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熊和教授追思会在浙江大学举行
1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12年11月25日上午,当代著名司学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吴熊和教授追思会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举行。
关键词 浙江大学 追思会 文学研究家 中国古典 校区
下载PDF
中外专家浙大研讨“百年中国文学与中国形象”
2
作者 陈力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形象 中国文学 专家学者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现当代文学 浙江大学 2010年 会议议题
下载PDF
现代性的介入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3
作者 郭剑敏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9-82,共4页
现代性的提出为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实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这对于进一步明确现代文学的学科特性、重构现代文学研究体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 ,必然会涉及到对作家、作品以及作家的审美价... 现代性的提出为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实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这对于进一步明确现代文学的学科特性、重构现代文学研究体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 ,必然会涉及到对作家、作品以及作家的审美价值取向的重新审视与评判。有关现代性的研究除了要对文学内部多种文学成份的现代性因素进行考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 视角
下载PDF
“大学中文学刊与大学当代文化使命”研讨会在杭召开
4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12年11月10日.浙江大学中文系和杭州举办了“大学中文学刊与大学当代文化使命”学术研讨会。来自大陆与我国港澳台地区高校文学院或中文系的中文学刊和大陆多家中文著名刊物的主编.以及中文学科的相关专家共四十余位学者与会,
关键词 浙江大学 文化使命 中文系 学刊 当代 学术研讨会 中文学科 地区高校
下载PDF
当代文学文献史料研究的历史困境与主要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秀明 章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74,共13页
当代文学文献史料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文献史料的生成和存在总是与意识形态难以分割地缠结在一起;在当下它又深受科技、市场和全球化等现实语境和因素的影响;而研究者自身的认知和素养更是与文献史料研究的展开及其水平层次有直... 当代文学文献史料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文献史料的生成和存在总是与意识形态难以分割地缠结在一起;在当下它又深受科技、市场和全球化等现实语境和因素的影响;而研究者自身的认知和素养更是与文献史料研究的展开及其水平层次有直接关联。当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献史料,为了学科建设及自身学术水平、层次和规格的进一步提升,有必要将长期以来被遮蔽的文献史料纳入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文献史料 历史困境 现实问题 研究主体问题
下载PDF
儒家德性伦理与中国休闲伦理建设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慧梅 黄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30-36,共7页
儒家德性伦理对于中国休闲伦理建设的积极意义在于:将中国休闲伦理体系的构建和休闲文明建设的基点置于人的主体素质的升华、人的主体意识的自觉和人的自我伦理鉴别及抵御能力的提高上,其所提供的基本理念植根于人性的德性优化建构与人... 儒家德性伦理对于中国休闲伦理建设的积极意义在于:将中国休闲伦理体系的构建和休闲文明建设的基点置于人的主体素质的升华、人的主体意识的自觉和人的自我伦理鉴别及抵御能力的提高上,其所提供的基本理念植根于人性的德性优化建构与人生审美境界提升上。儒家德性伦理不但为中国休闲伦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文化智慧及实践方略,而且在休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伦理规约和道德实践的功效,具体体现在激发人心向善的道德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与休闲品质以及引导道德自律和构建心灵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休闲伦理 德性优化 人生审美
下载PDF
金代后期政治生态与文学风格的演变 被引量:3
7
作者 沈松勤 龙小松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7,共8页
金代南渡之后,文学风格大变,由明昌、承安时期的浮艳嬗变为贞祐之后的奇古、风雅。这与金代后期士人对章宗后期政治的反思以及蒙古入侵、金国衰落、权臣干政和宣宗、哀宗两朝渴望中兴等金代后期政治生态有关。由于学养和人生际遇的不同... 金代南渡之后,文学风格大变,由明昌、承安时期的浮艳嬗变为贞祐之后的奇古、风雅。这与金代后期士人对章宗后期政治的反思以及蒙古入侵、金国衰落、权臣干政和宣宗、哀宗两朝渴望中兴等金代后期政治生态有关。由于学养和人生际遇的不同,文学革新的阵营分离出重学养、主师古、倡导中和之美与重天赋、主师心、追求奇古险怪风格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学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生态 浮艳 风雅 文学主张 审美取向
下载PDF
四萧文学群体与梁代诗风之变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家骊 陶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52-160,共9页
