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1
作者 马小娜 纪靓靓 徐蓓 《科技风》 2024年第34期83-85,共3页
介绍了几种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数字化模式、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开发重点以及数字化教学模式下的考评方式。通过数字化技术,既能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方法,又可以实现不受空间限制的... 介绍了几种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数字化模式、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开发重点以及数字化教学模式下的考评方式。通过数字化技术,既能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方法,又可以实现不受空间限制的远程教学,同时倒逼建立一套适应数字化教学的公平合理且具有激励功能的考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基础化学实验 数字化教学
下载PDF
电化学氧化技术在MBR中的膜污染控制研究与应用进展
2
作者 倪凌峰 王沛芳 王亚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5,共9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已发展成为高效且成熟的市政和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基于MBR建成并投产的污水处理厂数量持续增加且规模不断扩大,但膜污染仍是MBR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瓶颈,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的膜污染控制方法是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作为一... 膜生物反应器(MBR)已发展成为高效且成熟的市政和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基于MBR建成并投产的污水处理厂数量持续增加且规模不断扩大,但膜污染仍是MBR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瓶颈,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的膜污染控制方法是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种典型的高级氧化工艺,电化学氧化(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EO)在水环境中具有突出的净污和杀菌能力,可同步实现膜表面污染物的降解和细菌的灭活,在MBR中展现出巨大的抗膜污染潜力。近年来,基于EO的膜污染控制技术蓬勃发展,促进了MBR抗膜污染方法的创新,并引发了对抗膜污染机制的新思考。为了紧跟MBR快速发展的步伐,迫切需要对EO在MBR中膜污染控制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全面总结和讨论。介绍了EO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电化学氧化MBR(eMBR)中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并抑制膜污染的多种途径;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电极装载方式、电极与滤膜的结合方式、电极的制备材料等角度系统讨论了eMBR的运行模式和抗膜污染效果;总结了EO抑制膜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实际应用的现存挑战;对eMBR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对其进一步优化与创新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电化学氧化 膜污染控制 抗污染机制 污染物降解
下载PDF
硫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洁 方芳 +1 位作者 陈玲珑 翁佳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7-1382,共6页
介绍了硫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技术的基本特性,传统的异养反硝化运行成本高、污泥产量大,而硫自养反硝化存在脱氮效率低、消耗碱度等缺点,将两种工艺耦合可以实现取长补短。硫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技术是处理低C/N比废水最具潜力和经济效... 介绍了硫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技术的基本特性,传统的异养反硝化运行成本高、污泥产量大,而硫自养反硝化存在脱氮效率低、消耗碱度等缺点,将两种工艺耦合可以实现取长补短。硫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技术是处理低C/N比废水最具潜力和经济效益的工艺之一,具有成本低、SO_(4)^(2-)产量少、pH稳定、高效脱氮等优点,对其协同机理、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例举了该工艺在城市尾水、地下水等低碳氮比废水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总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该技术的推广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自养反硝化 协同反硝化 混合营养 生物脱氮 水处理
下载PDF
