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扎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楼亦文 李琳 陈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0,共9页
【目的】比较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及其结合肌内效贴扎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LDH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99例LDH患者分为对照组(n=49)与... 【目的】比较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及其结合肌内效贴扎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LDH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99例LDH患者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单独肌内效贴扎技术,观察组采用肌内效贴扎技术配合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及疼痛情况、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值、腰椎功能活动情况,以及皮肤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痛功能障碍评价表(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背伸肌群平均功率频率、积分肌电值及腰椎功能活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LDH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肌内效贴扎,可有效改善患者肌肉疲劳程度,有助于减轻其腰椎部位疼痛并提高腰椎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 肌内效贴 康复 治疗
下载PDF
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表达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楼巍敏 林坚 +5 位作者 李海龙 夏婉 黄雄昂 刘晓林 卢璇 刘彩霞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49-65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调节血糖的机制。[方法]将24只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运动干预组及电针组,每组8只,运动干预组大鼠给予2周跑台运动干... [目的]观察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调节血糖的机制。[方法]将24只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运动干预组及电针组,每组8只,运动干预组大鼠给予2周跑台运动干预;空白对照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干预;电针组大鼠开始将电针置于大鼠双侧足三里穴,进行连续波穴位刺激2周。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治疗后大鼠骨骼肌细胞GLUT4水平。[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运动干预组和电针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0.001,P=0.028),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P<0.001,P<0.001)。干预后组间比较,三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GLUT4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电针刺激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其血糖水平,其中调节骨骼肌细胞GLUT4水平可能是其调节血糖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电针 运动干预 血糖 胰岛素抵抗指数 GLUT4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
3
作者 朱明锦 张永乐 +2 位作者 张军芳 方诚冰 张永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3-580,共8页
目的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差异代谢标志物。方法 对比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认识障碍伴失眠患者和单纯脑卒中患者各9例,通过对这18例受试者进行血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差异... 目的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差异代谢标志物。方法 对比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认识障碍伴失眠患者和单纯脑卒中患者各9例,通过对这18例受试者进行血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探讨脑卒中后继发认知和失眠障碍的发生机制。结果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研究,发现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的差异代谢中脂类占绝大多数,其最多的是甘油磷脂类,多数呈含量下调趋势,4种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二烯酸、十八碳二烯酸、类花生酸、6-酮-前列腺素F1α)和两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烷酸、棕榈酸)在观察组含量均上调,鞘磷脂代谢产物神经酰胺和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含量下调,而二氢神经鞘氨醇含量上调;氨基酸代谢中两种差异代谢物(半胱氨酸硫酸酯和左旋精氨酸)含量在观察组中上调;剩余的5种差异代谢物上调的次黄嘌呤、左旋肉碱、睾酮和异丙肾上腺素,下调的有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的血清代谢谱与单纯脑卒中者存在明显差别,多种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可能参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继发认知、失眠障碍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失眠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从《金匮钩玄》探讨朱丹溪的脾胃学理论
4
作者 朱明锦 傅睿 陈明显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37-539,共3页
朱丹溪临证重视中焦脾胃作用,治疗养阴不离脾胃,形成了“温脾清胃”的脾胃学学术思想体系,其代表著作《金匮钩玄》中以气、血、痰、郁的“四伤学说”为纲,将气血痰郁病与脾胃升降紧密结合,基于脾胃是五脏气机和合的中心,形成了滋阴精、... 朱丹溪临证重视中焦脾胃作用,治疗养阴不离脾胃,形成了“温脾清胃”的脾胃学学术思想体系,其代表著作《金匮钩玄》中以气、血、痰、郁的“四伤学说”为纲,将气血痰郁病与脾胃升降紧密结合,基于脾胃是五脏气机和合的中心,形成了滋阴精、养脾胃的脾胃学说,用药宜清灵,味少而功专,朱丹溪学派的脾胃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金匮钩玄》 脾胃 温脾清胃
原文传递
lncRNA MEG3调控mTOR介导的自噬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
5
作者 章睿 郑萤萤 朱悦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10-114,126,共6页
目的探究lncRNA MEG3调控mTOR介导的自噬在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中的作用。方法构建C57BL/6 DCM小鼠模型,设置正常组和DCM组,心脏超声和Masson染色检测小鼠左心房功能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 目的探究lncRNA MEG3调控mTOR介导的自噬在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中的作用。方法构建C57BL/6 DCM小鼠模型,设置正常组和DCM组,心脏超声和Masson染色检测小鼠左心房功能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lncRNA MEG3在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62、LC3-Ⅱ、Beclin1、p-mTOR、mTOR表达量。分离C57BL/6小鼠乳鼠心肌细胞,高糖诱导心肌细胞损伤。转染si-NC、si-MEG3后高糖处理,设置为正常组、高糖组、高糖+si-NC组、高糖+si-MEG3组,RT-qPCR检测lncRNA MEG3在心肌细胞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62、LC3-Ⅱ、Beclin1、p-mTOR、mTOR、p-ERK、ERK表达量。CCK-8、LDH、ROS、GSH-Px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损伤。结果DCM小鼠心功能出现异常。与正常组比较,DCM组小鼠心肌细胞p62表达显著升高,LC3-Ⅱ和Beclin1表达显著降低,p-mTOR表达升高。细胞实验中,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比正常组p62表达显著升高,LC3-Ⅱ和Beclin1表达显著降低,p-mTOR和p-ERK表达升高;细胞活力和GSH-Px活性降低,LDH和ROS活性显著升高。下调lncRNA MEG3后,高糖+si-MEG3组逆转了高糖+si-NC组自噬相关蛋白以及细胞损伤指标的变化。结论下调lncRNA MEG3抑制了ERK/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得以恢复,且糖尿病心肌损伤被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MEG3 MTOR 自噬 糖尿病心肌病
下载PDF
