观察毫米波治疗仪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46例先用毫米波治疗仪治疗 ,随后将湿润烧伤膏外用于溃疡面。对照组 40例采用CQ BS7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 (TDP)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 93 .48% ,对照组为 72 .5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6.91,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湿润烧伤膏 联合治疗 皮肤溃疡 合并症
下载PDF
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与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溃疡对比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黎昌强 廖勇梅 +2 位作者 杜宇 陈德宇 熊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皮肤溃疡 治疗药物 创面修复 甲壳素 表皮生长因子 改性 皮下组织
下载PDF
金创抗菌膏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雷启蓉 杜宇 +1 位作者 熊霞 刘珉甬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484-3485,共2页
目的探讨金创抗菌膏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75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6),观察组采用金创抗菌膏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即清创、换药、碘伏湿敷等治疗,两... 目的探讨金创抗菌膏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75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6),观察组采用金创抗菌膏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即清创、换药、碘伏湿敷等治疗,两组均给予护理干预配合治疗。治疗30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溃疡痊愈时间观察组(11.98±6.05)d,显著短于对照组(16.96±7.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创抗菌膏联合红光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是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创抗菌膏 红光治疗 皮肤溃疡 慢性病
下载PDF
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力 李佳怡 +1 位作者 熊霞 杜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517-3518,共2页
目的探讨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商品名:安尔舒)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3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观察组使用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仅用0.5%... 目的探讨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商品名:安尔舒)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3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观察组使用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仅用0.5%的聚维酮碘溶液湿敷,两组同时给予基础护理配合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70.97%(P<0.05),其创面愈合时间(9.92±2.46)d显著短于对照组(13.01±3.18)d(P<0.01)。结论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有显著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甲壳素 红外线 皮肤溃疡
下载PDF
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对光老化皮肤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以维甲酸为标准对照 被引量:7
11
作者 程基焱 黄吉春 +1 位作者 钟桂书 刘广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58-159,共2页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衰老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中的变化,以及不同浓度雷公藤对其产生的影响,并与标准抗皮肤老化剂芳维甲酸乙酯作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1/10在泸州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室完成。经家属同意后取泸州医学院...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衰老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中的变化,以及不同浓度雷公藤对其产生的影响,并与标准抗皮肤老化剂芳维甲酸乙酯作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1/10在泸州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室完成。经家属同意后取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2004-01/06健康新生儿包皮,建立体外培养真皮成纤维细胞光老化模型,用中药雷公藤的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与芳维甲酸乙酯进行干扰。按分组接受处理,正常对照组不予干预;阳性对照组:长波紫外辐射+8-甲氧补骨脂素;维甲酸实验组:长波紫外辐射+8-甲氧补骨脂素+芳维甲酸乙酯;雷公藤甲素实验组:长波紫外辐射+8-甲氧补骨脂素+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甲素实验组又按剂量分为3组:雷公藤甲素1(10mg/L)、雷公藤甲素2(20mg/L)、雷公藤甲素3(40mg/L)组。①观察衰老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②成纤维细胞形态变化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①阳性对照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比对照组增强(P<0.05);维甲酸实验组、雷公藤各组比阳性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维甲酸实验组、雷公藤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各组的成纤维细胞的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在8-甲氧补骨脂素与紫外线作用后2h后,培养成纤维细胞逐渐出现细胞老化的形态学改变。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中,可以看到各组成纤维细胞内部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阳性产物。表达48h最强,然后逐渐减弱,72h逐渐消失。结论:雷公藤甲素3种浓度组对体外培养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胞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的抑制作用均与芳维甲酸乙酯的相似,提示3种浓度雷公藤甲素对皮肤光老化均具有与维甲酸相似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即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而防治皮肤的光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雷公藤 基质金属蛋白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误诊为带状疱疹的肺癌皮肤转移1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锦楠 李娇红 +1 位作者 熊霞 徐基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4-535,共2页