城市人工湖泊引调水方案优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晓东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针对龙湖这一具有复杂边界的城市人工湖泊,建立基于无结构网格的二维水流水质耦合计算模式,并进行守恒性验证。提出适用于湖泊引调水方案优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反映调水流态的流场评价指标和反映水质改善效果的水体置换评价指标。利... 针对龙湖这一具有复杂边界的城市人工湖泊,建立基于无结构网格的二维水流水质耦合计算模式,并进行守恒性验证。提出适用于湖泊引调水方案优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反映调水流态的流场评价指标和反映水质改善效果的水体置换评价指标。利用该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龙湖引调水方案的优化研究,对不同进水口位置、进水口水量分配和水下地形的调水方案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推荐的优化方案,即:3个进水口分别布置在水湾4,水湾6和水湾10;进水口水量依次为4.5 m3/s,8.5 m3/s和3.5 m3/s;水下地形在满足龙湖湖区区域水体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平底或缓坡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调水 优化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新型光催化生物流化床开发及性能评估
5
作者 吉栋梁 祝建中 陈龙 《科学技术创新》 2017年第15期82-84,共3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开发一种高效、实用性强的新型复合水处理装置——新型光催化生物流化床,并进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器结构为Dr/D比值为0.8;导流筒高度为0.9-1m之间。
关键词 光催化 生物流化床 开发 评估
下载PDF
聚合物改性膨润土在盐水中的膨胀性能实验研究
6
作者 胡志强 祝建中 +3 位作者 洪陵成 史海波 丁莹 崔延松 《当代农业(中英文版)》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我国北方农业灌溉需要大量水源,目前灌溉方式主要为渠道灌溉,但每年因渠道渗漏而浪费了近一半的农业用水。膨润土具有膨胀好、渗透低的特点,是一种优良的防水材料,广泛用于各种防渗工程。但研究表明,盐渍条件会显著降低膨润土的防... 我国北方农业灌溉需要大量水源,目前灌溉方式主要为渠道灌溉,但每年因渠道渗漏而浪费了近一半的农业用水。膨润土具有膨胀好、渗透低的特点,是一种优良的防水材料,广泛用于各种防渗工程。但研究表明,盐渍条件会显著降低膨润土的防渗能力,而北方地区大多盐渍化严重。实验发现,向膨润土中混合高分子吸水树脂能有效改善膨润土耐盐渍性差的缺点。当吸水性有机酸盐树脂与TSPP或吸水性有机酸盐树脂与吸水性纤维树脂按最佳比例与膨润土混合,膨润土在1%的盐水中膨胀指数可达15mL/2g以上,完全满足膨润土材料的防渗要求,可用于复杂水体或水体条件不明的防渗工程。解决了北方盐渍地区农业灌溉过程中的渗漏问题,实现了节水灌溉,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灌溉 膨润土 膨胀指数 高分子吸水树脂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征的pH对溶解态有机质与铜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斌 王沛芳 +3 位作者 张楠楠 施玥 包天力 金秋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8-1635,共8页
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够影响和改变溶解态有机质(DOM)的组成结构及化学特征,进而影响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采用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pH条件变化对DOM特性及其与Cu^(2+... 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够影响和改变溶解态有机质(DOM)的组成结构及化学特征,进而影响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采用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pH条件变化对DOM特性及其与Cu^(2+)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pH值由5逐渐升高至10,DOM不同组分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其中类腐殖酸组分变化最显著,类富里酸组分变化最优先,这是由于pH的变化引起的醛酮、酚基、羧基等相关基团暴露导致的。(2)荧光光谱二维相关分析表明,pH的改变能够显著地影响DOM不同组分与Cu^(2+)的结合能力,但并不能影响其结合顺序。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共解析出3个荧光组分,荧光组分的淬灭曲线非线性拟合结果更是定量验证了这一结果。(3)FTIR结果表明高pH条件下DOM与Cu^(2+)结合点位更多,结合强度更强。pH 5和pH 10条件下DOM官能团与Cu^(2+)的结合顺序分别依次为:多糖C—O>酚基>醛酮CO>芳香族C—H和多糖C—O>酰胺Ⅱ带C—N>酚基>脂肪族C—H>醛酮CO>羧基C—OH>芳香族C—H>羧基CO。荧光光谱和FTIR的异谱二维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Cu^(2+)与DOM类腐殖酸组分的相互作用滞后于酚基和芳基等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溶解态有机质 PH 二维相关
下载PDF
陆生植物化感作用的抑藻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8
