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GC模式下新闻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以抖音账号《新闻姐》为例
1
作者 沈爱国 汪文羽 《传媒评论》 2023年第8期75-77,共3页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飞速发展。到2021年底,中国短视频用户在网民中占比超过90%。在此背景之下,各传统媒体也相继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创建账号,探索新闻类短视频资讯的制作和传播,并鼓励一线采编播人员根据自己原本的节目内容打造...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飞速发展。到2021年底,中国短视频用户在网民中占比超过90%。在此背景之下,各传统媒体也相继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创建账号,探索新闻类短视频资讯的制作和传播,并鼓励一线采编播人员根据自己原本的节目内容打造新媒体个人IP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账号 节目内容 传播策略 传统媒体 新闻
下载PDF
宽视善知:数据新闻的叙事逻辑与价值耦合 被引量:2
2
作者 范红霞 孙金波 赵玥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3,共5页
数据新闻从“讲故事”到“可视化”的叙事范式转换,不仅是叙事逻辑的变化,更预示着传播思维和认知价值的转换,并在客观上形成了新闻价值的“耦合效应”,使事实和数据之间、事物之间互相连接、彼此影响、相互关联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同时... 数据新闻从“讲故事”到“可视化”的叙事范式转换,不仅是叙事逻辑的变化,更预示着传播思维和认知价值的转换,并在客观上形成了新闻价值的“耦合效应”,使事实和数据之间、事物之间互相连接、彼此影响、相互关联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同时借助数据可视化的力量,将其直观化、显著化,提升了用户“宽视善知”的认知能力。推动各传播主体的信息使用从“参与式”向“开放众创”的社会协作模式转换,让文本(数据/信息)依靠不同媒介的内容和传播特性充分释放潜力,向读者传递庞大世界观下所发生的“故事”。这种变化,既是对传统新闻叙事的创新和超越,更是对“新闻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颠覆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 关系 可视化 叙事 价值 耦合
下载PDF
如何定义体育健康传播——基于后社会发展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晴 黄敬意 +1 位作者 黄黎新 王宏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从全球化背景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论述后社会发展理论对理解体育健康的方法论意义,基于社会健康发展趋势提出由体育健康代替运动健康的观点。认为:体育健康的高情感、低成本和主动参与性等特征使“传递观”的传播不适合解释体育... 从全球化背景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论述后社会发展理论对理解体育健康的方法论意义,基于社会健康发展趋势提出由体育健康代替运动健康的观点。认为:体育健康的高情感、低成本和主动参与性等特征使“传递观”的传播不适合解释体育健康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去媒介中心主义”的影响下,建立在“媒介中心主义”和“知-信-行”认知框架上的健康传播观念与体育健康传播的属性不适配。从传播的仪式观重新定义体育健康传播:个体通过体育健康知识、经验、情感和意义的分享,实现体育健康文化建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传播 体育健康传播 后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健康 去媒介中心主义
下载PDF
大型体育赛事风险传播评估模型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吕晶晶 宋娜 郭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8,共8页
大型体育赛事不仅是运动的竞技场,也是多元利益主体话语争夺的舆论空间。研究以“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为理论基础,通过公众调查和层次分析法,测量了网民对大型体育赛事风险事件传播行为及概率,以此形成了大型体育赛事风险传播评估模型... 大型体育赛事不仅是运动的竞技场,也是多元利益主体话语争夺的舆论空间。研究以“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为理论基础,通过公众调查和层次分析法,测量了网民对大型体育赛事风险事件传播行为及概率,以此形成了大型体育赛事风险传播评估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包含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网民对待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各类风险事件会无差别进行二次传播。研究认为:(1)元风险事件、媒介事件、焦点事件的风险传播路径为赛事风险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操作化路径;(2)在一些可预测的元风险事件上,赛事组委会可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和开展培训工作,避免此类风险发生;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风险上,赛事组委会可通过不同预案设定来避免风险事件演变为焦点事件;(3)赛事组委会在进行风险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风险感知差异,将公众的风险传播行为、心理和传播情境等要素纳入风险管理全过程,并将科学系统性知识、经验性知识、隐性知识与直觉性知识纳入风险沟通模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风险传播 评估模型 网民行为 元风险事件 媒介事件 焦点事件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发疯文学”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章哲涵 赵金红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3期52-55,共4页
从互动仪式链理论出发,梳理所立足的理论框架,从仪式要素、仪式过程、仪式结果三个方面,分析以社交媒体为互动场的“发疯文学”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动因与传播机制,认为“发疯文学”的传播在经历群体聚焦与边界确立、情感宣泄与集体狂欢... 从互动仪式链理论出发,梳理所立足的理论框架,从仪式要素、仪式过程、仪式结果三个方面,分析以社交媒体为互动场的“发疯文学”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动因与传播机制,认为“发疯文学”的传播在经历群体聚焦与边界确立、情感宣泄与集体狂欢之后,最终形成反馈强化与身份认同,并对“发疯文学”形成的网络“狂欢”现象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疯文学” 互动仪式链 网络社会 青年群体
下载PDF
