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笑颜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8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创伤骨科临床治疗应用微创技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82例创伤骨科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技术治疗... 目的探究创伤骨科临床治疗应用微创技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82例创伤骨科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对两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输血量少、伤口愈合速度快,换药次数少,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0.49%,显著比观察组95.12%的优良率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82.93%,比观察组95.12%的满意度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技术应用于创伤骨科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康复,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对临床治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优良率 满意度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SD大鼠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
2
作者 卜宪敏 梁迪 +4 位作者 张斌 徐英杰 丁豪 吴彬 田荣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34-6641,共8页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已广泛用于骨修复和重建研究,能显著促进成骨和血管生成。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已广泛用于骨修复和重建研究,能显著促进成骨和血管生成。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并进行鉴定。30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去势组(24只)。去势组采用经典的去势法构建骨质疏松模型,术后12周随机选取去势组6只大鼠与假手术组6只大鼠行Micro-CT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模型验证。验证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成功后,将去势组剩余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构建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模型,骨折端分别注射PBS(PBS组)、1.5×10^(11)particles/mL(低浓度外泌体组)、3×10^(11)particles/mL(高浓度外泌体组)外泌体。骨折术后4周行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评估骨折愈合和骨组织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大体标本观察: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增快,骨折端骨痂生成量显著增加;②X射线片评分:外泌体组显著高于PB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Micro-CT三维成像: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骨折愈合加快,骨痂生成量显著增加;外泌体组骨体积分数显著高于PB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有更多的骨小梁生成,有更多的新生骨组织生长;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骨钙素与CD31的表达更加显著;高浓度外泌体组较低浓度外泌体组新生血管密度更大,骨痂生成量更多,骨折愈合增快,呈现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和成骨,最终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其机制可能与CD31和骨钙素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骨折愈合 骨钙素 CD31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BMI与PFNA型号选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褚风龙 杨倩倩 +2 位作者 张瑞 李冬梅 王海滨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BMI与PFNA型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07例。根据笔者医院海泰V3.0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BMI与PFNA型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07例。根据笔者医院海泰V3.0电子病历系统软件采集的患者身高、体重信息,计算得出BMI数值,按照BMI的中国参考标准进行分组:正常及体重不足组为A组[包括体重不足(BMI<18.5 kg/m^(2))和正常(18.5≤BMI<24 kg/m^(2))]135例,男57例,女78例;超重及肥胖组为B组[包括超重(24≤BMI<28 kg/m^(2))和肥胖(BMI≥28kg/m^(2))]72例,男15例,女57例;分析每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及选择的PFNA型号。结果本组患者经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均健在,且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80.0±8.2)岁大于B组(79.7±8.9)岁,术中出血量(128.4±113.5)mL多于B组(120.1±84.8)mL,螺旋刀片长度(92.0±7.3)mm长于B组(89.0±32.0)mm,主钉直径(11.0±0.83)mm大于B组(10.7±0.9)mm;其中主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13.8±5.2)d、手术时间(66.5±31.4)mim均短于B组住院时间(15.7±9.6)d、手术时间(75.7±22.0)min,A组主钉长度(184.7±25.3)mm短于B组(189.7±38.4)mm,其中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BMI与PFNA型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MI值在正常及体重不足患者应用主钉的直径显著大于超重及肥胖患者,且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超重及肥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BMI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急性躯干坏死性筋膜炎诊治3例
4
作者 褚风龙 张瑞 +2 位作者 刘保瑞 贾代良 王海滨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6期41-45,共5页
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临床少见且严重、危及生命、进展迅速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感染,通常不累及深部肌层组织,但可于血管内形成血栓,引起相应区域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坏死,需积极外科治疗。NF起病隐匿,疾病早期易误诊,虽发病率较低,... 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临床少见且严重、危及生命、进展迅速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感染,通常不累及深部肌层组织,但可于血管内形成血栓,引起相应区域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坏死,需积极外科治疗。NF起病隐匿,疾病早期易误诊,虽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和截肢率较高;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累及四肢、肛周,而躯干或会阴部感染导致的NF死亡率更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诊治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下载PDF
