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医院感染1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英 龚玉萍 +1 位作者 张熙伯 吴惠如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34-35,共2页
调查了1994年3月~1995年2月我院血液科住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60例,医院感染31例,发病率19.3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是口腔。主要危险因素有白细胞减少、骨髓受抑、反复化疗及多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关键词 血液系统肿瘤 恶性肿瘤 医院内感染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2
作者 王建英 刘红 +1 位作者 周玉萍 吴惠如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20-121,共2页
调查1994年3月~1995年2月我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60例,医院感染31例,发病率19.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是口腔.主要危险因素有白细胞减少、骨髓受抑、反复化疗及多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关键词 恶性 医院感染 血液系统肿瘤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袁凯锋 唐君灵 +2 位作者 景莉 周玉萍 韩丽英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618-620,共3页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安全性以及降低医疗成本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方案1组给予静脉伏立康唑治疗,首日负荷剂量0.4g/次,1次/12h,而...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安全性以及降低医疗成本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方案1组给予静脉伏立康唑治疗,首日负荷剂量0.4g/次,1次/12h,而后维持剂量0.2g/次,1次/12h,体温正常1~2星期后改为口服伏立康唑片,0.2g/次,1次/12h,维持治疗。方案2组给予口服伏立康唑片治疗,首日负荷剂量0.4g/次,1次/12h,而后维持剂量0.2g/次,1次/12h。结果 43例患者中4例出现转氨酶一过性升高,2例出现视觉障碍,2例出现皮疹,无心律失常,无肾功能损伤,无水肿等不良反应。方案1组和方案2组抗真菌有效率分别为79.2%和63.2%,抗真菌治愈率分别为54.2%和42.1%,检验结果均显示P>0.20,可认为两组间抗真菌有效率和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首选伏立康唑口服剂型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望成为治疗效果好、成本低的推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下载PDF
一组血液病患者血清GM-CSF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建英 周玉萍 吴鹏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7-198,共2页
为了探讨血液病患者体内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自分泌水平的变化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3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 ,4 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5 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4 0例... 为了探讨血液病患者体内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自分泌水平的变化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3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 ,4 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5 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4 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GM CSF水平。结果发现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GM CSF水平显著增高 ,急性和慢性的白血病患者的血清GM CSF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急、慢性白血病和慢性再障患者体内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清 白血病 慢性再生障碍贫血 粒-巨系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韩丽英 黄纯兰 +1 位作者 吴鹏强 徐丛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30-331,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浆置换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 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快测仪检测全血粘度 (2 0 0s-1、30s-1、3s-1)、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用...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浆置换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 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快测仪检测全血粘度 (2 0 0s-1、30s-1、3s-1)、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用常规方法检测血沉、球蛋白 ,对 7例球蛋白 >35g/L患者行血浆置换。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血沉、球蛋白显著增高 ,血浆置换能降低球蛋白、血粘度。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球蛋白血症是导致高粘滞血症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液流变学 血浆置换 高粘滞血症 检测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发菊 李晓明 +1 位作者 韩丽英 周玉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81-1383,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MH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对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6例初诊和复发难治性MHD患者以及24例初诊患者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并以1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水平为对照。结果...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MH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对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6例初诊和复发难治性MHD患者以及24例初诊患者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并以1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水平为对照。结果初诊和复发难治MHD患者血清VEGF分别为(210.17±97.54)ng/L和(251.71±141.34)ng/L,均高于对照组(98.13±45.36)ng/L和治疗有效组(120.48±77.36)ng/L(P<0.01);VEGF低于初诊平均值(207.35±119.43)ng/L的15例初诊患者化疗均有效,其余9例初诊患者VEGF水平高于平均值(207.35±119.43)ng/L的有效率为44%。结论检测MHD患者VEGF水平可作为疗效和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靖泳 韩丽英 《医学综述》 2007年第24期1941-1943,共3页
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是当前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比较理想的技术平台,文章介绍该技术在评价铁代谢紊乱性疾病与Hepcidin之间关系和戈谢病与CCL18之间关系方面的应用,以及该技术在发现、诊断、治疗管理、病情判定、... 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是当前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比较理想的技术平台,文章介绍该技术在评价铁代谢紊乱性疾病与Hepcidin之间关系和戈谢病与CCL18之间关系方面的应用,以及该技术在发现、诊断、治疗管理、病情判定、预后评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多种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 飞行时间-质谱 血液系统疾病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血液灌流时机与中间综合征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玉高 刘芳 +1 位作者 白寒松 韩丽英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时机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预后的关系。方法:40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血液灌流时分为两组,中毒后24h内行血液灌流20例为治疗组,24h以后行血液灌流20例为对照组,通过观察阿托品用量、脱机...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时机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预后的关系。方法:40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血液灌流时分为两组,中毒后24h内行血液灌流20例为治疗组,24h以后行血液灌流20例为对照组,通过观察阿托品用量、脱机时间及死亡率等指标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阿托品用量、脱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死亡率15%,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早期血液灌流能清除体内有机磷农药,配合常规治疗可提高中间综合征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中间综合征 中毒 有机磷农药 预后
