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7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绩效的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国猛 赵曙明 +1 位作者 郑全全 文亮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旨在探讨团队心理授权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即团队心理授权是否会通过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作用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采用多元回归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了团队心理授权、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旨在探讨团队心理授权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即团队心理授权是否会通过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作用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采用多元回归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了团队心理授权、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样本自于32家企业的156个工作团队的568名员工。结果表明:团队心理授权对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团队绩效有正向影响;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在团队心理授权与团队主动性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团队心理授权与团队工作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心理授权 团队水平组织公民行为 团队主动性 团队工作绩效
下载PDF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77
2
作者 杨宏飞 张小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47-648,640,共3页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MPS)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 5 0 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在总体上呈负相关 (r =-0 3 0 ,P <0 0 1) ,大多数维...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MPS)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 5 0 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在总体上呈负相关 (r =-0 3 0 ,P <0 0 1) ,大多数维度之间在 0 0 1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完美主义 心理健康 精神卫生 心理问题
下载PDF
团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主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国猛 郑全全 +1 位作者 黎建新 文亮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7-161,共5页
探讨团队心理授权对团队主动性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即团队心理授权是否会通过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作用对团队主动性产生影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分析了团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团队主动性之间的关系,... 探讨团队心理授权对团队主动性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即团队心理授权是否会通过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作用对团队主动性产生影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分析了团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团队主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样本来自于32家企业156个工作团队的568名员工。结果表明,团队心理授权对组织公民行为、团队主动性有正向影响;在不同心理授权模式下,团队主动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团队心理授权在组织公民行为和团队主动性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权 团队心理授权 组织公民行为 团队主动性
下载PDF
大学生考期应激的心理与行为策略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智君 金航程 张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探索大学生应对考期应激的心理与行为策略并分析其有效性。方法 :采用问卷测试的方法随机抽查了某重点大学在校本科生 ,对 199份有效问卷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 :大学生最常采用的六项策略依次为“博得同情与幻想”、“获取亲... 目的 :探索大学生应对考期应激的心理与行为策略并分析其有效性。方法 :采用问卷测试的方法随机抽查了某重点大学在校本科生 ,对 199份有效问卷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 :大学生最常采用的六项策略依次为“博得同情与幻想”、“获取亲友的情感支持”、“猎取考试的信息”、“消极逃避或放弃”、“借助团体力量与合理安排时间”和“认真学习与复习”。其中 ,具有轻、中、重应激症状的三类受测者在策略一、二、四、五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是 ,除“借助团体力量与合理安排时间”外 ,其他策略对缓解大学生考期应激的效果并不明显。结论 :加强群体沟通和注意积极休息可能对大学生应付考期应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行为策略 力量 得分 重点大学 校本 体力 应激 合理安排 心理
下载PDF
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上网行为、人格心理特征及自我控制能力差异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侯其锋 张芝 杨锆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杭州4所高校的942名大学生的不同网络成瘾状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的人口资料、上网行为、人格心理特征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差异.研究采用卡法、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大学生网络使...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杭州4所高校的942名大学生的不同网络成瘾状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的人口资料、上网行为、人格心理特征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差异.研究采用卡法、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大学生网络使用者可划分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未成瘾3种状态,所占比例分别为10.0%、74.7%和15.3%;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网络用户中,3种网络成瘾状态的比例有显著差别,其中网络成瘾组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而另两组中男生低于女生;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在上网时间、上网活动以及对网络影响的认识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的抑郁、焦虑、孤独得分均显著高于网络成瘾倾向组,网络成瘾倾向组的抑郁、焦虑、孤独得分显著高于网络未成瘾组,而自尊得分和自我控制能力则呈现了相反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状态 人格心理特征 自我控制能力
