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细整形外科技术修复颜面部损伤 被引量:3
1
作者 赵东红 李江 +4 位作者 刘本利 吴玉家 邝勇 卞东会 陈存富 《实用医药杂志》 2009年第9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颜面部损伤的精细整形外科技术修复技巧。方法对82例患者颜面部挫裂伤行美容修复。采用精细清创法处理伤口,用8-0可吸收线对深部组织断裂和错位进行缝合复位,用8-0美容线对皮肤伤口进行精细缝合。观察远期美容效果。结果经精细... 目的探讨颜面部损伤的精细整形外科技术修复技巧。方法对82例患者颜面部挫裂伤行美容修复。采用精细清创法处理伤口,用8-0可吸收线对深部组织断裂和错位进行缝合复位,用8-0美容线对皮肤伤口进行精细缝合。观察远期美容效果。结果经精细清创和精细修复的颜面部损伤可以获得良好愈合效果,伤口瘢痕形成达到最小化。美学效果优良。结论整形外科的精细清创法和精细修复法是颜面部损伤的理想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部损伤 整形外科技术 修复 瘢痕
下载PDF
用美容外科技术修复皮肤软组织损伤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东红 郭凌云 +3 位作者 李江 陈存富 王芹 陈晓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589-589,共1页
传统修复皮肤软组织损伤方法是用粗针粗线,简单消毒,直接拉拢皮肤缝合,拆线后不用抗瘢痕药物。其结果是伤口瘢痕增生、挛缩、瘙痒、疼痛、表面凹凸不平,颜色灰暗,患者不满意。为避免上述不良后果的出现,改善皮肤外观,2000年以来... 传统修复皮肤软组织损伤方法是用粗针粗线,简单消毒,直接拉拢皮肤缝合,拆线后不用抗瘢痕药物。其结果是伤口瘢痕增生、挛缩、瘙痒、疼痛、表面凹凸不平,颜色灰暗,患者不满意。为避免上述不良后果的出现,改善皮肤外观,2000年以来,我院美容整形外科中心对82例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行美容修复,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损伤 美容修复 美容外科技术 美容整形外科 抗瘢痕药物 皮肤缝合 瘢痕增生 患者不满
下载PDF
地塞米松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全身损伤性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景敏 鲁开化 +3 位作者 王慧 郭树忠 彭黎军 郎誉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15-18,C002,共5页
目的:研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机体全身损伤性反应,阐明其机理及地塞米松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皮瓣原位缝合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地塞米松治疗组(Ⅲ组)。观察耳部微循环,肺、肠、耳部血管组织学改变。测量... 目的:研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机体全身损伤性反应,阐明其机理及地塞米松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皮瓣原位缝合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地塞米松治疗组(Ⅲ组)。观察耳部微循环,肺、肠、耳部血管组织学改变。测量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死亡率,血浆TNFα,IL-10浓度.结果:Ⅰ组各项指标基本正常。Ⅱ组耳部微循环明显紊乱,肺、肠及耳部血管有明显组织学改变。中性粒细胞凋亡早期较少,坏死率较高。血浆TNFα于再灌注1h达到高峰,IL-10于再灌注3h达到最低。Ⅲ组耳部微循环明显改善,肺、肠及耳部血管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Ⅱ组。中性粒细胞凋亡早期较多,坏死率较低。TNFα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6h即明显下降;IL-10再灌注1h达最低,3h就明显上升,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单纯形成皮瓣这一创伤对机体影响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造成肺、肠及耳部血管组织学改变,这与全身微循环紊乱;中性粒细胞凋亡与坏死过程失衡;分泌TNFα过高,IL-10过低有关。地塞米松早期应用可防治这种损伤,其作用机理是改善全身微循环,调理中性粒细胞的生命活动及平衡分泌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皮瓣缺血 再灌注损伤 全身损伤性反应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铭锐 陈存富 +2 位作者 蔡景龙 魏奉才 王成琪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小腿、足背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9例,其中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烧伤(...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小腿、足背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9例,其中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烧伤(包括电击伤)创面及瘢痕切除后创面11例,慢性溃疡3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12cm×20cm,蒂长5~12cm。结果本组27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淤血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游离植皮愈合。术后21例经3个月至5年随访,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两点辨别觉为10~15mm,平均12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适应证明确,操作简便,无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需吻合血管,且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易于封闭,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筋膜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逆行岛状筋膜皮瓣 筋膜皮瓣修复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关节功能恢复 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成活率 一期愈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