患者男,62岁。左胸部红斑、丘疹、结节伴疼痛1年。皮肤科情况:左侧胸部见带状红斑、丘疹,伴隐痛,还可见皮下结节及溃疡。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见大量异形上皮巢浸润性增生,肿瘤细胞呈腺管样排列,具有异形性,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诊断:... 患者男,62岁。左胸部红斑、丘疹、结节伴疼痛1年。皮肤科情况:左侧胸部见带状红斑、丘疹,伴隐痛,还可见皮下结节及溃疡。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见大量异形上皮巢浸润性增生,肿瘤细胞呈腺管样排列,具有异形性,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诊断:皮肤转移性腺癌。胸部CT检查提示左肺周围型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皮肤转移 带状疱疹 误诊
原文传递
黄芪注射液对治疗小鼠皮肤衰老的有效性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廖勇梅 熊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1-724,共4页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羟脯氨酸(HYP)、丙二醇(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芪注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以外,剩余45只小...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羟脯氨酸(HYP)、丙二醇(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芪注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以外,剩余45只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作衰老模型。造模21 d后,黄芪组小鼠两侧足三里穴分别注射黄芪注射液0.01m L/d,生理盐水组小鼠在相同穴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进行21 d后,对全部小鼠血清和皮肤组织SOD活性、HYP含量、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与皮肤组织中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组小鼠血清与皮肤组织SOD活性、HYP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生理盐水组小鼠血清与皮肤组织中的各项指标也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但效果相比黄芪组稍差。结论黄芪穴位注射对D-半乳糖引起的皮肤衰老具有一定的预防与延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穴位注射 D-半乳糖 皮肤衰老
下载PDF
泸州地区神经性皮炎患者心理状况、个性特征及生活质量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颜丹 潘英 +3 位作者 余柯 黄文才 卿晟 赵家兰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27-2328,2331,共3页
[目的]调查四川泸州地区神经性皮炎患者心理状况、个性特征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防治神经性皮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为调查工具,对泸州地区586名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调查,并与638... [目的]调查四川泸州地区神经性皮炎患者心理状况、个性特征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防治神经性皮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为调查工具,对泸州地区586名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调查,并与638名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EPQ测评结果显示,神经性皮炎患者的神经质(N)和精神质(P)分明显高于正常人,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测评,神经性皮炎患者在疼痛与不适、精力与疲倦、睡眠与休息、思想学习和记忆力、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工作能力、性生活等方面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性皮炎患者与正常人在心理状况和个性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前者的生活质量差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患者 心理状况 个性特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鳞状细胞癌抗原在皮肤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5
作者 廖勇梅 熊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2-624,共3页
目的皮肤良性病变患者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水平常出现明显升高的现象。文中探讨常见良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SCCA在皮肤良性病变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2012年5月至2... 目的皮肤良性病变患者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水平常出现明显升高的现象。文中探讨常见良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SCCA在皮肤良性病变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住院良性皮肤病患者497例,对14种常见皮肤病患者血清SCCA进行测定。结果116例银屑病和37例红皮病患者的SCCA阳性率均为90.5%和100%,SCCA阳性率>60%的常见皮肤病有湿疹(61.7%)、泛发性神经性皮炎(65.1%)、天疱疮(61.1%)、大疱性类天疱疮(62.2%)。与脓疱型、红皮型银屑病患者的Ln(SCCA值)比较[(2.86±1.46)ng/m L、(3.56±1.84)ng/m L],寻常型[(1.76±1.22)ng/m L]、关节型[(1.69±1.05)ng/m L]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CCA值升高可能与常见皮肤病的皮损面积、角化异常和脱屑程度有关,可以作为皮肤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一项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抗原 皮肤病 检测
下载PDF
