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序列治疗(附9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宝东 孙爱华 +2 位作者 廖建春 朱春生 朱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4-915,共2页
目的:总结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OME)的序列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5年2月91例(161耳)实施了包括腺样体切除术、鼓膜激光造孔、鼓室穿刺冲洗、鼓膜按摩和围手术期处理等在内序列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 目的:总结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OME)的序列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5年2月91例(161耳)实施了包括腺样体切除术、鼓膜激光造孔、鼓室穿刺冲洗、鼓膜按摩和围手术期处理等在内序列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结果:91例患儿(161耳)治愈率、好转率及无效率分别60.9%(98耳)、27.9%(45耳)和11.2%(18耳),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结论:采用以腺样体切除术为主的序列治疗可改善咽鼓管功能,降低中耳腔压力,能有效地治疗伴有腺体样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腺样体肥大 治疗学 儿童
下载PDF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引起头痛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家峰 王延生 +2 位作者 朱春生 邵军 朱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异常引起头痛的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7年2月~2002 年12月间在我科诊治的因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异常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89例病人进行了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结果经过3~12个月的随访,72例头痛消失... 目的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异常引起头痛的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7年2月~2002 年12月间在我科诊治的因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异常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89例病人进行了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结果经过3~12个月的随访,72例头痛消失,11例头痛缓解,6例无效。治愈率为80.9%,有效率为93.3%,无效率为6.7%。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异常是引起头痛的常见原因,术前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病因学 窦口鼻道复合体/畸形
下载PDF
鼻中隔及下鼻道黏骨膜瓣修复前颅底缺损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贡振扬 王延生 朱春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 利用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对前颅底部分骨质缺损和脑脊液鼻漏进行修补的研究。方法在 2 0具尸头上测量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相关径线的数值和面积。结果 鼻中隔黏骨膜瓣面积为 17.0 6cm2 ,下鼻道黏骨膜瓣面积为 6 .16cm2 ,鼻... 目的 利用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对前颅底部分骨质缺损和脑脊液鼻漏进行修补的研究。方法在 2 0具尸头上测量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相关径线的数值和面积。结果 鼻中隔黏骨膜瓣面积为 17.0 6cm2 ,下鼻道黏骨膜瓣面积为 6 .16cm2 ,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面积为 2 3.2 2cm2 ,即可覆盖前颅底约 5cm× 4 .5cm以下的骨质缺损。结论 在鼻腔、鼻窦肿瘤侵蚀到前颅底的手术病例中 ,对于骨质缺损较大和 /或形成脑脊液鼻漏时 ,可据此数据转移适当的鼻中隔黏骨膜瓣同步修补前颅底骨质缺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底/解剖学和组织学 鼻中隔/解剖学和组织学 脑脊液鼻漏/外科学 黏骨膜瓣 修补术
下载PDF
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燕志强 章如新 +3 位作者 余少卿 刘国均 温武 吴革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2-266,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豚鼠模型,探讨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对鼻黏膜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局部浸润及活化的作用,进一步阐明Eos在鼻黏膜的摹集及其活化的机制。方法卵清蛋白致敏法制备AR豚鼠模型... 目的通过建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豚鼠模型,探讨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对鼻黏膜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局部浸润及活化的作用,进一步阐明Eos在鼻黏膜的摹集及其活化的机制。方法卵清蛋白致敏法制备AR豚鼠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eotaxin蛋白及mRNA在鼻黏膜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测定鼻腔冲洗液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含量标示Eos活化程度,鼻黏膜HE切片每高倍视野下Eos平均个数标示Eos浸润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R模型组鼻黏膜中eotaxin蛋白阳性表达率、eotaxin mRNA表达、Eos个数以及鼻腔灌洗液中EC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01,P=0.006,P<0.001,P<0.001);相关分析表明eotaxin表达与Eos浸润程度及ECP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0.849、0.691、0.656、0.819)。地塞米松干预后以上指标一致性下降。结论AR豚鼠鼻黏膜中eotaxin表达增强,是Eos局部浸润和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塞米松可以通过降低AR豚鼠鼻黏膜中eotaxin的表达减少鼻黏膜中Eos的局部浸润和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 趋化因子 嗜酸细胞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质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下载PDF
