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吉芳 韩冰 孙国栋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9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进行...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进行阻闭;电针组造模结束即刻电针刺激百会穴、大椎穴,每12h治疗1次,每次30min,共治疗5次。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24、48h,采用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各组再灌注48h,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缺血侧局部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各组随机选取10只,断头处死,迅速取出大脑组织,均匀切片,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各组随机选取10只,断头处死,取缺血侧脑皮质,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剩余大鼠,断头处死,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因子β-catenin蛋白及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脑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β-catenin、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脑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β-catenin、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电针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抑制Bax蛋白表达、促进Bcl-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疗法 细胞凋亡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饶林丽 夏常青 +8 位作者 谢兆光 王翔宇 张婷婷 崔春辉 陈金龙 魏玲 王兴武 孙丽 刘乃富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5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试验组在同步放...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试验组在同步放化疗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0%,试验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9.88个月,对照组为10.68个月,组间生存状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乏力、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腹泻、头痛、皮疹等,多为0-Ⅱ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宫颈癌 中晚期 同步放化疗
下载PDF
尼尔雌醇辅助治疗绝经后冠状动脉钙化24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左臣刚 苏国海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8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尼尔雌醇辅助治疗绝经后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绝经后冠状动脉钙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尼尔雌醇2mg,1次/2周,连续治疗6个月。... 目的探讨尼尔雌醇辅助治疗绝经后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绝经后冠状动脉钙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尼尔雌醇2mg,1次/2周,连续治疗6个月。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激素、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血清TG、TC及LDL-C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血清雌激素和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TG(rs=0.540,P<0.05)、TC(rs=0.443,P<0.05)、LDL-C(rs=0.520,P<0.05)呈正相关,与HDL-C(rs=-0.425,P<0.05)、血清雌激素(rs=-0.405,P<0.05)呈负相关。结论尼尔雌醇辅助治疗冠状动脉钙化效果较好,治疗后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雌激素 女性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微生物菌群失调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谭尧 王家林 田鹏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10-113,共4页
人体皮肤、黏膜及一切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生存着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以细菌所占比例最高。定植在人体各部位的微生物菌群,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微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人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种类和... 人体皮肤、黏膜及一切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生存着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以细菌所占比例最高。定植在人体各部位的微生物菌群,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微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人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种类和数量保持动态平衡。而当致病菌异常入侵或机会致病菌异常富集时可引起菌群失调。有研究认为,微生物菌群失调与人体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认知障碍性疾病等有关。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肝脏、肾脏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与微生物菌群失调有关。由于口腔、食管、胃、肠道等微生物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并不相同,这些部位菌群失调在口腔癌、食管癌、胃癌、肠癌等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菌群失调 消化系统肿瘤
下载PDF
基于细菌16S rDNA测序技术的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后阴道微环境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柯成 周娜 周云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1期3073-3076,3080,共5页
