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实验室信息化改造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贾冠昕 王晓军 刘长春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第19期196-197,共2页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规范实验室管理、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仪器使用效率。文章针对实验室信息化改造工作各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从预处理、硬件改造、软件改造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于其他同类工作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实验室工作 硬件改造 软件管理
下载PDF
地铁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济南市经十路为例
2
作者 雷炳霄 邢立亭 +5 位作者 董亚楠 窦舒畅 黄薛 于苗 赵振华 高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13273-13280,共8页
地铁等地下工程修建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能否准确评价地铁建设对济南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实现地下水环境保护与地铁共融共生的关键。以济南某段地铁线路为例,在综合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解析... 地铁等地下工程修建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能否准确评价地铁建设对济南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实现地下水环境保护与地铁共融共生的关键。以济南某段地铁线路为例,在综合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解析法定量分析了地铁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从地下水动态变化角度探讨地铁建设对于济南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综合数值模拟为地铁建设优化设计、地下水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地铁施工建设期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表现为施工期基坑降排水导致地下水动态暂时性变化,基坑封顶后不再需要降排水,水位逐步恢复,对地下水动态产生的影响也会随之消失。施工中要尽量采取分批次施工的方式,减少工程降水时间与总排水量,同时在总排水量较大的站点基坑外侧下游设置回灌井,采用边降水边回灌的方式施工,可消除施工降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②根据长期水位观测资料,研究区段浅层岩溶水水位与泉水水位动态相关性较差,说明浅层地下水与泉群的连通性一般,然而为尽可能减小地铁施工对地下水径流的影响,地铁底板尽可能的浅埋;③地铁线路走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之间存在夹角,因水流受阻产生的水位壅高可能会引发地下工程渗水、涌水等工程安全问题,经计算在不采取导流措施的情况下研究区段各车站地下水壅高值范围在0.51~1.10m,通过采取导流措施将上游受阻地下水沿导水通道疏导至基坑下游,可消除水位壅高,使车站附近地下水流场接近原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壅高 基坑排水 地下水环境 地铁建设
下载PDF
济南泉域岩溶含水介质发育特征研究
3
作者 王榕臻 邢立亭 +2 位作者 邓兴 于苗 袁学圣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7,共8页
为了表征和刻画岩溶介质空隙结构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以济南泉域为例,基于岩心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压汞实验结果和节理裂隙测量等数据,采用图像二值化处理、分形维数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识别济南泉域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特征,分析含水... 为了表征和刻画岩溶介质空隙结构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以济南泉域为例,基于岩心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压汞实验结果和节理裂隙测量等数据,采用图像二值化处理、分形维数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识别济南泉域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特征,分析含水介质岩溶发育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炒米店组、北庵庄组和三山子组a段为岩溶发育程度相对更好的含水层组;炒米店组优势节理集中,岩溶发育优于马家沟群的;炒米店组与三山子组a段的岩溶连通性更优,储水性更好;北庵庄组、三山子组a段的分形维数均明显大于其他层组的,岩溶发育程度分形指数评价均为非常发育;北庵庄组和炒米店组岩石相对溶解度较高,三山子组a段可溶性矿物含量较多,受水流侵蚀更易发育溶蚀裂隙、溶孔或溶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发育 含水介质特征 计算机断层扫描 分形理论 济南泉域
下载PDF
济南市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联性测度及前景预测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艺 张郑贤 +1 位作者 张锋贤 刘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3,47,共7页
