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9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讨论模式的大学化学专业课课堂教学
1
作者 张卫民 陈艳丽 盛永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8期68-69,共2页
本文介绍了将讨论课作为大学化学专业课课堂教学主要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设计讨论型课堂的基本原则。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关注的三个要素,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心理和客观需... 本文介绍了将讨论课作为大学化学专业课课堂教学主要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设计讨论型课堂的基本原则。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关注的三个要素,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心理和客观需求,教师作为同行者和分享者,针对不同的课题设计适当的讨论模式,为学生创造和谐有效的学习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化学 课堂教学 讨论法
下载PDF
地方院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济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马洪敏 罗川南 +4 位作者 吴丹 任祥 孙晓君 张勇 魏琴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5期68-73,共6页
济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本文介绍该专业近年来在特色发展、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一流专业建设 应用化学 本科教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彰显化工原理课程内容特点 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23
3
作者 倪献智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5-48,共4页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内容是利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原理,研究实际化工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进行化工过程设计、工艺计算、设备构造设计等。它承担着工程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双重...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内容是利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原理,研究实际化工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进行化工过程设计、工艺计算、设备构造设计等。它承担着工程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双重教育任务。在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它起着由理及工的"桥梁"作用。在化工原理课程研究工程问题的思想方法中蕴涵着丰富的能力培养作用,值得进行研究和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原理 教学内容 工程处理方法 能力培养
下载PDF
大学生对化学教师期望的调查分析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于海琴 魏琴 +2 位作者 周长利 倪永付 孔晔 《化学教育》 CAS 2007年第5期36-38,54,共4页
在21世纪,化学将会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化工人才的培养质量,将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关于大学生对化学教师形象期望的调查与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尊重、关... 在21世纪,化学将会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化工人才的培养质量,将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关于大学生对化学教师形象期望的调查与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尊重、关心与鼓励”;“教学能力强”是大学生们对任课教师的第二个心愿;“研究型”教学方式亟需推进,教学空间有待拓展;关注学生成长需求,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及时雨”。同时,我们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认真做好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教师节强调的“三件具体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开阔的学生视野;要注重学生创新性学习方式的培养;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 调查分析 策略研究
下载PDF
绿色教育模式下化学化工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海琴 闫良国 +4 位作者 魏琴 张振伟 盛永丽 王金刚 陈艳丽 《化学教育》 CAS 2008年第10期6-8,58,共4页
高等教育质量,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兴衰、民族成败。今天的化学教育,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本身的逻辑,而应关注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出色完成承接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使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唯有引... 高等教育质量,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兴衰、民族成败。今天的化学教育,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本身的逻辑,而应关注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出色完成承接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使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唯有引导学生“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我们的民族才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教育模式 人才培养 实践 探索
下载PDF
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分析化学相关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建议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玉枝 杨屹 +10 位作者 魏琴 李攻科 张文清 曹秋娥 郑成斌 薛冰纯 羊小海 吴朝阳 陈增萍 宋国胜 宦双燕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期8-21,共14页