目的通过基因测序及统计分析来评估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孕晚期女性阴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孕晚期接受常规产检的孕妇根据有无B族链球菌感染分为B族链球菌感染组(EG组,n=35)和未感染对照组(NC组,n=34),采用细菌16S rDNA测序方法分析B... 目的通过基因测序及统计分析来评估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孕晚期女性阴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孕晚期接受常规产检的孕妇根据有无B族链球菌感染分为B族链球菌感染组(EG组,n=35)和未感染对照组(NC组,n=34),采用细菌16S rDNA测序方法分析B族链球菌感染对阴道菌群的影响。结果经细菌16S rDNA测序共鉴定出733个物种,B族链球菌感染组物种丰度降低,与未感染对照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已知物种的16S数据库进行比对后发现,B族链球菌感染的孕妇阴道菌群中,在门水平分类上,放线菌门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减少。结论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使阴道微环境的物种丰度发生改变,孕期应积极干预B族链球菌感染,避免给母婴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测序 B族链球菌 阴道菌群 孕晚期
下载PDF
单、双球囊在基层医院用于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张丽君 李坤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2期14-15,共2页
目的:以基层医院为研究背景,分析单、双球囊促宫颈成熟的可靠性、临床效用及就诊成本情况。方法:将112例病例分为A组55例和B组57例(单球囊组和双球囊组),比较其宫颈情况、分娩率、并发症及花费情况。结果:B组宫颈评分改善明显优于A组(P&... 目的:以基层医院为研究背景,分析单、双球囊促宫颈成熟的可靠性、临床效用及就诊成本情况。方法:将112例病例分为A组55例和B组57例(单球囊组和双球囊组),比较其宫颈情况、分娩率、并发症及花费情况。结果:B组宫颈评分改善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阴道分娩率为76%、65%,分娩率、分娩时间、异常情况和新生儿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A组患者就诊费用显著小于B组患者(P<0.05)。结论:双球囊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单球囊,两组经阴分娩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产 促宫颈成熟 单球囊 双球囊
下载PDF
济南市部分区县农村居民食管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孟凡松 张楠 +3 位作者 马恒敏 卢培培 顾建华 王家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09-612,共4页
目的中国食管癌发病人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50%,并具有发病年龄更低的特点。2006年原卫生部在全国启动了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山东省作为首批加入该项目的省份,承担了较多项目任务。本研究探讨2013-2016年济南市部分区县农村居民食管癌... 目的中国食管癌发病人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50%,并具有发病年龄更低的特点。2006年原卫生部在全国启动了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山东省作为首批加入该项目的省份,承担了较多项目任务。本研究探讨2013-2016年济南市部分区县农村居民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食管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1∶2匹配病例组和对照组,选取2013-2016年山东省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组中济南市部分区县农村地区病理确诊为食管癌的278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同一项目组符合入组条件的556名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情况,新鲜蔬菜、新鲜水果、肉蛋奶类、豆类食品、腌晒食品、油炸食品、烫热食品和霉变食品摄入等。采用Epidata 3.1软件对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COXREG命令拟合条件Logistic模型,对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后,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 ceinterval,CI)。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吸烟、饮酒、饮茶,以及经常食用新鲜水果、肉蛋奶类、豆类食品、腌晒食品和霉变食品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是不饮酒者的2.6倍(OR=2.556,95%CI=1.619~4.037),经常食用霉变食品者罹患食管癌风险是不经常食用霉变食品者的3.4倍(OR=3.439,95%CI=1.625~7.276);经常食用新鲜水果(OR=0.518,95%CI=0.350~0.768)和豆类食品(OR=0.384,95%CI=0.269~0.548)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结论饮酒和经常食用霉变食品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常食用新鲜水果和豆类食品能有效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早诊早治
原文传递
2013年St Gallen乳腺癌会议国际专家共识荟萃 被引量:63
8
作者 王新昭 左文述 +1 位作者 刘琪 于志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859-1864,共6页
自2011年St Gallen会议共识以来,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在各方面均有较大进展。通过乳腺癌基因组分析发现,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因此基因组研究将来可能影响乳腺癌的治疗决策。
关键词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 会议 专家 国际 乳腺癌基因 异质性疾病 基因组 治疗
原文传递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间隔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琪 郭晓龙 +4 位作者 左文述 郑美珠 王新昭 刘岩松 于志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时间与临床病理及有关生物学因素的相关性,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07-10-01-20120-10-31山东省肿瘤医院确诊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195例女性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术后复发转移...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时间与临床病理及有关生物学因素的相关性,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07-10-01-20120-10-31山东省肿瘤医院确诊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195例女性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术后复发转移间隔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95例乳腺癌患者5年内复发转移166例(85.13%),其中3年内复发转移129例(66.15%);5年以上复发转移29例(14.87%)。