作者 倪利晓 陈世金 +1 位作者 任高翔 郝向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6-1182,共7页
有效控制水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是目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所谓化感物质,就是由植物、细菌、病毒和真菌所产生的二次代谢产物。利用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或化感物质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爆发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低毒、环境亲合性好的方... 有效控制水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是目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所谓化感物质,就是由植物、细菌、病毒和真菌所产生的二次代谢产物。利用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或化感物质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爆发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低毒、环境亲合性好的方法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陆生植物应用于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却较少。文章在对化感作用的概念的演化、各种生物对藻类化感抑制作用、化感物质抑藻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陆生植物化感作用抑藻的研究进展。文章认为相对于水生植物在抑藻方面的局限性,陆生植物的优势体现在对水生生态系统影响明显(化感作用明显)、所含抑藻化感物质种类丰富、不易受水生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并对今后陆生植物抑藻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陆生植物中尤其是菊科植物化感抑藻应用前景广阔。最后指出,陆生植物的化感抑藻作用研究还存在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化感物质的提取和鉴定方法、抑藻作用机理的研究、应用实际水体时的生态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抑藻 陆生植物 水华控制
下载PDF
长江(南京段)环境雌激素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宋文婷 陆光华 +2 位作者 李湘鸣 张海珍 秦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15-1619,共5页
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和重组基因酵母检测了长江(南京段)四个典型断面环境雌激素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除秦淮新河断面外,江心洲断面、三汊河断面和大桥断面均有环境雌激素的检出,雌二醇当量分别为0.38、0.24和0.45ng·L-1。与国内外地表... 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和重组基因酵母检测了长江(南京段)四个典型断面环境雌激素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除秦淮新河断面外,江心洲断面、三汊河断面和大桥断面均有环境雌激素的检出,雌二醇当量分别为0.38、0.24和0.45ng·L-1。与国内外地表水环境雌激素检测结果相比,长江(南京段)典型断面雌激素活性水平为较低至中等。对江心洲断面和大桥断面,甲醇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最大,其次为丙酮洗脱组分,二氯甲烷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最小;对三汊河断面,丙酮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最大,其次为二氯甲烷洗脱组分,甲醇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最小。这可能是污水来源不同所致,生活污水导致大量极性雌激素污染物的输入,而工业污水则主要引入了中等至弱极性雌激素污染物。三个雌激素活性阳性检出断面主要活性洗脱组分的雌激素活性均大于混合样的雌激素活性,这可能是由于样品混合后各种结构上不同的污染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掩盖了实际的雌激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南京段) 环境雌激素 固相萃取 重组基因酵母 雌二醇当量
下载PDF
太湖北部湾沉积物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计勇 陆光华 +1 位作者 秦健 吴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1-555,共5页