高龄髋关节翻修并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一例
5
作者 褚风龙 杨倩倩 +3 位作者 李文卓 李京玉 贾代良 王海滨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1297-1298,共2页
病人,女,82岁。既往冠心病、肝硬化病史多年。因左髋关节翻修并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于2020年9月2日入院。病人23天前因髋关节假体松动并脱位(图1)行翻修术,术中致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拍片发现(图2);给予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钢... 病人,女,82岁。既往冠心病、肝硬化病史多年。因左髋关节翻修并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于2020年9月2日入院。病人23天前因髋关节假体松动并脱位(图1)行翻修术,术中致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拍片发现(图2);给予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钢丝捆绑术(图3);7天后出现感染。体格检查:精神差,大腿外侧可见一长约40 cm的手术切口,皮温高,远近端各有一约5~8 cm切口裂开,远端切口可见稀薄脓液流出,钢板外露(图4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翻修 假体周围骨折 感染
原文传递
关节镜辅助下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彬 王海滨 +2 位作者 贾存岭 贾代良 赵益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42.5±7.2)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Ⅴ型14例,Ⅵ型7例,均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复...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42.5±7.2)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Ⅴ型14例,Ⅵ型7例,均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手术,采用膝下内、外侧双切口,双侧或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在4~6个月愈合,膝关节功能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优14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复位好、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锁定加压钢板
下载PDF
植入物内固定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骨折愈合与血清瘦素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海滨 高明 +3 位作者 严纪辉 孟凡磊 李冬梅 贾存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5249-5253,共5页
背景:内固定后四肢骨折不愈合是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较多,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血清瘦素可能参与骨折愈合过程中多种代谢的调节。目的:分析内固定手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与骨折愈合的... 背景:内固定后四肢骨折不愈合是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较多,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血清瘦素可能参与骨折愈合过程中多种代谢的调节。目的:分析内固定手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选择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患者60例,根据内固定后8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分为骨折愈合组30例和骨折不愈合组30例,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内固定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骨折愈合组和骨折不愈合组患者内固定前后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组高于不愈合组(P<0.05)。骨折愈合组内固定前后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折不愈合组内固定后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内固定前(P<0.05)。结果提示瘦素可能在骨折愈合过程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四肢 骨折 不愈合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长管状骨 骨折 骨折不愈合
下载PDF
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3例 被引量:4
8
作者 褚风龙 杨倩倩 +4 位作者 李笑颜 张钦明 韩亮 赵益峰 王海滨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8期799-800,共2页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术后1年的功能优于保守治疗,并明显降低骨不连及二次手术发生率[1]。Denise等[2]认为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可获得较优越的肩关节功能及更高的满意度。目前,大多数骨科医师倾向于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术后1年的功能优于保守治疗,并明显降低骨不连及二次手术发生率[1]。Denise等[2]认为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可获得较优越的肩关节功能及更高的满意度。目前,大多数骨科医师倾向于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我们应用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2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骨块 锁骨 骨折 解剖锁定加压钢板
原文传递