术后复发转移间隔与月经状况(P=0.018)、分子分型(P=0.001)、ER(P=0.001)、PR(P=0.014)及HER-2(P=0.014)表达状况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单因素分析显示,月经状况(P=0.001)、原发灶肿瘤直径(P=0.044)、分子分型(P=0.034)、ER(P=0.027)及HER-2(P=0.020)表达状况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间隔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月经状况、原发肿物直径及HER-2表达状况是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间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未绝经、原发肿物直径≥2cm及HER-2过表达是乳腺癌术后发生早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学 乳腺肿瘤 病理学 肿瘤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周围组织取样病检对降低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阴性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韩超 杨奔 +4 位作者 左文述 刘岩松 郑刚 杨莉 郑美珠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287-129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周围组织取样病检对降低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i—opsy,SLNB)假阴性率的意义,同时探讨“跳跃转移”现象对SLNB假阴性率的影响。方法对2012-03—01—2015-06—30山东省肿瘤医院596...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周围组织取样病检对降低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i—opsy,SLNB)假阴性率的意义,同时探讨“跳跃转移”现象对SLNB假阴性率的影响。方法对2012-03—01—2015-06—30山东省肿瘤医院59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染料核素联合法示踪SLN,取出SLN后,在不破坏组织解剖结构的情况下,钝性分离并摘除以SLN为中心,直径3~5cm范围肉眼可见的淋巴结及疑似的淋巴结,并将其定义为SLN周围淋巴结,最后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将SLN、SLN周围淋巴结和腋窝其余的淋巴结送病理检查,分析SLN、SLN周围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axillarylymphnode,ALN)转移的相关性。结果596例患者SLN示踪成功率为95.1%(567/596),ALN转移率为33.7%(191/567),单纯SLNB假阴性率为9.9%(19/191),将SLN与SLN周围淋巴结合并,其假阴性率为4.2%(8/191),合并后假阴性率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按SLN检出个数(n)将入组患者分为n=1,2,3和≥4共4组,假阴性率分别为19.6%、9.8%、7.3%和2.3%,4组之间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对于SLN检出个数≤3枚的患者,通过SLN周围淋巴结清除后假阴性率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vs4.7%,P=0.021),而SLN检出个数≥4枚的患者,假阴性率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入组患者“跳跃转移”发生率为2.52%(15/596),由“跳跃转移”引起的假阴性率占2.09%(4/i91)。结论SLNB的假阴性率与SLN的检出数目相关,对于检出≤3枚SLN的患者,摘除SLN周围组织内淋巴结可将SLNB的假阴性率降至5%以下的可接受水平;由于“跳跃转移”及“转移个体化现象”的存在,SLNB假阴性率不可能完全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周围淋巴结 假阴性率 跳跃转移
原文传递
18F-FDGPET图像纹理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傅菁 崔凯 +1 位作者 邢力刚 孙晓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1-426,共6页
目的 ^(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研究方法,用于量化肿瘤内放射性摄取的空间分布异质性,进而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总结^(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 ^(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研究方法,用于量化肿瘤内放射性摄取的空间分布异质性,进而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总结^(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研究进展,探究^(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FDG PET,NSCLC,肿瘤异质性,纹理分析为关键词,检索2007-01-2016-10有关^(18)F-FDG PET图像异质性分析的文章。纳入标准:(1)^(18)F-FDG PET图像的异质性分析;(2)^(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中的应用;(3)^(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的影响因素。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分析31篇文献。结果 ^(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的诊断、分期、疗效预测及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由于^(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进一步研究来明确各影响因素对各种纹理参数测量的影响及其程度。结论 ^(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得到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和可重复性的纹理参数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异质性 纹理分析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2
作者 周跃 袁双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4-349,共6页
目的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本研究回顾总结国内外NSCLC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采取合适的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指导。方法应用PubMed、中... 目的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本研究回顾总结国内外NSCLC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采取合适的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指导。方法应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检索系统,以"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integrat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纵隔镜、针吸活检术"为关键词,检索2000-07-27-2016-03-05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NSCLC纵隔淋巴结的有创性外科检查方法;(2)NSCLC纵膈淋巴结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结果根据纳入标准纳入分析40篇相关文献。总结出无创性影像学分期、有创性外科分期各检查的优缺点、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及临床应用情况。