共情传播在直播带货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沈爱国 应悦 汪文羽 《传媒评论》 2023年第9期45-47,共3页
当下传媒内容生产逐渐向网络平台转移,线上传播活动形式丰富、数量巨大,传播门槛降低,受众选择权增大,又由于网络可匿名的特点,滋生出一些不负责任的传播行为,尤其在直播领域中,传播者利用受众情绪,制造话题,以达到“吸粉”目的的现象... 当下传媒内容生产逐渐向网络平台转移,线上传播活动形式丰富、数量巨大,传播门槛降低,受众选择权增大,又由于网络可匿名的特点,滋生出一些不负责任的传播行为,尤其在直播领域中,传播者利用受众情绪,制造话题,以达到“吸粉”目的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直播带货中这种行为的后果还从虚拟世界上升到现实世界,消耗受众的时间、情感与经济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用策略 传播行为 网络平台 虚拟世界 受众 直播 选择权
下载PDF
解读新媒体语境下的“法言法语”——以微信公众号“浙江天平”为例
7
作者 沈爱国 王思超 《传媒评论》 2023年第11期62-63,共2页
当前,新媒体已成为法治宣传的关键平台。为了更有效推广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意识,有关部门越来越强调用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技术手段赋能,点缀“法言法语”。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浙江天平”,从“语势”“语料”“语种”三方面着手... 当前,新媒体已成为法治宣传的关键平台。为了更有效推广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意识,有关部门越来越强调用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技术手段赋能,点缀“法言法语”。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浙江天平”,从“语势”“语料”“语种”三方面着手,打造顺应时代发展的“法言法语”,进一步展现浙江法院良好形象,推动法治精神的传播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言法语 法治精神 法治宣传 微信公众号 法治理念 新媒体技术 法治意识 良好形象
下载PDF
个体视角:北京冬奥媒介消费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
8
作者 王晓梅 唐雨晴 郭晴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1,共11页
文章基于个体视角,采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受众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国受众北京冬奥会媒介消费行为与动机。结果发现:(1)审美动机是国内受众进行媒介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新媒体技术成为了使用与满足的可供性来源;(2... 文章基于个体视角,采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受众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国受众北京冬奥会媒介消费行为与动机。结果发现:(1)审美动机是国内受众进行媒介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新媒体技术成为了使用与满足的可供性来源;(2)在冬奥会的媒介消费上受众是自己的“媒介经理”,受众的选择主动性和媒介消费方式的组合性和多样性凸显;(3)媒介技术发展、迷身份和对报道客体的态度极大影响了冬奥媒介消费,奥运迷独立于体育迷;(4)受众在北京冬奥会的媒介消费行为与平昌冬奥会有较大差异,但是电视依然是使用量最大的媒体。本研究的发现不仅对理解大型体育赛事的受众具有一定启发,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上提示国际奥委会及其相关机构应重视受众在媒介消费上的自主行为,在细分不同迷身份的基础上制定差异性的营销和内容开发策略,并继续重视电视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媒介消费 使用与满足 受众 动机
下载PDF
媒介深度融合下新闻传播的“理性-情感”共融范式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鹏 范静涵 《中国记者》 2023年第10期101-107,共7页
本文认为,当下媒介深度融合、技术形态迭代升级的同时也发生传播范式的融合:新闻传播从原有传统媒体时代偏重理性传播朝着情感传播方向深度融合发展。情感作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因素,旨在创新报道,与受众“重建连接”,形成情感共鸣的互... 本文认为,当下媒介深度融合、技术形态迭代升级的同时也发生传播范式的融合:新闻传播从原有传统媒体时代偏重理性传播朝着情感传播方向深度融合发展。情感作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因素,旨在创新报道,与受众“重建连接”,形成情感共鸣的互信亲密关系。“用户意识”成为一条主线,以期建立人际联系。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是媒体与人之间的“连接”,情感传播发挥关键性作用,这是融媒体深度发展道路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指引。本文提出,融媒体传播注重情感传播,但并非与理性传播相对立,而是在媒介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形成共存互补的共融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范式转换 理性传播 情感传播
原文传递
网络民族志作为体育研究方法的价值回应、适用确证与实践反思
10
作者 贾晨 郭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2,共8页
伴随数字技术与虚拟社区的兴起,网络民族志在革新传统民族志的基础上以一种新形态出现。作为一种“整体情景化”的质性研究范式,网络民族志是通过研究者的沉浸体验、互文对话与透视反思探索网络文化实践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已经进入国... 伴随数字技术与虚拟社区的兴起,网络民族志在革新传统民族志的基础上以一种新形态出现。作为一种“整体情景化”的质性研究范式,网络民族志是通过研究者的沉浸体验、互文对话与透视反思探索网络文化实践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已经进入国内外体育学研究者的视野并逐步得到应用。该方法尽管随着互联网的崛起释放出无限的活力,但在互联网时代数字体育研究实践中却遭遇了混用、误用与乱用等诸多问题,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体育学研究中网络民族志实践的现存问题与现实效用的探讨,对其适用情境和使用边界进行厘清与反思,为合理、有效使用该方法探索移动互联时代体育研究的新境遇、新问题与新现象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族志 移动互联时代 体育研究方法 线上体育交往实践 数字体育行为 网络体育社群
下载PDF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经济管理类课程与企业社会责任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沈奇泰松 靳海燕 +1 位作者 章俨 靳雨涵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3期52-57,共6页