局部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及潜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随萍 宋丽娟 +1 位作者 卢颖 王海滨 《西部医学》 2020年第11期1664-1668,共5页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及潜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接受诊治的8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及潜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接受诊治的8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静脉联合局部注射UCMSC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足部体征评分、Wagner分级、血清炎症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水平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足部皮肤温度、疼痛程度、皮肤色泽、踝肱指数和间歇性跛行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Wagner分级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VEGF、bFGF和SDF-1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联合局部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能明显减轻患者足部症状,降低患者Wagner分级,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和促进血管新生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机制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恐动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查玉梅 单雪 +2 位作者 王丽 李慢慢 韩倩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恐动症的现状,分析其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后期进行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5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 目的调查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恐动症的现状,分析其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后期进行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5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评分量表(NRS)、恐动症评分量表(TSK)、社会支持量表(SSR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发生率为79.6%,TSK得分为(43.15±9.86)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疼痛得分、社会支持以及患者的焦虑情况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发生恐动症的概率较高,性别、文化层次、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度以及焦虑情况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手术后 恐动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的止血与抗凝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肇篷 高明 +3 位作者 姜振 张钦明 贾代良 王海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315-3320,共6页
背景:目前世界上尚无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平衡止血和抗凝的共识及指南。将氨甲环酸与利伐沙班联合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止血与抗凝管理的相关文献较少。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 背景:目前世界上尚无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平衡止血和抗凝的共识及指南。将氨甲环酸与利伐沙班联合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止血与抗凝管理的相关文献较少。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出血、输血及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纳入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计划行股骨防旋髓内钉手术治疗,所有入组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10 mg/d抗凝,直至手术前24 h。患者分2组,试验组30例术中静脉滴入1.0 g氨甲环酸,对照组例静脉滴入相同体积的葡萄糖溶液。收集两组手术失血量、输血及出院前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的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前静脉血栓形成无显著差异;②试验组中3例患者接受了输血,对照组7例患者接受了输血;③结果证实,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不仅可以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术期失血,而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利伐沙班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输血 隐性失血 血栓 止血 组织工程 老年患者 快速康复
下载PDF
小腿Gustilo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修复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肇篷 张钦明 +5 位作者 李笑颜 姜振 孙鹏 宋富强 贾代良 王海滨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715-716,共2页
小腿严重开放伤多由高能量暴力如交通事故、矿难、战伤等导致,多为碾压伤、机器绞伤、爆炸伤等[1-3]。常合并严重的皮肤、皮下软组织损伤(肌肉、血管、神经、肌腱),若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损伤肢体软组织感染、坏死、骨髓炎... 小腿严重开放伤多由高能量暴力如交通事故、矿难、战伤等导致,多为碾压伤、机器绞伤、爆炸伤等[1-3]。常合并严重的皮肤、皮下软组织损伤(肌肉、血管、神经、肌腱),若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损伤肢体软组织感染、坏死、骨髓炎,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4-5]。近年来,随着创面VSD和皮瓣移植技术的发展,为下肢严重开放伤提供了较多的修复方法,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软组织损伤 修复
下载PDF
透明质酸水凝胶包封对携带BMP-2基因的腺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及其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麻凤玉 吴彬 +4 位作者 章旭 李衍朋 管大凡 齐豹 孟纯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6-932,共7页