NSCLC纵隔淋巴结检查方法中,CT对纵隔淋巴结分期的灵敏度(61.1%)及特异性(71.1%)均较低;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PET-CT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64%和83.3%,但其价格昂贵;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效能优于FDG PET-CT;纵隔镜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8%和100%,存在一定的并发症(2%)和死亡率(0.08%);支气管内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操作方便,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2%和100%,不能取检主动脉旁及下纵隔淋巴结。结论 CT已作为评估NSCLC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常规检查;FDG PET-CT是最准确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纵隔镜是目前诊断纵隔淋巴结分期的金标准,未来的趋势是各技术整合、优势互补以达到更准确的NSCLC纵隔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分期 无创性影像技术 有创性外科分期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难治性癌痛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鸣 刘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536-1540,共5页
目的难治性癌痛是指中、重度癌痛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仍然达不到治疗目标,疼痛缓解不满意和(或)不良反应不耐受。本研究对难治性癌痛的概况、分类、诊断标准、病因、治疗等方面展开综述。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 目的难治性癌痛是指中、重度癌痛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仍然达不到治疗目标,疼痛缓解不满意和(或)不良反应不耐受。本研究对难治性癌痛的概况、分类、诊断标准、病因、治疗等方面展开综述。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难治性癌痛(refractory cancer pain)“阿片类药物(opioid)”“微创介入治疗(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等为关键词检索,检索2005-01—2018-07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难治性癌痛的病因、分类、评估方法、治疗方案。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英文文献25篇,中文文献8篇。结果难治性癌痛由躯体及心理因素引起,难治性癌痛治疗前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对其进行评估,并通过药物、微创介入、心理干预等方式进行治疗。结论目前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微创介入治疗及心理干预应用于难治性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癌痛 阿片类药物 微创介入治疗 心理干预
原文传递
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静 张健 +5 位作者 王向勃 崔斌 王娜 邓文 徐帅 李宝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食管癌患者早期症状偏隐匿,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且已失去手术机会。本研究通过同步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食管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0-01-2016-09-30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 目的食管癌患者早期症状偏隐匿,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且已失去手术机会。本研究通过同步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食管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0-01-2016-09-30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患者68例,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ival,PFS)、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同步化疗方案包括以铂类为基础的FP、TP及替吉奥单药。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各临床因素对生存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中位PFS为(11.0±2.0)个月,95%CI为7.1~15.0,中位OS为(20.0±4.2)个月,95%CI为11.7~28.3。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FS的因素为T分期(P=0.028)、M分期(P<0.001)、临床分期(P<0.001)、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P=0.005)、同步放化疗周期数(P=0.042)、同步放化疗后是否巩固化疗(P=0.04)。影响OS的因素为M分期(P=0.041)、放化疗期间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P=0.018)、同步放化疗周期数(P=0.036)、同步放化疗后是否巩固化疗(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FS的因素为M分期(P<0.001)、GTV体积(P=0.013);影响OS的因素为GTV体积(P=0.009)、同步放化疗后是否巩固化疗(P=0.001)、放化疗期间NLR(P=0.02)。结论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M0和GTV体积较小有更好的PFS。GTV体积较小、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和放化疗期间NLR低OS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同步放化疗 预后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S100A4与p53在活细胞内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臻 孟莹 +3 位作者 王慧君 Philip S.Rudland Roger Barraclough 张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1-437,共7页
目的体外研究发现S100A4蛋白可与p53蛋白结合,但至今尚不清楚S100A4与p53蛋白能否在活细胞内发生相互作用。本研究旨在确定S100A4与p53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光学生物传感器体外检测S100A4蛋白与p53蛋白的结合能力。应用激光... 目的体外研究发现S100A4蛋白可与p53蛋白结合,但至今尚不清楚S100A4与p53蛋白能否在活细胞内发生相互作用。本研究旨在确定S100A4与p53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光学生物传感器体外检测S100A4蛋白与p53蛋白的结合能力。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检测Hela细胞(人宫颈癌细胞株)内S100A4与p53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光学生物传感器体外检测发现,野生型S100A4蛋白与p53蛋白结合能力强,对照组突变型S100A4蛋白则失去与p53蛋白的结合能力。采用FRET技术发现,表达CFP-S100A4和p53-YFP融合蛋白的Hela细胞中,细胞核内p53-YFP的荧光强度衰减后,CFP-S100A4的荧光强度增强,发生FRET;而细胞质中没有发生FRET。作为对照,表达突变CFP-mS100A4-C和p53-YFP融合蛋白,或表达S100A4和YFP的Hela细胞内没有发生FRET,表明S100A4和p53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在活细胞的细胞核中。结论活细胞内S100A4可直接与细胞核中的p53相互作用,这可能是S100A4蛋白在体内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分子基础,提示阻断S100A4的钙结合位点可能是潜在的抗肿瘤转移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相互作用 肿瘤转移 P53 S100A4
