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本科课程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1
1
作者 干铁儿 余旭霞 +4 位作者 丁黎敏 朱越献 王敏芳 朱美飞 吴建浓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4年第4期276-280,共5页
为了探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本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并提高其教学效果。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本科生中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通识选修课,采用塔巴目标模式进行课程设计,以“一核、二融、三联”的教学理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 为了探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本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并提高其教学效果。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本科生中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通识选修课,采用塔巴目标模式进行课程设计,以“一核、二融、三联”的教学理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线上为理论教学,线下为实践教学,同时通过学生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2020至2022年共开课4个学期,有444名本科学生选修了该课程,273名(61.5%)学生考核成绩优秀。选取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的10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2名(88.5%)学生对该课程整体非常满意,100名(96.1%)学生表示有机会愿意再次接受类似教育,104名(100.0%)学生愿意将课程推荐给其他同学。本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通识选修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受到学生的认可,也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为更好地推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本科课程建设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本科课程 课程设计 教学实施
原文传递
计算机视觉血液透析感染防控行为监测系统在血液透析中心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2
作者 傅恩琴 干铁儿 +2 位作者 胡守慈 郑月 张玲莉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视觉血液透析感染防控监测系统在血液透析操作感染防控关键行为规范识别与人工观察的一致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9月─12月血液透析中心护士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198人次为研究对象。将系统实时记录规范动作定为... 目的探讨计算机视觉血液透析感染防控监测系统在血液透析操作感染防控关键行为规范识别与人工观察的一致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9月─12月血液透析中心护士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198人次为研究对象。将系统实时记录规范动作定为计算机组,人工回顾系统视频规范动作定为人工组;系统使用前后同一护士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感控关键行为分为干预前和干预后;验证计算机组和人工组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规范识别的一致性,比较系统使用前后同一护士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感控关键行为的规范率。结果共观察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198人次,2组一级指标:血液透析内瘘/导管上下机操作规范识别一致性较强[内瘘上机kappa值=0.718;内瘘下机kappa值=0.714;导管上机kappa值=0.788;导管下机kappa值=0.712]。二级指标:断开导管一致性较差(kappa值=0.173);戴手套一致性一般(kappa值=0.243);导管连接一致性一般(kappa值=0.305);内瘘/导管消毒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56);手卫生执行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90)。干预后护士血液透析上机规范消毒、待干时间、手卫生、通路评估规范率优于对照组(χ^(2)=8.156,P=0.004;χ^(2)=30.462,P<0.001;χ^(2)=21.023,P<0.001;χ^(2)=23.522,P<0.001);戴手套及连接导管规范率(χ^(2)=1.823,P=0.177;χ^(2)=0.410,P=0.52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护士血液透析下机操作中的规范消毒、手卫生执行规范率优于对照组(χ^(2)=4.444,P=0.035;χ^(2)=17.770,P<0.001);干预前后戴手套、断开导管、待干时间规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309,P=0.253;χ^(2)=3.220,P=0.073;χ^(2)=2.254,P=0.133)。结论计算机视觉血液透析感染防控行为监测系统记录护士在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规范识别与人工观察较为一致,通过该系统能提升护士在血液透析上下机操作感染控制关键行为的规范率,防止血液透析相关感染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血液透析感染防控系统 临床应用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医疗新技术新项目院感审查流程化管理实践探索
3
作者 杨璐 朱越献 +3 位作者 王敏芳 丁黎敏 叶文怡 干铁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5年第6期956-960,共5页
目的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医院感染管理(以下简称“院感”)审查流程化管理实践进行总结,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中医院2018-2023年院感审查的新技术新项目相关资料,对审查流程和管理实践进行总结。通过构建医疗新... 目的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医院感染管理(以下简称“院感”)审查流程化管理实践进行总结,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中医院2018-2023年院感审查的新技术新项目相关资料,对审查流程和管理实践进行总结。通过构建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指标、开展院感审查流程化管理,对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明确相应的感染防控措施,对已经实施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追踪闭环管理。结果629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了院感审核和追踪闭环管理,其中医技药499项(占比79.33%)、护理130项(占比20.67%)。审核结果中606项为同意(占比96.34%)、14项为修改后同意(占比2.23%)、3项为重审后同意(占比0.48%)、6项不同意(占比0.95%)。风险评估中5项为高风险项目(占比0.79%)、624项为低风险项目(占比99.21%),审核通过的项目在临床应用追踪中未发现严重医院感染或感染聚集事件。结论该实践从源头上控制了医院感染风险,进一步规范了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为促进医疗机构新技术新项目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新技术 医疗新项目 院感审查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克-雅病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4
作者 葛天翔 荚杨洋 +33 位作者 李春辉 黄建荣 孟秀娟 高晓东 张静萍 乔甫 熊莉娟 梁辉 李玮 楼海燕 吴文娟 向天新 陈建森 朱彪 徐凯进 周志慧 蔡洪流 俞美红 张研 上官嬿婉 冯海婷 姚航平 郭蕾 干铁儿 张卫红 孙继民 陆烨 陆群 蔡虻 沈瑾 俞云松 吴安华 李六亿 瞿婷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5年第4期437-450,共14页
克-雅病是由朊毒体引起的一种快速进展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医源性传播风险。随着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检测方法的快速进步及应用、监测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克-雅病患者在国内外的检出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 克-雅病是由朊毒体引起的一种快速进展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医源性传播风险。随着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检测方法的快速进步及应用、监测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克-雅病患者在国内外的检出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潜伏期长,早期症状存在异质性,导致该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增加了其在医疗机构传播的风险。目前,对于克-雅病的感染防控尚缺乏相关共识。为在医疗机构及时识别诊断克-雅病并有效阻断其在医疗机构传播,本共识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证据,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了15个临床关注问题,形成24条具体推荐意见,旨在规范克-雅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其在医疗机构的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病 朊毒体 医院感染防控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感染预防控制员能力建设实践探索 被引量:6
5
作者 干铁儿 张丽杰 +3 位作者 蒋旭宏 孙华琴 叶富英 张烁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5,共5页
感染预防控制(以下简称感控)员是科室感控小组的中坚力量,加强其能力建设对提高院科两级的管理效能,有效保障医疗安全至关重要。2017年开始,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基于对医院感控员能力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通过健全并规范对感控员的组织... 感染预防控制(以下简称感控)员是科室感控小组的中坚力量,加强其能力建设对提高院科两级的管理效能,有效保障医疗安全至关重要。2017年开始,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基于对医院感控员能力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通过健全并规范对感控员的组织管理、建立感控员岗位培训体系、制定年度《科室感控小组管理手册》、执行感控员交叉检查制度与疫情期间的巡查制度、建立感控员队伍考核评估体系及激励机制、组建感控菁英团队以及构建感控医生主导模式,逐步提升感控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取得良好成效,可为优化感控员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人力 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预防控制员 能力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