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9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如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于山东省蒙阴县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1
作者 钱淼 郭红东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基于山东省蒙阴县多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地调查,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能够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体作用机制表现在两个方面。... 基于山东省蒙阴县多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地调查,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能够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体作用机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其成员结构、出资机制、决策机制和分配机制的特殊安排能够发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产业组织过程中与村集体产生紧密的利益联结,使村集体能够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方式获得收益,发挥着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的作用。研究还发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作用不能脱离产业而独立存在,精准培育产业是其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据此,建议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可选模式,结合村庄的产业基础、集体资产与群众意愿等条件,因地制宜逐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运行机制 发展方式
下载PDF
“中国非政府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的一次盛会——浙江大学CARD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得到广泛关注
2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131-131,共1页
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主办,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战略经济研究中心协办,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非政府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5月20-21日在杭州成功举办。来自福特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 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主办,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战略经济研究中心协办,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非政府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5月20-21日在杭州成功举办。来自福特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美国密西根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等国际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稳定局、中央汇金公司、中国银监会、商务部交流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办、内蒙古小额信贷公司投资公司等相关决策部门和实践部门,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六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浙江大学副校长、本刊主编胡建淼教授出席了5月20日上午的开幕式并致辞,福特基金会驻华总代表华安德先生和浙江大学CARD签约教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高级研究员程恩江先生作了讲话,浙江大学CARD院长黄祖辉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银行 浙江大学 国际研讨会 农村金融 小额信贷 农村发展研究所 维多利亚大学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下载PDF
面向新征程和大变局的中国“三农”发展
3
作者 黄祖辉 《农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5,共9页
中国“三农”的发展及其走向,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关键,又是中国能否妥善应对百年大变局的重要基石。本文阐述了新征程与“大变局”的内涵特征和机遇挑战,重点分析了新征程与大变局对中国“三农”发展的挑战。本文提出面向新征... 中国“三农”的发展及其走向,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关键,又是中国能否妥善应对百年大变局的重要基石。本文阐述了新征程与“大变局”的内涵特征和机遇挑战,重点分析了新征程与大变局对中国“三农”发展的挑战。本文提出面向新征程与大变局的中国“三农”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牢牢把握发展时局,冷静谋动、创新领动、改革驱动、实践推动。对外,着眼打开多极化、多边化、多态化的外交和外贸新格局;对内,着力建构政府有为、市场有效、行业有能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新体制。本文提出五个重要发展关键,即把握现代农业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特点,推进公共保障制度与集体产权制度的互动改革,推进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低收入群体的共富发展和解决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小农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征程 大变局 “三农”问题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水平测度、时空演进及障碍因子分析
4
作者 郭红东 易钟婷 陈光宇 《农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95,共17页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深入探讨特色农业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利用2018—2022年2843个县(县级市、区、旗)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特色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莫兰指数、核密度和障碍模...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深入探讨特色农业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利用2018—2022年2843个县(县级市、区、旗)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特色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莫兰指数、核密度和障碍模型对特色农业的发展水平、时空演进特征及发展障碍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1)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正逐步提升,呈现出东部领先、西部紧随、中部稍逊、东北滞后的发展特征。(2)在空间相关性方面,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相关性,东部和中部县域多表现为高高集聚和高低集聚,西部和东北部县域则多为低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在演进规律方面,特色农业发展不均衡程度逐渐上升,四大地区和非百强县间极化趋势加强。(3)特色农业的发展短板在品牌化、数字化和科技化方面,各地区、百强县和非百强县面临的阻碍因子各有不同。基于此,本文从巩固扩大特色农业发展成果、强化示范引领与模式创新、精准施策补齐短板三个方面为特色农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为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指标体系 时空演进 发展障碍
原文传递
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大数据1324个村社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思 罗尔呷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2-98,共17页
