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ISSR与SRAP分子标记分析金线莲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8
1
作者 黄锦春 万思琦 +7 位作者 陈扬 李丽红 张自力 朱建军 吴梅 邢丙聪 邵清松 陆晨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研究浙江与福建等地引种、杂交与野生的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样品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金线莲种质资源鉴定及优良新品种(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8份新鲜金线莲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简单重复序列扩增多... 【目的】研究浙江与福建等地引种、杂交与野生的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样品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金线莲种质资源鉴定及优良新品种(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8份新鲜金线莲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简单重复序列扩增多态性(ISSR)与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各挑选11条(对)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后,统计其扩增条带数,运用NTSYS-PC 2.1和POPGENE 32软件进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ISSR分子标记技术共扩增出8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4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67%;SRAP分子标记技术共扩增出8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73%,ISSR和SRAP标记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不同样本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表明:浙江省与福建省的金线莲种质混杂严重,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福建省的金线莲种群遗传多样性更高。此外,基于ISSR和SRAP标记的UPGMA聚类结果显示:48份不同种源的金线莲依亲缘关系的远近可分为四大类,聚类的划分受到一定地域性的影响,但各地域的金线莲品种在这四大类中均互有混杂。【结论】金线莲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在各地区、各品种(系)间遗传交流频繁,ISSR与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浙江与福建等地金线莲的遗传多样性,且结合ISSR标记与SRAP标记的分析结果要优于单一的分子标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种质资源 ISSR SRAP
下载PDF
白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洁 朱锡彭 +4 位作者 王腾斐 朱建军 李文俊 邢丙聪 郑颖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1-329,共9页
【目的】采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等2种标记技术分析不同种源白及Bletilla striata样本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关系,为白及种质的鉴定、分类、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100个ISSR引物和238对S... 【目的】采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等2种标记技术分析不同种源白及Bletilla striata样本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关系,为白及种质的鉴定、分类、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100个ISSR引物和23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用Popgene 32.0计算来自浙江、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32个不同种源白及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和遗传距离,用NTSYS-pc 2.10e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1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188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7.09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74个,占总扩增片段的92.20%;从23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16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6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202个,占总扩增片段的93.52%。综合ISSR和SRAP的标记结果发现:四川白及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贵州最低;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和主坐标分析(PCoA分析)结果显示:聚为一类的白及种源大多来自同一省份,云南省与四川省白及种源的遗传距离较近,浙江省和贵州省白及种源的遗传距离较近,说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的重合,但并不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所选白及种源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和SRAP标记技术均可有效揭示白及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标记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
下载PDF
白花前胡传统产区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介仁 孙健 +3 位作者 沈晓霞 邵清松 王丽赟 王志安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43-2548,共6页
