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6态Al_(2)O_(3np)/7075复合材料组织、力学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1
作者 田大海 禚昌岩 李文节 《铸造》 CAS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通过搅拌铸造工艺制备了2wt.%Al_(2)O_(3np)7075复合材料,然后对复合材料进行了T6热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和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对热处理前后Al_(2)O_(3np)/7075复合... 通过搅拌铸造工艺制备了2wt.%Al_(2)O_(3np)7075复合材料,然后对复合材料进行了T6热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和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对热处理前后Al_(2)O_(3np)/7075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np)的添加极大地细化了7075合金的α-Al晶粒的尺寸,对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之后,组织中元素成分偏析减少,MgZn_(2)析出相弥散分布于Al基体内。与Al_(2)O_(3np)/7075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比,T6态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在30 N、0.35 m/s的摩擦条件下,T6态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分别为0.0116 mg/m和0.2528,与铸造复合材料相比磨损量和摩擦系数分别降低了64.19%和23.32%。铸态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以粘着磨损为主,而T6态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以轻微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np)/7075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摩擦磨损 力学性能 热处理
下载PDF
实用化量子通信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周飞 王向斌 《信息安全研究》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量子通信是唯一得到严格证明、能从原理上确保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技术.狭义地讲,量子通信技术指的是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基于理想BB84协议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被证明是绝对安全的,而现实系统无法完全满足理想化条件,其中非理想光源很容易受... 量子通信是唯一得到严格证明、能从原理上确保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技术.狭义地讲,量子通信技术指的是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基于理想BB84协议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被证明是绝对安全的,而现实系统无法完全满足理想化条件,其中非理想光源很容易受到光子数分束攻击,而基于BB84协议的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方案能很好地解决非理想光源的安全通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密钥分发 光子数分束攻击 诱骗态 无条件安全
下载PDF
极化电极均匀化设计调控铌酸锂周期极化占空比
3
作者 刘齐鲁 郑名扬 +6 位作者 高洋 张龙喜 宋于坤 王孚雷 刘宏 王东周 桑元华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9-457,I0004,共10页