大学生村官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基层治理力量,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户增收与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否有助于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有待验证。文章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大数据库”(CFD... 大学生村官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基层治理力量,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户增收与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否有助于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有待验证。文章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大数据库”(CFD)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缩小了农村基尼系数,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构成了大学生村官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文章采取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替换控制变量与更换估计模型(DID)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并采用IV模型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稳健。进一步机制验证发现,大学生村官可通过提升“社会保障力度”与“社会治理水平”的中介路径来调节收入再分配,缩小农村收入差距。大学生村官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其对资本禀赋较强地区(东中部、非贫困村与村支书学历高中以上)的收入差距缩小作用更加明显。可见,大学生村官政策能促进农村地区的共同富裕。政府应做好大学生村官政策与社会保障、社会治理水平建设政策的有机衔接,促使大学生村官更好发挥自身人力资本优势。同时,政府需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制度安排,以确保政策效果的普惠性,助力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政策 农村收入差距 资本禀赋差异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首份数字农业报告解读 被引量:4
6
作者 卫龙宝 许王芳 方露 《大数据时代》 2022年第10期6-15,共10页
数字农业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是促进青年农人创业、激发乡村活力的主要动力,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促进治理有效的有力途径。作为农业农村数字化的核心业态和典型模... 数字农业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是促进青年农人创业、激发乡村活力的主要动力,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促进治理有效的有力途径。作为农业农村数字化的核心业态和典型模式,农村电子商务在推动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探索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并将其总结为可分享、可复制的理念和策略,浙江大学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撰写与出版了粮农组织历史上第一份以“数字农业报告”名义发布的官方报告Digital Agriculture Report: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from China(《数字农业报告:中国农村电商发展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 联合国粮农组织 农业生产效率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全球视角 生态宜居 官方报告
下载PDF
中国乡村创新创业发展:指数构建与测度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阮建青 杨奇明 +1 位作者 叶武威 张雨薇 《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8,共10页
鼓励乡村创新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但尚未有科学严谨的研究全面揭示中国乡村创新创业的发展程度和时空特征。通过构建包括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标体系,计算2014—2021年中国县、市、省... 鼓励乡村创新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但尚未有科学严谨的研究全面揭示中国乡村创新创业的发展程度和时空特征。通过构建包括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标体系,计算2014—2021年中国县、市、省级三个层面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并对其发展趋势、空间特征等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乡村创新创业总体上蓬勃发展,但区域间存在差异;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创新创业程度要显著高于其他县,国家重点帮扶县的创新创业增长速度要显著高于非重点帮扶县;乡村创新创业活动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同时也表现出区域收敛的趋势。乡村创新创业指数已向社会开放,将为各界研究中国乡村创新创业提供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创新创业 指标体系 空间集聚 区域收敛 重点帮扶县
下载PDF
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创新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黄祖辉 黄宝连 +1 位作者 顾益康 王丽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6,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成都市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现状及实效,探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关系演绎图解法。研究结果:成都市先后实施了旨在促进土地有效流转的确权颁证工程、设立耕地... 研究目的:分析成都市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现状及实效,探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关系演绎图解法。研究结果:成都市先后实施了旨在促进土地有效流转的确权颁证工程、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建立交易服务平台、创建联建制度以及创办政府担保公司等系列创新的成效非常显著。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农民利益;拓展平台涵义,完善交易服务;培育农业主体,加快经济发展;组建新型农民合作社,创新双层经营;完善现行法律,统一土地市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产权 土地流转 成都
下载PDF
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用、问题与思考——基于浙江省138个村的调查 被引量:46
9
作者 张忠根 李华敏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0-34,共5页
村级集体经济在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农村公共品、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着发展水平低、发展路子不广等问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首先要正确认识村级集体经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时要深化农... 村级集体经济在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农村公共品、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着发展水平低、发展路子不广等问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首先要正确认识村级集体经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时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明晰集体资产产权归属;完善和制定相关法律,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政府要创新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创新发展思路,完善经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现状 思考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粮食贸易的发展机遇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万江 刘琦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7-141,共5页