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与耦合关联度模型对济南市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作用机理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并利用弹性预测法对二者间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结果表明:2005—2017年间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存在耦合关系,且现状条件下... 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与耦合关联度模型对济南市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作用机理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并利用弹性预测法对二者间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结果表明:2005—2017年间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存在耦合关系,且现状条件下生活用水、排污量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要强于工业用水。此外,结合EKC走势和预测结果,引入潜在风险控制指标和重点监控指标的概念,其中生活COD、工业NH 3-N为潜在风险控制指标;重点监控指标分别为生活NH 3-N、生活废水排放量及工业、生活用水量。研究成果可为促进济南市经济增长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环境 经济发展 耦合关联度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弹性预测法 济南市
下载PDF
济南市区四大泉群流量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薛兆瑞 王明森 +3 位作者 杨旭洋 刘健 李妍妍 佘敦先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基于2010—2020年济南市区四大泉群泉水出流量、地下水位及降雨量等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开展泉水流量、地下水位和降雨量的突变、整体变化趋势及两者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趵突泉、五龙潭... 基于2010—2020年济南市区四大泉群泉水出流量、地下水位及降雨量等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开展泉水流量、地下水位和降雨量的突变、整体变化趋势及两者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趵突泉、五龙潭和黑虎泉泉群均存在突变时间,突变时间分别为2014年8月、2017年8月和2017年3月,且突变前后及整体都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珍珠泉泉群未发生突变,整体为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四大泉群之间存在中、低程度的相关性,趵突泉泉流量与趵突泉地下水位中度相关,且趵突泉地下水位的突变时间早于趵突泉泉流量的突变时间;降雨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存在突变时间;人类活动是泉水流量呈减少趋势和发生突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泉水 流量 演变规律 影响因素 济南市
下载PDF
基于水力侵蚀影响因子评价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敏感性
6
作者 张玉 马良 +4 位作者 庞海威 郑彩之 郭佳诚 徐晶 边振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3-558,共6页
基于水力侵蚀影响因子,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土壤可蚀性因子、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5个因子,构建研究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区生态敏感性评价,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改善研究区的生态问... 基于水力侵蚀影响因子,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土壤可蚀性因子、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5个因子,构建研究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区生态敏感性评价,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改善研究区的生态问题。结果表明:研究区综合敏感性等级中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重度敏感和极度敏感区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14%、20.05%、42.97%、30.71%和3.13%,中度敏感、重度敏感区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东、西部生态敏感性降低,原因是中部山高坡陡,海拔及坡度较大,主要以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为主,而东部、西部坡度较缓,主要以耕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评价 生态敏感性 水力侵蚀影响因子 层次分析法 济南市南部山区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的济南市城区洪涝灾害弹性评价
7
作者 杨文泰 赵汝鹏 +5 位作者 徐震 李庆国 刘丰铭 胡玉超 刘杰 陈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41,共9页
为了通过研究洪水运移规律,评估洪涝破坏程度和把握主要致灾因子对洪涝灾害弹性的响应机制,并帮助提供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管理的生态化途径,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以济南市城区为研究区域,划分28个集水区,结合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的CADDIE... 为了通过研究洪水运移规律,评估洪涝破坏程度和把握主要致灾因子对洪涝灾害弹性的响应机制,并帮助提供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管理的生态化途径,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以济南市城区为研究区域,划分28个集水区,结合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的CADDIES洪涝模型,利用实际雨型和设计雨型来模拟济南市城区不同情景的洪涝情况,构建基于流域尺度变化下的洪涝灾害弹性评价模型,借助数据处理工具构建双迭代模型,并设计4种不同条件下的洪涝情景,对不同情景下的济南市城区洪涝灾害弹性结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1~C4位于山区等地势较高区域的集水区在各情境下洪涝灾害弹性指数均较高;各集水区弹性指数随重现期增加而下降;大部分集水区弹性指数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下降;集水区水深阈值越大,洪涝弹性指数也越大。