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耐低钾种质的鉴定及其生理特性(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波 曾建斌 +3 位作者 吴德志 蔡圣冠 杨丽娜 张国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以99份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基因型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比较它们对低钾耐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显示,供试的野生大麦基因型在低钾耐性上差异显著,其中,XZ107、XZ153和XZ159表现出较高的低钾耐性,而XZ141表现为低钾敏感.然后以上述4种低... 以99份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基因型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比较它们对低钾耐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显示,供试的野生大麦基因型在低钾耐性上差异显著,其中,XZ107、XZ153和XZ159表现出较高的低钾耐性,而XZ141表现为低钾敏感.然后以上述4种低钾耐性不同的野生大麦基因型和钾素利用效率不同的2个栽培品种为材料,研究它们在低钾胁迫条件下的钾素利用效率、净光合速率和HvHAK1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以上参数值均为耐低钾基因型显著高于低钾敏感基因型.另外,利用DArT标记进行遗传关联分析表明,大麦组织中的钾含量受多基因控制.表明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可为栽培大麦及其他作物的钾素高效育种提供有益的种质及基因,在低钾与正常钾素水平下的相对干物质质量和钾素利用效率是评估大麦低钾耐性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野生大麦 基因型 耐低钾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对油菜幼苗硫代葡萄糖苷生物合成的影响
2
作者 MAODZEKA Antony 卢凌志 +3 位作者 赵鑫泽 徐颖 吴德志 蒋立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1-307,共17页
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是一种可以影响植物碳固定和营养物质同化等生理生化过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本文研究了ALA对幼苗期甘蓝型油菜硫代谢和硫代葡萄糖苷生物合成的影响。用含有0、0.5、1.0、5.0、10.0 mg/L ALA... 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是一种可以影响植物碳固定和营养物质同化等生理生化过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本文研究了ALA对幼苗期甘蓝型油菜硫代谢和硫代葡萄糖苷生物合成的影响。用含有0、0.5、1.0、5.0、10.0 mg/L ALA的霍格兰培养液处理油菜幼苗28 d后,分析ALA对其硫醇和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转录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增加了半胱氨酸、硫代葡萄糖苷以及总可溶性硫醇的含量,同时上调了调节硫摄取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如BnSULTR1.1、BnSULTR2.2和BnAPK1。由于硫代谢的加速以及甲硫氨酸的积累,ALA还提高了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特别是脂肪族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从BnUGT74B1和BnUGT74C1基因表达中也可以看出,像脱硫-硫代葡萄糖苷糖基化这样的其他硫代葡萄糖苷的生物合成阶段也因为ALA的作用而加强。高质量浓度的ALA处理,通过造成细胞成分损害的光氧化胁迫而对硫代谢和硫代葡萄糖苷合成产生负调控作用。而中质量浓度的ALA促进了硫的获取和同化,并促进硫代葡萄糖苷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硫代谢 硫代葡萄糖苷 谷胱甘肽 油菜幼苗
下载PDF
陆地棉耐镉胁迫的遗传与QTL定位分析
3
作者 钟镇涛 赵天伦 +1 位作者 陈进红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6,共12页
【目的】棉花是1种较耐重金属镉的作物,培育与种植耐镉胁迫棉花品种对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陆地棉耐镉性的遗传并对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进行定位分析。【方法】以陆地棉种质HS46和... 【目的】棉花是1种较耐重金属镉的作物,培育与种植耐镉胁迫棉花品种对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陆地棉耐镉性的遗传并对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进行定位分析。【方法】以陆地棉种质HS46和MARCABUCAG8US-1-88为亲本构建的188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为材料,调查RIL群体在镉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和干/鲜物质质量等表型数据,并计算各家系的镉胁迫系数;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RIL群体的各性状的镉胁迫系数及镉胁迫综合系数进行QTL定位和遗传分析。【结果】MARCABUCAG8US-1-88为耐镉材料,HS46则为镉敏感材料,188个RIL家系的耐镉性相关性状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包含强耐镉型材料23份、耐镉型材料49份、中等耐镉型材料67份、镉敏感型材料49份。连锁分析共鉴定到28个与镉胁迫系数相关的QTL,分布于14条染色体上,单个位点解释1.58%~8.41%的表型变异,其中根鲜物质质量镉胁迫系数位点qRFW-13-1在2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分别解释7.66%和7.71%的表型变异。【结论】棉花耐镉性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受环境影响较大,定位到的耐镉QTL qRFW-13-1为稳定QTL,该结果对于棉花耐镉分子育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镉胁迫 QTL定位