论述了分析化学教学在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制订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建议的必要性和制订的依据,指出了该建议的使用原则。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明确了化学类专业分析化学理论相关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论述了分析化学教学在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制订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建议的必要性和制订的依据,指出了该建议的使用原则。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明确了化学类专业分析化学理论相关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对当前我国分析化学教学研究、教学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参考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类专业 分析化学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建议
下载PDF
粗化工艺对锆钛酸铅陶瓷表面化学镀镍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渠娇 王亚婷 +1 位作者 黄世峰 张颖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6120-16124,共5页
化学镀镍前处理工艺中的粗化工艺在化学镀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了粗化方式对PZT陶瓷表面化学镀镍层性能的影响以确定锆钛酸铅(PZT)陶瓷化学镀镍的最佳化学粗化工艺。实验以PZT陶瓷为基体,采用5种粗化方式进行粗化处理,在低温碱性... 化学镀镍前处理工艺中的粗化工艺在化学镀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了粗化方式对PZT陶瓷表面化学镀镍层性能的影响以确定锆钛酸铅(PZT)陶瓷化学镀镍的最佳化学粗化工艺。实验以PZT陶瓷为基体,采用5种粗化方式进行粗化处理,在低温碱性镀液中施镀,获得Ni-P合金镀层。通过镀层外观(完整度、均匀度、光亮度)检测,镀层与基体间结合力、镀速、镀层耐腐蚀性、表面形貌(SEM)、元素组成以及物相结构(XRD)测试,对5种粗化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氢氧化钠加乙二胺(NaOH-C2H8N2)体系是最适合PZT陶瓷化学镀镍的化学粗化工艺。粗化工艺配方为质量分数30%的NaOH,时间30min,温度30℃,添加30mL/L的C2H8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陶瓷 化学镀镍 粗化工艺 镀层性能
下载PDF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电分析化学实验课改革的尝试
8
作者 李燕 夏方诠 +3 位作者 李志英 田栋 杜宇 马洪敏 《化学传感器》 CAS 2023年第3期54-57,共4页
电分析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根据本院电分析化学课内实验的开设情况,总结分析了开设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教教师通过注重安全教育、调整实验内容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使得现有的电分析化学实验更安全、绿色,进而提... 电分析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根据本院电分析化学课内实验的开设情况,总结分析了开设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教教师通过注重安全教育、调整实验内容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使得现有的电分析化学实验更安全、绿色,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镍钼硫化物纳米花修饰碳纳米管的脑利钠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
9
作者 李燕 朱长慧 +1 位作者 代玉雪 李志英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23年第3期292-298,共7页
制备了一种三维多孔镍钼硫化物纳米花修饰碳纳米管(CNT)的复合材料(NiMoS@CNT).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所合成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所制备材料的电化学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基于NiMoS@CNT对过氧化氢(H... 制备了一种三维多孔镍钼硫化物纳米花修饰碳纳米管(CNT)的复合材料(NiMoS@CNT).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所合成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所制备材料的电化学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基于NiMoS@CNT对过氧化氢(H2O2)优异的电催化性能,构建了一种检测脑利钠肽的夹心型电化学传感器.在最优条件下,电流响应强度和脑利钠肽质量浓度的对数在0.20~20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免疫传感器具有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脑利钠肽 碳纳米管 镍钼硫化物
下载PDF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教学探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道伟 牟宗刚 +1 位作者 陈国柱 吕一品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15期155-156,159,共3页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是培养化学工程师和研发人员的必修课程。针对课程特点,本文结合作者在《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对课程目标、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等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教...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是培养化学工程师和研发人员的必修课程。针对课程特点,本文结合作者在《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对课程目标、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等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化工软件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化学化工领域中的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化学化工学科 教学 应用
下载PDF
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1
作者 高道伟 陈国柱 《化工时刊》 CAS 2023年第3期97-100,共4页
