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阳市住院产妇母乳捐献知信行的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董玉宁 范文英 +5 位作者 周惠人 俞维 郭云艳 李晶 李燕娜 王亚楠 《右江医学》 2022年第10期776-779,共4页
目的调查洛阳市住院产妇母乳的捐献知信行情况,并为今后母乳捐献宣传及洛阳市母乳库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6月在洛阳市5家三甲医院及1家妇幼专科医院产科住院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母乳捐献的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 目的调查洛阳市住院产妇母乳的捐献知信行情况,并为今后母乳捐献宣传及洛阳市母乳库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6月在洛阳市5家三甲医院及1家妇幼专科医院产科住院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母乳捐献的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6份,有效问卷262份。洛阳市住院产妇对母乳捐献相关理论知识学习认知发展程度比较高,大多数产妇对于母乳捐献有信心,87.8%的住院产妇认为“成为捐献母乳的爱心妈妈非常有意义”,但是实际母乳捐献的积极性不高,仅37.0%的住院产妇“愿意捐献自身母乳”。结论洛阳市人群捐献母乳的认知程度较高,捐献母乳的意向较高,但母乳捐献行动的配合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母乳捐献 知信行 调查研究
下载PDF
新型等离子针状电极在膀胱癌整块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李伟 秦建瑞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观察新型等离子针状电极在膀胱癌整块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5例... 目的 观察新型等离子针状电极在膀胱癌整块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5例。常规组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试验组实施新型等离子针状电极精准切除术(ATUNER)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开展为期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泌尿功能恢复情况及短期生存情况。结果 联合组的CRP、IL-6、IL-8,术后2周、4周的伤椎后凸角、Cobb角、ODI评分均低于手术组,JOA评分均高于手术组;联合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 ATUNER能加快膀胱癌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并改善术后短期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等离子针状电极 肿瘤整块切除手术 术后并发症 短期预后
下载PDF
血常规指标对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预测价值分析
3
作者 王炜亮 任明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 分析血常规指标对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诊行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 目的 分析血常规指标对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诊行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等血常规资料,并根据术后是否出现DVT将其分为DVT组与非DVT组,分析血常规指标对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 82例急诊行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19例(23.17%)患者术后出现DVT,设为DVT组;63例(76.83%)患者术后未出现DVT,设为非DVT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为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DVT形成的影响因素(95%CI为1.411~7.553、 1.450~5.476,P=0.006、 0.003)。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RBC、 NEU的截断值分别为4.05×10^(12)/L、 6.40×10^(9)/L时,其预测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DVT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与0.780,敏感度分别为63.2%与52.6%,特异度分别为95.2%与88.9%,而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42、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84.1%。结论 老年急诊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DVT的形成与RBC及NEU有关,检测RBC、 NEU有助于预测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老年 骨盆骨折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YO、cTnI、FIB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李琳 郭喆 孟景昱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究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I(cTnI)、纤维蛋白原(FIB)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外收集同时期... 目的探究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I(cTnI)、纤维蛋白原(FIB)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外收集同时期入院检查的56例非急性心肌梗死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YO、cTnⅠ、FIB水平,以及三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YO、cTnⅠ、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YO、cTnⅠ、FIB表达水平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MYO、cTnI、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YO、cTnⅠ、FIB以及三者联合的AUC面积分别为0.995、0.988、0.977、0.999,三者联合的AUC面积最大,灵敏度相对单一指标较高,预测效能相对较好。结论MYO、cTnⅠ、FIB三者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MYO cTnⅠ FIB
下载PDF
增强CT参数在肾脏恶性肿瘤诊断及病理评估中的应用
5
作者 赵军华 周志杰 赵鑫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究增强CT参数在肾脏恶性肿瘤诊断和病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5例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增强CT检查结果及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肾脏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强CT参数差异,建立受试... 目的 探究增强CT参数在肾脏恶性肿瘤诊断和病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5例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增强CT检查结果及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肾脏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强CT参数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增强CT参数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肾脏肿瘤患者经病理学诊断恶性55例、良性10例,分别纳入恶性组、良性组;恶性组平扫期灰度值比率、皮髓质期和实质期增强百分比显然比良性组高,排泄期肾皮质校正CT值显然比良性组低(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平扫期灰度值比率、皮髓质期与实质期增强百分比、排泄期肾皮质校正CT参数于肾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2、0.940、0.873和0.715(均P<0,0)5,其中皮髓质期增强百分比的AUC最高,以199.86为截断值,于肾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98.18%、80.00。结论 在增强CT扫描图像中,平扫期灰度值比率、皮髓质期与实质期增强百分比、排泄期肾皮质校正CT参数对于肾脏恶性肿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尤其是皮髓质期增强百分比的效能最高,在特异性上的优势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恶性肿瘤 增强CT 皮髓质期 增强百分比 诊断
下载PDF