下载PDF
棉花植株形态学性状遗传网络的关联分析(英文)
4
作者 梅拥军 余霁雯 +6 位作者 薛昂立 范术丽 宋美珍 庞朝友 裴文锋 喻树迅 朱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棉花形态性状对于棉株营养生长至关重要,同时,对其生殖生长也有着关键影响。该研究对来源于3个不同种植环境下的39个陆地棉品种材料及其178个F1组合的株高、茎秆粗、第一果节数和果枝数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剖析。关联分析采用基于混合线性... 棉花形态性状对于棉株营养生长至关重要,同时,对其生殖生长也有着关键影响。该研究对来源于3个不同种植环境下的39个陆地棉品种材料及其178个F1组合的株高、茎秆粗、第一果节数和果枝数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剖析。关联分析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方法,剖析的遗传效应包括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共检测到25个数量性状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位点与这4个形态学性状显著相关,总遗传率达到63.08%~78.28%;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棉花形态性状遗传的重要遗传资源,直接选择显著的SSR位点可优化棉株的形态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关联分析 形态性状 上位性 简单重复序列标记
下载PDF
棉花microRNA功能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玉姣 裘波音 +3 位作者 王汐妍 徐晓建 祝水金 陈进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0-1056,共7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节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应答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深度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中miRNAs的功能探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综述了miRNAs在棉花生物和...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节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应答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深度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中miRNAs的功能探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综述了miRNAs在棉花生物和非生物逆境应答、纤维发育、形态建成方面的功能,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S 棉花 逆境胁迫 纤维发育
下载PDF
盐胁迫对不同耐盐性棉花幼苗生长与生理及无机离子器官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汐妍 裘波音 +4 位作者 刘玉姣 徐晓建 苏文 祝水金 陈进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280,共8页
为了从多个角度系统分析棉花耐盐性的生理机制,采用水培法,研究氯化钠(Na Cl)胁迫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系(耐盐品系:早熟长绒7号;盐敏感品系:南丹巴地大花)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光合速率、丙二醛(malon... 为了从多个角度系统分析棉花耐盐性的生理机制,采用水培法,研究氯化钠(Na Cl)胁迫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系(耐盐品系:早熟长绒7号;盐敏感品系:南丹巴地大花)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光合速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及不同器官无机离子Na^+、K^+、Ca^(2+)、Mg^(2+)和Na+/K+分布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盐浓度下具有较大的根系生长量是耐盐品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150 mmol/L Na Cl处理下,早熟长绒7号的侧根数、主根长与地下部鲜质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4.3%、10.9%与21.7%。在盐胁迫下,耐盐性强的品系能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随着Na Cl胁迫加强,2个品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趋势为早熟长绒7号逐渐升高和南丹巴地大花先升高后降低。在同一Na Cl浓度处理下,早熟长绒7号不同器官中的Na+含量为根>茎和叶,地上部(茎和叶)能维持相对较高的K^+、Ca^(2+)、Mg^(2+)含量及较低的Na^+/K^+:表明根系能蓄积一部分Na^+,从而减轻Na^+对地上部的毒害。随着盐胁迫程度加重,盐敏感品系的MDA含量上升幅度显著高于耐盐品系。在150和300mmol/L Na Cl处理条件下,南丹巴地大花的MDA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0.3%和83.5%,早熟长绒7号的MDA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1.6%和64.7%。综上表明,在盐胁迫下,棉花耐盐品系通过调节自身根系的生长、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协调不同无机离子间的平衡,使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作用,从而减轻盐胁迫导致的离子毒害和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盐胁迫 耐盐性 抗氧化 无机离子