目的:探讨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的腺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后应用透明质酸水凝胶(hyaluronic acid hydrogel,HAH)包封对BMSCs增殖能力及其表达... 目的:探讨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的腺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后应用透明质酸水凝胶(hyaluronic acid hydrogel,HAH)包封对BMSCs增殖能力及其表达目标蛋白BMP-2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提取、鉴定BMSCs,并将提前构建好的Ad-BMP-2转染BMSCs并使用HAH进行包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Ad-BMP-2转染的BMSCs在HAH包封下的三维形态。实验分为4组(各组培养条件无差异):A组(未转染BMP-2的BMSCs);B组(HAH+未转染BMP-2的BMSCs);C组(转染BMP-2的BMSCs);D组(HAH+转染BMP-2的BMSCs)。分别一周内不同时相点(1d、2d、3d……7d)使用CCK-8法检测各组OD值来评价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各组BMP-2的量(pg/ml)来评价目标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可观察到BMSCs可在HAH中任意平面铺展,有充足的生长空间。BMSCs的增殖活性检测显示,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强,A组、C组4d后的OD值较1d时明显增大(P<0.05);B组和D组5d后的OD值较1d时明显增大(P<0.05);至7d时,A组OD值为1.283±0.061,B组为1.844±0.075;C组为1.570±0.099;D组为1.976±0.142,包封HAH的B、D组OD值均优于没有包封HAH的A、C组(P<0.05)。BMP-2的表达在A、B组较弱,不同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D组的BMP-2表达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A、B组(P<0.05);从4d时起,C、D两组的BMP-2表达显著增加(与1d时比较P<0.05),且D组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三维环境下(即包封HAH后),Ad-BMP-2转染的BMSCs不仅有较强的增殖活性;而且对BMP-2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水凝胶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髓核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C3d水平检测
14
作者 邢春叶 孙鹏 +3 位作者 乔宝俊 孔庆霞 王玉忠 郝延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3期57-59,共3页
目的了解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清中C3d水平,以及C3d与GBS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GBS患者及对照组血清C3d水平,分析C3d水平与病程、四肢肌力MR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GBS患者急性期C3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3d水平与病程无... 目的了解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清中C3d水平,以及C3d与GBS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GBS患者及对照组血清C3d水平,分析C3d水平与病程、四肢肌力MR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GBS患者急性期C3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3d水平与病程无线性相关,C3d水平与GBS患者MRC评分无线性相关。结论 C3d参与GBS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C3D 血清
下载PDF
骨科手术患者创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大学 王瑞玲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2-966,共5页
目的检测骨科手术患者创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4月本院骨外科收治的行骨科手术治疗患者134例,其中46例于术后出现创口感染的患者纳入观察组, 88例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术后... 目的检测骨科手术患者创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4月本院骨外科收治的行骨科手术治疗患者134例,其中46例于术后出现创口感染的患者纳入观察组, 88例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术后创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采用Logistic分析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6例术后创口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59.6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2株,占23.08%)和阴沟肠杆菌(10株,占19.23%)。分离株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0~40.0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0~40.00%。革兰阳性菌19株(占36.5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占19.23%),对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苯唑西林及呋喃妥因均的耐药率为0~30.00%;白假丝酵母2株(占3.84%),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及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为0。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接台手术,手术部位在下肢或腰髋部,急诊手术,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7d,有植入物等均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术后创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且耐药性复杂。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大、有侵入性操作、下肢或腰髋部手术、有植入物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创口感染 病原菌分布 药敏试验 相关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跌倒恐惧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查玉梅 单雪 +4 位作者 李慢慢 韩倩 李飞 李敏 孔娜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4年第14期1097-1104,共8页
目的调查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跌倒恐惧的现状, 分析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 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303例作为建模组研究对象, 根据首... 目的调查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跌倒恐惧的现状, 分析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 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303例作为建模组研究对象, 根据首次下床活动时跌倒恐惧得分分为跌倒恐惧组211例和非跌倒恐惧组92例。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 建立风险预测评分模型,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 校准图评价模型的校准度, 利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收集2023年1-5月收治的8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资料作为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跌倒恐惧风险模型预测共纳入6个影响因素:性别(OR = 3.229, 95%CI 1.629~6.401)、共存疾病数量(OR = 9.578, 95%CI 4.532~20.245)、疼痛(OR = 1.684, 95%CI 1.074 ~ 2.643)、抑郁(OR = 1.719, 95%CI 1.371~2.155)、社会支持(OR = 0.859, 95%CI 0.784~0.942)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OR = 0.960, 95%CI 0.932~0.989)(均P<0.05)。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853, 灵敏度为0.896, 特异度为0.663;外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 灵敏度为0.800, 特异度为0.645。模型预测中校准曲线接近参考曲线, 提示该模型有很好的预测效果。结论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在临床上能够快速预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跌倒恐惧的发生风险, 为医务人员及时提供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跌倒恐惧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对骨盆髋臼骨折复位质量及关节功能恢复影响
