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像学评估及近期临床效果评价
1
作者 周德威 陈奉勇 李梁涛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5年第1期398-406,共9页
目的:探究个性化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初次手术患者的影像学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99例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 目的:探究个性化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初次手术患者的影像学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99例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 = 152)与个性化组(n = 147)。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式治疗,个性化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全膝关节置换术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下肢力线、假体位置、术中无拇指实验合格率、术中胫骨试模抬离阳性率、手术时间、血红蛋白、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等多项指标。结果:较常规组,个性化组术后平片提示有着更优良的下肢力线和假体位置。个性化组无拇指实验合格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ing and recent clinical outcomes of personaliz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surgery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Methods: This study wa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99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in the Department of Joint and Sports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ing Medical College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 (n = 152) and the personalized group (n = 147)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ays of receiving surgery.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total knee replacement, and patients in the personaliz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ersonalized total knee replacemen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lower limb force line, the prosthesis position, intraoperative thumbless experiment pass rate, intraoperative tibial trial mold lifting off the positive rate, the operation time, hemoglob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New York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e and other indicator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plain radiographs of the personalized group suggested a better lower limb line of force and prosthesis position. The pass rate of thumbless test in the personaliz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tibial trial lifting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ersonalized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HSS score in the 3rd postoperative month was better in the personalized group than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n knee functio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Postoperative Hemoglobin in the personaliz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emoglobin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Hemoglob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For the remaining indicator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sonalized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total knee replacement, personalized total knee replacement achieves a more optimal lower extremity line of force and prosthesis placement, and demonstrates better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s. Personaliz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s a viable surgical option in primary total knee repla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个性化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影像学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半月板修复方式与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胫股关节的接触力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元民 王国栋 +2 位作者 赵晓伟 张玉革 冯世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15-2918,共4页
目的:研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后不同的半月板手术方式对胫股关节接触力学的影响。方法:每具膝关节均记录以下3种状态:对照组(完整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和半月板修复术后。首先记录对照组(完整半月板)的接触图;制备桶柄样撕裂的半月板模... 目的:研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后不同的半月板手术方式对胫股关节接触力学的影响。方法:每具膝关节均记录以下3种状态:对照组(完整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和半月板修复术后。首先记录对照组(完整半月板)的接触图;制备桶柄样撕裂的半月板模型;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处理桶柄样半月板损伤:垂直缝合、水平缝合、交叉缝合及半月板切除。24具标本随机用上述办法处理,所以最终每种手术方式均含有6具标本。记录瞬时接触面积(instantaneous contact area,CA)、平均接触压力(mean contact pressure,MCP)及峰值接触压力(peak contact pressure,PCP)。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桶柄样撕裂的半月板与对照组相比,CA显著减少,MCP(P<0.001)和PCP(P<0.001)明显升高。半月板缝合术后膝关节的接触力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平、垂直及交叉缝合后CA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半月板切除术相比,3种缝合方式导致的MCP及PCP改变更接近于对照组,MCP和PCP恢复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851和0.987)。结论:水平、垂直及交叉缝合半月板后胫股关节的接触力学优于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因此,对于桶柄样半月板撕裂的患者,应尽量选择半月板缝合术,以延缓或者避免膝关节的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桶柄样撕裂 缝合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半月板部分切除后胫股关节接触面积及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元民 王国栋 +4 位作者 张玉革 赵晓伟 王雷 李炳亮 孔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4期3779-3784,共6页