并得到以下结论:通过运用实际雨型和设计雨型结合的方式,利用CADDIES模型模拟验证了济南市城区各时刻洪水淹没运移过程,表明了“南水北淹”现象发生的规律;重现期、降雨历时、水深阈值的大小均是影响集水区洪涝灾害弹性的重要因素;位于南部山区高程较高集水区在洪涝灾害弹性方面有明显地域优势,越靠近市区,草地、林地等利于雨水吸收和下渗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小,洪涝灾害则弹性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城区 元胞自动机 CADDIES模型 洪涝灾害弹性评价模型 城市防洪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济南西郊地下水位对降雨响应机制研究
8
作者 赵振华 罗振江 +3 位作者 黄林显 邢立亭 李洪涛 孙虹洁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1-939,共9页
降雨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准确掌握地下水位对降雨的响应机制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济南市西郊2010—2019年月降水资料及第四系和岩溶地下水月水位资料进行季节特征统计及小波分析,结果表明:①济南市秋季地... 降雨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准确掌握地下水位对降雨的响应机制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济南市西郊2010—2019年月降水资料及第四系和岩溶地下水月水位资料进行季节特征统计及小波分析,结果表明:①济南市秋季地下水位最高,第四系和岩溶平均水位分别为30.28 m和29.74 m;春季地下水位最低,第四系和岩溶平均水位分别为29.44 m和28.78 m;②连续小波变换分析得出降雨的主震荡周期为0.98~1.17 a,第四系地下水的主震荡周期为0.73~1.16 a和1.17~1.74 a,岩溶地下水的主震荡周期为0.87~1.09 a和0.46~1.23 a,主震荡周期并不完全一致,反映出济南市西郊地下水动态不仅受降雨的影响,同时还受人类活动等其它因素的影响;③交叉小波变换分析表明降雨与地下水位的主共振周期均为1 a左右;第四系和岩溶含水层水位动态分别落后于降雨144.14 d和172.62 d,两者仅相差28.48 d,水力联系较为密切。以上结论说明,济南市西郊地下水动态对降雨的响应是显著和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西郊 降雨量 地下水水位 小波分析 响应机制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小清河干流河流健康综合评价
9
作者 韩笑宇 武玮 +4 位作者 李振卿 乔立峰 樊雷 李霞 吕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0-580,共11页
为深入分析变化环境下小清河干流的河流健康状况,构建包含水量、水质、水生生物、河流生境、社会服务和流域脆弱性6个准则层共17个评价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析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健康评价,以期为维持水生态平衡、实... 为深入分析变化环境下小清河干流的河流健康状况,构建包含水量、水质、水生生物、河流生境、社会服务和流域脆弱性6个准则层共17个评价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析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健康评价,以期为维持水生态平衡、实现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小清河干流河流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8个评价点位健康指数位于[61.82,69.73],其中黄台桥得分最高、岔河得分最低,不同点位间差距不大;准则层中水量得分最高,水生生物和流域脆弱性得分最低,水质和河流生境在不同点位之间差距较大;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外部压力下,河流健康体现出较大的脆弱性,因此未来提升河流健康状况需重点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和流域应对变化环境进行适应性恢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河 河流健康 指标体系 流域脆弱性
下载PDF
济南四大泉群附近补给路径及补给比例研究
10
作者 李常锁 高帅 +7 位作者 殷延伟 逄伟 孙斌 柳浩然 陈奂良 刚什婷 邢立亭 耿付强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5-886,共12页
济南地区岩溶大泉是集供水、旅游、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自然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增强,各岩溶大泉受到水质劣化、流量衰减的威胁。为了明确济南四大泉群附近主要补给路径,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泉水资源,文... 济南地区岩溶大泉是集供水、旅游、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自然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增强,各岩溶大泉受到水质劣化、流量衰减的威胁。为了明确济南四大泉群附近主要补给路径,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泉水资源,文章采用流速流向定量分析、地下水流场分析、水化学同位素分析、聚类分析、三端元混合比计算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济南四大泉群主要补给路径,定量计算了各泉群补给路径贡献比例。研究表明,四大泉群的主要补给路径可划分为西部、南部、东南部补给路径,每个泉群受到不同补给路径的混合补给作用,其中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泉群的主要补给来源分别为南部补给路径(流量占比40.21%)、东南部补给路径(流量占比47.42%)、西部补给路径(流量占比47.13%)、南部补给路径(流量占比51.04%),研究工作可为我国北方岩溶大泉成因机制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趵突泉泉域 流速流向 水化学同位素 补给路径 补给比例