组胺H4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燕志强 洪锦科 +4 位作者 李得本 余少卿 张俊 邵晓莉 高盛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57-859,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组胺H4受体(H4R)在正常大鼠及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腔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初步了解H4R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及对照组(n=12)。模型组采用卵清蛋白(OVA)法制备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 目的观察新型组胺H4受体(H4R)在正常大鼠及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腔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初步了解H4R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及对照组(n=12)。模型组采用卵清蛋白(OVA)法制备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取两组大鼠鼻黏膜分别行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H4R在蛋白质及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大鼠鼻黏膜非免疫细胞及免疫细胞的胞质及间质内均可见H4R表达,与对照组大鼠鼻黏膜中H4R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17656±5546,0.50±0.11)比较,模型组大鼠鼻黏膜中H4R的表达显著增加(28500±6575,0.85±0.15,P<0.01)。结论 H4R存在于正常大鼠鼻黏膜中,在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中表达显著增强,提示H4R可能是介导组胺参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配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组胺 鼻黏膜 鼻炎 变应性
下载PDF
Nd∶YAG激光治疗耳廓假囊肿216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宝东 朱春生 +2 位作者 纪宏志 贡振扬 王延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7-207,217,共2页
关键词 ND:YAG激光治疗 耳廓假囊肿 效果
下载PDF
鼻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青年人腺样体肥大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延生 贡振扬 周苏萍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青年人腺样体肥大的射频治疗。方法7例青年病人,年龄为16~27岁,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在鼻内镜下应用射频消融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在鼻内镜下应用射频治疗后,6例一次性治愈,仅1例术后1个月复查有肥大的腺样体残...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青年人腺样体肥大的射频治疗。方法7例青年病人,年龄为16~27岁,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在鼻内镜下应用射频消融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在鼻内镜下应用射频治疗后,6例一次性治愈,仅1例术后1个月复查有肥大的腺样体残留并仍导致鼻塞,再次射频治疗后治愈,术后6~12个月复查未见有复发的患者。结论对长期鼻腔通气困难而无显著鼻腔疾病影响鼻通气的青年患者,应用鼻内镜和/或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有无腺样体肥大。应用鼻内镜在直视下射频治疗青年人腺样体肥大,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射频消融 鼻内镜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引起鼻中隔脓肿1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唐江凤 陈剑秋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鼻中隔脓肿 急性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穿刺检查 高三尖杉酯碱 阿糖胞苷 EMA方案 牙龈肿痛
下载PDF
组胺HR1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IL-12及DCs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燕志强 章如新 +2 位作者 余少卿 温武 吴革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组胺HR1拮抗剂干预后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中IL-12,以及鼻黏膜中树突状细胞(DCs)的变化和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无干预组,ARHR1拮抗剂干预组,观察致敏以及组胺HR1拮抗剂干预后大... 目的:通过观察组胺HR1拮抗剂干预后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中IL-12,以及鼻黏膜中树突状细胞(DCs)的变化和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无干预组,ARHR1拮抗剂干预组,观察致敏以及组胺HR1拮抗剂干预后大鼠血清IL-12含量及鼻黏膜中DCs数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R无干预组血清IL-12含量下降(P<0.01),鼻黏膜中DCs数量则增加(P<0.01);而ARHR1拮抗剂干预组经组胺HR1拮抗剂干预后,血清IL-12含量回升(P=0.042),鼻黏膜中DCs数量则下降(P=0.003).结论:AR时IL-12含量减少以及DCs数量增加是AR发病的重要因素;组胺HR1拮抗剂可以抑制IL-12,DCs的变化,是其在AR治疗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白细胞介素-12 树突状细胞 组胺 受体 拮抗剂