背景:生物力学实验有助于阐明为何半月板切除后会导致进行性的软骨病变。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原因复杂,包括生物学、力学以及结构通路等。目的:研究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后胫股关节接触面积、压力及半月板应变的变化。方法... 背景:生物力学实验有助于阐明为何半月板切除后会导致进行性的软骨病变。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原因复杂,包括生物学、力学以及结构通路等。目的:研究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后胫股关节接触面积、压力及半月板应变的变化。方法:取8具新鲜冷冻的混合品种的狗后肢膝关节标本,序贯进行以下半月板切除操作,采取百分比来计算每一样本半月板切除的范围:①内30%的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②内75%的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③内侧半月板后角完全切除。用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测试实验机(MTS 858)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统计学比较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结论:半月板组织切除越多,内侧和外侧胫股关节接触面积下降越明显,内侧半月板后角切除75%和全切后,内侧接触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侧半月板后角完全切除之后,外侧接触面积显著减少。内侧半月板后角切除75%和全切之后,内侧间室的接触压力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侧半月板后角完全切除后外侧间室接触压力显著降低(P<0.05)。因为半月板组织的切除,其相应的应变下降,但是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半月板切除多少决定术后半月板的生物力学功能;对于半月板撕裂,尤其是"红区"损伤,应尽量选择半月板缝合术,减少半月板切除范围,以避免或者延缓膝关节的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植入物 关节植入物 半月板 生物力学 损伤 半月板切除术 胫股关节 接触面积 接触压力 应变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与关节液和血清中chemerin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段国庆 任春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chemerin受刺激后可进一步扩增炎症信号,导致炎症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释放。提示chemerin可能作为软骨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在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chemerin水... 背景:研究发现,chemerin受刺激后可进一步扩增炎症信号,导致炎症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释放。提示chemerin可能作为软骨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在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关节液和血清中的chemerin水平进行检测,骨关节炎影像学严重程度评分采用国际公认的Kellgren-Lawrence(K-L)评分系统。结果与结论: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Kellgren-Lawrence分级有显著相关性(r=0.981,P<0.001和r=0.901,P<0.001),且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关节液中chemerin水平呈正相关(r=0.596,P<0.01)。结果表明,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影像学K-L分级严重程度正相关,chemerin水平可作为骨关节炎诊断及判断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CHEMERIN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股骨柄假体联合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DDH
5
作者 牛聪 刘庆宽 +4 位作者 张元民 孔颖 王承群 张玉革 李慧敏 《实用骨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Wagner Cone生物型股骨柄假体联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20髋)CroweⅣ型... 目的探讨应用Wagner Cone生物型股骨柄假体联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20髋)CroweⅣ型DDH患者资料,其中女13例(17髋),男2例(3髋);年龄32~67岁,平均(51.7±10.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髋关节Hardinge入路,选择股骨小转子下横行截骨技术结合Wagner Cone生物型股骨柄假体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患者临床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收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手术前后下肢长度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随访期间观察截骨处的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7~36个月,平均(19.7±8.7)个月。手术时间72~235 min,平均(142.2±44.1)min;术中出血量为200~1800 mL。术后即刻X线片示股骨柄与髓腔均紧密压配,假体髓腔填充良好。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9.9±6.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1.1±2.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5.1±1.0)分改善至术后(1.6±0.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双下肢不等长相差(0.4±0.3)cm,与术前(4.0±0.6)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截骨端不愈合患者1例,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假体松动、下沉患者。结论Wagner Cone生物型股骨柄联合转子下横形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能获得满意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少,可有效平衡双下肢长度,减轻患者髋关节疼痛,并且能简化手术流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下横形截骨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术 Wagner Cone
下载PDF
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构建基于ERAS理念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贾静 徐冠群 +6 位作者 孟楠 王婷 王倩 侯丽 方玉凤 蒋玲玲 王国栋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43-248,共6页