准相位匹配(QPM)理论上能够充分利用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系数、无走离效应,在光学频率转换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铌酸锂晶体(LiNbO_(3),LN)具有高非线性光学系数、宽通光范围和低生长成本,因此基于铌酸锂铁电畴结构设计获得的周期极化铌酸... 准相位匹配(QPM)理论上能够充分利用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系数、无走离效应,在光学频率转换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铌酸锂晶体(LiNbO_(3),LN)具有高非线性光学系数、宽通光范围和低生长成本,因此基于铌酸锂铁电畴结构设计获得的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PPLN)成为准相位匹配技术的理想选择。目前制备PPLN晶体最常用的方法是外加电场极化法,制备过程中,电极结构的参数对极化过程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实时监测下的电场极化过程,结合有限元分析,对不同电极结构的空间电场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电极边缘出现电场极大值,而电极内部的电场分布相对均匀。基于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多通道电极结构的设计方案,以实现极化空间内部电场的均匀分布。本研究采用十通道电极进行极化实验,通过表征每个通道的占空比,发现内部八个通道的占空比大小均匀且在50%±5%范围,通过晶体的倍频实验验证发现十通道周期极化样品中中间通道相对边缘通道的非线性转换效率明显提升并分布均匀,证明其中间通道具有占空比可控的均匀极化结构,为极化空间电场均匀化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合理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 周期极化铌酸锂 非线性光学 空间电场分布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量子通信的前沿、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向斌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92,共6页
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科学的重要分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应用是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可为通信双方提供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方式,其理论安全性由量子力学规律保证。量子密钥分发因其无条件安全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 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科学的重要分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应用是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可为通信双方提供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方式,其理论安全性由量子力学规律保证。量子密钥分发因其无条件安全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量子密钥分发的广泛调研,系统地介绍了量子密钥分发的主要内容、理论安全性证明现状和实际安全性证明现状,着重介绍了诱骗态方法和测量装置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案;同时针对量子密钥分发在信道衰减严重时面临的问题做了系统调研,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的主流解决方法,即量子中继或卫星中继;最后指出量子密钥分发已经由理论模型发展到实际系统,为后续开展量子密钥分发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密钥分发 无条件安全性 现实条件安全性 纠缠分发 量子中继
下载PDF
五碲化锆超快光激发表面电流特性研究
5
作者 吕海慧 李敏 +4 位作者 夏宇 刘峥 贺明洋 袁帅 曾和平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3-738,共6页
利用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研究飞秒光激发狄拉克半金属五碲化锆表面产生的瞬态光电流,进而分析五碲化锆产生太赫兹辐射的几种物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偏振无关的光电流是表面电流的主要成分,同时太赫兹振幅与泵浦脉冲的线偏振相关,表明... 利用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研究飞秒光激发狄拉克半金属五碲化锆表面产生的瞬态光电流,进而分析五碲化锆产生太赫兹辐射的几种物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偏振无关的光电流是表面电流的主要成分,同时太赫兹振幅与泵浦脉冲的线偏振相关,表明部分电流产生于非线性光整流效应。圆偏振光泵浦下,太赫兹振幅随泵浦脉冲呈四倍周期性变化,证实五碲化锆在飞秒脉冲泵浦下产生圆偏振光电流效应。进一步分析超短激光脉冲激发下的太赫兹时域电场,揭示五碲化锆在光诱导下发生反演对称性破缺,产生B声子,形成瞬态外尔点,发生从狄拉克态到外尔态的转变。这对研究拓扑相变和其他拓扑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光谱 狄拉克材料 五碲化锆 圆偏光电流效应
下载PDF
基于双波长激光器的集成化中红外双光梳系统(特邀)