原文传递
Nd∶YAG激光治疗伴有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宝东 孙爱华 +3 位作者 范静平 廖建春 朱春生 朱明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2例(49耳)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手术切除部分腺样体后,全部在内镜下用Nd∶YAG激光对残存腺样体进行照射;对9例17耳进行激光鼓膜切开术,其他23例32行耳鼓膜...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2例(49耳)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手术切除部分腺样体后,全部在内镜下用Nd∶YAG激光对残存腺样体进行照射;对9例17耳进行激光鼓膜切开术,其他23例32行耳鼓膜穿刺冲洗。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腺样体无明显残留;分泌性中耳炎49耳的治愈率、好转率及无效率分别为57.2%(28耳)、28.6%(14耳)和14.2%(7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Nd∶YAG激光治疗伴有腺体样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腺样体肥大 激光治疗
下载PDF
早期鼻咽癌误诊4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延生 贡振扬 朱春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鼻咽癌 诊断
下载PDF
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分缺损 被引量:15
12
作者 贡振扬 王延生 +2 位作者 纪宏志 林家峰 朱春生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8期696-697,共2页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修复各类鼻部分缺损的方法。方法本组共11例。其中肿瘤切除术后致鼻部分缺损7例,鼻部皮内痣感染1例,鼻外伤致鼻部分缺损3例。均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其中1例鼻外伤后致鼻小柱、鼻尖及双侧鼻翼缺损,以双侧鼻唇沟皮瓣修...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修复各类鼻部分缺损的方法。方法本组共11例。其中肿瘤切除术后致鼻部分缺损7例,鼻部皮内痣感染1例,鼻外伤致鼻部分缺损3例。均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其中1例鼻外伤后致鼻小柱、鼻尖及双侧鼻翼缺损,以双侧鼻唇沟皮瓣修复,其余均以单侧鼻唇沟皮瓣修复。结果本组8例同期修复,肿瘤切除后缺损直径为1.5~2.5cm术后一期愈合。3例外伤性鼻部分缺损同期修复1例,一期愈合;2例二期修复后延迟愈合。结论单侧鼻唇沟皮瓣能满足直径在2.5cm左右缺损修复的需要,对直径大于3cm面积的缺损,可考虑双侧鼻唇沟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唇沟 皮瓣 鼻缺损
下载PDF
突发性耳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燕志强 余少卿 +4 位作者 邵晓莉 洪锦科 高盛宏 张俊 周锦川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高压氧治疗、治疗时机选择以及发病时耳聋程度对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影响。方法资料完整的110例(113耳)患者按不同处理方式以及听力下降程度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发病时听力改变与预后的关... 目的探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高压氧治疗、治疗时机选择以及发病时耳聋程度对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影响。方法资料完整的110例(113耳)患者按不同处理方式以及听力下降程度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发病时听力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高压氧辅助治疗均能显著提高疗效(P<0.05,P<0.01),高压氧治疗还可以提高痊愈率(P<0.05);耳聋程度影响治疗效果,程度重者有效率低,预后相对较差(P<0.01);而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以及痊愈率(P<0.01,P<0.01)。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后尽早开始包括地塞米松在内的药物治疗并辅助高压氧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和痊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突发性 感音神经性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非瘢痕体质性耳垂瘢痕瘤的病因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贡振扬 王延生 朱春生 《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9期653-654,共2页
目的研究耳垂瘢痕瘤的病因与手术治疗。方法对21例耳垂瘢痕瘤实施瘢痕切除、耳垂成形术,其中10例为双耳,11例为单耳;12例为黑人,9例为华人。结果经过6个月以上随访,21例病人未见有耳垂瘢痕瘤复发者。结论耳垂瘢痕瘤患者可以进行瘢痕切... 目的研究耳垂瘢痕瘤的病因与手术治疗。方法对21例耳垂瘢痕瘤实施瘢痕切除、耳垂成形术,其中10例为双耳,11例为单耳;12例为黑人,9例为华人。结果经过6个月以上随访,21例病人未见有耳垂瘢痕瘤复发者。结论耳垂瘢痕瘤患者可以进行瘢痕切除、耳垂成形术,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瘤 耳垂 瘢痕瘤切除术
下载PDF
射频治疗鼻中隔小血管扩张性顽固性鼻出血
15
