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对象性”思想的概念史探源——从康德的“对象”到黑格尔的“对象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义修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马克思的“对象性”概念集中体现了他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联系。康德的“对象”概念不同于“客体”,他强调主体在认知领域的建构性,并基于主体性视域破解了主客二分的难题,但却遭遇了认知与实践二元论问题。为了克服康德的二元论,费希... 马克思的“对象性”概念集中体现了他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联系。康德的“对象”概念不同于“客体”,他强调主体在认知领域的建构性,并基于主体性视域破解了主客二分的难题,但却遭遇了认知与实践二元论问题。为了克服康德的二元论,费希特确立起第一性的“自我”,将“对象”背后的主体绝对化;谢林区分了“绝对自我”与“经验自我”,强调“自我意识”对主客体同一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黑格尔提出“对象性”概念,将其作为精神自我演进的基本形式,通过“对象意识”到“自我意识”的转变打通理论与实践的疆界。在此影响下,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对象性”思想,包括从主体方面出发的认识论、以对象性活动为基础的生产实践论、关系主义的社会存在论和生存论,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对象性 康德 黑格尔 概念史
下载PDF
《伦敦笔记》:马克思透视剩余价值的开端
2
作者 张义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0,80,共7页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初步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并在后续的手稿中不断加以完善。那么,他是经过怎样的理论准备才实现对剩余价值的科学透视的呢?这就要回溯到19世纪50年代初马克思的《伦敦笔记》。在这批笔记中,马克思以...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初步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并在后续的手稿中不断加以完善。那么,他是经过怎样的理论准备才实现对剩余价值的科学透视的呢?这就要回溯到19世纪50年代初马克思的《伦敦笔记》。在这批笔记中,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深入经济学语境,开启了破解剩余价值之谜的理论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理论 经济学语境 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开端 透视
原文传递
马克思货币异化批判的三次方法论进阶——从主客体关系异化到资本异化的物性化身
3
作者 张义修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
马克思对货币异化的批判经历了多个思想阶段,实现了批判视角的转换和三次方法论进阶:青年马克思从主客体关系的视角出发,确立了异化批判的最初基点,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货币对人的统治。随着他对经济学研究的推进,他的视角进阶到了主体际... 马克思对货币异化的批判经历了多个思想阶段,实现了批判视角的转换和三次方法论进阶:青年马克思从主客体关系的视角出发,确立了异化批判的最初基点,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货币对人的统治。随着他对经济学研究的推进,他的视角进阶到了主体际关系的层面,此时的货币异化批判凸显了货币作为社会纽带的中介性,但是仍受制于人本学逻辑。在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之后,马克思对货币异化的批判再次进阶,从经济关系总体高度揭示了货币所反映的社会力量与个人的异化。在资本异化批判的视域中,马克思深入刻画了资本主义经济全过程中货币异化的新现象,形成了关于现代社会货币异化的完整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货币异化 资本异化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精神”辩证法:马克思早期唯心主义哲学的概念史探析
4
作者 张义修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32-38,共7页
马克思早期哲学视域中的“Idealismus”主要指德国观念论,他从康德、费希特转向黑格尔的核心变化在于,主张观念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在现实发展中证实精神的力量。在柏林时期,从论文选题、分析方法、实践倾向、概念使用等方面看,马克思哲... 马克思早期哲学视域中的“Idealismus”主要指德国观念论,他从康德、费希特转向黑格尔的核心变化在于,主张观念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在现实发展中证实精神的力量。在柏林时期,从论文选题、分析方法、实践倾向、概念使用等方面看,马克思哲学思考的主轴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而非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从柏林到波恩、科隆,马克思只在博士论文中集中使用“自我意识”,其更多文本则体现出“精神”概念的重要地位,尤其是《莱茵报》时期的政论文章彰显了马克思基于“精神”辩证法的新闻观、历史观、国家观,反映了马克思早期唯心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基本架构。同时,这种唯心主义信念也出现了动摇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唯心主义 自我意识 辩证法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劳动辩证法--基于马克思劳动哲学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义修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7-102,38,159,共8页
进入数字时代,需要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生产方式数字化的宏观视角定位数字劳动。就基本要素而言,数字劳动基于数字化的劳动资料,并根据劳动对象区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数字劳动。在数字化生产中,前台的一般劳动和后台隐匿的... 进入数字时代,需要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生产方式数字化的宏观视角定位数字劳动。就基本要素而言,数字劳动基于数字化的劳动资料,并根据劳动对象区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数字劳动。在数字化生产中,前台的一般劳动和后台隐匿的数据化劳动相辅相成,所谓“受众劳动”只是表象。数字劳动具有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二重性,“非物质劳动”概念没有理解、突破这一点。数字劳动产品特别是数据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二者不能混淆。从数字劳动对象化的视角出发,才能避免误读数据的价值来源、生产贡献和要素收入,避免陷入“数据拜物教”,确保数字经济在正确轨道上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数据 马克思 受众劳动 非物质劳动