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孔芳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整形外科130例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65例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术后交接、住院...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整形外科130例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65例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术后交接、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准备、术后交接、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手足显微外科手术围术期效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护理流程 手足显微外科 护理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对胃癌术前N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7
作者 孟玫 鲍伟宇 尤云峰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对胃癌术前N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月12月接收的132例胃癌患者,所选患者均接受MRI扫描与MSCT扫描检查,统计分析MRI扫描与MSCT扫...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对胃癌术前N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月12月接收的132例胃癌患者,所选患者均接受MRI扫描与MSCT扫描检查,统计分析MRI扫描与MSCT扫描对胃癌的术前N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及MSCT对患者术前N分期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中,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低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组(P<0.05),MSCT诊断中,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rADC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组比较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RI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r ADC阈值为0.78时曲线下面积为0.809,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54.8%。MSCT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强化程度阈值为36.22 Hu时曲线下面积为0.882,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91.8%。结论 MRI与MSCT诊断对胃癌术前N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探头的计算机断层扫描 胃肿瘤 肿瘤分期 淋巴结转移 诊断效能 影像学特点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郭宜姣 牛洪章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97-100,共4页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于该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00例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于该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00例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麻醉前(T_(0))、麻醉后5 min(T_(1))、术毕(T_(2))、术后2 h(T_(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不同时间(术毕和术后6、12 h)炎性应激指标[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临床指标(麻醉起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睁眼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水平、术后不同时间(术后2、4、6 h)疼痛[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WB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1)、T_(2)时,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T_(0)时,但观察组T_(1)、T_(2)、T_(3)时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 h,观察组Cor、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 h,观察组W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术后炎性应激指标水平和疼痛评分,缩短术后睁眼时间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效果优于七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七氟烷 罗哌卡因 骶管阻滞麻醉 腹股沟疝修补术 炎性应激 疼痛
下载PDF
PLT,MCV,LDH,HBDH,Hcy在巨幼细胞贫血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9
作者 李荣香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探究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07月-2022年08月于我院就诊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 目的 探究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07月-2022年08月于我院就诊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为MA患者37例入MA组,23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入MDS组,另选择30例均为我院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入对照组。抽取所有参检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测定PLT、MCV、LDH、HBDH、Hcy水平。对比三组PLT、MCV、LDH、HBDH、Hcy水平,另分析PLT、MCV、LDH、HBDH、Hcy单项及联合检测在MA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MA组PLT水平低于MDS组及对照组,MCV、LDH、HBDH、Hcy水平均高于MA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MDS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MCV、LDH、HBDH、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测在MA诊断中应用价值最高(AUC为0.921,灵敏度为86.50%,特异度为73.30%),其次为LDH(AUC为0.785,灵敏度为54.10%,特异度为83.30%)、Hcy(AUC为0.776,灵敏度为56.80%,特异度为73.30%)、HBDH(AUC为0.741,灵敏度为43.20%,特异度为86.70%)、MCV(AUC为0.717,灵敏度为51.40%,特异度为66.70%)、PLT(AUC为0.654,灵敏度为48.60%,特异度为73.30%)。结论 PLT、MCV、LDH、HBDH、Hcy联合检测在MA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通过对各指标水平变化的判断利于评估患者病情状况,为临床进一步明确诊疗提供有效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幼细胞贫血 乳酸脱氢酶 同型半胱氨酸 平均红细胞体积 血小板 羟丁酸脱氢酶 ROC曲线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赵航天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92例CHF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92例CHF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水平、早搏发作频率、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的65.22%(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DNN、RMSSD、SDANN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早搏发作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D、NO、CG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CHF合并室性早搏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降低早搏发作频率,其效果优于单纯美托洛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早搏 胺碘酮 美托洛尔 血管内皮功能 早搏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参数检验对肝硬化患者肝损伤情况的评估作用