下载PDF
害羞与进谏行为的关系:管理开放性与心理授权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凌斌 段锦云 朱月龙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0年第3期235-242,共8页
包括进谏行为在内的角色外行为研究近来广受关注。基于特质激活理论,本研究探索了害羞特质与进谏行为之间的关系,及管理开放性和心理授权对它们的调节作用。以华东地区369名企业员工为样本,采用配对成组的问卷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开放性... 包括进谏行为在内的角色外行为研究近来广受关注。基于特质激活理论,本研究探索了害羞特质与进谏行为之间的关系,及管理开放性和心理授权对它们的调节作用。以华东地区369名企业员工为样本,采用配对成组的问卷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开放性和心理授权均对害羞与进谏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即当处于高管理开放性和高心理授权水平时,害羞特质与进谏行为之间的消极关系减弱,而当处于低管理开放性和低心理授权水平时,害羞特质与进谏行为之间的消极关系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羞 进谏行为 管理开放性 心理授权 特质激活理论
下载PDF
大学生创业心理特质与创业意向的关系: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志芳 钟建安 段锦云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3年第3期265-271,共7页
采用创业心理特质问卷、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和创业意向问卷,以江西省两所高校252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创业心理特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创业心理特质各维度与压力应对方式、创业意向... 采用创业心理特质问卷、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和创业意向问卷,以江西省两所高校252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创业心理特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创业心理特质各维度与压力应对方式、创业意向都存在显著相关;(2)模糊性容忍和成就需求对创业意向存在着直接的影响作用;(3)在冒险倾向与创业意向、创新与创业意向之间,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都起着显著的中介效应,即创业心理特征某些维度不仅直接影响创业意向,同时还通过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创业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心理特质 创业意向 应对方式
下载PDF
目标取向、道德认同、道德推脱与大学生运动员的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傅旭波 吴明证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4年第1期40-48,共9页
研究从道德失调的观点出发探讨了目标取向、道德认同、道德推脱与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的关系。198名大学生运动员参加了本研究并完成了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问卷、道德推脱问卷、道德认同问卷和运动中的反社会行为问卷。分... 研究从道德失调的观点出发探讨了目标取向、道德认同、道德推脱与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的关系。198名大学生运动员参加了本研究并完成了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问卷、道德推脱问卷、道德认同问卷和运动中的反社会行为问卷。分析发现,任务取向减少了大学生运动员的反社会行为,但是自我取向增加了他们的反社会行为;道德推脱在自我取向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且这一中介作用受到道德认同的调节,较低的道德认同增加了自我取向的运动员的道德推脱,并由此提高其反社会行为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取向 道德推脱 道德认同 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授权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文斌 钟建安 《人类工效学》 2014年第2期41-44,49,共5页
为了考察心理授权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创新气氛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选取浙江省23所高校的606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授权对个体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创新气氛在心... 为了考察心理授权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创新气氛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选取浙江省23所高校的606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授权对个体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创新气氛在心理授权对个体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这一调节模型丰富了心理授权对结果变量的作用机制,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授权 创新行为 组织创新气氛 辅导员
下载PDF
行为科学在中国的回顾与前瞻——为悼念孙友余同志而作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立 《应用心理学》 CSSCI 1999年第1期3-7,共5页
过去因孙友余同志的倡导 ,行为科学曾在中国 80年代盛极一时 ,对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 ,都作出了许多成绩 ,并且成立了全国的行为科学学会 ,办了几期厂长经理的培训班 ,为我国的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成为一种推动作用。后孙友余同志因病离职 ... 过去因孙友余同志的倡导 ,行为科学曾在中国 80年代盛极一时 ,对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 ,都作出了许多成绩 ,并且成立了全国的行为科学学会 ,办了几期厂长经理的培训班 ,为我国的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成为一种推动作用。后孙友余同志因病离职 ,行为科学学会名存实亡 ,现在已无全国的学会组织。因为下一世纪进入转型时期 ,行为科学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因而提出恢复全国行为科学学会以开展工作 ,兼以此纪念孙友余同志的逝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科学 组织 培训 创新和发展
下载PDF