下载PDF
长时间尺度下济南泉水动态特征与驱动因素演变分析
11
作者 孙斌 李常锁 +4 位作者 许庆宇 高帅 刘春伟 邢立亭 于令芹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8-906,916,共10页
为识别60多年济南市区泉水动态变化规律,以长系列动态监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水均衡分析等方法,对泉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自然-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四大泉群动态经历了壮观喷涌... 为识别60多年济南市区泉水动态变化规律,以长系列动态监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水均衡分析等方法,对泉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自然-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四大泉群动态经历了壮观喷涌、景观衰减、长期间断断流和调控复涌四个变化阶段,总体表现为驱动因素逐渐增多,泉水复涌前降水量影响逐渐减弱,开采量、城市建设及水利工程影响逐渐增强,复涌后人工调控占据主导作用。定量识别出:一阶段主控因素为降水量和开采量,平均影响量58.17、-9.58万m^(3)·d^(-1),二阶段主控因素降水量、开采量和水利工程,平均影响量52.01、-42.61、-5.98万m^(3)·d^(-1),三阶段主控因素为开采量、降水量、水利工程和城市建设,平均影响量-51.82、51.42、-6.92、-2.40万m^(3)·d^(-1),四阶段主要受控降水量、开采量、生态补源、城市建设和水利工程,平均影响量为55.38、-25.44、10.36、-8.99、-6.56万m^(3)·d^(-1)。相关研究可为北方岩溶泉水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四大泉群 泉水动态特征 驱动因素
下载PDF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环境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初探——以“有机化学”为例
12
作者 张永芳 刘素 姚伟 《新校园》 2023年第10期31-32,35,共3页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调整。在当前专业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教学压力大的背景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社会对环境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调整。在当前专业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教学压力大的背景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目标,建立学生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专业课程教学 教学压力 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机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学时 专业定位
原文传递
二硫化钼-水滑石复合材料对水中Cu(Ⅱ)、Pb(Ⅱ)和Cd(Ⅱ)的吸附机制
13
作者 苏欣悦 李静 +3 位作者 于海琴 温蓓 裴志国 闫良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4-463,共10页
二维层状纳米材料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而吸附机制一直是研究难点和热点.为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明确吸附反应机制,以典型的水滑石和二硫化钼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镁铝水滑石,然后利用水热法负载二硫化钼,制备了复合材料(MoS_(2)... 二维层状纳米材料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而吸附机制一直是研究难点和热点.为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明确吸附反应机制,以典型的水滑石和二硫化钼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镁铝水滑石,然后利用水热法负载二硫化钼,制备了复合材料(MoS_(2)-LDH).结果表明,MoS_(2)-LDH对水中Cd(Ⅱ)、Pb(Ⅱ)和Cu(Ⅱ)的吸附作用机制包括沉淀、络合、同晶置换和静电吸引作用,其中沉淀作用为主导,贡献率占46.57%—58.32%,其次为络合作用(27.15%—32.08%)和同晶置换作用(10.75%—17.86%),静电吸引的贡献最小(3.33%—4.26%);吸附过程与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相符,最大吸附量达到48.31、71.33、77.16 mg·g^(-1).对高效去除重金属的吸附机制的详细研究,可为二维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废水 吸附机制 沉淀 络合作用
原文传递
冬小麦测墒补灌下土壤氮素迁移特征模拟研究
14
作者 余静 庞桂斌 +5 位作者 于浩洋 薛建文 丛鑫 张立志 王昕 徐征和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探究冬小麦测墒补灌条件下土壤氮素迁移特征。【方法】基于田间试验,设置4个灌溉处理,灌水上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60%~70%(W1)、70%~80%(W2)、80%~90%(W3)和不灌溉处理(CK),施氮量均为240 kg/hm^(2)。利用田间试验数据对RZWQ... 【目的】探究冬小麦测墒补灌条件下土壤氮素迁移特征。【方法】基于田间试验,设置4个灌溉处理,灌水上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60%~70%(W1)、70%~80%(W2)、80%~90%(W3)和不灌溉处理(CK),施氮量均为240 kg/hm^(2)。