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源肿节风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含量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闵芳 斯金平 +3 位作者 黄文华 黄华宏 楼少卿 朱观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849-1853,共5页
目的:揭示肿节风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质量分数的变异规律,为肿节风资源利用与药材质量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异秦皮啶与反丁烯二酸的HPLC测定方法,并测定全国21个不同种源肿节风药材中异秦皮啶与反丁烯二酸的质量分数。结果:不... 目的:揭示肿节风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质量分数的变异规律,为肿节风资源利用与药材质量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异秦皮啶与反丁烯二酸的HPLC测定方法,并测定全国21个不同种源肿节风药材中异秦皮啶与反丁烯二酸的质量分数。结果:不同种源肿节风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海拔从低到高,两者质量分数都逐渐减少;与经度、纬度关系密切,其中异秦皮啶质量分数在肿节风自然分布中心区最高;肿节风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质量分数地理变异规律不同药材部位表现不一,茎比叶密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肿节风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质量分数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肿节风药材中此2种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结果基本代表了我国肿节风药材质量及其差异的现状,与传统观点认为"江西、福建、浙江所产肿节风药材质量较佳"一致,建议上述区域列为今后肿节风药材良种选育与基地建设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HPLC 反丁烯二酸 异秦皮啶 种源 变异规律
下载PDF
鲜鱼腥草及其内生菌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鸿 蓝丽华 +4 位作者 易喻 梅建凤 应国清 曹小吉 周华康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26-629,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鱼腥草及其内生菌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比较鲜鱼腥草不同部位及其内生菌挥发性成分.在鱼腥草叶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2个化合物,占叶挥发油总量的80.15%;鱼腥草茎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鱼腥草及其内生菌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比较鲜鱼腥草不同部位及其内生菌挥发性成分.在鱼腥草叶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2个化合物,占叶挥发油总量的80.15%;鱼腥草茎挥发油组分中鉴定了其中的15个化合物,占茎挥发油总量的76.94%,其中主要活性成分甲基正壬酮相对含量在叶和茎中分别占到1.21%和3.51%.另外,在鱼腥草内生菌中未发现鱼腥草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癸醛和乙酸龙脑酯等,但鉴定出了其结构类似物反式-2-癸烯酸,以及具有重要价值的医药中间体巴豆酸等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内生菌 挥发性成分 GC-MS
下载PDF
淫羊藿生物碱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璐 胡欢欢 +3 位作者 张华峰 杨善慧 乔春雷 郝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79,共6页
以模式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研究淫羊藿生物碱的抑菌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淫羊藿生物碱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牛津杯法测量抑菌圈直径。通过分析淫羊藿生物碱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胞外和胞内可溶性蛋白量、胞外核酸量、金属... 以模式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研究淫羊藿生物碱的抑菌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淫羊藿生物碱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牛津杯法测量抑菌圈直径。通过分析淫羊藿生物碱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胞外和胞内可溶性蛋白量、胞外核酸量、金属离子量、菌体培养液电导率以及菌体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淫羊藿生物碱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淫羊藿生物碱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抑制大肠杆菌对数期的生长,最小抑菌浓度为60 mg/mL。淫羊藿生物碱处理后,大肠杆菌的胞外、胞内可溶性蛋白量显著增加,胞外K^+、Mg^(2+)离子和核酸相对量也显著升高,菌体培养液的电导率显著改变。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淫羊藿生物碱能使大肠杆菌菌体之间相互粘连、聚团,菌体表面出现孔洞和凹陷,细胞表面严重破损。淫羊藿生物碱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很可能与其对细胞结构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生物碱 大肠杆菌 抑菌机理
下载PDF
肺之生理特性与功能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于峥 莫婷婷 +1 位作者 邢晓彤 李庆利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0年第3期9-11,共3页
关键词 生理特性 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HPLC测定鲜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中β-榄香烯的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素香 吕圭源 +3 位作者 陈素红 赵丽珊 周日鹤 周华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关键词 鲜肿节风挥发油 亚微乳 Β-榄香烯 鉴别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野生和栽培鲜肿节风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素香 张胜娜 +3 位作者 陈素红 楼招欢 吕圭源 周华康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鉴定野生和栽培鲜肿节风挥发油中的成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NIST-98、WILEY275检索库对两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分离出的115种物质中野生和栽培鲜肿节风挥发油分别鉴定了65和64种化学成分,其相对... 目的鉴定野生和栽培鲜肿节风挥发油中的成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NIST-98、WILEY275检索库对两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分离出的115种物质中野生和栽培鲜肿节风挥发油分别鉴定了65和64种化学成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分别为76.3%和77.8%,其中两者共有化学成分为48个,其相对含量总和占各自总检出成分分别为74.38%和79.32%。结论野生品与栽培品的挥发油成分、共有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有差异,有些相差很多倍;共有成分所占比例较大,且共有成分总含量接近。该研究为肿节风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肿节风野生品 鲜肿节风栽培品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鲜肿节风挥发油G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胜娜 吴素香 +3 位作者 陈素红 楼招欢 吕圭源 周华康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0年第1期50-52,56,共4页
目的:研究鲜肿节风挥发油G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方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选择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对鲜肿节风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鲜肿节风挥发油GC指纹图谱。结论:用本研究确定的分析条件所获得的指... 目的:研究鲜肿节风挥发油G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方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选择适宜的程序升温条件对鲜肿节风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鲜肿节风挥发油GC指纹图谱。结论:用本研究确定的分析条件所获得的指纹图谱可较全面地反映鲜肿节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肿节风/分析 挥发油