由萧衍和萧统、萧纲、萧绎父子组成的四萧文学群体,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萧衍为首的发轫期、萧统为首的成长期,以及以萧纲、萧绎联袂为首的成熟期。纵观这一嬗变过程,前后将近五十年,几乎贯穿有梁一代的始终。由于"四萧"各自文... 由萧衍和萧统、萧纲、萧绎父子组成的四萧文学群体,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萧衍为首的发轫期、萧统为首的成长期,以及以萧纲、萧绎联袂为首的成熟期。纵观这一嬗变过程,前后将近五十年,几乎贯穿有梁一代的始终。由于"四萧"各自文学倾向的不同,使得这一文学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主张,也随着领军人物的转换而相应发生"崇尚古典——主张通变——追求新变"的改变。同时,"四萧"又凭借他们的强势政治地位及优秀文学才能,各自组织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文人集团,展开各种文学活动,从而得以引领整个梁代诗风经历了"古雅清丽——雍容典丽——华艳绮丽"的转变过程。因此,四萧文学群体是梁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组织,应当予以充分重视并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萧文学群体 诗风 古雅清丽 雍容典丽 华艳绮丽
下载PDF
文学经典的生成谱系与传播机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德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97,共7页
文学经典的生成是一个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持续不断地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在此传播过程中,既有纯文学、纯学术的要素贯注其中,又有非文学、非经典的、世俗的力量介入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不是一个文本,而是一个"场域&... 文学经典的生成是一个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持续不断地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在此传播过程中,既有纯文学、纯学术的要素贯注其中,又有非文学、非经典的、世俗的力量介入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不是一个文本,而是一个"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各种来自文学和非文学的力量形成的对话和张力使其意义得以生成、增殖和传播。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只能从这个场域出发展开经典研究才能避免将文本细读与社会语境人为割裂的弊病,进而在文学与社会、精英与大众、商业与美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经典 生成 谱系 传播机制
下载PDF
英国旅行文学与现代“情感结构”的形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德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9,共8页
18世纪的英国处在贵族精英与中产阶级同时并存、海外冒险与殖民开拓齐头并进、大陆旅行与国内旅游互相促进的年代。在旅行文学的影响下,启蒙时代英国人的"情感结构"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从注重平衡对称的古典美学理念转而... 18世纪的英国处在贵族精英与中产阶级同时并存、海外冒险与殖民开拓齐头并进、大陆旅行与国内旅游互相促进的年代。在旅行文学的影响下,启蒙时代英国人的"情感结构"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从注重平衡对称的古典美学理念转而强调崇高和宏伟的情感体验,从理性至上的态度转而注重感伤主义和情感主义。持续不断的旅行刺激了文化感受力的复苏,激发了旅行主体的移情能力,使其获得了替代性经历,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通过时空的转换,旅行主体持续不断地躲避着固定的身份和定义,持续不断地发现自我和确认自我。"情感结构"中出现的这种主体性倾向,在此后的浪漫主义思潮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旅行文学 情感结构 崇高 感伤主义 移情
下载PDF
文学自传与文学家传:新出土唐代墓志文体的家族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可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137,共16页
新出土文献中,唐代墓志铭数量最多。在墓志铭的诸种特性之中,家族因素是重要的方面,探讨墓志铭的家族因素和传记文学的关系,是新出土唐代墓志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墓志志主与撰者身份进行综合考察,唐代墓志在文体属性与家族属性方面的... 新出土文献中,唐代墓志铭数量最多。在墓志铭的诸种特性之中,家族因素是重要的方面,探讨墓志铭的家族因素和传记文学的关系,是新出土唐代墓志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墓志志主与撰者身份进行综合考察,唐代墓志在文体属性与家族属性方面的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出三种情况:一是文学家自己撰写的墓志铭,这是特殊类型的自传文章;二是家人或族人撰写的墓志铭,更能体现出家传的特点;三是夫妻之间撰写的特殊墓志铭,具有家族与婚姻的双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出土文献 唐代墓志 墓志文体 文学自传 文学家传 家族因素
下载PDF
出土文献与中古文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可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5-179,共15页