下载PDF
121例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周玉萍 邢红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8期1204-1205,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住院治疗的1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1例MM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3例,感染率(27.27%),粒细胞缺乏组医院感染率、感染...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住院治疗的1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1例MM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3例,感染率(27.27%),粒细胞缺乏组医院感染率、感染致死率和平均感染日明显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1、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致病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MP和COMP方案化疗患者的感染率(20%和23.08%)与VAD组的(64.7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治疗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病 交叉感染
下载PDF
血液病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观察
10
作者 刘红 李晓明 +1 位作者 李发菊 吴惠如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明血液病性贫血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在贫血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125碘标记法检测114例血液病性贫血患者血清中Epo水平,并将同期正常人30例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Epo水平为16.7±13.4mu/ml... 目的:探明血液病性贫血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在贫血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125碘标记法检测114例血液病性贫血患者血清中Epo水平,并将同期正常人30例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Epo水平为16.7±13.4mu/ml,AA为254.4±79.7mu/ml,IDA为123.8±77.7mu/ml,溶贫为143.2±76.4mu/ml、AL181.9±96.5mu/ml、CML为100.1±11.8.3mu/ml、MM为103.4±101.8mu/ml。淋巴瘤为158.4±78.9mu/ml,贫血患者的Epo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血液病性贫血血清水平明显升高,和同期正常人对照比较有差异性(P<0.05或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测定
下载PDF
去白细胞红细胞输注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11
作者 肖方莲 彭洪春 黄智聪 《右江医学》 2005年第3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红细胞输注对预防血液病患者发生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FTR)的效果。方法临床观察研究组63例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患者和对照组52例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发生NHFTR情况。结果研究组63例共输血226例次,发生NHFTR2例次,占...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红细胞输注对预防血液病患者发生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FTR)的效果。方法临床观察研究组63例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患者和对照组52例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发生NHFTR情况。结果研究组63例共输血226例次,发生NHFTR2例次,占0.9%;对照组52例输血205例次,发生NHFTR49例次,占23.8%;二者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去白细胞红细胞输注可有效地减少NHFTR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输注 血液病患者 应用观察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NHFTR 输注红细胞悬液 去白细胞红细胞 观察研究 对照组 显著性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彭清 王小洁 +2 位作者 余琴 杨悠 陈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到该院就诊的18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测量身高、体重,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同时根据国际通用的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得...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到该院就诊的18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测量身高、体重,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同时根据国际通用的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得分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将患者分为2组:认知功能障碍组作为病例组41例,认知功能正常组作为对照组139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史、24h收缩压变异及收缩压晨峰5个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年龄,文化程度,24h收缩压变异及收缩压晨峰与其认知功能下降有关(OR值分别是1.11、10.42、2.42和4.39,P均<0.05)。结论该研究的高血压病人群除文化程度和年龄因素外,24h收缩压变异及收缩压晨峰与认知功能降低密切相关,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的变异异常和收缩压晨峰是其认知功能障碍重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认知功能 血压变异性 血压晨峰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景莉 王秦 李晓明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42-94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丹参酮ⅡA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诱导分化剂 乙醇提取物 酚类衍生物 20世纪 细胞分化 完全缓解
下载PDF
威灵仙皂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_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云 黄纯兰 +1 位作者 李录克 李晓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威灵仙皂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NB4细胞为实验对象,1.0μmol/L的三氧化二砷为阳性对照,0.01%DMSO为阴性对照,用不同浓度的威灵仙皂苷作为实验组,利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抑制状... 目的探讨威灵仙皂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NB4细胞为实验对象,1.0μmol/L的三氧化二砷为阳性对照,0.01%DMSO为阴性对照,用不同浓度的威灵仙皂苷作为实验组,利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抑制状态,瑞氏染色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进行细胞周期测定,Real-time PCR检测威灵仙皂苷干预细胞后PML-RARa mRNA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威灵仙皂苷作用细胞后,均能抑制细胞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但抑制率低于砷剂组。瑞氏染色可见典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与砷剂组有同样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凋亡细胞随时间延长而增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凋亡率低于砷剂组。细胞周期测定提示G2期细胞增多,G1期细胞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威灵仙皂苷作用后的NB4细胞PML-RARa mRNA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威灵仙皂苷可能通过诱导NB4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可能的机制是通过细胞周期阻滞,但不影响PML-RARa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皂苷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NB4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朱喜丹 陈梅 +1 位作者 冯林 田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09-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35例APL患者应用ATRA联合ATO治疗,观察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CR)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并与18例单独使用ATO和19例单...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35例APL患者应用ATRA联合ATO治疗,观察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CR)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并与18例单独使用ATO和19例单独使用ATRA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用药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为94.3%,单独使用ATO患者转阴率为88.9%,单独使用ATRA患者转阴率为94.7%,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达到CR时间为(24.2±5.7)d,ATO组为(36.0±7.1d),ATRA组为(40.9±8.5)d,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比较,联合用药患者转氨酶升高(P<0.05),ATO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P<0.05),ATRA组血脂高(P<0.05)。结论 ATRA联合ATO治疗APL完全缓解率高,所需时间短,对血脂和心脏影响较小,但肝脏毒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凯锋 景莉 +2 位作者 唐君灵 周玉萍 韩丽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8-859,共2页