6
作者 杨梅 闻齐 +2 位作者 刘婷婷 闫明 曾和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18,共9页
中红外双光梳光谱检测系统因其高分辨、高灵敏、快速测量的特性为极低浓度气体的标定带来了革新技术。本文用单腔双波长激光器输出的异步双波长脉冲替代两台锁模激光器,结合非线性差频技术,发展了集成实用化的中红外双光梳系统。共腔产... 中红外双光梳光谱检测系统因其高分辨、高灵敏、快速测量的特性为极低浓度气体的标定带来了革新技术。本文用单腔双波长激光器输出的异步双波长脉冲替代两台锁模激光器,结合非线性差频技术,发展了集成实用化的中红外双光梳系统。共腔产生的1034 nm与1039 nm双波长脉冲序列,其重复频率差约为1.18 kHz,且因共模噪声被抑制,脉冲间的相对稳定性较高。利用级联放大器将种子脉冲光功率提升至1.1 W后,与2 W的1549.315 nm的连续激光非线性差频,将激光器输出波段拓展至中红外。产生的中红外激光功率可达3.5 mW,光谱覆盖范围超过50 nm。对中红外双光梳的相干性进行测量,与1μm的底层双光梳相比,中红外双光梳拍频梳齿频率间隔、信噪比、线宽等无明显劣化,可为复杂环境下的痕量分析提供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光学频率梳 双光梳光谱技术 中红外 双波长锁模
下载PDF
基于被动同步的宽调谐中红外差频技术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博文 武佳美 +5 位作者 徐明航 江云峰 郝强 杨康文 黄坤 曾和平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33-336,共4页
实验搭建了基于同步脉冲泵浦的非线性差频中红外光源,利用主-从注入式全光调制技术实现了保偏掺饵和掺镱锁模光纤激光器的被动同步输出,结合高非线性光纤光谱展宽和宽带可调谐滤波器,获得了2940~3260 nm宽波段可调谐的中红外皮秒激光,... 实验搭建了基于同步脉冲泵浦的非线性差频中红外光源,利用主-从注入式全光调制技术实现了保偏掺饵和掺镱锁模光纤激光器的被动同步输出,结合高非线性光纤光谱展宽和宽带可调谐滤波器,获得了2940~3260 nm宽波段可调谐的中红外皮秒激光,平均功率为580~926 mW,最大泵浦光转换效率为41%。实验发现,小功率的同步诱导脉冲注入可以大幅降低中红外参量产生的泵浦阈值,从而放宽了高效率中红外产生对高功率泵浦光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可调谐激光 差频产生 红外激光 同步激光
原文传递
信息时代的铌酸锂晶体: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宏 桑元华 +2 位作者 孙德辉 王东周 王继扬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8-715,共8页
铌酸锂晶体具有非线性效应、电光效应、声光效应、光折变效应、压电效应与热释电效应等多种物理特性,在表面声波器件、光电器件、声光器件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铌酸锂晶体历久弥新,随着材料特性的不断开发,新功... 铌酸锂晶体具有非线性效应、电光效应、声光效应、光折变效应、压电效应与热释电效应等多种物理特性,在表面声波器件、光电器件、声光器件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铌酸锂晶体历久弥新,随着材料特性的不断开发,新功能、新器件、新应用层出不穷,尤其是铌酸锂单晶薄膜在薄膜滤波器、集成光电器件等领域的性能具有明显优势,被称为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关键材料。应用器件的发展正迫切要求基质晶体材料的发展,本文通过简述近年来铌酸锂的新发现、新应用,相应地探讨了铌酸锂晶体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 单晶薄膜 大尺寸 集成光电器件
下载PDF
基于激光波长跟踪的高精度光纤时间传递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法喜 赵侃 +1 位作者 李立波 郭宝龙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09-218,共10页
时间传递不确定度是光纤时间传递系统的核心指标,商用通讯激光模块波长的不一致和波长的漂移所引入的光纤色散效应是影响时间传递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波长跟踪的高精度时间传递方法,在双向同波分时方案基础上,通... 时间传递不确定度是光纤时间传递系统的核心指标,商用通讯激光模块波长的不一致和波长的漂移所引入的光纤色散效应是影响时间传递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波长跟踪的高精度时间传递方法,在双向同波分时方案基础上,通过波长测量并利用双层控温保持了双向波长的长期一致性,进而大幅改善了时间传递不确定度指标,该方法在长距离光纤时间传递系统中尤其重要.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在0.005,250,500,750 km不同长度的实验室光纤链路上进行了实验验证,时间同步偏差均优于5 ps,并在750 km实验室链路上实现了稳定度为4.7 ps@1 s,0.4 ps@4×10^(4) s和时间传递不确定度8.4 ps的高精度时间传递,为远距离高精度光纤时间传递工程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链路 时间同步 同步网络 波长跟踪