文学史上的中古时期指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利用新出土文献研究中古文学,有助于重新审视各个时段的文学背景、文学演变、文学主体以及文体形态,纠正长期以来文学史研究偏重线性梳理的缺失。首先,出土文献对于扭转区域文学史研究的薄... 文学史上的中古时期指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利用新出土文献研究中古文学,有助于重新审视各个时段的文学背景、文学演变、文学主体以及文体形态,纠正长期以来文学史研究偏重线性梳理的缺失。首先,出土文献对于扭转区域文学史研究的薄弱局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出土文献可以发掘被历史掩埋的一些文学史现象;再次,出土文献对于文章学研究意义重大,尤其能够促进应用文为主的文体形态研究的深入。但因出土文献的发现具有偶然性和零星散乱的特点,故研究过程中应该与传世文献比照参证,在对出土文献文本复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社会文化学观照,以揭示文学生成与发展的原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北朝文学 中古文学 唐代文学 文学主体 文体形态 文学背景
下载PDF
朝圣:英国旅行文学的精神内核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德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9-166,共8页
14—17世纪,以《曼德维尔游记》、《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天路历程》为代表的三个朝圣文本,建构了一个从西方到东方、从本土到异域、从内心世界到外部世界的立体的朝圣—旅行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东方的圣地与异域的奇迹互相并置,基督教... 14—17世纪,以《曼德维尔游记》、《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天路历程》为代表的三个朝圣文本,建构了一个从西方到东方、从本土到异域、从内心世界到外部世界的立体的朝圣—旅行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东方的圣地与异域的奇迹互相并置,基督教的世界观与异教的信仰互为镜像,虔诚的宗教信念与粗鄙的世俗欲望互相交织,形成一个源远流长的叙事传统。近代英国的旅行文学正是在这个朝圣传统的影响下逐渐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空间想象、主体性意识、跨文化交往原则,以及相应的叙事策略和结构模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朝圣文学是英国乃至欧洲旅行文学之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圣文学传统 英国旅行文学 空间想象 跨文化交往
下载PDF
当代文学学科特点与时代新质的嬗变——兼谈当代文学史编写的另一种思路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秀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8,共7页
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演进,逐渐由弱至强,成为近20年来别具影响的一门显学。当代文学概念的提出,实际上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内涵,空间范畴仅限于中国大陆母体的文学,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高度政治化、组... 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演进,逐渐由弱至强,成为近20年来别具影响的一门显学。当代文学概念的提出,实际上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内涵,空间范畴仅限于中国大陆母体的文学,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高度政治化、组织化了,具有并不完全相同的阶段性特征。反映在当代文学的修史上,则往往重主体认知而轻客观事实,因此,有必要提出并强调以"实"见长,而不是以"论"取胜的另一种编写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内涵 空间范畴 时代新质 阶段特征 修史原则 编写思路 当代文学史
下载PDF
南渡士人的佛教因缘与文学创作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建状 尹罗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2-130,共9页
宋室南渡以后 ,禅悦之风较北宋更为盛行。从达官宰执到一般朝野士人 ,皆对佛教持支持信仰之态度。与北宋士人相比 ,南渡士人的礼佛参禅在内容与形式上有所变化。如同是援佛入儒 ,北宋士人是“尽用其学而不自知” ,一方面吸收佛学的精华 ... 宋室南渡以后 ,禅悦之风较北宋更为盛行。从达官宰执到一般朝野士人 ,皆对佛教持支持信仰之态度。与北宋士人相比 ,南渡士人的礼佛参禅在内容与形式上有所变化。如同是援佛入儒 ,北宋士人是“尽用其学而不自知” ,一方面吸收佛学的精华 ,一方面又公开攘斥佛老 ;而南渡士人不仅援佛入儒 ,以佛学作为儒学的参照系 ,而且还身体力行 ,佛教对其浸染甚深。禅悦之风在士林的盛行 ,不仅对南宋政府的佛教政策有所影响 ,而且也因此影响了士林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以禅喻诗”是南渡士人对文学作出的新诠释 ,而“援禅入诗”、“援禅入词” ,则是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的一大特色。就佛教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来说 ,尽管参诗之说始自北宋 ,但真正将参禅与作诗结合起来并提出重要的诗学概念与范畴的 ,则是南渡诗人。并且就时间来说 ,禅诗相通 ,至南渡以后 ,方为诗人所共识 ,这是最值得注意的现象。禅悦之风在南宋初期的盛行 ,有历史、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 ,就士人来说 ,他们信奉佛教 ,除去学术与个人遭际等因素以外 ,最重要的原因是南渡政府安置南渡士人的特殊政策增加了士人与佛教接触的机会 ,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士人对佛教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士人 佛教 文学
下载PDF