目的:研究传统产区白花前胡的遗传多样性,为白花前胡种质资源保护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SSR引物和SRAP引物,对16个群体的94份白花前胡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遗传距离和地理距... 目的:研究传统产区白花前胡的遗传多样性,为白花前胡种质资源保护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SSR引物和SRAP引物,对16个群体的94份白花前胡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SSR标记的多态性比率(PPB)为83.75%,总基因多样性系数(Ht)为0.3062,群体内基因多样性系数(Hs)为0.1668,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552,群体间基因流(Nm)为0.5983;SRAP标记的PPB为88.04%,Ht为0.3184,Hs为0.1751,Gst为0.4501,Nm为0.6108;白花前胡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变异均较高,基因流可能是前胡群体间遗传结构分化的主要原因(Nm<1);ISSR和SRAP的UPGMA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将16个群体分为三大类,其中浙江淳安的3个栽培群体聚为一支,浙江江山(野生群体)单独聚为一支,其余聚为一支。结论:华东传统产区白花前胡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野生群体与主产区内栽培群体遗传距离分化显著,区域间基因交流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ISSR SRAP
原文传递
我国主要产区白芷的基原和群体遗传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丽赟 孙健 +4 位作者 沈宇峰 沈晓霞 周介仁 邓惠敏 王志安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4-829,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主要产区白芷的遗传组成差异。方法:以15份不同主产区的白芷为材料,应用核基因ITS2序列和叶绿体基因matK序列进行基原差异分析;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UPGMA聚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ITS2序列全长452 bp、获得有2个... 目的:分析我国主要产区白芷的遗传组成差异。方法:以15份不同主产区的白芷为材料,应用核基因ITS2序列和叶绿体基因matK序列进行基原差异分析;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UPGMA聚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ITS2序列全长452 bp、获得有2个变异位点,可以区分白芷与其变种杭白芷;而matK序列全长834 bp、仅有1个变异位点,不能有效区分白芷与其变种杭白芷。筛选得到8对SRAP引物,获得34个多态性位点;UPGMA聚类结果显示,所有样本按基原不同划分为白芷和杭白芷两个大类群,而杭白芷类群中,四川产区和浙江产区来源的材料又划分为两个小类群。四川和浙江产区杭白芷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759,遗传相似系数为0.9269,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298。结论:ITS2序列和SRAP标记均可以区分白芷材料的基原,四川和浙江产区的白芷基原均为杭白芷,两大产区杭白芷经长期地理隔离,已发生了低程度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杭白芷 ITS2序列 MATK序列 SRAP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不同产区白芷遗传多样性和品质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丽赟 孙健 +6 位作者 陈梦莹 姚辉 周水灯 王海阁 王盼 徐凯玠 王志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产区白芷Angelica dahurica种源遗传差异特征,分析具有遗传差异的白芷种源在同圃栽培条件下的品质特征差异。【方法】应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白芷种源的遗传组成,以同圃栽培的不同种源白芷为材料... 【目的】明确不同产区白芷Angelica dahurica种源遗传差异特征,分析具有遗传差异的白芷种源在同圃栽培条件下的品质特征差异。【方法】应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白芷种源的遗传组成,以同圃栽培的不同种源白芷为材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7种香豆素类化学成分,构建HPLC指纹图谱,进而分析不同种源的品质特征。【结果】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4处,部分河北产区的白芷种源与南方产区的白芷种源产生分离。同圃栽培下,仅应用7种香豆素类化学成分不能明确区分不同白芷种源,应用HPLC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后,具有遗传差异的种源之间出现品质特征的区分。【结论】不同产区白芷种源遗传相似度较大,同圃栽培的部分浙江白芷种源的药材可以应用HPLC指纹图谱与其他产地种源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SRAP 遗传 香豆素类 品质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施肥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水灯 孙健 +4 位作者 江建铭 邵将炜 邓惠敏 邵清松 王志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6-764,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生育期施肥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指导人工栽培。【方法】2021年10月在浙江杭州,以‘浙贝3号’‘Zhebei 3’品种为材料,设置缺失基肥、种肥、腊肥、苗肥、花肥的处理组和全肥、无肥的对照组... 【目的】探究不同生育期施肥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指导人工栽培。【方法】2021年10月在浙江杭州,以‘浙贝3号’‘Zhebei 3’品种为材料,设置缺失基肥、种肥、腊肥、苗肥、花肥的处理组和全肥、无肥的对照组,测定不同生育期‘浙贝3号’植株的株高、鲜质量、叶片大小等形态指标和可溶性糖、丙二醛、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2022年5月倒苗后采收鳞茎,统计产量,测定醇浸出物、生物碱等品质指标,测定栽培前后‘浙贝3号’鳞茎大量元素氮、磷、钾的变化。【结果】相比全肥对照组,缺失基肥、种肥、腊肥处理组的‘浙贝3号’产量和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缺失苗肥、花肥处理组的‘浙贝3号’产量分别显著下降19.15%和21.58%(P<0.05),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质量分数总和分别显著下降30.76%和15.38%(P<0.05)。相比种鳞茎,缺失基肥、种肥、腊肥处理组的新生鳞茎中,氮、钾质量分数显著升高(P<0.05),磷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缺失种肥、腊肥处理组的新生鳞茎中,磷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氮、钾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缺失苗肥、花肥处理组的新生鳞茎中,氮、磷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P<0.05),钾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基肥、种肥、腊肥缺失处理对‘浙贝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基肥充足条件下可适当减少出苗前施肥;苗肥、花肥的缺失会导致‘浙贝3号’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所以在苗期、花期应当及时、足量保证适当类型肥料的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生育期 施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秋季氮磷钾配方施肥对白花前胡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周介仁 孙健 +2 位作者 任江剑 邵清松 王志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12期2443-2449,共7页