原文传递
胰腺囊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臻 孟莹 张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818-1824,共7页
目的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PCN)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和共识性诊疗指南,本研究通过回顾文献对各类型PCN在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作一综述。方法应用PubMed及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 目的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PCN)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和共识性诊疗指南,本研究通过回顾文献对各类型PCN在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作一综述。方法应用PubMed及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诊断(diagnosis)、治疗(therapy)"等为关键词,检索2010-01-2018-12文献。纳入标准:(1)PCN分类;(2)PCN诊断方法;(3)PCN治疗。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英文文献45篇,中文文献3篇。结果胰腺囊性肿瘤病理分类复杂、解剖位置特殊、恶变风险因素不明确。虽有高分辨影像学、内镜、囊液分析及分子诊断等诊断方法,但对PCN仍难以进行准确分类,这导致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结论PCN准确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不同类型PCN有不同治疗方式。应联合影像学检查、囊液分析和分子标记物等检查,进一步区分各类PCN的生物学行为,以期让患者得到精准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性肿瘤 分类 诊断 治疗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戴萦企 杨奔 +4 位作者 左文述 刘岩松 郑刚 郑美珠 杨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58-96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ultrasound,US)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评价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治疗浸润性乳腺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03-01-2013-01-31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接受NAC的乳腺... 目的探讨超声(ultrasound,US)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评价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治疗浸润性乳腺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03-01-2013-01-31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98例,行4个周期NAC后分别用临床触诊、US及MRI方法检测NAC前后肿瘤最大径,并记录US图像病灶形态、边界、回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下血流信号等级,以及MRI病灶血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在NAC前后的变化。以病理学Miller-Payne(M-P)分级为评价金标准,用诊断试验的方法分别检验US和MRI与病理学评价NAC疗效的一致性,并比较化疗前后US和MRI各参数的变化。按M-P分级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ajor histological response,MHR)组(n=42)和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on-major histological response,NMHR)组(n=56)。结果在检测残留病灶的最大径与病理最大径之间的相关性上,MRI(r=0.852,P=0.005)优于US(r=0.636,P=0.005)和触诊(r=0.374,P=0.049)。临床触诊评价NAC疗效的准确性达57.1%(56/98),与病理学评价的一致性(Kappa)为0.171,P=0.036;US评价疗效的准确性达87.8%(86/98),一致性为0.679,P〈0.001;单纯应用MRI测量原发灶长径评价疗效的准确性为90.8%(89/98),一致性为0.748,P〈0.001;合并TIC分析结果后MRI的准确性为83.7%(82/98),一致性为0.618,P〈0.001。MHR组患者NAC前后US病灶形态不规则由13例升至22例,边界清晰由3例升至15例,后方回声无异常由9例升至21例,血流信号0-Ⅰ级由2例升至1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周围有强回声带由5例降至2例,内部回声偏多由6例升至8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MHR组患者US表现,NAC前后原发灶形态不规则由26例升至41例,肿瘤周围有强回声带由21例降至6例,肿瘤内部回声偏多由12例升至23例,血流信号0-Ⅰ级由6例升至1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前患者MRI显示,TIC以Ⅱ型和Ⅲ型为主(97/98),NAC后Ⅰ型强化曲线由1例升至11例,P〈0.05;MHR组患者中Ⅰ型强化曲线由1例升至10例,P〈0.05。结论 US与MRI均是评价乳腺癌NAC疗效的有效检查手段。MRI评价化疗疗效比US更为可靠,与病理评价金标准的一致性更好。NAC前后US图像形态、边界、回声及血流信号的变化以及MRI血流TIC的改变,是评价乳腺癌NAC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价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临床触诊
原文传递
甲状腺癌患者^(131)Ⅰ全身显像相关参数与Tg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岳宁 赵伟 +3 位作者 霍宗伟 王晓慧 任佳忠 杨国仁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628-1633,共6页
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术后^(131)Ⅰ治疗+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本研究探讨DTC术后患者^(131)Ⅰ治疗后全身显像(^(131)Ⅰ-whole body scan... 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术后^(131)Ⅰ治疗+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本研究探讨DTC术后患者^(131)Ⅰ治疗后全身显像(^(131)Ⅰ-whole body scan,^(131)Ⅰ-WBS)相关参数与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11-2015-04-13山东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接受多次^(131)Ⅰ治疗的117例DTC术后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口服Na^(131)Ⅰ剂量3.7~5.6GBq/次,5~7d后行^(131)Ⅰ-WBS。在^(131)Ⅰ-WBS图像上利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技术勾画得出病灶放射性计数(L)、^(131)Ⅰ-WBS总放射性计数(T)、生理性摄取(P)、膀胱(B)及污染(C)的放射性计数,计算病灶的放射性计数比值(R)。