下载PDF
量子密钥分发中波长相关攻击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飞 赵梅生 王向斌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2014年第3期322-328,共7页
本文主要解决在现实条件下,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光纤分束器的波长相关特性引起的测量基矢选择不随机的安全性问题,通过分析分束器波长相关性引起的误码粒子分布偏差的大小,理论推算实际系统中可提炼的最终安全码的下限,从而较好地解决了... 本文主要解决在现实条件下,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光纤分束器的波长相关特性引起的测量基矢选择不随机的安全性问题,通过分析分束器波长相关性引起的误码粒子分布偏差的大小,理论推算实际系统中可提炼的最终安全码的下限,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存在被动基矢选择的波长相关性漏洞的安全性问题,给出了类似安全性攻击方案的一个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密钥分发 非理想性 基矢随机选择 波长相关攻击 系统安全性
原文传递
基于被动全光同步的高效率中红外差频产生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明航 武佳美 +5 位作者 李博文 江云峰 郝强 杨康文 黄坤 曾和平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95-198,共4页
实验探究了基于被动全光同步的中红外差频产生技术,采用主-从注入锁定实现了全保偏掺镱和掺铒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同步脉冲输出,并经过级联光纤放大在PPLN晶体中获得了中心波长为3071 nm的中红外皮秒脉冲,最大泵浦光转换效率为68.3%,峰值... 实验探究了基于被动全光同步的中红外差频产生技术,采用主-从注入锁定实现了全保偏掺镱和掺铒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同步脉冲输出,并经过级联光纤放大在PPLN晶体中获得了中心波长为3071 nm的中红外皮秒脉冲,最大泵浦光转换效率为68.3%,峰值平均功率达1.36 W。研究发现,所使用的同步脉冲诱导差频技术能够显著降低中红外产生的泵浦阈值。此外,得益于脉冲产生、同步与放大全链路的保偏光纤架构,中红外超快光源表现出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平均功率的相对抖动低至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差频产生 同步激光 中红外激光
原文传递
全保偏掺铒光纤皮秒脉冲及高效率倍频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占军 郝强 +2 位作者 汤成 俞冰昊 曾和平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11-215,共5页
实验搭建了基于全保偏掺铒光纤激光器的高效率倍频光源。采用可饱和吸收镜进行锁模,并通过两级掺铒光纤放大器实现了高重复频率、窄光谱的线偏振皮秒脉冲输出。在PPLN晶体中对该脉冲进行倍频处理,获得了光谱宽度为0.68 nm、中心波长为77... 实验搭建了基于全保偏掺铒光纤激光器的高效率倍频光源。采用可饱和吸收镜进行锁模,并通过两级掺铒光纤放大器实现了高重复频率、窄光谱的线偏振皮秒脉冲输出。在PPLN晶体中对该脉冲进行倍频处理,获得了光谱宽度为0.68 nm、中心波长为774.8 nm的皮秒脉冲,平均功率为613 mW,最大转换效率为55.7%,倍频脉冲在3 h内平均功率的相对抖动低至0.6%。该光源具有结构紧凑、稳定性高的优势,可应用于超快光谱学、半导体测试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 倍频 全保偏 皮秒脉冲
原文传递
智能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13
作者 吴修齐 彭俊松 +1 位作者 张颖 曾和平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6-95,共20页
近年来,智能光子学领域取得了蓬勃发展。其中,机器学习算法与超快光学的结合展现出了巨大潜力,不仅给超快光学系统带来了新功能,也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性能。特别地,机器学习已在锁模激光器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着重介绍机器学习算法... 近年来,智能光子学领域取得了蓬勃发展。其中,机器学习算法与超快光学的结合展现出了巨大潜力,不仅给超快光学系统带来了新功能,也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性能。特别地,机器学习已在锁模激光器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着重介绍机器学习算法及控制系统在超快光纤激光器中的应用,包括产生和操控孤子锁模脉冲、时空锁模脉冲、呼吸子脉冲以及分形呼吸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锁模 孤子 呼吸子 智能