下载PDF
《居利希笔记》与马克思对资本认识的深化
6
作者 张义修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7,共5页
本组关于马克思“居利希笔记”研究的笔谈,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46—1847年的“居利希笔记”,是他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布鲁塞尔笔记》 C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长期被... 本组关于马克思“居利希笔记”研究的笔谈,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46—1847年的“居利希笔记”,是他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布鲁塞尔笔记》 C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重要经济史研究笔记中,马克思第一次面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统治的全景式的历史现实,其中,他不仅使自己在前期经济学理论中遭遇的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变得具体和鲜活起来,也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获得了来自欧洲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的支撑。马克思这一重要的经济史研究,也是我们面对同时期《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经典文献需要深入了解的思想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雇佣劳动与资本》 《哲学的贫困》 雇佣劳动关系 经济史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 南京大学 经典文献
下载PDF
生态帝国主义的“四种面相”
7
作者 王甄玺 《理论导刊》 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生态帝国主义作为资本逻辑全球扩张的表现,具有浓厚的精英化特征,其衍生的“四种面相”——“经济至上主义”“技术主义”“生态霸权主义”“西方文明中心主义”,已具备权力的属性,对其理解不能局限于帝国主义的抽象概念,更要关注其权... 生态帝国主义作为资本逻辑全球扩张的表现,具有浓厚的精英化特征,其衍生的“四种面相”——“经济至上主义”“技术主义”“生态霸权主义”“西方文明中心主义”,已具备权力的属性,对其理解不能局限于帝国主义的抽象概念,更要关注其权力属性。囿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修正主义、沉浸于对未来制度美妙幻想的乌托邦主义,都无法真正解决生态危机。因此,对生态帝国主义“四种面相”的破解需要回到马克思主义,聚焦生态正义、开展生态革命、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并从全球发展方式、发展格局、发展价值等维度实际地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帝国主义 生态权力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人的发展需要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践行 被引量:1
8
作者 鲁明川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4-17,共4页
需要是实现人的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政治需要已经成为新时代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政治需要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立足人的... 需要是实现人的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政治需要已经成为新时代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政治需要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立足人的发展需要现实性,重视人的美好生活需要,激活人的发展需要的主体性,通过提高丰富性和针对性、增强人们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美好生活
下载PDF
违反正义的利益是没有价值的——罗尔斯关于正当与善关系的三个命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鑫焱 张国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2,160,共11页
在正当与善的关系上,罗尔斯提出三个紧密相关的命题:优先、同余和互补。罗尔斯正义理论以古典效用论为主要批评对象。后者是一种目的论,主张正当是极大化的善。前者是一种道义论,主张正当优先于善,简称优先命题。按照优先命题,正当不以... 在正当与善的关系上,罗尔斯提出三个紧密相关的命题:优先、同余和互补。罗尔斯正义理论以古典效用论为主要批评对象。后者是一种目的论,主张正当是极大化的善。前者是一种道义论,主张正当优先于善,简称优先命题。按照优先命题,正当不以追求最大的善为目的。最大的善,只是人类活动的偶然结果,不是受到正义原则规制的制度和法令的合理目标。罗尔斯也主张正当与善有同余关系,简称同余命题。按照同余命题,正当与善是兼容的,公平正义与理性善好是同余的。罗尔斯还表示,正当与善具有互补关系或相辅相成关系,简称互补命题。罗尔斯从互补关系来解读差别原则,主张合乎正义的善是多多益善的。优先命题是罗尔斯对古典效用论的超越,同余命题是罗尔斯对康德道德哲学的超越,互补命题则为公平与效率的一致性提供了论证,是对伯林价值多元论的超越。学术界一般重视优先命题而忽视另两个命题,误解罗尔斯关于正当与善的关系理论,进而误解整个罗尔斯正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优先 同余 互补
下载PDF
列宁生态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作者 王甄玺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4,共9页
列宁生态正义思想不仅为“人与自然的正义何以可能”寻找到了理论依据,而且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怀落实为一条可操作的现实路径。在列宁那里,生态正义呈现为生态环境、生产和社会公正这三重维度:在生态环境维度上,列宁提出,“承认自然... 列宁生态正义思想不仅为“人与自然的正义何以可能”寻找到了理论依据,而且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怀落实为一条可操作的现实路径。在列宁那里,生态正义呈现为生态环境、生产和社会公正这三重维度:在生态环境维度上,列宁提出,“承认自然界”是生态正义的基本原则;在生产维度上,列宁不仅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本源性关系,而且将社会化生产作为寻求生态正义的新范式;在社会公正维度上,列宁努力实现自然资源的共同享有与合理分配,并通过法律文件和科学技术等保障俄国劳动人民的居住环境和对资源的平等分配。经由苏俄的社会主义生态实践,列宁生态正义思想真正地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哲学思想转化为现实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苏维埃 生态正义 生态危机 生态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对斯密商业社会观的超越及其当代启示
11
作者 易美宇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3,共8页