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龙一飞 刘阳 林阁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整脊组(40例)、联合组(39例)和常规组(41例)。每组患者均采用短波及超声波的常规治疗,整脊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美... 目的探讨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整脊组(40例)、联合组(39例)和常规组(41例)。每组患者均采用短波及超声波的常规治疗,整脊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美式整脊治疗,联合组则增加美式整脊及核心肌力训练。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数字评定量表(NR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及棘突双侧温差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组患者的NRS、ODI和RMDQ评分及温差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分别为(2.06±0.63)分、(13.00±3.53)分、(6.25±1.20)分,且效果优于整脊组的(2.44±0.84)分、(17.11±4.41)分、(9.42±2.49)分与常规组的(4.03±0.82)分、(21.31±5.68)分、(11.09±2.7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美式整脊 核心肌力训练 疼痛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18
7
作者 楼巍敏 林坚 邢欢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663-665,共3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2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并随访6个月,评估其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及记录跌倒率,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2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并随访6个月,评估其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及记录跌倒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行之有效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 干预效果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人口老龄化 恢复过程
下载PDF
有氧运动通过miR-34a/SIRT1通路调控自噬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吴爱萍 朱悦红 +1 位作者 夏婉 章睿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5期13-18,51,共7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损伤的调控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有氧运动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AMI模型,并对有氧运动组AMI大鼠进行持续4周的有氧运动干预;采用H...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损伤的调控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有氧运动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AMI模型,并对有氧运动组AMI大鼠进行持续4周的有氧运动干预;采用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的心脏组织学形态和纤维化程度;通过ELISA检测大鼠血浆脑钠肽(BNP)含量;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估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EF);RTqPCR检测miR-34a水平;Western blot(WB)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利用H9C2细胞构建缺氧细胞模型,转染miR-34a抑制剂和siSIRT1,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34a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WB检测各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有氧运动组的心脏组织形态、纤维化、BNP表达及自噬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有氧运动组的miR-34a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氧+miRNA NC组相比,缺氧+miR-34a抑制剂组的LDH和细胞自噬水平降低,SOD和SIRT1表达升高(均P<0.01);与缺氧+miR-34a抑制剂+siNC组相比,缺氧+miR-34a抑制剂+siSIRT1组的LDH和细胞自噬水平升高,而SOD和SIRT1表达降低(均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通过miR-34a/SIRT1通路抑制心肌细胞自噬水平,进而改善AMI大鼠的心肌损伤。这为研究有氧运动改善AMI心肌损伤提供了新的机制,并且有助于AMI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有氧运动 自噬 微小RNA-34a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蔡礼松 何松彬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6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5年9月卒中后失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联合治疗组、康复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3例。四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用...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5年9月卒中后失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联合治疗组、康复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3例。四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用药,其中治疗组分别给予1个月的加味补阳还五汤和/或康复训练治疗:联合治疗组(加味补阳还五汤+康复训练)、康复治疗组(康复训练)、中药治疗组(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前后用西部失语症成套测试的部分指标评估四组患者的失语情况,并对各组治疗前后分值差进行比较。结果卒中后失语症在联合治疗组、康复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听理解、复述、命名分值的变化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中联合治疗组分值变化较其余三组更明显。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在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联合治疗组分值变化仍较其余三组高。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和康复训练两种治疗方式在卒中后失语患者中均具有一定疗效,二者结合较单纯康复训练或中药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失语 加味补阳还五汤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康复护理对社区半失能老人吞咽障碍误吸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楼巍敏 陈春英 俞维鑫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10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社区半失能老人吞咽障碍误吸的影响。方法 63例有吞咽障碍的社区半失能老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吞咽筛查及常规吞咽障碍宣教及简单指导,观察组加用康复护理,3个月后观察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社区半失能老人吞咽障碍误吸的影响。方法 63例有吞咽障碍的社区半失能老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吞咽筛查及常规吞咽障碍宣教及简单指导,观察组加用康复护理,3个月后观察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变化及误吸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误吸率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误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宣教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对半失能老人吞咽障碍的康复作用更明显,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改善,误吸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失能老人 吞咽障碍 饮食干预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髋膝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液黏滞度的影响
11