11
作者 许岩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93-96,共4页
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与血小板参数检验对肝硬化患者肝损伤情况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肝损伤程度为标准将其分为有出血组(有出血症状,19例)和无出血组(无出血症状... 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与血小板参数检验对肝硬化患者肝损伤情况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肝损伤程度为标准将其分为有出血组(有出血症状,19例)和无出血组(无出血症状,41例)。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有出血组的凝血酶时间(TT)、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长于无出血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低于无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出血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显著低于无出血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高于无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出血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出血组,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低于无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与血小板参数检验可有效评估肝硬化患者肝损伤情况,为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参数 肝功能指标 生化检验 肝损伤程度
下载PDF
肺力咳合剂联合氨溴索在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苏建昌 闫利霞 贺兵兵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89-290,共2页
目的 探讨肺力咳合剂联合氨溴索在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氨溴索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肺力咳合剂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 目的 探讨肺力咳合剂联合氨溴索在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氨溴索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肺力咳合剂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RP、 PCT、 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FEV1、 FVC、 FEV1/FVC及IgM、 IgA、 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肺力咳合剂联合氨溴索治疗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抑制炎性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且用药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肺力咳合剂 氨溴索 炎性因子 肺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CT引导下分体活检针穿刺活检技术在肺内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成功率及确诊率评价
13
作者 张琼阁 王文光 吕伯乐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观察分析采用CT引导下分体活检针穿刺活检技术诊断肺内占位性病变的成功率以及确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20例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所有确诊患者均接受了CT引导... 目的 观察分析采用CT引导下分体活检针穿刺活检技术诊断肺内占位性病变的成功率以及确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20例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所有确诊患者均接受了CT引导下分体活检针穿刺活检技术的检查、诊断,观察分析其检查诊断的成功率以及确诊率,实施活检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22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总穿刺次数为270次,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有170例患者进行了1次穿刺取出活检样本,40例患者行2次穿刺取出活检样本,10例患者接受了3次活检样本取出。CT引导下分体活检针穿刺活检技术诊断结果:220例患者中共诊断出了210例患者,诊断准确度为95.4%,包括恶性病变患者140例(66.7%),良性病变70例(33.3%)。220例患者中共出现了60例(27.3%)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胸和出血。结论 针对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检查诊断,利用CT引导下分体活检针穿刺活检技术检查后,具有较高的诊断成功率和准确率且穿刺成功率也较高,但在穿刺活检技术后患者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肺疾病
下载PDF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检验效能和符合率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李荣香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01月-2023年02月期间行输血治疗的12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120份作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治疗当天抽取5 ml静脉血,分别利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低离子多胺... 目的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01月-2023年02月期间行输血治疗的12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120份作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治疗当天抽取5 ml静脉血,分别利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低离子多胺技术进行检测,之后以患者最终输血治疗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交叉配血技术的交叉配血试验效率、检验效能和符合率。结果120例患者中,最终输血治疗结果为失败的有10例(8.33%),成功110例(91.67%);与低离子凝聚胺检测技术相比,卡式微柱凝胶检测交叉配血时间更短,一次性配血成功率更高(P<0.05);卡式微柱凝胶90.83%(109/120)检测成功率略高于低离子凝聚胺检测84.17%(101/120),但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的诊断特异度均为70.00%(P>0.05);但卡式微柱凝胶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低离子凝聚胺检测(P<0.05);两种检验方式在主次侧符合率方面存在差异,卡式微柱凝胶符合率均高于低离子凝聚胺检测(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符合率和诊断效能较高,可提升临床输血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输血检验 检验效能 符合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
15
作者 白霜 曹军涛 牛洪章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100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镇痛效...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100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HR、 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 h、 6 h、 12 h、 24h及36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稳定TKA患者的生命体征,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
下载PDF