目的探索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时机。方法将满足入选标准的23例AML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均给予DA或者IDA方案化疗。当患者处于粒细胞缺乏状态下,出现体温>3... 目的探索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时机。方法将满足入选标准的23例AML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均给予DA或者IDA方案化疗。当患者处于粒细胞缺乏状态下,出现体温>38℃、复查胸部CT显示肺部炎性病变、但未达到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时,采用方案A:给予亚胺培南抗细菌治疗,如果体温正常,复查胸部CT示肺部炎性病变较前改善,则降阶梯继续使用抗生素;如果方案A治疗5 d体温仍>38℃,复查胸部CT示肺部炎性病变无变化或加重,则改用方案B:给予伏立康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如果7 d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视为抗真菌治疗有效,则继续使用方案B维持量治疗,并定期复查胸部CT,如果胸部CT示肺部炎性病变较前改善,则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确诊。结果方案A和方案B抗感染有效率分别为17.4%和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有肺部炎性病变的AML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为73.9%。结论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有肺部炎性病变的AML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高,应当考虑早期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 经验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糖异常及其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小洁 彭清 +1 位作者 陈梅 张官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1-744,共4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63例无糖尿病病史的高血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OGTT2h和血糖等指标,用胰岛素抵...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63例无糖尿病病史的高血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OGTT2h和血糖等指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评价指标。结果363例患者血糖调节异常的有218例,占60.06%,新诊断糖尿病有56例,占15.4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尿病家族史及吸烟史在不同糖代谢状况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经多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高血压合并血糖调节异常有关;年龄、胰岛素抵抗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三酰甘油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有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糖代谢异常检出率高,对具有中心性肥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等危险因素的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的同时,更应关注糖代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糖代谢异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联合培养人成骨细胞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洁 兰由玉 +2 位作者 何成松 赵毅 刘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145-1149,共5页
背景:成骨细胞培养难度大,不同培养方法得到的成骨细胞数量、纯度、增殖及分化活性各有区别。目的:探讨理想的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取人髂骨松质骨,同时结合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 背景:成骨细胞培养难度大,不同培养方法得到的成骨细胞数量、纯度、增殖及分化活性各有区别。目的:探讨理想的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取人髂骨松质骨,同时结合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人成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纯度较高。细胞贴壁生长,形态多样化,多呈多边形、纺锤型、梭形、三角形,胞浆丰富向外伸展出生长突,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细胞增殖良好,碱性磷酸酶染色及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说明联合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是进行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原代培养 碱性磷酸酶 组织块法 酶消化法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建英 李晓明 +1 位作者 李发菊 陈新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3-174,共2页
为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各亚型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变化及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酶标法检测 30例MDS患者各亚型 36例次骨髓细胞抗原的表达 ,并进行临床追踪观察及检测。研究结果表明 ,髓系细胞抗原表达明显异常 ,早期髓系细胞抗原CD... 为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各亚型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变化及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酶标法检测 30例MDS患者各亚型 36例次骨髓细胞抗原的表达 ,并进行临床追踪观察及检测。研究结果表明 ,髓系细胞抗原表达明显异常 ,早期髓系细胞抗原CD13,CD33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 ,较成熟细胞抗原CD15阳性表达率减少 ;单核细胞抗原CD14及淋巴细胞抗原CD7,CD10无显著异常 ,干 /祖细胞抗原CD34在MDS的RAEB/RAEB t组显著增加 ,RA和RAS组则增加不明显 ;早期红系细胞及各增殖期细胞抗原CD71在MDS各亚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说明MDS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存在多系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细胞 免疫表型 MDS 免疫酶标法
下载PDF
红细胞去除术联合羟基脲和α-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发菊 王建英 张晓蓉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6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 :观察红细胞去除术联合羟基脲和α 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olycythemiavera ,PV )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PV的 12例患者用细胞分离机行红细胞单采去除术后立即予羟基脲或羟基脲和α 干扰素治疗 ,观察临床表现、血常规和血粘... 目的 :观察红细胞去除术联合羟基脲和α 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olycythemiavera ,PV )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PV的 12例患者用细胞分离机行红细胞单采去除术后立即予羟基脲或羟基脲和α 干扰素治疗 ,观察临床表现、血常规和血粘滞度等疗效指标。结果 :红细胞去除术后较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 (P <0 .0 1) ,全血粘度明显降低 (P<0 .0 1) ;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出现白细胞下降例次比单一羟基脲治疗少 (P <0 .0 5 )。结论 :红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PV疗效确切迅速 ,安全可靠 ,羟基脲联合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羟基脲 Α-干扰素 联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 单采 下降 目的 安全可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