论“文学是人学”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首献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传统文艺理论在理解“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时,往往倾向于从认识论和知识论哲学出发,将文学活动中的人仅仅看成是思维主体和认识主体。这种思维视觉的局限扼杀了“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张力和推衍能力。惟有从以人为对象、以人为... 传统文艺理论在理解“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时,往往倾向于从认识论和知识论哲学出发,将文学活动中的人仅仅看成是思维主体和认识主体。这种思维视觉的局限扼杀了“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张力和推衍能力。惟有从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的这三个维度出发,才能准确把握“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含蕴,从而对这一传统命题作出恰当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人学 三个维度
下载PDF
文学理论能“告别”吗?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元骧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0,共6页
文学理论界近年来盛行消解理论的不良风气,这其实是对理论的误解。理论的核心是观念的问题,观念的性质不仅是认识的,而且也是实践的。理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反思的和批判的。要使文学理论在现实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最根本的就要在... 文学理论界近年来盛行消解理论的不良风气,这其实是对理论的误解。理论的核心是观念的问题,观念的性质不仅是认识的,而且也是实践的。理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反思的和批判的。要使文学理论在现实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最根本的就要在建立我们的文学观念上下功夫,以求为我们对现状进行反思和评判确立自己的思想依据。文艺批评的价值迷误表明,由于文学理论研究完全放弃了对文学本质、文学观念等根本性质问题的探讨,致使文学批评失去了自己的理论立场、眼光、原则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 理论 批判性 观念
下载PDF
魏晋儒学对文学的影响及表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家骊 孙宝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92-97,共6页
魏晋儒学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魏晋"文学"、"文章"吸纳儒家政教观,又体现出鲜明的文学化特征;魏晋文学对抒情性的强调,离不开对先秦两汉儒家情性观的继承与发扬;魏晋世儒家学对文人儒家人格理想及文风... 魏晋儒学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魏晋"文学"、"文章"吸纳儒家政教观,又体现出鲜明的文学化特征;魏晋文学对抒情性的强调,离不开对先秦两汉儒家情性观的继承与发扬;魏晋世儒家学对文人儒家人格理想及文风旨趣的形成影响深远;魏晋儒学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促进了以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为前提的颂美或批判之作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儒学 文学 互动
下载PDF
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中三个尚待澄清的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段怀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111-119,共9页
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在对于胡适文学改良主张形成之缘起上,就已经有“外来说”昭示于众,而随着“本土主义”文学观的反弹,以及对于20世纪初期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的检讨,上述“外来说”甚至一度被贬斥为“舶来品”。与此同时,也有观点指... 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在对于胡适文学改良主张形成之缘起上,就已经有“外来说”昭示于众,而随着“本土主义”文学观的反弹,以及对于20世纪初期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的检讨,上述“外来说”甚至一度被贬斥为“舶来品”。与此同时,也有观点指出,将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仅仅依附于西方思潮的影响,事实上忽略了胡适文学思想和改良主张中的本土语境和本土要素。而在对上述两大派观点形成过程的检视中可以发现,无论是所谓“外来说”还是“本土说”,都与言说者所处时代语境以及言说者个人对于胡适之态度存在着或隐或显的关联。而正是这些关联,影响到对于胡适文学改良主张的全面细致考察。重新检视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中三个一度存在争议之问题,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澄清这些对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的观点主张形成的过程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新文学运动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下载PDF
论讲史平话的语言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楼含松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57,共7页
宋元讲史平话一直被认为是讲史的话本。其实 ,平话是一种在民间口头文学和传统著述的双重影响下产生的边缘性文体。从现存平话语言特征中可见平话中白话和文言混用的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这种边缘性特点的形成 ,主要是由平话的加工整理者... 宋元讲史平话一直被认为是讲史的话本。其实 ,平话是一种在民间口头文学和传统著述的双重影响下产生的边缘性文体。从现存平话语言特征中可见平话中白话和文言混用的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这种边缘性特点的形成 ,主要是由平话的加工整理者的文化心态所决定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话 文体 文言 白话 文化心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