大学生焦点解决思维与抑郁症状关系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国锐 杨宏飞 梁社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检验大学生焦点解决思维与抑郁症状的纵向预测关系。方法:选取261名大学生,使用焦点解决问卷(SFI)与抑郁自评量表(SDS)间隔3个月进行2次测量,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次测量的抑郁症状... 目的:检验大学生焦点解决思维与抑郁症状的纵向预测关系。方法:选取261名大学生,使用焦点解决问卷(SFI)与抑郁自评量表(SDS)间隔3个月进行2次测量,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次测量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9.46%和47.89%,SFI跳脱因子得分3月后有所降低(P <0.01)。交叉滞后模型分析显示,基线SFI得分负向预测3个月后的SDS得分(β=-0.19,P<0.05),基线SDS得分对3个月后SFI得分的预测无统计学意义(β=-0.05,P>0.05)。结论:研究提示大学生的焦点解决思维可能有助于减轻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解决思维 抑郁症状 追踪研究 交叉滞后分析
下载PDF
亲子对话中父母教养行为与5~6岁儿童行为反应的动态关系
12
作者 潘莱珂 翟舒怡 何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40-1350,I0004,共12页
父母教养和儿童行为存在密不可分的双向作用,但少有研究在微观层面检验亲子互动进程中的儿童驱动效应与父母驱动效应。本研究考察了113对5~6岁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在冲突对话中的行为表现,基于贝叶斯统计构建动态结构方程模型,捕捉实时... 父母教养和儿童行为存在密不可分的双向作用,但少有研究在微观层面检验亲子互动进程中的儿童驱动效应与父母驱动效应。本研究考察了113对5~6岁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在冲突对话中的行为表现,基于贝叶斯统计构建动态结构方程模型,捕捉实时互动引发的父母教养行为和儿童行为反应的变化,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父母和儿童行为对对话结局的影响。结果发现:(1)儿童在15 s间隔内的消极行为反应能够正向预测随后15 s父母的非支持性教养行为;(2)儿童的积极行为反应对对话结局起主要预测作用,儿童行为反应的积极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冲突的建设性解决。这些结果从微观层面验证了儿童驱动效应,强调了儿童反应在亲子互动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对话 儿童/父母驱动 父母教养 儿童行为 动态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比赛隐喻、目标取向与大学生运动员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德运 傅旭波 吴明证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5年第3期249-256,共8页
本研究探讨了运动员所持有的比赛隐喻是否影响着其在赛场上的反社会行为,以及目标取向在其间的中介作用。210名大学生运动员完成了比赛隐喻问卷、目标取向问卷和运动中的反社会行为问卷。分析发现,运动员对比赛持有伙伴隐喻和战争隐喻... 本研究探讨了运动员所持有的比赛隐喻是否影响着其在赛场上的反社会行为,以及目标取向在其间的中介作用。210名大学生运动员完成了比赛隐喻问卷、目标取向问卷和运动中的反社会行为问卷。分析发现,运动员对比赛持有伙伴隐喻和战争隐喻两种隐喻。其中,伙伴隐喻与反社会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任务取向在伙伴隐喻与反社会行为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战争隐喻与反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取向在战争隐喻与反社会行为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探讨了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赛隐喻 目标取向 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
下载PDF
基于扩展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毕业生蛰居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孙幼波 尹金荣 +3 位作者 陈南菲 陈婉琳 曹野 吴明证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4年第3期219-226,共8页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引入自尊和择业效能感,构建了扩展的大学生蛰居意向的TPB模型。对521名蛰居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后发现,自尊和择业效能感能够显著增加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于大学生蛰居意...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引入自尊和择业效能感,构建了扩展的大学生蛰居意向的TPB模型。对521名蛰居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后发现,自尊和择业效能感能够显著增加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于大学生蛰居意向的预测效应;在这些变量中,大学生对蛰居的主观规范和态度是预测蛰居意愿的主要变量。此外,自尊对男大学生蛰居意愿的影响显著高于女大学生。扩展的TPB模型能够揭示大学生蛰居的作用机制,为促进蛰居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蛰居 计划行为理论 自尊 择业效能感
下载PDF
亲子大脑:人际神经科学助推发展研究
15
作者 李媛媛 祁云锦 +1 位作者 何洁 潘亚峰 《应用心理学》 2025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近十年,发展心理学见证了一次范型上的巨大革新,开始采用人际神经科学的方法(即同时记录亲子间大脑活动并计算脑间同步)探讨亲子互动。然而目前尚缺少亲子互动(过程与结果)与脑间同步关系的系统探讨。对此,需要回顾亲子互动与脑间同步... 近十年,发展心理学见证了一次范型上的巨大革新,开始采用人际神经科学的方法(即同时记录亲子间大脑活动并计算脑间同步)探讨亲子互动。然而目前尚缺少亲子互动(过程与结果)与脑间同步关系的系统探讨。对此,需要回顾亲子互动与脑间同步的经典研究,梳理有助于理解亲子脑间同步及其功能性含义的重要途径,并探讨脑间同步和亲子互动间的因果关系。此外,未来可围绕横纵向研究设计和计算建模来验证和补充现有研究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神经科学 亲子互动 脑间同步
下载PDF
心理咨询来访大学生自我伤害想法或行为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祝一虹 陈凯旋 +3 位作者 杨逸云 刘艳 莫敏佳 朱婉儿 《心理学通讯》 2018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探索心理咨询来访大学生自我伤害(蓄意自伤/自杀)想法或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某重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共2534名来访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叉生分析。结果:父母婚姻状态与本人受教... 目的:探索心理咨询来访大学生自我伤害(蓄意自伤/自杀)想法或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某重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共2534名来访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叉生分析。结果:父母婚姻状态与本人受教育程度,父母婚姻状态与精神疾病家族史,六岁前养育情况和近三个月是否经历重大事件对个体自杀想法或行为有联合作用;此外,六岁前养育情况分别与父母婚姻状态、精神疾病家族史还对自伤行为有联合作用。结论:大学生自我伤害的危险因素包括本人受教育程度、父母婚姻状态、精神疾病家族史、六岁前养育情况、3个月内是否经历重大事件和专业满意度;不同因素间存在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伤害 自杀 蓄意自伤 心理咨询来访大学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动机、行为与其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58