原文传递
量子通信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8
14
作者 吴华 王向斌 潘建伟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2014年第3期296-311,共16页
本文综述量子通信基本原理、方法、技术手段与应用.介绍量子保密通信基本协议和诱骗态方法,以及基于纠缠分发的量子通信,含基于纠缠光子对的量子保密通信、量子态隐性传输、纠缠光子对操控等.介绍量子通信的技术与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发展... 本文综述量子通信基本原理、方法、技术手段与应用.介绍量子保密通信基本协议和诱骗态方法,以及基于纠缠分发的量子通信,含基于纠缠光子对的量子保密通信、量子态隐性传输、纠缠光子对操控等.介绍量子通信的技术与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通信 量子密钥分发 BB84协议 诱骗态方法 量子隐形传态 纠缠光子对操控 量子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全保偏光纤利用脉冲同步技术差频产生中红外皮秒激光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晓蕾 甘继伟 +5 位作者 杨占军 曾静 贡航 黄坤 郝强 曾和平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8-211,共4页
搭建了主-从结构的全光被动同步激光器,将主激光器输出脉冲功率放大后注入从激光器,利用注入脉冲在从激光器中的交叉相位调制效应,实现了1029.9 nm泵浦光与1585.5 nm信号光的脉冲同步。采用声光调制器进行选频并配合级联光纤放大,提高... 搭建了主-从结构的全光被动同步激光器,将主激光器输出脉冲功率放大后注入从激光器,利用注入脉冲在从激光器中的交叉相位调制效应,实现了1029.9 nm泵浦光与1585.5 nm信号光的脉冲同步。采用声光调制器进行选频并配合级联光纤放大,提高了泵浦光脉冲的峰值功率,并通过优化光纤链路长度有效控制了泵浦光光谱展宽。该双色同步脉冲在PPLN晶体中进行非线性差频处理,当重复频率为100 kHz时,获得了3 dB光谱带宽为0.77 nm、中心波长为2940 nm的线偏振皮秒脉冲,最大单脉冲能量为1.8μJ,泵浦光转化效率为4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激光器 全保偏 差频产生 中红外激光
原文传递
高精度同步飞秒和皮秒脉冲产生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富琛 郭政儒 +4 位作者 董文乾 胡晓蕾 陈飞 郝强 曾和平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共6页
设计了一款重复频率精确锁定的飞秒脉冲和皮秒脉冲双路输出光纤激光器。该激光器采用输出为近傅里叶变换极限的皮秒脉冲作为种子源,其脉冲宽度为21 ps,重复频率为40 MHz。该种子脉冲经1∶1分束后,分别注入飞秒和皮秒脉冲放大链路中。通... 设计了一款重复频率精确锁定的飞秒脉冲和皮秒脉冲双路输出光纤激光器。该激光器采用输出为近傅里叶变换极限的皮秒脉冲作为种子源,其脉冲宽度为21 ps,重复频率为40 MHz。该种子脉冲经1∶1分束后,分别注入飞秒和皮秒脉冲放大链路中。通过有效管理脉冲放大过程中的非线性和色散,实现了宽带光谱飞秒脉冲和窄带光谱皮秒脉冲的同步输出。其中,飞秒脉冲放大链路是将皮秒种子脉冲先经过单模光纤功率放大器,而后在50 m保偏单模光纤中利用自相位调制效应进行光谱展宽,光谱展宽至6.12 nm;进一步采用光栅对去啁啾后,得到了脉冲宽度为483 fs、平均功率为210 mW的飞秒脉冲输出。皮秒脉冲放大链路的皮秒种子脉冲经过功率预放大、脉冲选单至10 MHz后,由200/40光子晶体光纤主放大器进行功率提升,得到了脉冲宽度为25 ps、单脉冲能量为1.4μJ、光谱宽度为0.86 nm的皮秒脉冲输出。此外,通过采用压电陶瓷精确控制和步进电机范围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皮秒种子源谐振腔重复频率的长时间精确锁定。激光器开启并达到热平衡后,8 h测量时间内重复频率峰峰值抖动小于3 mHz,标准偏差为0.31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 超短脉冲同步 锁模激光器 非线性效应
原文传递
全保偏被动同步的双色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江云峰 武佳美 +2 位作者 郝强 黄坤 曾和平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4-237,共4页
设计并搭建了被动全光同步的全保偏光纤激光系统,该系统能够长时稳定输出时域精确同步的双色超快脉冲。被动同步系统包含两台基于非线性放大环形镜锁模的掺铒与掺镱全保偏光纤激光振荡器,采用主从注入式整体结构,借助注入脉冲在从激光... 设计并搭建了被动全光同步的全保偏光纤激光系统,该系统能够长时稳定输出时域精确同步的双色超快脉冲。被动同步系统包含两台基于非线性放大环形镜锁模的掺铒与掺镱全保偏光纤激光振荡器,采用主从注入式整体结构,借助注入脉冲在从激光谐振腔中引入的非对易非线性相移,获得了自适应同步的锁模脉冲输出。通过优化主激光注入脉冲能量和从激光器腔内滤波带宽等实验参数,获得了长达26 mm的腔长失配容忍度。该脉冲同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即插即用、稳定性好、保偏输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模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 超快非线性光学