作者 王延生 贡振扬 +1 位作者 朱春生 周苏萍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研究鼻中隔小血管扩张性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8例鼻中隔小血管扩张性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诊断和射频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一次性止血成功,随访6个月以上,无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表面麻醉下,射频治疗鼻... 目的:研究鼻中隔小血管扩张性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8例鼻中隔小血管扩张性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诊断和射频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一次性止血成功,随访6个月以上,无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表面麻醉下,射频治疗鼻中隔小血管扩张性顽固性鼻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射频 鼻中隔 李特氏区
下载PDF
组胺HR1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2的影响
16
作者 燕志强 章如新 +4 位作者 余少卿 刘国均 温武 姜俊芝 吴革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8-459,共2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组胺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组胺在变应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逐步引起重视。组胺HR1拮抗剂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药物之一,但治疗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组胺和HR...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组胺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组胺在变应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逐步引起重视。组胺HR1拮抗剂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药物之一,但治疗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组胺和HR1拮抗剂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白细胞介素-12 组胺HR1拮抗剂
下载PDF
药物性耳聋
17
作者 庄惠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41-42,共2页
药物性耳聋系指因注射、口服某些药物,或接触某些化学制剂引起内耳或听神经损伤而造成的听力障碍。随着化学药物的不断问世,特别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药物性耳聋的发病率愈来愈高,必须引起重视。
关键词 耳聋 药物 药原性疾病 预防
下载PDF
冬眠灵在治疗鼻出血中的应用
18
作者 林家峰 庄惠学 纪宏志 《实用医药杂志》 1999年第6期50-51,共2页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处理较为棘手。有些病人出血凶猛,且有反复出血倾向,若处理不当,则可能频发出血,反复填塞,进而引起严重贫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关于应用镇静剂治疗鼻出血已有报道。我科自1994~1998年对住院治疗的93例鼻出血病...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处理较为棘手。有些病人出血凶猛,且有反复出血倾向,若处理不当,则可能频发出血,反复填塞,进而引起严重贫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关于应用镇静剂治疗鼻出血已有报道。我科自1994~1998年对住院治疗的93例鼻出血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冬眠灵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冬眠灵 鼻腔填塞 再出血 高血压 耳鼻咽 心脏并发症 济南军区总医院 心脏病 恐惧心理
下载PDF
鼻咽癌误诊10例资料分析
19
作者 王延生 贡振扬 张锁生 《实用医药杂志》 2007年第10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鼻咽癌误诊患者,其中7例误诊为鼻中隔偏曲和/或慢性鼻炎、3例误诊为卡他性中耳炎,1例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结果误诊患者中,2例行鼻中隔矫正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例手术切除双...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鼻咽癌误诊患者,其中7例误诊为鼻中隔偏曲和/或慢性鼻炎、3例误诊为卡他性中耳炎,1例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结果误诊患者中,2例行鼻中隔矫正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例手术切除双侧部分下鼻甲,1例行YAG激光治疗,2例误诊患者按卡他性中耳炎分别治疗8和12个月。该组患者误诊时间为10~365d,平均129d。结论对10~365d内产生鼻塞、涕中带血和/或耳闷症状的患者,要考虑到鼻咽部有无病变并及时行鼻内镜检查,以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鼻内镜 鼻塞
下载PDF
近亲婚配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二例
20
作者 吴晶 《中国优生优育(1990-2002上半年)》 1996年第4期187-187,共1页
病例 先证者,男,22岁,因自幼耳聋,不会说话于1993年11月就诊。患者智力、体格发育正常,神志清,无任何相关畸形,10余岁时曾有“青、链霉素”注射史,量不详。检查:双耳外耳道及鼓膜无异常发现.电测听示双耳仅500Hz~1000Hz有80... 病例 先证者,男,22岁,因自幼耳聋,不会说话于1993年11月就诊。患者智力、体格发育正常,神志清,无任何相关畸形,10余岁时曾有“青、链霉素”注射史,量不详。检查:双耳外耳道及鼓膜无异常发现.电测听示双耳仅500Hz~1000Hz有80~90dB HL残余听力。声阻抗检查双耳A型鼓室曲线,声反射未引出。外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双耳100dB SPL短声刺激未引出反应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近亲婚配 检查 神志 声刺激 鼓室 智力 说话 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