利用田间试验数据对RZWQM 2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进而模拟水氮调控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土壤剖面含水率、土壤硝态氮量和产量的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为9.3%~25.0%、0.3%~29.7%、4.03%~11.19%,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8.0%~24.2%、1.4%~30.4%、5.29%~11.98%,一致性指标(D)均高于0.65;基于验证后的RZWQM 2模型,在W1、W2、W3测墒补灌条件下,设置5个氮素施用水平(180、200、220、240kg/hm^(2)和260kg/hm^(2)),W2、W3处理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W1处理分别增加了30.9%~59.7%、49.6%~79.6%;W2条件下,将施氮量控制在220~240kg/hm^(2)更有利于土壤硝态氮在0~1m土层内的累积,累积量为108.30~125.10kg/hm^(2)。【结论】RZWQM2模型可用于模拟冬小麦测墒补灌条件下的土壤氮素迁移,测墒补灌W2和施氮量220~240 kg/hm^(2)为合理的水氮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ZWQM 2模型 测墒补灌 水氮调控 硝态氮累积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利用简化曲线交会法初步确定HDPE土工膜厚度
15
作者 薛霞 汪万升 +2 位作者 李旺林 王波雷 卢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8,共9页
采用曲线交会法确定平原水库库盘土工膜厚度时,存在材料特性曲线难获得、需多次读图取数、重复试验次数多、可选择性小等不便之处。为此,基于曲线交会法的基本原理和材料弹性阶段的线弹性与双曲线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推导了初步确定高密... 采用曲线交会法确定平原水库库盘土工膜厚度时,存在材料特性曲线难获得、需多次读图取数、重复试验次数多、可选择性小等不便之处。为此,基于曲线交会法的基本原理和材料弹性阶段的线弹性与双曲线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推导了初步确定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厚度的简化曲线交会法(包括简化线弹性法和简化双曲线法),并对新疆某平原水库HDPE土工膜厚度的选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与曲线交会法相比,简化曲线交会法计算误差较小,拉应力安全系数误差平均约为2.22%,应变安全系数误差平均约为-4.24%,说明该方法较为准确合理;(2)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正方形孔隙拉应力安全系数最低,以其为该工程安全运用的判断基准;(3)对同一孔隙条件,安全系数随土工膜厚度增加而增加,且呈近似线性关系;(4)通过计算得到满足安全系数要求的HDPE土工膜厚度范围为≥0.5 mm。简化曲线交会法有助于土工膜厚度确定时的便捷计算,可以满足工程设计阶段初步确定HDPE土工膜厚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膜厚度 曲线交会法 简化线弹性法 简化双曲线法 安全系数 平原水库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葡萄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于浩洋 庞桂斌 +5 位作者 付玉荣 刘洪玲 苏学伟 张立志 王昕 徐征和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1,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鲜食葡萄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玫瑰香葡萄为对象开展设施研究,在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着色期以及全生育期分别进行水分胁迫,并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溉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生育期水... 为了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鲜食葡萄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玫瑰香葡萄为对象开展设施研究,在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着色期以及全生育期分别进行水分胁迫,并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溉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葡萄光合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梢生长期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受水分胁迫影响最小,与对照组相比减小8.96%;果实膨大期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受水分胁迫影响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减小13.14%;萌芽期水分胁迫提产效果显著,可增产9.87%;着色期水分胁迫有利于果实维生素C以及还原糖的积累,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提升果实品质,且对产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水分胁迫 光合作用 生理特性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废旧金属旋转偏析纯化再生机理与方法
17
作者 张厚源 钱国余 +1 位作者 庞嘉晨 王志 《矿冶》 CAS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针对传统废旧金属回收方法流程长、效率低、传质慢的问题,借助水模型试验开展旋转偏析过程杂质强化去除的机理研究,为旋转偏析技术回收废旧金属提供动力学基础。试验分别通过流场可视化处理和流速的测定对溶质在废旧金属熔体中的传输进... 针对传统废旧金属回收方法流程长、效率低、传质慢的问题,借助水模型试验开展旋转偏析过程杂质强化去除的机理研究,为旋转偏析技术回收废旧金属提供动力学基础。试验分别通过流场可视化处理和流速的测定对溶质在废旧金属熔体中的传输进行分析,发现旋转偏析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杂质原子在熔体中的传质效率,降低生长界面处杂质的传质阻力。