下载PDF
肿节风野生改家种栽培
8
作者 麻献松 朱观泉 雷兰根 《农村经济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肿节风 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 家种栽培 野生
下载PDF
肿节风药材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潘心禾 刘日林 +3 位作者 斯金平 黄文华 朱观泉 吕明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4-476,I0001,共4页
了解我国肿节风药材野生及栽培资源现状,为肿节风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采用访问、实地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相结合方法,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表明肿节风民间用药资源消长基本平衡... 了解我国肿节风药材野生及栽培资源现状,为肿节风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采用访问、实地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相结合方法,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表明肿节风民间用药资源消长基本平衡,随着现代药理与毒理研究的深入,肿节风成为我国法定的常用中药材,工业化生产的肿节风制剂大量应用于临床,全国资源蕴藏量正在锐减,以前盛产肿节风的地区,现今甚至面临资源灭绝的危险;人工栽培存在研究多、应用少、推广难等问题,目前还不能真正成为中成药生产企业的主要药源。提出加强野生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优良品种的选育、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肿节风GAP基地,是肿节风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肿节风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草珊瑚 资源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吡拉西坦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益民 吴丽华 夏芬 《中国药师》 CAS 2011年第7期1065-1066,共2页
目的:建立吡拉西坦原料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样品稀释至12.5mg·ml^(-1)浓度,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反应无干扰作用。其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04EU·mg^(-1... 目的:建立吡拉西坦原料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样品稀释至12.5mg·ml^(-1)浓度,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反应无干扰作用。其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04EU·mg^(-1)。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检查吡拉西坦原料药中内毒素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拉西坦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干扰试验
原文传递
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益民 王军仓 陈卫平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20期40-41,共2页
目的建立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参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样品原液对鲎试剂的凝聚反应有抑制作用,经2倍稀释可消除干扰因素,将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5 EU/mL,可用灵敏度为0.... 目的建立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参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样品原液对鲎试剂的凝聚反应有抑制作用,经2倍稀释可消除干扰因素,将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5 EU/mL,可用灵敏度为0.25 EU/mL的鲎试剂进行检查。结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替代家兔热原检查法控制产品热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葡萄糖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干扰试验
下载PDF
利巴韦林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益民 夏芬 吴丽华 《海峡药学》 2011年第8期83-85,共3页
目的建立利巴韦林原料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样品稀释至25mg.mL-1浓度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反应无干扰作用。其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15EU.mg-1。结论利巴韦林原... 目的建立利巴韦林原料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样品稀释至25mg.mL-1浓度时,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反应无干扰作用。其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15EU.mg-1。结论利巴韦林原料药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控制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干扰试验
下载PDF
HPLC测定鲜肿节风挥发油中β-榄香烯的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素香 吕圭源 +3 位作者 赵丽珊 陈素红 周华康 李庆利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建立鲜肿节风挥发油中β-榄香烯的TLC鉴别方法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TLC鉴别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正己烷为展开剂;HPLC含量测定采用Waters 5C18-AR-Ⅱ(4.6mm×250mm,5μm)色谱柱,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检... 目的建立鲜肿节风挥发油中β-榄香烯的TLC鉴别方法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TLC鉴别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正己烷为展开剂;HPLC含量测定采用Waters 5C18-AR-Ⅱ(4.6mm×250mm,5μm)色谱柱,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结果供试品薄层色谱在与β-榄香烯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β-榄香烯在0.2215~2.2148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精密度试验的RSD为1.89%,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8.49%,其RSD为1.02%(n=6)。结论该方法为评价鲜肿节风挥发油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肿节风挥发油 Β-榄香烯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鲜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的制备工艺研究
14
作者 吴素香 吕圭源 +4 位作者 陈素红 张胜娜 赵丽珊 周日鹤 周华康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199-3202,共4页
目的:制备静脉给药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以离心稳定性参数、外观、pH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在优化处方及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肿节风挥发... 目的:制备静脉给药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以离心稳定性参数、外观、pH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在优化处方及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的平均粒径为164~169 nm,分散系数0.084~0.107,Zeta电位为-40 mV,稳定性良好。结论:该处方及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肿节风挥发油 亚微乳 高压乳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