采用GC-ECD联用检测技术分析了太湖北部贡湖大贡山(1号点)、小贡山(2号点)与梅梁湖马山(3号点)、拖山(4号点)不同季节有机氯农药中4种HCHs同系物及4种DDTs同系物含量。结果表明,含量最高的为γ-HCH与DDT,分别占总量的45%以上,其次是β-... 采用GC-ECD联用检测技术分析了太湖北部贡湖大贡山(1号点)、小贡山(2号点)与梅梁湖马山(3号点)、拖山(4号点)不同季节有机氯农药中4种HCHs同系物及4种DDTs同系物含量。结果表明,含量最高的为γ-HCH与DDT,分别占总量的45%以上,其次是β-HCH与DDD,而o,p-DDE基本未检出。不同监测点表现出了季节变化,受"引江济太"调长江水入太湖的影响,贡湖中1号与2号监测点夏季OCP总量高于其他季节,而梅梁湖受周围生产及竺山湖大桥入污影响,3号监测点不同季节OCPs总量变化不显著,4号监测点冬季高于春季,夏季受高温影响,OCPs总量出现最小值。采用生态风险值对沉积物中OCPs进行风险评价,太湖北部湾沉积物中OCPs总量较低,尚未对生态构成严重威胁,但由于这类物质的生态累积效应,其潜在危害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有机氯农药 沉积物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文超 王永花 +1 位作者 孙成 杨绍贵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63-1671,共9页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涂层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部分.目前商品化的涂层缺乏选择性,易受基质干扰,不适合复杂环境基质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强大分子识别功能的材料,具有高效的选...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涂层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部分.目前商品化的涂层缺乏选择性,易受基质干扰,不适合复杂环境基质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强大分子识别功能的材料,具有高效的选择特异性,将其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可提高其选择性,扩大其应用范围,是目前固相微萃取涂层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装置形式以及方法研究等,最后展望了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分子印迹技术 涂层材料
原文传递
太湖北部湾多氯联苯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12
作者 计勇 陆光华 +1 位作者 吴昊 秦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39-843,共5页
采用GC-ECD联用检测技术分析了太湖北部贡湖大贡山(1号点)、小贡山(2号点)与梅梁湖马山(3号点)、拖山(4号点)不同季节10种PCB同系物(PCB28、52、101、112、118、138、153、155、180、198)的含量。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三氯联苯PCB28与四氯联... 采用GC-ECD联用检测技术分析了太湖北部贡湖大贡山(1号点)、小贡山(2号点)与梅梁湖马山(3号点)、拖山(4号点)不同季节10种PCB同系物(PCB28、52、101、112、118、138、153、155、180、198)的含量。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三氯联苯PCB28与四氯联苯PCB52,占总量的50%~69%,其次分别为五氯联苯与六氯联苯,而PCB180与PCB198基本未检出。不同监测点表现出了季节变化,受"引江济太"调长江水入太湖的影响,贡湖中1号点与2号点监测点夏季PCB总量高于其它季节,而梅梁湖受周围生产及竺山湖大桥入污影响,3号点监测点不同季节PCBs总量变化不显著,4号点监测点春季高于冬季,夏季受高温影响,PCBs总量出现最小值。采用生态风险值与毒性当量法对沉积物中PCBs进行了风险评价。太湖北部湾底泥中PCBs总量较低,未对生态构成严重威胁,但由于这类物质的生态累积效应,其潜在危害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多氯联苯 底泥 风险评价
下载PDF
CNTs表面改性与TiO_2-CNTs异质结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汉培 张颖超 +2 位作者 傅小飞 宋双双 吴俊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7-1335,共9页
碳纳米管(CNTs)混酸(H2SO4/HNO3,体积比为3:1)超声辅助纯化及氧化植入活性基团-COOH,进一步借助其转化为酰氯基团,分别于CNTs表面共价嫁接亲水性赖氨酸及亲脂性正十八胺基团,赋予赖氨酸表面改性CNTs显著水溶(6.85mg·mL-1)和十八胺... 碳纳米管(CNTs)混酸(H2SO4/HNO3,体积比为3:1)超声辅助纯化及氧化植入活性基团-COOH,进一步借助其转化为酰氯基团,分别于CNTs表面共价嫁接亲水性赖氨酸及亲脂性正十八胺基团,赋予赖氨酸表面改性CNTs显著水溶(6.85mg·mL-1)和十八胺表面改性CNTs显著醇溶(10.15mg·mL-1)性能.运用低温水热法以亲水性CNTs复合TiO2,溶胶-凝胶法以亲脂性CNTs复合TiO2,观察到复合催化剂光催化性能随CNTs溶剂分散性能增加而明显提升.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激光拉曼、X射线衍射(XRD)、Brunauer-Emmett-Teller低温氮气吸附、透射电镜(TEM)及X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系统探讨CNTs的表面改性机制及CNTs溶解分散性能与复合催化剂的光活性的关联.认为表面改性CNTs借助Ti-O-C键合促进其与纳米TiO2的异质结合,从而充分利用CNTs的大比表面积及电荷传输性能促进催化剂的污染物光催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表面修饰 溶解性能 TIO2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不同超声强度下微囊藻群体沉降及其上浮过程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谭啸 孙玉童 +3 位作者 段志鹏 曾庆飞 郑雪莹 刘倩倩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68-1176,共9页