文章基于1960—2015年历史数据,采用模拟预测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粮食贸易的发展机遇。研究发现,沿线国家的粮食供求缺口存在差异,中北亚与东欧12国和南亚8国的粮食可向外出口,而中东16国和东南亚8国则需从外部进... 文章基于1960—2015年历史数据,采用模拟预测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粮食贸易的发展机遇。研究发现,沿线国家的粮食供求缺口存在差异,中北亚与东欧12国和南亚8国的粮食可向外出口,而中东16国和东南亚8国则需从外部进口粮食。本文丰富了"一带一路"主题研究,其结论也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性。因此,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粮食供求 粮食贸易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的数据 被引量:3
11
作者 傅昌銮 朱西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62,共8页
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的因素,并构建了分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影响因素的基本回归模型。笔者选择自由分布法(DFA)等方法来测度金融机构的效率,并选用普通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利用2010—2012年浙江... 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的因素,并构建了分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影响因素的基本回归模型。笔者选择自由分布法(DFA)等方法来测度金融机构的效率,并选用普通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利用2010—2012年浙江省的调研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具有较大市场份额、贷款主动性较高的金融机构X-效率也较高。同时,所处区域的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市场集中程度过高则会抑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的提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鼓励市场竞争,以防患于未然。另外,经济增长与金融市场发展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具有负面的交叉效应,因此在推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X-效率 中小金融机构 自由分布法
下载PDF
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民满意度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心良 蒋剑勇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27期44-46,共3页
通过主成分分析并进行统计描述,表明农村公共品三个影响因子中,农村基础设施因子的满意度较高,农民服务管理和农业基本建设的满意度较低。再对他们在浙江省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总体均值比较,得出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因子包含变量的... 通过主成分分析并进行统计描述,表明农村公共品三个影响因子中,农村基础设施因子的满意度较高,农民服务管理和农业基本建设的满意度较低。再对他们在浙江省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总体均值比较,得出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因子包含变量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另外两个因子包含变量的满意度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对满足农民精神层面的农民服务管理,特别是关系到农民生活发展、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公共活动场所等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公共品 满意度 基础设施 欠发达地区
下载PDF
三维视角下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实证研究——以浙江平湖市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萍 卫龙宝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9,共6页
从技术、产业、组织3个维度视角,建立了分析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框架,即:基于技术视角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模式、基于产业视角的"小循环和大循环"模式和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内循环和外循环"模式。... 从技术、产业、组织3个维度视角,建立了分析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框架,即:基于技术视角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模式、基于产业视角的"小循环和大循环"模式和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内循环和外循环"模式。实践中,不同视角的循环农业模式往往相互交织,形成复合型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格局。运用这一分析框架,论文揭示了浙江平湖市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比较了这些模式的各自特点,提出了发展现代循环农业3个方面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视角 现代循环农业 发展模式 实证研究 关键措施
下载PDF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对策建议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30
14
作者 丁关良 《法治研究》 2009年第8期12-19,共8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是学术界研究农村土地问题乃至"三农"问题的一个热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农用土地利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经验和农村改革发展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符...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是学术界研究农村土地问题乃至"三农"问题的一个热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农用土地利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经验和农村改革发展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符合"条件、自愿、规范、有序、依法"之客观要求,提出解决对策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完善思路,最关键是尽早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门法律,并建议制定《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条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法律问题 解决对策
下载PDF
乡村数字治理的逻辑、模式及路径探析——基于浙江实践的多案例考察
15
作者 吴彬 李林烨 +1 位作者 董维倩 徐旭初 《世界农业》 2025年第1期31-43,共13页