目的探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构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方法成立“膝望圈”及圈外专家咨询团,依据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操作步骤,从人员、制度、方法、信息、... 目的探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构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方法成立“膝望圈”及圈外专家咨询团,依据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操作步骤,从人员、制度、方法、信息、设备5个层面分析现状,明确6大攻坚点,多方拟定对策并加以筛选判断,从组建多学科“环抱式”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五位一体“动无忧”康复安全策略、建立“智信行”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网络等方面改进。结果构建了基于ERAS理念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优化了膝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与改善前相比,康复风险评估落实率(41%提升至100%)及术后屈曲功能相关指标显著提升,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16.5±0.41)h降至(9.6±1.11)h]、膝关节屈曲达标时间[(147.4±17.6)h降至(86.9±10.1)h]、改善后临床路径完成时间、均次康复费用以及均次住院费用均显著下降。结论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推进基于ERAS理念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模式的构建,对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在医疗服务的现代化发展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题研究型品管圈 ERAS理念 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膝关节术后镇痛的护理
7
作者 张玉革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9期123-124,共2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于治疗中老年终末期膝关节疾病已成为公认的手术方法之一,其手术技术成熟,术后疗效显著。TKA在解除关节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膝关节置...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于治疗中老年终末期膝关节疾病已成为公认的手术方法之一,其手术技术成熟,术后疗效显著。TKA在解除关节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较其他骨科手术术后疼痛的强度较大,患者术后反应较为强烈,整体无痛病房的建立直接影响到术后早期患者的康复锻炼的效果和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整个围手术期手术效果的满意度。从2007年我科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以来,不断探索关于镇痛方案,并逐渐创建了无痛病房,对围手术期的镇痛逐渐掌握。其中术后镇痛的护理在膝关节置换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护理方案的探讨及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做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镇痛 围手术期 人工膝关节 knee ARTHROPLASTY 患者生活质量 膝关节疾病 置换手术 无痛 术后早期 术后疼痛 术后反应 手术效果 手术方法 疗效显著 康复锻炼 技术成熟 护理方案 关节疼痛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郑中忍 马辉 +2 位作者 杨飞 王国栋 赵晓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8期746-749,共4页
目的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翻修手术患者的翻修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与先前报道的结果进行对比。方法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自2014年1月至2021年11月完成的89例全膝关节翻修术患者资料,均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翻... 目的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翻修手术患者的翻修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与先前报道的结果进行对比。方法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自2014年1月至2021年11月完成的89例全膝关节翻修术患者资料,均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翻修手术,其中男28例,女61例;年龄27~84岁,平均(66.60±8.53)岁。左侧51例,右侧38例。将患者分为早期翻修组(假体使用年限低于2年)和晚期翻修组(假体使用年限不低于2年),对翻修手术的原因进行统计。结果49例(55.1%)全膝关节翻修原因为假体周围感染,18例(20.2%)为假体松动,10例(11.2%)为关节不稳,5例(5.6%)为疼痛,4例(4.5%)为假体周围骨折,2例(2.2%)脱位,1例(1.1%)聚乙烯磨损。89例假体使用时间为(2.69±3.15)年,早期组51例,假体使用时间为(0.66±0.45)年;晚期组38例,假体使用时间为(5.42±3.15)年。早期组中31例假体周围感染,9例关节不稳,4例疼痛,3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脱位,聚乙烯磨损和无菌性松动各1例。晚期组中18例假体周围感染,17例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关节不稳、疼痛各1例。结论假体周围感染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翻修原因,随后依次为假体松动、关节不稳、疼痛、假体周围骨折等,应注意围手术期假体周围感染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翻修术 翻修原因 假体周围感染 关节不稳 假体松动
下载PDF
细胞死亡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翟传兴 赵晟 +3 位作者 张泽浩 孙兆丰 王国栋 张元民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4454-4458,共5页
新的研究表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发展与预后可以受到各种细胞死亡的机制和细胞因子类型的调控。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OA的发病机制和其进展,为此本文阐述了各种细胞因子、细胞死亡的过程和OA之间的作用机制,本文阐述了细胞... 新的研究表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发展与预后可以受到各种细胞死亡的机制和细胞因子类型的调控。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OA的发病机制和其进展,为此本文阐述了各种细胞因子、细胞死亡的过程和OA之间的作用机制,本文阐述了细胞焦亡、铁死亡(ferroptosis)和细胞凋亡的细胞形态特征和分子机制,并回顾了近年来有关细胞死亡在OA中的作用机制的相关报道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细胞凋亡 铁死亡 骨关节炎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关节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陈奉勇 李梁涛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19863-19869,共7页
近年来,伴随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人工智能在多个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关节外科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疾病的影像学分析及诊断、术前规划、术中操作技术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在查阅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应用于关... 近年来,伴随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人工智能在多个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关节外科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疾病的影像学分析及诊断、术前规划、术中操作技术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在查阅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应用于关节外科中人工智能的技术分类,具体的应用方向及相关局限性,以期为临床工作及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关节外科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半月板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景致 马辉 +3 位作者 赵晟 王安琦 郑佳慧 张元民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85-90,93,共7页