IL-10,IL-6及IL-6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皮肤黑素瘤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桂书 任培蓉 +3 位作者 史丙俊 曾凡才 黄忠奎 熊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及其受体(IL-6R)基因多态性与黑素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黑素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型分析。对于IL-6及IL-6R,选择11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且每种SNPs分为杂合...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及其受体(IL-6R)基因多态性与黑素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黑素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型分析。对于IL-6及IL-6R,选择11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且每种SNPs分为杂合子组、纯合子变异体组和野生型组进行分析。对于IL-10,选择-1082(G/A),-819(C/T)和-592(C/A)三个位点的SNPs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在IL-6R基因中发现有4种SNPs(rs6684439,rs4845618,rs4845622,rs8192284)的杂合子组与黑素瘤易感性增高有关(相应的OR及95%CI分别为:1.71,1.12~2.77;1.74,1.04~2.72;1.65,1.05~2.71;1.66,1.06~2.68)。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IL-10-1082AA低表达基因型频率明显升高(40.00%vs16.67%;P=0.045;OR=3.33,95%CI1.00~11.14),-1082GA中表达基因型下降(46.67%vs56.67%;P>0.05),-1082GG高表达基因型无明显差异(26.67%vs23.33%;P>0.05)。结论与高表达水平IL-10相关的基因型与黑素瘤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而低表达基因型则可能为危险因子,可能提高黑素瘤易感性;IL-6R可能与黑素瘤易感性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6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可疑糖尿病性皮肤损害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培媚 路永红 +5 位作者 树瑜 龙莉 吴波 李烜 蒋存火 熊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2-883,共2页
关键词 皮肤损害 糖尿病性 左前臂 小结节 临床资料 治疗效果 抗感染 患者
下载PDF
大型酿酒企业工人感染皮肤癣菌病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颜丹 李燎 +3 位作者 陈德宇 熊伟 张育华 胡朝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7-29,共3页
目的:了解大型酿酒企业工人感染皮肤癣菌病的种类、发病率、传播途径及治疗手段的有效性。方法:于2005-03/06选择泸州地区数家大型酿酒企业的酿酒工人628名和企业行政职员436名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记录调查对象的性别、年... 目的:了解大型酿酒企业工人感染皮肤癣菌病的种类、发病率、传播途径及治疗手段的有效性。方法:于2005-03/06选择泸州地区数家大型酿酒企业的酿酒工人628名和企业行政职员436名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记录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皮肤真菌感染的皮损情况,并询问其治疗情况和身体状况。对所患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和甲癣进行真菌检测。外搽硝酸咪康唑乳膏,2~3次/d,总疗程为4周,每2周随访1次。疗效判断以痊愈为临床症状消失,皮损全部消退,真菌检查阴性;显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皮损明显消退,真菌检查阴性;好转为临床症状减轻,皮损部分消退,真菌检查阳性;无效为临床症状无变化,皮损未消退,真菌检查阳性。结果:酿酒工人628名和企业行政职员436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皮肤癣菌病的发病情况:酿酒工人628名,患皮肤癣菌病468名(74.52%),企业行政职员436名,患皮肤癣菌病210名(48.2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皮肤癣菌病的发病种类:酿酒工人足癣的患病率很高(72.62%),其次是花斑癣(15.35%);企业行政职员足癣患病率也较高(39.52%),其次是体癣(22.38%)和股癣(20.40%)。③手足癣的临床分型:酿酒工人和企业行政职员足癣均以角化过度型为多见;而手癣则均以水疱型为多见。④皮肤癣菌病与病原菌的分布关系:病原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⑤皮肤癣菌患者外用药物疗效观察结果:企业行政职员外用药治疗的有效率(73.33%)高于酿酒工人(54.06%)。结论:酿酒企业的生产环境温度偏高而潮湿,酿酒工人易于感染皮肤癣菌病,应加强皮肤癣菌病的预防和治疗,努力改善酿酒的生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高温 诱发
下载PDF
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佳怡 熊霞 +3 位作者 杜宇 许飏 廖勇梅 徐基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0-471,共2页
荚于肿瘤细胞的病理生理研究中发现.离子通道具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等重要作用,它与细胞电生理、细胞内信号传递、基因表达等基本生命现象密切相关,其功能、结构或数量等的异常是导致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荚于肿瘤细胞的病理生理研究中发现.离子通道具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等重要作用,它与细胞电生理、细胞内信号传递、基因表达等基本生命现象密切相关,其功能、结构或数量等的异常是导致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 皮肤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皮肤癣菌病酿酒工人个性特征及生活质量的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丹 甘仲霖 +3 位作者 李燎 陈德宇 张育华 胡朝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18-20,共3页
目的:调查酿酒工人患皮肤癣菌病后的个性特征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防治皮肤癣菌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艾森克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为调查工具,于2005-06/12对泸州地区数家酿酒企业的患皮肤癣菌病的工人、酿酒企业未患病... 目的:调查酿酒工人患皮肤癣菌病后的个性特征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防治皮肤癣菌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艾森克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为调查工具,于2005-06/12对泸州地区数家酿酒企业的患皮肤癣菌病的工人、酿酒企业未患病工人和在泸州地区政府部门及学校工作的正常人共2180名进行问卷调查,年龄18~50岁。结果:发放问卷2180份,回收问卷2034份,有效问卷2034份。患皮肤癣菌病的酿酒工人435名。未患皮肤癣菌病的工人261名。未患皮肤癣菌病的在泸州地区政府部门和学校工作的正常人1338名。①435名患皮肤癣菌病工人的精神质、内外倾向、神经质和效度量表值与261名未患病工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两组工人的个性特征差异无显著性。②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评,435名患病酿酒工人与1338名正常人比较,在生理部分、心理部分、独立性部分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其余部分患病工人与正常人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435名患病酿酒工人与261名未患病工人的比较,在疼痛与不适、睡眠休息、思想、学习、记忆、对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工作能力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其他方面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患皮肤癣菌病工人与未患病工人的个性特征差异无显著性;患病工人的生活质量差于未患病工人,未患病工人生活质量差于正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个性特征 生活质量 职业暴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