以太湖微囊藻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低频超声作用下,4种超声强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微囊藻群体的抑制效应,试图得出最优超声参数,同时探讨超声处理后的微囊藻群体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当超声强度为0.0353 W/cm^3、处理时间为60 s时... 以太湖微囊藻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低频超声作用下,4种超声强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微囊藻群体的抑制效应,试图得出最优超声参数,同时探讨超声处理后的微囊藻群体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当超声强度为0.0353 W/cm^3、处理时间为60 s时,藻细胞沉降量高达80%,且此时藻细胞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均保持不变,表明超声未破碎藻细胞,细胞内含物不会泄漏污染水质,因此作为最优超声参数.随后,对超声处理后的微囊藻群体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恢复培养,结果表明光照和温度均能影响微囊藻群体的浮力恢复,但光照的影响更明显,当光照度为2000 lx时,藻细胞在培养120 h后漂浮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超声后的藻细胞在较低温度(≤20℃)下漂浮率无显著变化,而在较高温度(25℃)下,培养72 h后漂浮率迅速升高,至120 h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的80%左右.因此,野外超声控藻应选择低光强、低温的时段,采用间歇式多次处理,抑制微囊藻群体上浮,使其彻底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群体 超声强度 超声时间 沉降 漂浮率 光照 温度 太湖
下载PDF
生态型灌区应用伊乐藻修复受损水体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顾斌杰 王超 +1 位作者 王沛芳 谭雪梅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83,共6页
本文将伊乐藻引入生态型灌区受损水体修复中。通过室内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伊乐藻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伊乐藻是修复受损水体较理想的材料。伊乐藻对总氮(TN)、总磷(TP)和CODMn的累积去除率,在初夏分别为61%、89%和34%,在初冬为25.74%、26.... 本文将伊乐藻引入生态型灌区受损水体修复中。通过室内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伊乐藻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伊乐藻是修复受损水体较理想的材料。伊乐藻对总氮(TN)、总磷(TP)和CODMn的累积去除率,在初夏分别为61%、89%和34%,在初冬为25.74%、26.59%和10.93%;伊乐藻对水体的净化能力高于菹草和金鱼藻。文中还探讨了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通过宏观的质量平衡估算,1g伊乐藻在1年内可以从1L水体中去除TN、TP和CODMn分别达到44.571、5.42和31.13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灌区 伊乐藻 净化水体 二次污染
下载PDF
土壤Cd Zn复合污染对小麦根系植物络合素和谷胱甘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琴 王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13-1918,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外源Cd、Zn复合污染对小麦根系植物络合素(PCs)和谷胱甘肽(GSH)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外源较高浓度Cd(3 ̄27mg·kg-1)抑制了小麦的生长,而单Zn处理(80 ̄720mg·kg-1)对其生长无影响,Cd+Zn复合处理减...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外源Cd、Zn复合污染对小麦根系植物络合素(PCs)和谷胱甘肽(GSH)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外源较高浓度Cd(3 ̄27mg·kg-1)抑制了小麦的生长,而单Zn处理(80 ̄720mg·kg-1)对其生长无影响,Cd+Zn复合处理减缓了Cd的毒性,但Zn的缓解作用有限;单Zn处理小麦根内未检出PCs,仅检出GSH,但GSH并没有随Z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Cd处理浓度(≥1mg·kg-1)的增加,小麦根内PCs和GSH的含量显著增加,Cd+Zn复合处理降低了小麦根内PCs和GSH的合成水平,并随Zn浓度的增加降低作用更趋明显。回归分析显示,Cd及Cd+Zn复合污染下小麦根内PCs和GSH的含量与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的抑制率保持相当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PCs和GSH对Cd的暴露表现出很强的专一性,可用于指示土壤环境中Cd及Cd和Zn复合污染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复合污染 小麦 植物络合素 谷胱甘肽
下载PDF
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分布、累积及生态毒理效应 被引量:28
17
作者 刘建超 陆光华 +1 位作者 杨晓凡 金少格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年第4期14-20,共7页