17
作者 张锋 沈模卫 +2 位作者 徐梅 朱海燕 周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7-413,共7页
以58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动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其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其中,互联网使用动机包括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两种模式;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包括上网冲动性、分离... 以58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动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其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其中,互联网使用动机包括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两种模式;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包括上网冲动性、分离/逃避和网上优越感三个初级因素;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包括孤独感、社会参与度、一般抑郁、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五个初级因素,并进一步概括为社会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获取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有助于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更容易导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并由此对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且信息获取性动机对社会健康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而人际情感性动机对对心理健康具有更大的消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互联网使用动机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 社会-心理健康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被引量:58
18
作者 梁宁建 吴明证 +1 位作者 杨轶冰 奚珣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4-296,共3页
研究探讨了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幸福感。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降低其幸福感。社会支持提高了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幸... 研究探讨了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幸福感。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降低其幸福感。社会支持提高了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幸福感 社会支持 生活事件 消极应对方式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性人格概念的建构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殷素梅 张锋 +2 位作者 沈模卫 朱海燕 徐梅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性人格的概念结构,建立海洛因依赖性人格量表。方法:对10 5名海洛因戒除者的海洛因依赖性人格问卷的测试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1)海洛因依赖性人格由海洛因渴求感和戒除效能感两个维度构成,二维模型对样本...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性人格的概念结构,建立海洛因依赖性人格量表。方法:对10 5名海洛因戒除者的海洛因依赖性人格问卷的测试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1)海洛因依赖性人格由海洛因渴求感和戒除效能感两个维度构成,二维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度较好;(2 )海洛因渴求感α=0 .86 6 ,戒断效能感α=0 . 92 3,所有项目与所属因素因子分的相关系数在0. 6 81- 0 . 876之间,P <0 .0 0 1,两个分量表的相关系数r =- 0 4 4 2 ,P <0 . 0 0 1;(3)海洛因渴求感和戒除效能感与自尊、孤独、抑郁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在0 . 2 2 1- 0. 5 11之间,达到显著性水平;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戒断效能感可解释自尊、孤独和抑郁14 . 4 %、10 . 8%和2 6 . 2 %的变异。结论:海洛因依赖性人格的概念的构想合理,其量表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性 心理健康 验证性因素分析 内部一致性信度 建构 相关系数 显著性水平 渴求感 测试数据 人格问卷 样本数据 回归分析 效能 戒除 拟合度 因子分 分量表 绝对值 区分度 戒断 项目 自尊 孤独 抑郁
下载PDF
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模式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沈模卫 李鹏 +1 位作者 徐梅 张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70,共8页
基于“在线认知量表” (OCS) ,采用两组大学生被试 ,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探讨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行为模式 ,编制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 (PIUS -CS)。结果发现 :(1)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 基于“在线认知量表” (OCS) ,采用两组大学生被试 ,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探讨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行为模式 ,编制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 (PIUS -CS)。结果发现 :(1)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由上网冲动性、分离 /逃避和网上优越感三个因素构成。量表具有较理想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 (2 )男大学生的上网冲动性、网上优越感较女大学生更强 ;文科类学生的上网冲动性较理科类学生更强。 (3)上网时间和上网次数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模式只有较弱的正相关 ,不宜作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 在线认知量表(OCS) 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