水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旋转偏析炉内流场的循环运动模式有利于杂质向远离生长界面处运动,但在低转速条件下循环流动较弱,杂质的排除能力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转速增加到800r/min时,杂质无法有效向远结晶器端输送,不利于杂质去除;平均流速随着结晶器转速的增加而增加,结晶器转速从200r/min增加到800r/min时,各点流速平均增大2倍;流场平均流速随着结晶器浸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结晶器转速为200r/min时,随着结晶器浸入水深的1/2增加到4/5,近结晶器液面端流速从0.02m/s增加到0.04m/s,其他各测速位点流速均有明显提高,平均流速增大1倍;流场平均流速随着结晶器直径与坩埚直径比例增大而增大,直径比从1/7增大到1/2,流场内平均流速增大了4倍左右。试验证明,适当增大转速、结晶器浸入深度以及结晶器与坩埚的直径比都能提高旋转驱动力,从而提高溶质在熔体中的传输速率,获得高效、均匀的浓度场。本研究中,在结晶器与坩埚直径比为1/3、结晶器浸入深度为4/5时,杂质的传输效果和浓度场的均匀度均较好,有利于旋转偏析过程杂质的有效脱除。在水模型基础上开展的铝熔体旋转偏析除杂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晶器转速为400r/min时,铅的去除效率最高可以达到66%,旋转偏析回收废旧金属资源可以改善传统回收方法流程长、效率低的问题,实现金属杂质的深度高效去除,满足金属资源的高值化回收利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再生 杂质分离 水物理模型 强化传质
下载PDF
新城市主义引导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实践审视——以济南新东站TOD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交国 孙海军 +1 位作者 刘清春 刘靖 《科学与管理》 2018年第4期61-65,共5页
新城市主义思想及理论对城市空间开发与再生产具有重要的警示与借鉴意义,已成为许多政府实施空间优化与治理的重要准则。论文基于相关理论梳理,结合济南市新东站TOD规划设计实践解析,分析新城市主义理论对区域性交通枢纽规划乃至城市空... 新城市主义思想及理论对城市空间开发与再生产具有重要的警示与借鉴意义,已成为许多政府实施空间优化与治理的重要准则。论文基于相关理论梳理,结合济南市新东站TOD规划设计实践解析,分析新城市主义理论对区域性交通枢纽规划乃至城市空间单元规划的影响机制,并系统总结城市规划实践过程中实施新城市主义理论应秉承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市主义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TOD 济南新东站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地下滴灌冬小麦和夏玉米水氮利用效率影响研究
19
作者 甄玉月 徐立荣 高海威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1-49,共9页
【目的】探索冬小麦、夏玉米地下滴灌条件下最佳灌水施氮制度。【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设置4个灌水水平,冬小麦:W1:2580 m^(3)/hm^(2)、W2:2240 m^(3)/hm^(2)、W3:2020 m^(3)/hm^(2)、W4:1560 m^(3)/hm^(2),夏玉米:W1:1306 m^(3)... 【目的】探索冬小麦、夏玉米地下滴灌条件下最佳灌水施氮制度。【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设置4个灌水水平,冬小麦:W1:2580 m^(3)/hm^(2)、W2:2240 m^(3)/hm^(2)、W3:2020 m^(3)/hm^(2)、W4:1560 m^(3)/hm^(2),夏玉米:W1:1306 m^(3)/hm^(2)、W2:1088 m^(3)/hm^(2)、W3:814 m^(3)/hm^(2)、W4:650 m^(3)/hm^(2),2个施氮水平,冬小麦、夏玉米均为:F1:180 kg/hm^(2)、F2:100 kg/hm^(2),研究水氮耦合对冬小麦、夏玉米水氮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结果】W2F1处理冬小麦产量最大,继续增加灌水量冬小麦产量并未增加,而夏玉米产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土壤氮素残留量均表现为F1处理>F2处理,且冬小麦氮素残留量随灌水量增加先减少后增加,W1处理夏玉米氮素残留量最大,冬小麦、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均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冬小麦、夏玉米耗水量均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水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结论】拟合优化表明,冬小麦的适宜灌水量为214 mm,适宜施氮量100 kg/hm^(2);夏玉米适宜灌水量为103 mm,适宜施氮量1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水氮利用效率 地下滴灌 产量
下载PDF
聚合铝钛基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
20
作者 潘娜 田昌 +6 位作者 怀兰坤 刘玉玉 张芬芬 高晓梅 刘伟 闫良国 赵艳侠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9-1018,共10页
聚合铝钛基絮凝剂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聚合絮凝剂,研究证明其具有铝盐絮凝剂有机物去除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也具有钛盐混凝剂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和沉降性能好的优点。研究通过慢速滴碱法与电渗析法制备了两种聚合氯化铝钛絮凝剂(PATC)... 聚合铝钛基絮凝剂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聚合絮凝剂,研究证明其具有铝盐絮凝剂有机物去除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也具有钛盐混凝剂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和沉降性能好的优点。研究通过慢速滴碱法与电渗析法制备了两种聚合氯化铝钛絮凝剂(PATC),对两种不同制备方法的PATC进行了絮凝剂结构、絮凝效果以及絮凝动力学三个方面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E-PATC的中、高聚体比S-PATC多3.89%,Zeta电位高8.9 mV。对两者的絮凝动力学进行了对比,发现E-PATC的生长速度快,絮体粒径大,易沉降。综上,E-PATC与S-PATC的絮凝效果相差不大,但E-PATC絮凝产生的絮体粒径大,不易破碎,具有更好的沉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铝钛基絮凝剂 混凝 聚合 电化学 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