半月板损伤常常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膝关节内结构复杂,临床上半月板损伤类型较多,明确损伤类型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剖析半月板的解剖结构,总结各类半月板损伤类型及治疗半月板损... 半月板损伤常常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膝关节内结构复杂,临床上半月板损伤类型较多,明确损伤类型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剖析半月板的解剖结构,总结各类半月板损伤类型及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最新进展,在向读者全面展示半月板的损伤及治疗的同时,帮助临床医生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选择更优的治疗方案。半月板根据损伤病因和撕裂方式有不同的分类方式,目前半月板损伤主要通过保守治疗、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及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进行治疗。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损伤类型及患者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然而,目前的治疗策略都存在相应的弊端。近年来,关于生物制剂和生物材料促进损伤半月板的愈合的研究愈来愈多,这类新兴的领域有望成为未来半月板损伤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修复术 半月板切除术
下载PDF
髓内持骨动力性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国栋 姜海波 +2 位作者 张元民 赵晓伟 潘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0期6524-6530,共7页
背景:交锁髓内钉并发症诸如锁钉弯曲或断裂、退出,钉尾或锁钉孔处再骨折仍然存在,基于此,作者所在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髓内持骨动力性髓内钉。目的:检验髓内持骨动力性髓内钉设计和强度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并就其临床应用和改进提出合... 背景:交锁髓内钉并发症诸如锁钉弯曲或断裂、退出,钉尾或锁钉孔处再骨折仍然存在,基于此,作者所在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髓内持骨动力性髓内钉。目的:检验髓内持骨动力性髓内钉设计和强度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并就其临床应用和改进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分别建立全股骨及髓内持骨动力性髓内钉固定股骨干横形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全股骨模型和骨折模型进行垂直加载及步态分析,了解各模型的应力分布和动力加压特点。结果与结论:在承重载荷下,全股骨模型的股骨颈部及股骨干内外侧缘存在较明显应力集中,骨折模型的应力集中部位位于髓内钉顶端及锁钉周围;步态中,全股骨模型的股骨远端1/2前内侧及股骨颈部存在应力集中,骨折模型的应力集中部位位于髓内钉顶端及锁钉周围;髓内持骨动力性髓内钉有断端动力性加压功能。说明这种髓内持骨动力性髓内钉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髓内钉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基于Composite Femur三维有限元股骨模型的建立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国栋 姜海波 潘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3期8651-8655,共5页
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有限元分析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骨骼生物力学的研究,股骨作为人体最大最粗的长骨具有典型生理意义,其生物力学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目的:建立长管状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力学实验验证有关参数。方法:通... 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有限元分析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骨骼生物力学的研究,股骨作为人体最大最粗的长骨具有典型生理意义,其生物力学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目的:建立长管状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力学实验验证有关参数。方法:通过CT扫描3rd generation composite femurs,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导入MIMICS医学建模软件生成实体模型后,应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有限元模型,约束边界条件,模拟受力状态进行加载,得出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与应变结果,并与实测实验结果对比。结果与结论:股骨有限元生成节点数为52 772,单元格为45 127,进行股骨干单向压缩实验仿真,有限元模型相对位移与验证实验和实验计算结果一致性良好。提示用MIMICS建立的股骨模型,在Ansys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生物力学基本吻合,说明建立的股骨模型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有限元分析 CT扫描 生物力学 应力 物理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压缩实验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骨修复领域的含锰生物陶瓷材料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鑫杰 王国栋 +4 位作者 郑中忍 邵一明 王佳良 马辉 赵晓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5570-5576,共7页
背景:基于陶瓷的优越性能,生物陶瓷材料在骨移植和组织工程中应用广泛,但仍面临着力学强度不高、生物性功能单一的问题,无法完全满足临床骨缺损修复的应用。目的:总结和归纳生物陶瓷支架的研究现状以及锰元素掺杂对陶瓷性能的影响。方法... 背景:基于陶瓷的优越性能,生物陶瓷材料在骨移植和组织工程中应用广泛,但仍面临着力学强度不高、生物性功能单一的问题,无法完全满足临床骨缺损修复的应用。目的:总结和归纳生物陶瓷支架的研究现状以及锰元素掺杂对陶瓷性能的影响。方法:以“锰,微量元素,陶瓷生物材料,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3D打印,骨组织工程”为中文检索词,以“Manganese,Microelement,Ceramic biomaterial, 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3D printing, 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 ed、Web of Science等平台进行检索,检索1968年1月至2022年9月的相关文献,根据入组标准,最终纳入文献84篇。结果与结论:锰(Mn)作为一种重要的局部递送治疗活性离子,对细胞功能和骨形成具有积极刺激作用。(1)锰元素的掺杂可以极大改善陶瓷支架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增强了陶瓷材料的成骨诱导能力,赋予支架额外的抗菌特性等;(2)以含锰生物陶瓷为基础通过涂层涂敷、共价结合生物活性肽和调节掺杂元素价态等方式进一步满足骨缺损修复需求;(3)开始逐渐由单一元素掺杂向多元素掺杂转变,力求赋予支架更多的特性;(4)锰元素掺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性处理方式,含锰生物陶瓷通过结合先进的材料制造技术和锰的优良生物活性,在骨折及骨缺损修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陶瓷生物材料 羟基磷灰石 磷酸三钙 3D打印 骨组织工程 综述