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实现疫情防控下安全高效地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作者以济南大学“化工分离工程”课程的网上授课为例,阐述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授课问题。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作者运用在线平台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 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实现疫情防控下安全高效地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作者以济南大学“化工分离工程”课程的网上授课为例,阐述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授课问题。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作者运用在线平台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课程教学实践,分享了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安全,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分离工程 疫情 教学探索 实践 创新
下载PDF
伊立替康药物中间体7-乙基喜树碱合成的课程思政设计
12
作者 刘志莲 王文贵 +2 位作者 杨红晓 崔玉 王守锋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89-93,共5页
抗癌药物伊立替康中间体7-乙基喜树碱的合成是杂环芳烃的烷基化反应。本案例通过将实验过程与药物合成和“健康中国”相关联,对实验进行了创新性的思政融入设计。师生全员在案例的导入、研讨、实施、反思与考核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课... 抗癌药物伊立替康中间体7-乙基喜树碱的合成是杂环芳烃的烷基化反应。本案例通过将实验过程与药物合成和“健康中国”相关联,对实验进行了创新性的思政融入设计。师生全员在案例的导入、研讨、实施、反思与考核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解决了实验课只注重实验内容而忽略思政教育的问题,实现了“三全育人”。在此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进行了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且强化了学生提高原子利用率的绿色化学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了学生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国家的决心和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芳烃 烷基化 绿色化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柴油机SCR系统NO_(X)转化率仿真与验证
13
作者 高豪杰 温志松 +3 位作者 郑竹安 汪功校 潘军如 李家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期178-182,共5页
为研究车用柴油机SCR系统催化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利用AMESim软件建立SCR系统仿真模型,结合台架试验,分析了排气温度、NO_(2)/NO_(X)值以及排气流量对系统NO_(X)转化率的影响。将不同温度下SCR系统仿真输出的NO_(X)转化率数据进行了实... 为研究车用柴油机SCR系统催化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利用AMESim软件建立SCR系统仿真模型,结合台架试验,分析了排气温度、NO_(2)/NO_(X)值以及排气流量对系统NO_(X)转化率的影响。将不同温度下SCR系统仿真输出的NO_(X)转化率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误差小于5%。仿真结果显示:SCR系统的NO_(X)转化率会随排气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370~450℃为系统性能的最佳温度区间,NO_(X)转化率最大值均在88%以上。NO_(X)转化率随着NO_(2)/NO_(X)值的提高而增加,且当NO_(2)/NO_(X)值为55%~60%时达到峰值。当排气温度处于400~450℃之间时,NO_(X)转化率受排气流量影响较小,转化率稳定在90%左右。确定了SCR系统在发动机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工作性能,为后续的尿素喷射控制研究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SCR系统 催化转化 AMESIM仿真 排放控制 NO_(X)转化率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分析化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燕芳 张诺 +4 位作者 魏琴 韩颜颜 毛珂霞 蔡燕燕 李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512-2517,共6页
近年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作为一种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的分析方法,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作为一种痕量分析方法,它已经渗透到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首先阐述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原理和特点,... 近年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作为一种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的分析方法,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作为一种痕量分析方法,它已经渗透到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首先阐述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原理和特点,并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化学发光的体系;接着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该方法在分析化学领域中药物分析、环境和生命科学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测定样品、反应介质、发光体系、线性范围和检出限等诸方面总结和概括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应用情况;最后针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了建议,并对该方法在药物分析、免疫分析、矿物分析、环境监测、临床医药、生命科学等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药物分析 环境监测 生命科学
下载PDF
电化学传感器在腐蚀监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洁 庞雪辉 +2 位作者 隋卫平 谭福能 侯保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6-101,共6页
材料发生腐蚀是一种自发现象,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的发展,各种环境下腐蚀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由于腐蚀受到的经济损失每年在3 000多亿元,因此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从经济效益考虑,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腐蚀 应用 检测 经济损失 统计资料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的超声化学法合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国伟林 杨中喜 +2 位作者 王西奎 林志明 宋广智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08-1011,1015,共5页