作者 袁杰飏 毛小良 +1 位作者 吴肖清 李昌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髋膝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02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髋膝训练,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髋膝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02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髋膝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干预,均持续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液黏滞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3.27±0.76)分,低于对照组的(4.78±1.52)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3.21±17.64)分,高于对照组的(64.35±15.5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血液黏滞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髋膝训练对KOA患者的疗效显著,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液黏滞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 髋膝训练 炎症因子 血液黏滞度
原文传递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早期康复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战 樊留博 曾超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3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MOTOmed智能运动训... 目的观察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Berg平衡量表(BBS)及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MWS)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FMA-L评分、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mM WS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早期下肢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脑卒中 下肢功能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建平 蔡礼松 +1 位作者 戴方瑜 马睿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5期133-136,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舟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存在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舟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存在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在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根据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疗效标准等指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下载PDF
我科神经康复的相关研究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纪方 李建华 +7 位作者 徐康宁 叶祥明 林坚 韩先伦 张天友 刘晓林 陈健尔 林秀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09-310,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康复 评定 FIM UDSmr SCI 脊髓损伤 偏瘫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15
作者 俞梦洁 余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297-300,共4页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后吞咽障碍治疗中,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干预的临床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范围:2020.1.1-2022.5.31;采集病例:ACI后吞咽障碍病例,84例;随机数表下,将84例病例一比一分为2组,对照组治疗措施:常规吞咽训练、常规吞...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后吞咽障碍治疗中,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干预的临床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范围:2020.1.1-2022.5.31;采集病例:ACI后吞咽障碍病例,84例;随机数表下,将84例病例一比一分为2组,对照组治疗措施:常规吞咽训练、常规吞咽训练;试验组治疗措施:在对照组基础上加tDCS;研究对比指标包含疗效、吞咽能力、洼田饮水试验、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 疗效比较:试验组治愈、显效、无效分别为15例、20例、7例,总有效率为83.33%(35/42);对照组治愈、显效、无效分别为11例、15例、16例,总有效率为61.90(26/42);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差异(P<0.05)。干预前,对照组吞咽功能(MASA)、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65.35±11.23)分(2.63±0.51)分,较试验组的(65.48±11.35)分(2.65±0.62)分,无统计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MASA、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86.50±4.91)分(1.72±0.25)分,较对照组的(74.52±7.35)分(2.16±0.37)分均有显著改善,有统计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上移前移)为(11.13±2.25)mm(2.81±0.36)mm,较试验组的(11.23±2.31)mm(2.84±0.37)mm,无统计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上移、前移)为(16.58±2.51)mm(9.26±1.35)mm,较对照组的(13.32±2.71)mm(4.36±0.77)mm明显更高,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在ACI后吞咽障碍治疗中,予以tDCS干预能够发挥积极效果,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改善且该技术操作较为简单,具有无创性,治疗期间患者适应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实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洼田饮水试验 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下载PDF
丰富环境量化刺激与常规康复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效果比较
16
作者 刘克洪 董天华 +3 位作者 韩春 周卫 王晓阳 胡晓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比较丰富环境量化刺激与常规康复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收治的60例TBI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6~72岁[... 目的比较丰富环境量化刺激与常规康复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收治的60例TBI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6~72岁[(41.6±13.2)岁]。损伤部位:额颞叶损伤37例,脑干损伤9例,丘脑损伤14例。损伤类型:脑挫裂伤36例,脑内血肿24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8分11例,9~12分34例,13~15分15例。病程(19.2±5.4)d。30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4个周期共计28 d的丰富环境量化刺激(量化刺激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2个及第4个治疗周期的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脑波α/δ比率(ADR)。比较第4个治疗周期结束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次随访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8.3±2.5)个月]。两组治疗前CRS-R评分、ADL评分、脑波AD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量化刺激组第2个治疗周期的CRS-R评分、ADL评分、脑波ADR分别为(13.03±0.73)分、(14.83±0.95)分、0.35±0.11,均高于常规康复组的(11.18±0.14)分、(8.74±0.43)分、0.29±0.09(P<0.05);量化刺激组第4个治疗周期的CRS-R评分、ADL评分、脑波ADR分别为(17.83±0.23)分、(52.93±10.75)分、0.44±0.11,均高于常规康复组的(13.67±0.35)分、(40.56±7.15)分、0.37±0.07(P<0.05)。两组内CRS-R评分、ADL评分、脑波ADR第2个治疗周期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第4个治疗周期较第2个治疗周期均进一步提高(P<0.05)。第4个治疗周期结束时量化刺激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30),低于常规康复组的36.7%(11/30)(P<0.05)。末次随访时量化刺激组GOS预后良好率为80.0%(24/30),优于常规康复组的66.7%(20/30)(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丰富环境量化刺激治疗TBI后意识障碍患者,可促进其意识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脑电反应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意识障碍 刺激