斯密和马克思的商业社会观存在巨大差异。斯密从基于人性的社会关系出发,认为商业社会中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为个人利益、社会财富乃至整体自由的最优实现提供根本保障,作为自然秩序发展结果的商业社会,表征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开... 斯密和马克思的商业社会观存在巨大差异。斯密从基于人性的社会关系出发,认为商业社会中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为个人利益、社会财富乃至整体自由的最优实现提供根本保障,作为自然秩序发展结果的商业社会,表征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开化,具有历史恒常性。马克思从现实的生产关系出发,揭示资本主义交换关系背后的生产关系本质,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市场经济成为物支配人的实现机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导下,市场经济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不公和阶级对抗。马克思的商业社会批判为人类创造新文明范式提供了科学指南。当下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对商业社会的积极扬弃。应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夯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所有制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重塑世界文明交往秩序,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共感 商业社会 生产关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意涵
12
作者 鲁明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和形成,具有特定的实践基础和条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成果,具有深刻的实践意涵。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围绕党的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新闻舆论工作、文化传...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和形成,具有特定的实践基础和条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成果,具有深刻的实践意涵。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围绕党的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新闻舆论工作、文化传承发展、国家文化建设等方面展现出丰富的实践内涵。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新征程全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科学遵循和行动指南,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而且展现出丰富的实践面向、鲜明的实践特征,它源于实践,也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自信 “两个结合” 实践意涵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叙事论析
13
作者 鲁明川 陈莹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3,156,共11页
文化叙事是现代化历史呈现和实践传播的重要方式。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是破解西方现代化叙事霸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新实践,在历史探索、主体创造、人的全面发... 文化叙事是现代化历史呈现和实践传播的重要方式。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是破解西方现代化叙事霸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新实践,在历史探索、主体创造、人的全面发展、文明实践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叙事,需坚持“宏大叙事”与“微观描述”辩证统一、“剧作者”与“剧中人”相统一、“精神材料”与“物质材料”相统一的原则方法,呈现中国精神和现代化的中国。这既是实现现代化叙事创新的现实之需,也是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文化叙事
下载PDF
论古希腊勇敢观念的起源与勇敢论的建构
14
作者 王晓朝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勇敢是古希腊传统“四主德”之一,是古希腊伦理学的重要概念。笔者运用道德发生学的溯源法,揭示勇敢观念的起源和生成,展现勇敢论的理论建构过程。第一部分,首先考察汉语“勇敢”一词的词汇意义,然后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希腊文词汇,考察其... 勇敢是古希腊传统“四主德”之一,是古希腊伦理学的重要概念。笔者运用道德发生学的溯源法,揭示勇敢观念的起源和生成,展现勇敢论的理论建构过程。第一部分,首先考察汉语“勇敢”一词的词汇意义,然后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希腊文词汇,考察其具体含义。第二部分,指出荷马时代的勇敢是观念形态的,而非概念形态的。早期希腊哲学家谈论过勇敢,对勇敢进行现象描述,但尚未对之进行理性的界定。希腊哲学古典时期的哲学家们开始用定义的方法揭示勇敢的外延和内涵,从而把勇敢观念提炼为理性的概念。柏拉图的对话《拉凯斯篇》对勇敢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以勇敢为核心概念的勇敢理论初步呈现。第三部分,亚里士多德认识到把勇敢当作知识会带来矛盾和解释上的困难,因此他把勇敢与正义、智慧、节制一道纳入德性论的体系。他在界定和解释勇敢的过程中,一方面把勇敢区分为行为和品德,指出勇敢是某种行为,而刚毅是勇敢的品德;另一方面引入实践(伦理修行)的内容,把作为行为和品德的勇敢统一起来。勇敢理论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科伦理学》第三卷中臻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哲学 勇敢观念 勇敢论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合法性与意识形态建构(1921—1957)——基于马克思主义语境的考察
15
作者 陈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10,共13页
执政合法性是任何一个执政党执政的前提,国家政权是否稳定有序,核心在于能否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合法性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合法性问题并非只是单纯的策略问题,而是在革命实践中亟须解决的现实性问题,要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促进人们... 执政合法性是任何一个执政党执政的前提,国家政权是否稳定有序,核心在于能否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合法性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合法性问题并非只是单纯的策略问题,而是在革命实践中亟须解决的现实性问题,要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促进人们从过去的意识形态中获得解放。认识不能仅是停留在人们头脑中的抽象的东西,而且要带有实践批判的现实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通过不断调整和深化,最终成为主体自觉的社会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合法性 意识形态 阶级意识 斗争