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应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渐成趋势。本文基于浙江的乡村数字治理实践,以“治理动力治理功能治理方案治理效能”为逻辑框架,选取德清、龙游、萧山和建德四个典型县域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和比较研究,提炼总结了乡... 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应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渐成趋势。本文基于浙江的乡村数字治理实践,以“治理动力治理功能治理方案治理效能”为逻辑框架,选取德清、龙游、萧山和建德四个典型县域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和比较研究,提炼总结了乡村数字治理实践的典型模式并揭示了乡村数字治理的基本路径。研究发现,浙江四个县域案例的实践分别代表了乡村数字治理的四类模式,分别包括以德清为代表的全域整体智治模式、以龙游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模式、以萧山为代表的智能综治模式和以建德为代表的基层治理数字化模式。同时,乡村数字治理呈现资源数据化、管控精准化、服务在线化、决策科学化、参与全民化、监督线上化、积分激励化七条基本路径,并体现出管控性、服务性、参与性、回应性、智能性五大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数字治理 乡村数字治理 数字技术
下载PDF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83村1362份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振 罗尔呷 刘合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探讨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全国183村1362份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居民对于人居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村级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影响。研...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探讨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全国183村1362份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居民对于人居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村级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村级人居软环境质量是影响农村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经济状况、社会监督、外出务工经历以及区域位置等因素也会影响居民的满意度。未来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因村施策,整治农村人居“软环境”和“硬环境”,重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挖掘区域的发展潜力,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从整体上提升村庄的经济水平,进而助力于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 满意度 经济水平 软环境
原文传递
通过发展合作社实现内源扶贫——评《贫困中的合作——贫困地区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祖辉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第12期38-39,共2页
当前,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最大难题莫过于“三农”问题,其复杂性、严重性以及化解的艰巨性,堪称世界之最。其中,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与关键,而贫困地区农民的减贫脱困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又是当前及未来... 当前,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最大难题莫过于“三农”问题,其复杂性、严重性以及化解的艰巨性,堪称世界之最。其中,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与关键,而贫困地区农民的减贫脱困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又是当前及未来五年内最亟待解决的,它不仅关系到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合作组织 “三农”问题 合作社 农村 扶贫 农民增收 复杂性
下载PDF
迈向数字时代的社会创新:数字社会创新解析——基于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的考察
18
作者 徐旭初 郭惠鑫 吴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47-53,67,共8页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社会创新的要素、流程和参与形式,使得数字社会创新成为热门议题。然而其学科性质和概念界定仍较为模糊,使得国内外的数字社会创新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范式。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从数字社会创新的内涵、型...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社会创新的要素、流程和参与形式,使得数字社会创新成为热门议题。然而其学科性质和概念界定仍较为模糊,使得国内外的数字社会创新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范式。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从数字社会创新的内涵、型构维度及实践机制展开,进行了一个总体的文献综述。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数字社会创新的分析框架,力求将数字社会创新研究清晰化、框架化,进而探求数字社会创新的中国情境研究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创新 概念界定 实践机制 型构维度
下载PDF
增强农民群众改革获得感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19
作者 黄祖辉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5年第1期12-14,共3页
一、关于农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农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自身或家庭收入增进的获得感;二是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获得感;三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人居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四是财产权益与实现的获得感;五是... 一、关于农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农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自身或家庭收入增进的获得感;二是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获得感;三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人居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四是财产权益与实现的获得感;五是社会融入与声誉的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权益 家庭收入 社会融入 深化农村改革 公共服务 自然环境 农民 声誉
下载PDF
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的困境、路径与政策保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甘霖 钱文荣 《世界农业》 CSSCI 2024年第12期63-73,共11页
农民增收问题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乡村产业发展对推动实现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行为主体联结关系增收目标政策要素”的分析逻辑,从“行为决策”的现实困境、增收路径和政策保障三个方面阐述了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 农民增收问题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乡村产业发展对推动实现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行为主体联结关系增收目标政策要素”的分析逻辑,从“行为决策”的现实困境、增收路径和政策保障三个方面阐述了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农民的老龄化和就业难问题、乡村产业的结构性和流动性问题,以及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利益连接问题,共同导致乡村产业助力农民增收存在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产业部门、产业融合和产业组织三个方面提出了当前困境下可能的增收路径,并从“人、地、钱”三类政策要素视角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 农民增收 利益联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