目的:研究大量元素氮、磷、钾配方施肥对白花前胡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白花前胡栽培过程中肥料的合理配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L_(9)(3^(4))正交试验设计白花前胡氮、磷、钾配施处理,测定白花前胡植株采收期的叶片长、地上部分干质量、根... 目的:研究大量元素氮、磷、钾配方施肥对白花前胡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白花前胡栽培过程中肥料的合理配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L_(9)(3^(4))正交试验设计白花前胡氮、磷、钾配施处理,测定白花前胡植株采收期的叶片长、地上部分干质量、根长、根粗、地下部分干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丙素含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冷浸法测定醇浸出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计算不同处理对白花前胡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响应值。结果:氮、磷、钾配方施肥对白花前胡的产量和品质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丙素受钾元素影响最大,白花前胡乙素受氮元素影响最大;处理3(N_(0)P_(2)K_(2))的白花前胡甲素质量分数最高,达到1.559%,处理2(N_(0)P_(1)K_(1))的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丙素质量分数最高,分别达到0.252%和0.439%,相对于其他组别有显著提升;产量受氮元素影响最大,处理8(N2P1K0)产量相较于空白组显著提高了75.36%,达到3803.47 kg·hm^(–2)。结论:秋季适当的氮、磷、钾配施对白花前胡产量和品质有促进作用,控制氮肥施用,适当施用磷肥、钾肥有利于白花前胡的产量和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 施肥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酶解前后商品多糖的总糖含量与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詹麒鸿 周爱存 +2 位作者 任佳慧 程怡然 佘宇帆 《中国食品工业》 2022年第15期107-109,114,共4页
试验通过比较八种商品多糖在酶解前后多糖的含量变化以及抗氧化活性差异分析,发现酶解法去除淀粉或糊精等辅料后商品多糖的总糖含量显著降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商品多糖在酶解前体外抗氧化活性普遍较低,酶解后的非淀粉多糖的抗氧化活... 试验通过比较八种商品多糖在酶解前后多糖的含量变化以及抗氧化活性差异分析,发现酶解法去除淀粉或糊精等辅料后商品多糖的总糖含量显著降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商品多糖在酶解前体外抗氧化活性普遍较低,酶解后的非淀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多糖 非淀粉多糖 质量分析 多糖含量 体外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金线莲新品种‘健君1号’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建军 邵清松 +4 位作者 吴梅 陈功楷 陈家龙 张瑞华 马巧群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942,共2页
‘健君1号’是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野生金线莲中选出的新品种。株高8.1~8.5 cm,茎直立,根状茎匍匐,节上生根;叶片卵圆形,正面暗紫红色,具金红色绢丝光泽的网脉,背面淡紫红色,叶柄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具2~6朵花,花白色;结实率... ‘健君1号’是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野生金线莲中选出的新品种。株高8.1~8.5 cm,茎直立,根状茎匍匐,节上生根;叶片卵圆形,正面暗紫红色,具金红色绢丝光泽的网脉,背面淡紫红色,叶柄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具2~6朵花,花白色;结实率极低。在浙江地区组培苗种植当年不开花,种植6个月后单株鲜质量2.38 g,鲜产847.80 g·m^(-2),多糖含量138.00 mg·g^(-1)。长势旺盛,抗病性强,兼具药用、食补与观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品种
原文传递
蜡梅属药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琦 周君美 +2 位作者 邢丙聪 杨丙贤 程科军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46-1654,共9页
蜡梅属植物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镇痛等药理活性。然而,现今研究多关注其种质资源、品种分类、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缺乏分子生物学方向的系统总结。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基因组学、分子标记、分子鉴... 蜡梅属植物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镇痛等药理活性。然而,现今研究多关注其种质资源、品种分类、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缺乏分子生物学方向的系统总结。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基因组学、分子标记、分子鉴定、转录组学和功能基因克隆等方向的研究结果对蜡梅属药用植物的系统进化、遗传多样性、分类鉴定、次生代谢、抗逆机制及生长发育过程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并就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加快蜡梅属药用植物的深度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属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