原文传递
不稳定表面躯干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楼亦文 李琳 陈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2,共9页
目的:分析不稳定表面躯干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胸腰段骨折所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除常规训练外,对照组进行稳定... 目的:分析不稳定表面躯干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胸腰段骨折所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除常规训练外,对照组进行稳定表面躯干训练,观察组进行不稳定表面躯干训练。比较两组的步态、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功能、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结果:两组跨步长、步频、舒适步速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股四头肌、臀大肌、腘绳肌、胫前肌、腓肠肌肌力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静态睁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静态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均P<0.05),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均P<0.05);动态稳定极限范围及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下肢运动评分、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ASIA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表面躯干训练可有效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态及下肢肌力,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表面躯干训练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双重任务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18
作者 李斐斐 郑瑶 +3 位作者 胡镕镕 郑慧玲 陈春英 刘彩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6期181-185,共5页
目的 系统评价双重任务训练(DTT)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护理学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等从建库至... 目的 系统评价双重任务训练(DTT)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护理学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等从建库至2022年11月有关DTT对MCI患者认知功能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总计9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DTT有助于提高MCI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SMD=0.71,95%CI:0.23~1.20,P=0.004)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评分(SMD=1.45,95%CI:0.73~2.17,P<0.001),降低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MD=-1.28,95%CI:-2.06~-0.49,P=0.002)。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评分漏斗图显示无发表偏倚。结论 DTT可有效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但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任务训练 轻度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杨子庆 李昕芮 +2 位作者 芦丹 罗方 陈明旭 《大医生》 2023年第21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作用,以期为该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杭州市拱墅区人民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61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 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作用,以期为该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杭州市拱墅区人民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61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1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痉挛情况、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指标[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量表(MAS)评分总体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S100-β、NSE、TXB2、CRP、TNF-α及IL-6水平均更低,NO、6-keto-PGF1α水平均更高,且观察组上述神经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常规针刺方法比较,在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中应用张力平衡针法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平衡针法 脑卒中 痉挛性瘫痪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肥胖女大学生体成分和血脂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林坚 赵红勤 +2 位作者 黄雄昂 刘晓林 章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39-2144,共6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肥胖女大学生体成分、血脂和空腹胰岛素(FIN)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1—6月选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在校肥胖女大学生36例为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体质指数(BMI)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先以...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肥胖女大学生体成分、血脂和空腹胰岛素(FIN)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1—6月选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在校肥胖女大学生36例为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体质指数(BMI)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先以4例为1层(共分为9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每层研究对象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最终每组纳入18例。两组均给予自我运动锻炼宣教,运动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中的HIIT。于试验开始前1周及试验结束后1周检测研究对象体成分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去脂体质量、静息代谢率、腹围、臀围〕、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FIN水平。结果运动组试验后体质量、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腹围小于对照组,去脂体质量、静息代谢率大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试验后体质量、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腹围小于试验前,去脂体质量、静息代谢率大于试验前(P<0.05)。运动组试验后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F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试验后HDL-C水平高于试验前,LDL-C、FIN水平低于试验前(P<0.05)。结论HIIT可以降低肥胖女大学生体脂含量,增加静息代谢率,同时改善血脂和FIN水平,对改善肥胖女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Exercise) 高强度间歇训练 肥胖 身体成分 血脂 胰岛素 女大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