抗生素持续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潜在的生态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源及残留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抗生素在水生生物体内的累积规律给予了评述,同时对抗生素的生态毒理效应进行了探讨... 抗生素持续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潜在的生态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源及残留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抗生素在水生生物体内的累积规律给予了评述,同时对抗生素的生态毒理效应进行了探讨。鉴于我国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建议未来加强环境相关浓度下抗生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与转化、食物链迁移与放大,以及多种抗生素联合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水环境 累积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响应污泥龄的傅里叶变换红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莹 刘强 +5 位作者 陈卫 郑晓英 项玮 曲吉祥 赵智磊 杨成方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32,共5页
在不同污泥龄(SRT)条件下同时运行4套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处理生活污水,考察SRT对HMBR处理效果、膜污染过程的影响,采用FTIR分析仪对反应器内混合液、悬浮填料和膜丝表面的附着物进行官能团检测分析。结果表明,SRT对污染物质的去... 在不同污泥龄(SRT)条件下同时运行4套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处理生活污水,考察SRT对HMBR处理效果、膜污染过程的影响,采用FTIR分析仪对反应器内混合液、悬浮填料和膜丝表面的附着物进行官能团检测分析。结果表明,SRT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有重要影响,也显著影响了膜污染过程和胞外聚合物的成分及分布状况;过长和过短的SRT均会加剧膜污染,最佳的SRT为30 d,对应的膜组件运行周期为4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长江感潮河段码头油污染事故风险影响预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晓东 卢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60,共3页
建立贴体曲线网格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长江太仓段潮流特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码头油废水排放和成品油泄漏两种典型油污染事故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模拟预测,成品油泄漏采用费伊扩展模式预测其油膜面积、厚度、飘移距离等特性;含油废水... 建立贴体曲线网格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长江太仓段潮流特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码头油废水排放和成品油泄漏两种典型油污染事故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模拟预测,成品油泄漏采用费伊扩展模式预测其油膜面积、厚度、飘移距离等特性;含油废水排放采用非稳态二维水质模型预测其浓度分布。预测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与水动力模型耦合,能够较好的模拟涨落潮对码头油污染输运扩散的影响,为码头选址的可行性论证提供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头 风险评价 模型 溢油
下载PDF
藻细胞活性及营养盐水平对铜绿微囊藻吸附镉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倪利晓 马艳艳 +1 位作者 叶祥 耿宏 《环境科技》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解水华蓝藻对重金属镉(Cd)的富集作用,以铜绿微囊藻为实验藻种,研究了藻细胞活性及初始氮、磷浓度对藻吸附Cd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活藻细胞比死藻对Cd的吸附作用强,吸附平衡时活藻和死藻对Cd的吸附率分别为81.25%和66.25%,活藻对C... 为了解水华蓝藻对重金属镉(Cd)的富集作用,以铜绿微囊藻为实验藻种,研究了藻细胞活性及初始氮、磷浓度对藻吸附Cd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活藻细胞比死藻对Cd的吸附作用强,吸附平衡时活藻和死藻对Cd的吸附率分别为81.25%和66.25%,活藻对Cd的吸附量是死藻的1.23倍;水体中氮或磷浓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活性铜绿微囊藻对Cd的吸附能力,低磷(质量浓度为0.2 mg/L)和高磷(质量浓度为4.0 mg/L)2个水平下,吸附量均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氮质量浓度为50 mg/L时达最大值,低氮(质量浓度为2.0 mg/L)和高氮(质量浓度为40 mg/L)2个水平下,磷质量浓度低于2 mg/L时吸附量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磷质量浓度为2 mg/L时达最大值,继续增加磷吸附量反而降低。由此说明水中氮、磷浓度的变化会影响铜绿微囊藻对重金属的富集,从而影响重金属在水中的迁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吸附 藻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