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管理类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议题之一,但现有文献对其感知绩效的定量评价和影响机制的理论阐述较为不足;在学科交叉背景下对其开展的实证检验,更是鲜现。基于此,该研究结合课程思政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以... 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管理类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议题之一,但现有文献对其感知绩效的定量评价和影响机制的理论阐述较为不足;在学科交叉背景下对其开展的实证检验,更是鲜现。基于此,该研究结合课程思政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以经济管理类课程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耦合度为切入点开展探索。研究发现:第一,基于学生侧的耦合度量表,可以作为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工具;第二,大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及学生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导向,会对学生感知的耦合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该研究从特定视角和工具方法入手,贡献于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和影响机理研究,亦为新时期进一步做好经管类大学生的商业伦理教育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经济管理类课程 企业社会责任 耦合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乡音中听海声:闽南方言电影《番薯浇米》的地方经验与文化审思
12
作者 方玲玲 《东南传播》 2023年第9期44-46,共3页
福建闽南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为中国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养分。《番薯浇米》以闽南方言对白、独特的地理景观,建构了一幅山海相依、人情浓厚的生活画卷。在平淡质朴的语言和影像记录之外,电影对闽南女性群体的生存现状、生命观,以及... 福建闽南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为中国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养分。《番薯浇米》以闽南方言对白、独特的地理景观,建构了一幅山海相依、人情浓厚的生活画卷。在平淡质朴的语言和影像记录之外,电影对闽南女性群体的生存现状、生命观,以及社会变迁过程中传统的文化形态所遭遇的冲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体现了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闽地电影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薯浇米》 方言电影 地方经验 文化审思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伦理的发展现状与价值原则
13
作者 沈爱国 赵若瑄 厉安恬 《传媒评论》 2023年第10期47-49,共3页
ChatGPT的应用让全世界将目光放在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科技伦理上,人工智能也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迭代,其所带来的伦理问题逐渐显现并亟待解决,现实境况和相关文艺作品折射着人们对未来技术的忧... ChatGPT的应用让全世界将目光放在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科技伦理上,人工智能也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迭代,其所带来的伦理问题逐渐显现并亟待解决,现实境况和相关文艺作品折射着人们对未来技术的忧思。从个人的数据隐私被剥夺,到数字鸿沟下弱势群体的权利遭受侵害,再到技术飞速进步带来的人类社会文化迷失,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性将成为具有时代性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数据隐私 第四次工业革命 人类社会文化 科技伦理 伦理问题 数字鸿沟 CHAT
下载PDF
评论是无可替代的稀缺资源
14
作者 沈爱国 邱雨茜 尚可 《传媒评论》 2024年第4期36-38,共3页
在新闻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当下,在新闻时效以“秒”计算的移动互联时代,关于新闻事件的报道、新闻信息的传播,往往具有强烈的“可替代性”。而新闻评论靠独特的观点和意见取胜,是融媒时代无可替代的稀缺信息资源。一、融媒时代新闻评论的... 在新闻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当下,在新闻时效以“秒”计算的移动互联时代,关于新闻事件的报道、新闻信息的传播,往往具有强烈的“可替代性”。而新闻评论靠独特的观点和意见取胜,是融媒时代无可替代的稀缺信息资源。一、融媒时代新闻评论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新闻传播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始终凭借其对新闻事实的把握和提炼,为人们提供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图式[1],坚守明辨是非和舆论引导的价值取向,履行舆论监督和政策宣传的社会责任,以话语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建构着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评论 移动互联时代 融媒时代 新闻事实 舆论监督 新闻传播 舆论引导 新闻时效
下载PDF
论近年来生态题材纪录片的创新路径
15
作者 刘亚男 李冬冬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52,共4页
运用新技术和多样化的拍摄手段展现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极致景观、凸显生态建设的成就是生态题材纪录片的常见路径。近年来,创作者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新的探索,通过故事化叙事、拟人化表达等手法,在影像呈现中注入人文关怀、在动植物的自然... 运用新技术和多样化的拍摄手段展现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极致景观、凸显生态建设的成就是生态题材纪录片的常见路径。近年来,创作者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新的探索,通过故事化叙事、拟人化表达等手法,在影像呈现中注入人文关怀、在动植物的自然天性中寻找与人类情感的共通处,不断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促使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更多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题材纪录片 极致景观 故事化叙事 拟人化表达 创新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