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吴磊
任瑞星
丁兴红
-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风湿病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74179)。
-
文摘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难愈,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是风湿免疫科的难治性疾病。现代研究证实,环境因素对SLE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从“外邪”的角度对中医药防治SLE进行探讨,从感染、烟草、PM2.5、紫外线四种外邪对SLE病情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阐述其防治方法,提出“扶助正气,避御外邪”的防治法则,应用中药、体针、外涂中药软膏、耳穴、埋针、中药戒烟茶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治疗方法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以期指导临床,为临床防治SLE提供一点思路。
-
关键词
外邪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药
防治
-
Keywords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论灵活配伍乌头治诸痛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楼宇
闻向晖
孔祥聿
温成平
-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风湿病研究所
-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19-124,共6页
-
文摘
[目的]探析乌头止痛功效与其峻烈药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总结乌头的不同配伍在痛证治疗方面的应用,为临床灵活运用乌头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文献医籍,搜集部分医家的学术观点及相关用药经验,从痛证的不同病因病机探讨乌头的配伍应用,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总结一般规律。[结果]在风、寒、湿、瘀等以实邪结聚,阻滞经络为主要病机的痛证中,多取用乌头辛热发散之药性祛除病因,同时消除湿浊、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来达到止痛目的;热痛虽为邪实疼痛,但其病机与乌头大辛大热之性不相适宜,治疗应配伍石膏、知母、白芍等与之药性相反的药物,起到"去性存用"的效果;虚痛的治疗应以标本兼治为原则,在补虚扶正的基础上保留或增强乌头的止痛作用",减毒增效"成为其应用的关键;在外伤、麻醉、癌痛等各类杂痛中,重视对乌头药理活性成分及其抗炎镇痛效应的现代研究,并结合历代医家方药,侧重于发挥乌头"对症治疗"的作用。[结论]乌头为止痛之要药,通过准确辨证,合理配伍,各类痛证均可大胆用之。
-
关键词
乌头
痛证
配伍
去性存用
减毒增效
-
Keywords
aconitum
pain syndrome
compatibility
desexual retention
toxicity reducing and efficacy enhancing
-
分类号
R651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间歇期痛风脾虚湿困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段巧
闻向晖
骆文青
何莉娇
温成平
邵铁娟
-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风湿病研究所
-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728-1731,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3145)
-
文摘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引发痛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临床多根据疾病活动状态将痛风分为活动期和间歇期,而间歇期痛风多为脾虚湿困型,患者通常会伴随腹泻、便溏等肠道菌群失衡的表现。运脾化湿可以有效改善间歇期痛风患者体内失衡的肠道菌群,有效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立足于脾虚湿困的基本病机,探讨间歇期脾虚湿困型痛风的发病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以期加深临床上对痛风的认识,拓宽临床治疗思路。
-
关键词
痛风
间歇期
脾虚湿困
肠道菌群
运脾化湿
-
Keywords
grout
intermittent period
spleen deficiency leading to damp encumbrance
intestinal flora
activating spleen and resolving dampness
-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