下载PDF
西藏野生大麦与栽培大麦氮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丽娜 胡宏亮 +3 位作者 朱波 金晓丽 邬飞波 张国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以82份西藏野生大麦和16份栽培大麦为材料,利用水培试验,以生物量和氮素吸收为指标,比较了它们耐低氮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低氮耐性的基因型差异显著,野生大麦的变异大于栽培大麦.在此基础上,以鉴定获得的2个耐低氮野生大麦(XZ113和XZ1... 以82份西藏野生大麦和16份栽培大麦为材料,利用水培试验,以生物量和氮素吸收为指标,比较了它们耐低氮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低氮耐性的基因型差异显著,野生大麦的变异大于栽培大麦.在此基础上,以鉴定获得的2个耐低氮野生大麦(XZ113和XZ149),1个中度耐低氮野生大麦(XZ125)和1个耐低氮栽培大麦品种(ZD9)为材料,研究它们在不同氮浓度下的生长与生理表现.氮素吸收动力学分析表明,ZD9与XZ113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相似,但ZD9的亲和系数(Km)值较小,与XZ149相近;在供试的4个基因型中,XZ113的光合能力较强,而ZD9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较高.表明西藏一年生野生大麦的耐低氮机制可能与栽培大麦不同,为大麦低氮耐性或高效利用研究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基因型 氮利用效率 生物量
下载PDF
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与棉酚代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胡佳惠 赵天伦 +3 位作者 李诚 余静文 陈进红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3,共10页
【目的】对比克氏棉(G.bickii Prokh)种子形成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特点、色素腺体与棉酚含量的动态关系及其分子机理进行探究。【方法】以比克氏棉为材料,进行组织切片观察、棉酚含量测定并分析对种子萌发期色素腺... 【目的】对比克氏棉(G.bickii Prokh)种子形成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特点、色素腺体与棉酚含量的动态关系及其分子机理进行探究。【方法】以比克氏棉为材料,进行组织切片观察、棉酚含量测定并分析对种子萌发期色素腺体形成及棉酚合成基因的表达谱。【结果】比克氏棉在种胚形成过程中,子叶上形成大量色素腺体原,并在种子萌发后12 h形成腔体结构,转换成成熟的色素腺体;比克氏棉种胚形成过程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均未检测到棉酚,但从种子萌发12 h开始可以检测到较低含量的棉酚。种子萌发期色素腺体形成及棉酚合成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GoPGF基因在比克氏棉种子萌发12 h的子叶上表达量较高,与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成有关;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FPS)基因在种子萌发24 h的子叶上表达量较高,可能与棉酚向子叶色素腺体转运有关;CYP706B1基因在种子萌发0 h较高,HMG1基因在种子萌发0 h、36 h和48 h的子叶上表达量均较高,说明这两个基因与种子萌发后色素腺体腔的形成有关,并参与棉酚的贮运;杜松烯合酶基因(CAD1-A)和HMG2基因与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成无密切关系。【结论】种子萌发后的12 h为比克氏棉子叶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的关键时期,且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与棉酚出现的时间具有同步性。GoPGF、FPS、CYP706B1、HMG1参与色素腺体的形成及棉酚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克氏棉 色素腺体 棉酚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棉仁生育酚组成及其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阎君 陆智辉 +1 位作者 祝水金 陈进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0-126,共7页
优化并建立了棉仁生育酚含量的快速提取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用抗坏血酸和乙醇溶液处理后,正己烷超声萃取,以正己烷/异丙醇(100/1)流动相,采用C18色谱柱(ZORBAXRX-SIL)等度洗脱,流速0.88mL/min,紫外检测器检... 优化并建立了棉仁生育酚含量的快速提取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用抗坏血酸和乙醇溶液处理后,正己烷超声萃取,以正己烷/异丙醇(100/1)流动相,采用C18色谱柱(ZORBAXRX-SIL)等度洗脱,流速0.88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并定量(激发波长300nm,发射波长330nm)。测得4种生育酚的回归方程R2在0.990~0.999之间,线性关系良好;4种生育酚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n=5)均小于1%,加标回收试验的平均回收率范围在90%-105%之间,RSDs(n=3)低于7%;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1~0.2μg/mL,定量限为0.2~0.5μg/mL。该方法作为棉仁生育酚的快速测定方法,准确、快捷、选择性好,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仁 生育酚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基因型和环境对陆地棉棉籽中主要成分含量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佳乐 赵茹冰 +1 位作者 陈进红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549,共1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1个陆地棉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流域部分棉区10个试点的样品为研究材料,测定棉籽中蛋白质、油分、棉酚、植酸、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6种主要成分的含...