17
作者 褚风龙 杨倩倩 +3 位作者 韩亮 刘保瑞 贾代良 王海滨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对骨盆髋臼骨折复位质量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2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入A组(经腹直肌旁入路,n=62)和B组(经髂腹股沟入路...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对骨盆髋臼骨折复位质量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2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入A组(经腹直肌旁入路,n=62)和B组(经髂腹股沟入路,n=58)。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显露骨折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而升高,且A组出院时、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腹股沟疝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直肌旁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均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与髂腹股沟入路比较,腹直肌旁入路在骨折复位、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旁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手术入路 骨盆髋臼骨折 复位 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程度大鼠颅脑损伤股骨骨折骨愈合比较
18
作者 卜宪敏 池玉磊 +2 位作者 徐英杰 田荣华 吴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077-2082,共6页
[目的]探究大鼠不同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合并单侧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及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 [目的]探究大鼠不同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合并单侧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及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80只雄性11周龄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NSS)标准建立模型,分为单纯股骨骨折(无损伤组)、轻度TBI合并股骨骨折(轻度组)、中度TBI合并股骨骨折(中度组)、重度TBI合并股骨骨折(重度组)。比较骨折愈合情况及血清检测结果。[结果]无损伤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术后6周骨折愈合X线评分为[(1.0±0.7) vs (1.0±0.7) vs (1.8±0.5) vs (1.8±0.5), P<0.001],骨痂体积为[(418.6±25.7) mm3vs (414.3±29.6) mm3vs (689.8±31.2) mm3vs (681.4±31.8) mm3, P<0.001],其中度组和重度组显著高于无损伤组和轻度组。血清检测方面,无损伤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术后6周的CGRP [(10.9±0.9) pg/ml vs (11.1±0.7) pg/ml vs(15.2±0.6) pg/ml vs (15.6±0.5) pg/ml, P<0.001]、OPG [(1 131.6±49.9) pg/ml vs (1 180.6±49.3) pg/ml vs (1 443.8±42.3) pg/ml vs (1 457.6±43.8) pg/ml, P<0.001]、RANKL [(66.1±6.8) pg/ml vs (68.3±5.4) pg/ml vs (49.5±5.8) pg/ml vs (50.2±6.0) pg/ml, P<0.001]、OPG/RANKL[(17.2±1.1) vs (17.3±0.7) vs (29.4±2.7) vs (29.3±2.6), P<0.001],上述指标,中度组和重度组与无损伤组和轻度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重度组可以有效促进骨折端骨痂生长,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这可能与血清中CGRP浓度与OPG/RANKL表达比值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骨折愈合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骨保护素(OPG)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
原文传递
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治疗进展
19
作者 蒋新港 高肇篷 +2 位作者 常波 刘力 王海滨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489-1495,共7页
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保守治疗卧床时间较长,可能出现肌肉失用性萎缩、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临床疗效不佳。因此,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首选手术治疗。髋关节直接前路入路可较... 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保守治疗卧床时间较长,可能出现肌肉失用性萎缩、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临床疗效不佳。因此,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首选手术治疗。髋关节直接前路入路可较好地暴露PipkinⅠ型和Ⅱ型股骨头骨折,无须使髋关节完全脱位。但缺点是破坏了髋关节前方结构的完整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股骨头坏死和异位骨化的风险。PipkinⅠ型和Ⅱ型骨折也可选择内侧入路,但要避免损伤筋膜层的完整性,对一些小的血管分支可以结扎,应避免旋股内侧动脉损伤。外侧入路被认为是治疗PipkinⅢ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对髋臼后部损伤的暴露有限,且有损伤臀上血管和神经的风险,术后可能继发外展肌无力。PipkinⅣ型骨折的手术入路主要为后侧入路。经典的后侧入路主要包括Kocher-Langenbeck入路和Ganz外科脱位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不破坏外展肌,尤其适用于髋关节后脱位且难复位的患者;Ganz外科脱位入路保护了旋股内侧动脉血供,因此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较低,可实现股骨头和髋臼的全方位可视化,全面评估股骨头和髋臼病变并发现影像学检查中遗漏的隐匿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骨折 脱位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