下载PDF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亮 周中原 +2 位作者 孔谦 代雪宁 段国庆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7期6131-6136,共6页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SIS)是导致肩关节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临床症状与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关节不稳等疾病类似,故在临床上较难鉴别,且SIS通常伴有肩袖的损伤,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治疗...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SIS)是导致肩关节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临床症状与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关节不稳等疾病类似,故在临床上较难鉴别,且SIS通常伴有肩袖的损伤,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治疗,会产生逐渐加重并产生慢性的肩袖损伤。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影像学的发展,临床上对于SIS的诊断与治疗也在不断发展创新。本文将对SIS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做一综述,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诊断与治疗 功能锻炼 关节镜
下载PDF
肌肉视觉反馈干预联合连续性护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美玲 黄英丽 +1 位作者 司文 李力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30期2335-2340,共6页
目的观察肌肉视觉反馈干预联合连续性护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旨在为提高KOA患者康复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收治... 目的观察肌肉视觉反馈干预联合连续性护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旨在为提高KOA患者康复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收治的KOA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肉视觉反馈干预联合连续性护理。干预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患膝关节活动度、运动能力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中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各维度得分分别为(21.39±4.21)、(17.08±2.43)、(13.92±2.02)、(8.52±0.54)、(8.12±0.74)、(8.04±0.8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9.68±4.14)、(16.12±2.08)、(13.11±1.89)、(7.76±0.62)、(6.85±0.68)、(7.11±0.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9~9.11,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患膝屈-伸、内旋、外旋活动度分别为(90.83±14.26)°、(20.89±3.72)°和(30.72±3.86)°,对照组分别为(76.78±24.74)°、(16.81±4.63)°和(24.62±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4.95、6.90,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为(24.72±4.38)分,高于对照组的(21.15±4.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5)。结论肌肉视觉反馈干预联合连续性护理可改善KOA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患膝关节活动度、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视觉反馈干预 连续性护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运动能力
原文传递
3D生物打印在骨组织血管网络形成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翟传兴 王志梦 +1 位作者 王国栋 张元民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3期298-301,共4页
骨移植物的血管化是骨组织工程(Bone tissue engineering,BTE)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血管化BTE构建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富含功能性血管网络的骨环境,实现高效的骨整合,加速植入后的功能恢复。本文对3D生物打印在骨组织血管网络形成中的... 骨移植物的血管化是骨组织工程(Bone tissue engineering,BTE)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血管化BTE构建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富含功能性血管网络的骨环境,实现高效的骨整合,加速植入后的功能恢复。本文对3D生物打印在骨组织血管网络形成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详细阐述了血管网络形成机制及3D生物打印技术的特点,重点总结目前BTE中的血管化策略,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生物打印 骨组织工程 血管网络 血管化
下载PDF
抗菌生物材料在骨感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森 苑龙 +4 位作者 李万祥 延易泽 崔心广 卞继超 王国栋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2期11194-11201,共8页
骨感染是目前骨科常见并且难以治愈的疾病。其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过程中主要特征是生物膜的形成,这也是病菌难清除的主要原因。骨感染常常伴有骨缺损,这需要有创手术并可能发生反复感染,这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新兴... 骨感染是目前骨科常见并且难以治愈的疾病。其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过程中主要特征是生物膜的形成,这也是病菌难清除的主要原因。骨感染常常伴有骨缺损,这需要有创手术并可能发生反复感染,这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新兴的抗菌生物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菌能力而受到关注。利用3D打印技术和金属离子、纳米材料、水凝胶等物质的结合可以生产出不同的抗菌生物材料。这些材料有着不俗的抗菌能力但也有着明显的缺点。本文主要对负载金属涂层的抗菌植入物、灌注抗生素的支架及抗菌水凝胶进行了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感染 3D打印 抗菌生物材料 综述
下载PDF
铁死亡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鑫杰 郑中忍 +4 位作者 邵一明 马辉 王佳良 王国栋 赵晓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265-1270,共6页
骨关节炎是由复杂病因引起的以关节软骨非炎症性退行性变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性病变,其病理学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最终可导致关节僵硬和功能活动障碍。目前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局限于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并伴有不同... 骨关节炎是由复杂病因引起的以关节软骨非炎症性退行性变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性病变,其病理学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最终可导致关节僵硬和功能活动障碍。目前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局限于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铁死亡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与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关,并且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其主要特征包括铁代谢失衡和活性氧蓄积。故以铁死亡为靶点的铁死亡抑制剂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显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在这篇综述中,笔者总结了铁死亡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机制,归纳了大量特异性治疗药物及其相应作用靶点,以期通过调节软骨细胞铁死亡来延缓和逆转骨关节炎的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铁死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