在超声波作用下 ,利用不同原料在较低温度下直接合成出二氧化钛纳米晶。实验结果表明 :以钛酸四丁酯作为原料时 ,在液相中可以直接合成锐钛矿相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晶粒为短柱状 ,粒径大小约为宽 5nm长 9nm ,粒径分布范围较窄且单分散性... 在超声波作用下 ,利用不同原料在较低温度下直接合成出二氧化钛纳米晶。实验结果表明 :以钛酸四丁酯作为原料时 ,在液相中可以直接合成锐钛矿相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晶粒为短柱状 ,粒径大小约为宽 5nm长 9nm ,粒径分布范围较窄且单分散性好 ;在以TiCl4 为原料时 ,得到金红石型样品 ,粒子为长柱状 ,粒径大小约为宽 3nm长 12nm ,且粒子之间相互取向连生形成羽状的枝蔓晶。利用XRD ,TEM ,TGDTA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 ,并且对纳米二氧化钛在超声波作用下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超声化学 制备 纳米材料
下载PDF
离子印迹聚合物在线分离富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铜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慧芝 裴梅山 +1 位作者 张瑾 魏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2-1475,共4页
研究了以铜(Ⅱ)离子作为模板离子,合成了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并将其做成固相萃取柱,直接安装在流动注射系统上,对样品中的铜(Ⅱ)离子进行在线分离富集;经H2SO4+乙醇混合溶液洗脱液在线洗脱后。在H2SO4介质中,铜(Ⅱ)离子催化... 研究了以铜(Ⅱ)离子作为模板离子,合成了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并将其做成固相萃取柱,直接安装在流动注射系统上,对样品中的铜(Ⅱ)离子进行在线分离富集;经H2SO4+乙醇混合溶液洗脱液在线洗脱后。在H2SO4介质中,铜(Ⅱ)离子催化高锰酸钾氧化桑色素发生化学发光反应。据此建立了灵敏简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铜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铜的线性范围为0.1~10μg.mL-1,相关系数r=0.996 8,方法检出限为0.001 2μg.mL-1,对4.0μg.mL-1铜进行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方法用于样品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离子印迹聚合物 在线分离 铜(Ⅱ)
下载PDF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 被引量:78
18
作者 刘志莲 崔玉 +2 位作者 刘思全 杨小凤 王守锋 《大学化学》 CAS 2020年第9期31-35,共5页
有机化学是化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因为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思政教育。本文深挖了有机化学主要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将“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有机化学是化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因为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思政教育。本文深挖了有机化学主要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将“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植家国情怀,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科技的人文情怀,启发科学兴趣,培养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启发科学思维,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交融,实现高等教育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学内容设计 教书育人 有机化学
下载PDF
铝氧化物-水界面化学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东升 杨晓芳 孙中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天然水体中,铝氧化物矿物表面上的吸附等各种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属阳离子、无机阴离子和一些天然有机物的迁移转化和归趋.在水处理等工业领域中,铝氧化物由于其水合表面的吸附能力而被用做离子交换剂和催化剂载体.因此,对铝氧化... 天然水体中,铝氧化物矿物表面上的吸附等各种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属阳离子、无机阴离子和一些天然有机物的迁移转化和归趋.在水处理等工业领域中,铝氧化物由于其水合表面的吸附能力而被用做离子交换剂和催化剂载体.因此,对铝氧化物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铝氧化物-水界面上的反应十分复杂,对各种无机、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结合能力取决于氧化物固相表面性质、溶液条件和吸附质的性质.从对铝氧化物表面荷电特性和吸附活性的认识出发,就各种铝氧化物的结构特征和表面反应活性及其在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氧化铝 表面酸碱特性 吸附 水处理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化学镀Ni-Co-P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颖 王晓轩 +2 位作者 陶珍东 耿浩然 姜传勇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5,43,共4页
通过优化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镁合金表面化学镀Ni-Co-P合金工艺。讨论了几种因素对沉积速度的影响。采用显微硬度测试、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手段比较研究了Ni-Co-P与Ni-P镀层性能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Co2+的加入有利于化学镀层... 通过优化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镁合金表面化学镀Ni-Co-P合金工艺。讨论了几种因素对沉积速度的影响。采用显微硬度测试、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手段比较研究了Ni-Co-P与Ni-P镀层性能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Co2+的加入有利于化学镀层的沉积,但使镀层硬度下降;配位剂采用30 g/L柠檬酸钠时沉积速率最快;适量的香豆素可以提高镀速并使镀层更光亮。Ni-Co-P镀层表面较Ni-P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结合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化学镀 Ni-Co-P 沉积速率 耐蚀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