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1个陆地棉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流域部分棉区10个试点的样品为研究材料,测定棉籽中蛋白质、油分、棉酚、植酸、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并分析其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结果】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以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环境对棉籽中棉酚和植酸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基因型对棉籽中棉酚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植酸含量有显著影响,但二者对棉酚和植酸含量互作效应不显著。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的基因型效应不显著,但环境效应显著,地区间的生育酚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此外,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二者之和稳定在75%左右。【结论】在棉籽品质育种中不仅要依据品种的差异,还要考虑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棉籽主要成分含量的表现是基因型和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棉籽 主要成分 基因型 环境 互作
下载PDF
棉纤维发育的遗传特性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毛玮 曹跃芬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5-1165,共11页
棉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棉纤维细胞发育进程是一个多基因调控的、有序的系统发生过程,包括纤维起始期、伸长期、次生壁合成与加厚期和脱水成熟期等4个时期。随着遗传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 棉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棉纤维细胞发育进程是一个多基因调控的、有序的系统发生过程,包括纤维起始期、伸长期、次生壁合成与加厚期和脱水成熟期等4个时期。随着遗传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棉纤维生长发育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大多研究集中在运用遗传定位、基因克隆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深度测序等技术对棉纤维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进行解析。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棉纤维的发育过程,详细描述了棉纤维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结构变化及特征,概述了经典遗传学在棉纤维遗传规律和基因定位方面的工作,以及从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及表观遗传学领域总结了近年来深度测序技术在棉花纤维组学研究方面的运用和取得的进展,并简述了棉纤维发育各个时期所涉及的相关调控基因。纤维的产量由棉纤维发育起始期决定,长度由伸长期决定,且伸长期的生化反应最为活跃,是影响纤维品质的关键时期。棉纤维遗传规律的研究发现,性状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材料,其棉纤维遗传模式也不同。纤维品质和产量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遍布各个染色体,一些稳定的主效QTL(如FS1, qLI17和qFL-Chr14-3等)值得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关注并有望在分子辅助选择中进行应用;质量性状基因的最新进展明确了显性基因Li1和N2,分别是肌动蛋白编码基因和转录因子MYB25-like。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及表观遗传学领域三方位的深度测序有效建立了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编码区域和非编码序列之间的联系,并发现一系列的转录因子、编码转脂蛋白的基因、钙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多糖合成相关蛋白、大量的miRNA以及DNA甲基化作用等共同参与棉纤维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遗传学 棉花 纤维发育 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表观遗传学 功能基因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棉花毛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快速检测
12
作者 马怡婷 李鲁侨 +4 位作者 石钇琦 尹红 赵天伦 陈进红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1-219,共9页