原文传递
党建引领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逻辑、价值与实践
16
作者 刘珊珊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62-65,127,共5页
推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党的创新理论为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质量党建为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党建引领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建引领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反映了文旅行业... 推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党的创新理论为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质量党建为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党建引领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建引领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反映了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文旅行业高质量党建的客观需要,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和旅游需求,并彰显全面从严治党对文旅行业的必然要求。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开展历史溯源与策略部署、分析政策导向并制订行动规划、探索组织构架与工作机制创新,并推广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党建工作与文旅业务的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高质量发展 文旅行业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劳动理论对劳动正义的探寻
17
作者 王甄玺 赵文婷 《新东方》 2024年第4期64-69,共6页
劳动正义贯穿于马克思现代劳动理论叙事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概念。马克思立足人的存在方式和内在规定,从劳动的历史向度和结构向度出发研究劳动的“真正面相”,将劳动赋予为人类社会的生成、建构和完善的过程。在唯物史观与... 劳动正义贯穿于马克思现代劳动理论叙事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概念。马克思立足人的存在方式和内在规定,从劳动的历史向度和结构向度出发研究劳动的“真正面相”,将劳动赋予为人类社会的生成、建构和完善的过程。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的双向叙事中,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维度上分析了“异化劳动”“雇佣劳动”“剩余劳动”的非正义性与内在悖论,并揭示了劳动与资本及其衍生的关联机制——“人的透支”。马克思的现代劳动理论指出了变革资本主义劳动样态的具体路径,阐释了自由劳动是实现劳动正义的基础以及劳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真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正义 现代劳动理论
原文传递
马克思“对象性”思想的概念史探源
18
作者 张义修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4期151-151,共1页
马克思的“对象性”概念集中体现了他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联系。康德的“对象”概念不同于“客体”,他强调主体在认知领域的建构性,并基于主体性视域破解了主客二分的难题,却遭遇了认知与实践二元论问题。为了克服康德的二元论,费希特... 马克思的“对象性”概念集中体现了他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联系。康德的“对象”概念不同于“客体”,他强调主体在认知领域的建构性,并基于主体性视域破解了主客二分的难题,却遭遇了认知与实践二元论问题。为了克服康德的二元论,费希特确立起第一性的“自我”,将“对象”背后的主体绝对化;谢林区分了“绝对自我”与“经验自我”,强调“自我意识”对主客体同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自我 经验自我 二元论 费希特 主客二分 自我意识 概念史 对象性
原文传递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维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鑫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5,共7页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藏着解决人们精神生活难题的方法举措,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精神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唯物史观论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视角 被引量:6
20
作者 易美宇 鲁明川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1,156,共9页
唯物史观为人类理解和把握文明形态的生成演进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原理具有深层的文明意蕴: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创造和推进文明形态的根本力量,生产关系是区分人类文明形态的内在依据,二者的... 唯物史观为人类理解和把握文明形态的生成演进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原理具有深层的文明意蕴: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创造和推进文明形态的根本力量,生产关系是区分人类文明形态的内在依据,二者的矛盾运动是文明形态得以发展演进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推进文明形态高质量跃迁,在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中生成文明形态的全新内在秩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也必须在进一步发展中自觉引领世界生产力发展,不断推进人类生产关系变革,重塑世界文明交往方式,实现世界文明和合共存、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唯物史观 生产方式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