多元化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对COPD患者疾病认知度及肺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王爱萍 赵军华 徐艳芳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究多元化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疾病认知度及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COPD患者作研究对... 目的:探究多元化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疾病认知度及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COPD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度、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FEV_(1))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_(1)/FVC)]、训练依从度、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基本知识、治疗知识、康复锻炼知识、自我护理知识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2、3.402、4.277、6.653、6.856,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FEV_(1)及FEV_(1)/FVC水平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FEV_(1)及FEV_(1)/FV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2、3.208,P<0.05)。观察组训练依从度(93.55%)较对照组(74.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0、4.332,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能够提高COPD患者疾病认知度及训练依从度,改善肺功能,同时有利于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健康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疾病认知度 肺功能
下载PDF
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疲乏状况的影响
17
作者 周雷雷 袁晓利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75-376,共2页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疲乏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疲乏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优势模式。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和疲乏状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饮食依从性、液体摄入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和透析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S-14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个案管理优势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维持性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疲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优势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 治疗依从性 疲乏状况
下载PDF
超声与CT在痛风患者尿酸钠晶体沉积中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涂楠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09-112,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与CT对痛风患者尿酸钠晶体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CT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与CT对痛风患者尿酸钠晶体沉积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 目的比较超声与CT对痛风患者尿酸钠晶体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CT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与CT对痛风患者尿酸钠晶体沉积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时期痛风患者的主要超声征象。结果86例痛风患者共检查121个部位,经病理检查有72个部位检出尿酸钠晶体沉积阳性。经超声扫描有69个部位出现阳性,经CT扫描有70个部位出现阳性,超声与CT对尿酸钠晶体沉积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患者的超声征象多为阴性;急性期及慢性期患者的超声征象多为阳性,以双轨征和痛风石为主。结论超声与CT对痛风患者尿酸钠晶体沉积均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在首选诊断手段中超声更具优势;超声征象阳性多见于急性期及慢性期痛风患者,双轨征和痛风石是常见的超声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尿酸钠晶体沉积 超声 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
19
作者 黄为俊 李同社 齐飞 《内科》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使用的降压药将其分为A组(缬沙坦)33例、B组(苯磺酸氨氯地平)36例、C组(缬沙坦氨氯地平)41例。比较... 目的探讨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使用的降压药将其分为A组(缬沙坦)33例、B组(苯磺酸氨氯地平)36例、C组(缬沙坦氨氯地平)41例。比较3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压水平[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记录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3组成本-效果比(CER)与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间总有效率、24hSBP、24hDBP、nSBP、nDBP、dSBP、dDBP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A、C组的成本、CER均依次升高(均P<0.05);三组中B组降低的24hSBP值最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组为对照,A组ICER为125.19元,C组ICER为98.78元。结论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氨氯地平均可有效地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三者的安全性相当,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成本最低,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也较缬沙坦更具药物经济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缬沙坦 苯磺酸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 老年人 成本-效果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效能研究
20
作者 徐奎 杨根荣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 评估人乳头瘤病毒基因(HPV-DNA)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将其分为试验组1(宫颈炎患者100例)、试验组2[宫... 目的 评估人乳头瘤病毒基因(HPV-DNA)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将其分为试验组1(宫颈炎患者100例)、试验组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60例]、试验组3(CINⅡ级患者60例)、试验组4(CINⅢ级患者60例)、试验组5(宫颈癌患者80例)。比较5组受试者各高危亚型HPV DNA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比较5组患者HPV DNA分型检测阳性率,Logistic回归分析HPV DNA分型与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5组患者高危亚型HPV DNA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高危亚型HPV DNA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HPV DNA分型检测总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 DNA分型检测16、18、31、33、35、45、51、52、56、58型阳性是患者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95%CI)=11.024(4.987,23.056)、8.759(2.896,15.427)、5.461 (2.147,11.322)、5.132 (2.642,11.124)、1.321 (1.167,5.139)、1.124 (1.072,3.251)、5.513 (5.234,9.635)、5.574(2.127,11.349)、1.796(1.618,3.156)、6.673(3.643,8.869),P<0.05]。结论 HPV-DNA分型检测有利于宫颈癌及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病情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癌前病变 筛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