原文传递
非线性频率转换新原理新平台与新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险峰 郑远林 +3 位作者 刘海港 刘时杰 李渊华 赵晓晖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7-301,共25页
作为最早发现的非线性光学现象之一,非线性频率转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原理到应用均已不断成熟。非线性频率转换过程中新的相位匹配原理被不断提出和实现。除此之外,随着集成光学、结构光子学及量子光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非线性频率转... 作为最早发现的非线性光学现象之一,非线性频率转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原理到应用均已不断成熟。非线性频率转换过程中新的相位匹配原理被不断提出和实现。除此之外,随着集成光学、结构光子学及量子光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非线性频率转换在各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又重新焕发活力,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篇综述围绕非线性频率转换主题,突出非线性频率转换的新原理、新平台与新应用研究,并以本团队研究成果为基础,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非线性界面相位匹配新原理;结构光场非线性谐波调控;铌酸锂薄膜集成非线性光学新平台;单光子频率转换、光量子接口等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非线性频率转换 结构光子学 集成光学 量子光学
原文传递
多通道PPLN波导温度控制方法
19
作者 衣坤朋 姚权 +4 位作者 蔺际超 樊景丽 魏代营 高洋 郑名扬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66-172,共7页
转换效率是周期性极化铌酸锂(PPLN)波导的主要性能指标,其与温度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受限于工艺问题,波导各个通道之间的一致性很难保证。提出一种多通道波导的温度自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FPGA芯片获取与多通道波导对应的多个单光子探... 转换效率是周期性极化铌酸锂(PPLN)波导的主要性能指标,其与温度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受限于工艺问题,波导各个通道之间的一致性很难保证。提出一种多通道波导的温度自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FPGA芯片获取与多通道波导对应的多个单光子探测器探测到的光子数,并通过相应均衡算法来处理各个通道的光子数,从而确定多通道波导的最佳温度工作点,达到自动调节波导温度的目的。通过FPGA实现半导体制冷片(TEC)驱动控制、具有主动淬灭和快速恢复功能的单光子探测器,并通过均衡算法实现多通道波导温度的自动控制,实现探测效率更均匀的多通道上转换单光子阵列探测器,极大地减少前期人力投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极化铌酸锂(PPLN) 多通道PPLN波导 单光子阵列相机 FPGA 单光子探测器
原文传递
全光纤高能量飞秒脉冲激光放大系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锋 李敏 +4 位作者 杨康文 贺明洋 夏宇 袁帅 曾和平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研究了一种全光纤飞秒脉冲放大系统。其采用非线性放大环形镜结构的谐振腔输出宽光谱种子光,通过光纤啁啾脉冲放大技术抑制功率放大过程中的非线性累积;主放大部分结合双包层光纤与大模场光子晶体光纤熔接技术,输出中心波长1030nm,平均... 研究了一种全光纤飞秒脉冲放大系统。其采用非线性放大环形镜结构的谐振腔输出宽光谱种子光,通过光纤啁啾脉冲放大技术抑制功率放大过程中的非线性累积;主放大部分结合双包层光纤与大模场光子晶体光纤熔接技术,输出中心波长1030nm,平均功率16.9W的高质量皮秒脉冲,经空间光栅对补偿色散后脉冲宽度324fs,单脉冲能量12.2μJ,峰值功率约26.4MW。该放大系统采用保偏光纤特种熔接技术实现全光纤化,相较于空间耦合放大具有光路结构简单,环境稳定性高等特点,有望推动高能量飞秒光纤激光工业化进程,提升其在复杂使用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脉冲激光 光子晶体光纤 单脉冲能量 双包层光纤 保偏光纤 峰值功率 放大系统 谐振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