【目的】建立棉花毛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近红外检测校正模型。【方法】检测样本的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根据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算法(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 sampling,SPXY)按照3∶1的比例将426个样本... 【目的】建立棉花毛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近红外检测校正模型。【方法】检测样本的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根据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算法(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 sampling,SPXY)按照3∶1的比例将426个样本划分为包含320个样本的校正集和106个样本的预测集,结合多元散射校正和一阶导数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并采用线性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PLS)、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3种方法对比分析建立棉花毛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近红外快速测定模型,以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剩余预测偏差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SVM模型和PLS模型在校正集的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均大于0.8,但对预测集的拟合决定系数不到0.8,说明模型均存在过拟合现象;而RF模型在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拟合效果都非常好,决定系数均大于0.9,其中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和剩余预测偏差分别为0.9459、0.9352和4.5391,油分含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和剩余预测偏差分别为0.9097、0.7704和3.4891。【结论】基于RF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棉花毛籽的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检测,并可代替化学测定方法。研究结果不仅为棉花种子品质育种、棉籽加工生产和销售中棉籽营养品质的快速、无损评价奠定了基础,并可为其他作物种子的无损分析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棉花毛籽 蛋白质 油分 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锌和硅对2种水稻基因型的镉毒害及矿质元素转移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MAPODZEKE James Mutemachani SAGONDA Tichaona +6 位作者 SEHAR Shafaque 张欣 黄雨晴 ZVOBGO Gerald MAODZEKA Antony LWALABA WA LWALABA Jonas SHAMSI Imran Haider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310,共17页
为探究在镉(Cd)胁迫处理下锌(Zn)和硅(Si)对水稻中矿质元素从根到地上部转移的长期影响,以水稻耐镉基因型秀水110和镉敏感基因型HIPJ 1为供试材料,设置8个处理组合:3个Si处理水平(0,5,15μmol/L Na_2Si O_3·9H_2O)、3个Zn处理水平(... 为探究在镉(Cd)胁迫处理下锌(Zn)和硅(Si)对水稻中矿质元素从根到地上部转移的长期影响,以水稻耐镉基因型秀水110和镉敏感基因型HIPJ 1为供试材料,设置8个处理组合:3个Si处理水平(0,5,15μmol/L Na_2Si O_3·9H_2O)、3个Zn处理水平(0,1,10μmol/L Zn SO_4·7H_2O)和2个Cd处理水平(0,15μmol/L Cd Cl_2),测定其植株生物量、光合强度、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强度和矿质元素浓度。结果显示,Si(15μmol/L)或Zn(10μmol/L)可有效缓解Cd(15μmol/L)毒害对水稻植株生长的抑制效应,且以Zn的缓解效果更好。在Cd(15μmol/L)胁迫下添加Si(15μmol/L)或Zn(10μmol/L)可有效降低2个水稻基因型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并增强两者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且以在秀水110中的效果更好。单一Zn或Si处理和Zn-Si复合处理均可减少HIPJ 1中的Cd^(2+)从根至地上部的转运。此外,Cd能显著降低水稻植株体内Ca、Mn、Mg等矿质元素的转运。单一Zn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植物生长,且效果好于单一Si处理与Zn-Si联合处理。但是Zn-Si复合处理对提高Cd胁迫下矿质元素的吸收效果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毒性
下载PDF
IAA对纤维发育阶段棉铃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一泓 孙灿 +2 位作者 赵天伦 祝水金 陈进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53-3058,共6页
IAA在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棉纤维的发育过程实质上也是糖代谢不断循环的过程,探究IAA对糖代谢的影响,为研究IAA调控纤维发育提供依据。利用转iaaM基因棉花种质IF11,研究棉铃不同部位(胚珠/种仁,纤维,棉铃壳)中糖代谢相关... IAA在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棉纤维的发育过程实质上也是糖代谢不断循环的过程,探究IAA对糖代谢的影响,为研究IAA调控纤维发育提供依据。利用转iaaM基因棉花种质IF11,研究棉铃不同部位(胚珠/种仁,纤维,棉铃壳)中糖代谢相关糖分含量(蔗糖,果糖,葡萄糖)和酶活(酸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IAA不影响各糖分含量及酶活在棉铃中的总体变化趋势,对糖分含量的影响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前期主要是降低棉铃壳中的蔗糖和果糖、种子中的蔗糖含量,后期各部位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均有增加;IAA对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spp.) 棉纤维发育 IAA 糖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