按^(131)Ⅰ治疗次数将患者分为A^G 7组,A组为治疗1次,B组为治疗2次,余类推。结果 117例DTC术后患者共193次^(131)Ⅰ治疗,R与Tg呈正相关,rs=0.214,P<0.05;A组(r1=0.303,P<0.05)和B组(r2=0.388,P<0.05)患者R与Tg均呈正相关;C^G组患者,R与Tg不相关,P值均>0.05。193次^(131)Ⅰ治疗中去除Tg(+)R(-)和Tg(-)R(+)的47次治疗,剩余的146次治疗R与Tg仍呈正相关,rs′=0.328,P<0.001;A组(r1′=0.327,P<0.05)和B组(r2′=0.694,P<0.05)患者R与Tg仍均呈正相关;C^G组患者R与Tg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血清Tg值与病灶的放射性计数比值R在治疗早期呈正相关,两者可相互借鉴;多次治疗后Tg与R无相关性,临床单项参考价值下降;对于Tg与R值不相符的病例,应根据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分化型 甲状腺球蛋白 感兴趣区 放射性计数 ^131I全身显像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外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耀文 霍婷婷 +2 位作者 王东旭 曹景玉 赵磊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由于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转移的部位,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如何预防肝转移的发生成为众多临床医生研究的方向,而对于肝外转移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CRC同时性肝外转移的相关临... 目的由于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转移的部位,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如何预防肝转移的发生成为众多临床医生研究的方向,而对于肝外转移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CRC同时性肝外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方法通过临床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3 441例)和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322例)2010-01-01-2015-12-31入院治疗的连续3 763例CRC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CRC肝外转移的12个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3 763例CRC患者中,发生同时性肝外转移208例,转移率为5.53%。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原发瘤浸润深度(T)、区域淋巴结转移(N)、原发肿瘤部位及肝转移是影响CRC肝外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CA19-9、原发瘤浸润深度(T)、区域淋巴结转移(N)和肝转移是CRC同时性肝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CA19-9、原发瘤浸润深度(T)、区域淋巴结转移(T)和肝转移是影响CRC发生同时性肝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同时性肝外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对人鼻咽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鑫山 胡漫 +2 位作者 徐恒卫 谢丽 孔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31-435,共5页
目的目前临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放射性炎症反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血必净注射液是否会影响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此问题目前罕见报道。本实验探讨了血必净注射液对人鼻咽癌HNE-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 目的目前临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放射性炎症反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血必净注射液是否会影响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此问题目前罕见报道。本实验探讨了血必净注射液对人鼻咽癌HNE-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0.25、0.50、0.75、1.00、1.25 mg/mL)血必净注射液刺激鼻咽癌细胞HNE-2,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methylthiazol-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实验检测鼻咽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应用Transwell实验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检测血必净注射液对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观察对照组、血必净组、放疗组、放疗+血必净组荷瘤鼠肿瘤生长曲线。结果 MTT实验显示,小剂量血必净刺激鼻咽癌细胞生长,但随浓度的增加,血必净注射液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空白对照组吸光度值为1.012±0.069,血必净0.25mg/mL组为1.034±0.061,0.50 mg/mL组为0.974±0.077,0.75 mg/mL组为0.806±0.103,1.00mg/mL组为0.656±0.098,1.25mg/mL组为0.626±0.017,F=28.353,P<0.001。凋亡实验显示,血必净处理20h,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3.97±0.13)%,血必净0.25mg/mL组为(8.79±0.36)%,0.50mg/mL组为(16.07±0.52)%,0.75mg/mL组为(25.60±0.57)%,1.0mg/mL组为(26.93±0.74)%,1.25mg/mL组为(30.84±0.69)%,F=1 167.35,P<0.001;血必净处理40h,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5.58±0.31)%,血必净0.25mg/mL组为(7.42±0.23)%,0.50mg/mL组为(9.30±0.08)%,0.75mg/mL组为(10.02±0.39)%,1.00mg/mL组为(12.6±0.31)%,1.25mg/mL组为(13.65±0.35)%,F=311.28,P<0.001。随着血必净浓度增大,细胞凋亡率增加。鼻咽癌荷瘤动物模型实验显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鼻咽癌移植瘤的生长,与放疗有协同作用。单独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鼻咽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可抑制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和细胞的运动。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细胞穿孔数为120.50±8.35,血必净0.25mg/mL组为94.5±2.08,0.50mg/mL组为85.00±2.58,0.75mg/mL组为77.25±2.21,1.00mg/mL组为74.00±4.83,1.25mg/mL组为61.75±1.71,F=88.873,P<0.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人鼻咽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但对细胞增殖和移植瘤生长,以及细胞运动有一定抑制作用,具有潜在的放疗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鼻咽肿瘤 生物学行为 放疗增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