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规聚丙烯水相悬浮氯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贺 黄志明 +2 位作者 张照龙 陈坚 祝雪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0-485,共6页
研究了等规聚丙烯水相悬浮热氯化过程的控制步骤,认为随着氯化的进行,氯化过程从表面反应控制逐渐转向灰层扩散控制,并且灰层扩散控制对整个过程起主导作用。对于前期的表面反应控制,根据反应历程提出了聚丙烯水相悬浮热氯化反应机理,... 研究了等规聚丙烯水相悬浮热氯化过程的控制步骤,认为随着氯化的进行,氯化过程从表面反应控制逐渐转向灰层扩散控制,并且灰层扩散控制对整个过程起主导作用。对于前期的表面反应控制,根据反应历程提出了聚丙烯水相悬浮热氯化反应机理,并建立了自由基链式反应动力学模型,模型方程为:[]y1=-ln(1-Cl2/0.464)=Kt。对后期的灰层扩散控制,运用非催化气-固反应模型对其作了分析,并得出了转化率方程:[][]23y2=1-3(1-Cl2/0.464)+2(1-Cl2/0.464)=t/τ0。本研究可供等规聚丙烯非均相氯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水相悬浮 热氯化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有水条件下羟基聚硅氧烷一步合成的反应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安安 翁志学 +2 位作者 单国荣 黄志明 潘祖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3,共6页
以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引发剂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单体 ,水为封端剂 ,在改进的工艺条件下 ,一步制得羟基聚硅氧烷 .并采用凝胶色谱 (GPC)研究上述一步合成法的动力学 .在经典的环硅氧烷阴离子开环聚合理论基础上 ,结合水对反应的影响 ,提... 以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引发剂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单体 ,水为封端剂 ,在改进的工艺条件下 ,一步制得羟基聚硅氧烷 .并采用凝胶色谱 (GPC)研究上述一步合成法的动力学 .在经典的环硅氧烷阴离子开环聚合理论基础上 ,结合水对反应的影响 ,提出一步合成法的反应机理并推导了反应动力学模型 .同时应用该模型定量计算出活性中心浓度 ,发现活性中心浓度随反应分迟滞期、增长期、恒定期 3个阶段 .而不同反应阶段活性中心络合结构的红外光谱 (FT IR)检测证实了上述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聚硅氧烷 一步合成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原位分散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超细碳酸钙复合粒子 被引量:11
3
作者 史建明 黄志明 +1 位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为了提高聚合物在超细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接枝和包覆,对超细碳酸钙锚固偶氮引发剂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碳酸钙原位分散聚合进行了研究。碳酸钙粒子经氨基硅烷偶联剂处理后能与偶氮二氰基戊酸反应而实现锚固化,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 为了提高聚合物在超细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接枝和包覆,对超细碳酸钙锚固偶氮引发剂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碳酸钙原位分散聚合进行了研究。碳酸钙粒子经氨基硅烷偶联剂处理后能与偶氮二氰基戊酸反应而实现锚固化,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明了偶联和锚固反应。通过锚固在碳酸钙上的偶氮引发剂的引发作用,由MMA分散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率高的PMMA/超细碳酸钙复合粒子,PMMA接枝率随聚合转化率增加而增加,而接枝效率随之降低;接枝PMMA的碳酸钙粒子在四氢呋喃和MMA中的分散稳定性明显优于未改性碳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碳酸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偶氮二氰基戊酸 原位分散聚合 接枝
下载PDF
在微量水存在下一步法合成羟基聚硅氧烷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安安 翁志学 +2 位作者 单国荣 黄志明 潘祖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4-318,共5页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单体,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水作封端剂,在较高温度、排氧加压密闭的条件下,一步合成羟基聚硅氧烷。采用重量法测定转化率,根据聚合机理,导得动力学模型:ee[]ln{1}1[]1[]bkBtAA-=---。在此基础上,探讨温度、催化...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单体,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水作封端剂,在较高温度、排氧加压密闭的条件下,一步合成羟基聚硅氧烷。采用重量法测定转化率,根据聚合机理,导得动力学模型:ee[]ln{1}1[]1[]bkBtAA-=---。在此基础上,探讨温度、催化剂、水量等条件对聚合速率及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得到聚合活化能为91.4kJ穖ol-1。研究还发现,反应混合物粘度和聚合物特性粘数随转化率单调递增,这为连续法一步合成羟基硅氧烷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聚硅氧烷 一步合成法 动力学特征
下载PDF
非离子型凝胶球在水中的溶胀行为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健 黄志明 +2 位作者 包永忠 单国荣 翁志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4-868,共5页
以过硫酸铵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聚合,制备球状非离子型水凝胶。利用带刻度的显微镜记录了凝胶球在水中的溶胀扩散过程,采用Tanaka-Fillmore凝胶溶胀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学处理,得到凝胶网络扩散系数。在... 以过硫酸铵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聚合,制备球状非离子型水凝胶。利用带刻度的显微镜记录了凝胶球在水中的溶胀扩散过程,采用Tanaka-Fillmore凝胶溶胀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学处理,得到凝胶网络扩散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单体浓度对凝胶网络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用量的提高,扩散系数先变小后增大;增加引发剂﹑单体浓度,扩散系数均增大。对凝胶网络扩散系数-温度理论模型进行修正,更加符合实验结果,可用于凝胶网络扩散系数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凝胶 聚丙烯酰胺 溶胀动力学 凝胶网络扩散系数
下载PDF
新型氯乙烯非均相聚合动力学和成粒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B.W.Brooks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2-637,共6页
对以正丁烷(But)为反应介质的新型氯乙烯(VC)非均相聚合动力学和成粒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VC-But二元体系气液平衡方程,由聚合过程气相压力或组成变化计算VC聚合转化率。VC非均相聚合的诱导期不明显,自动加速现象一般发生在聚合前、中期... 对以正丁烷(But)为反应介质的新型氯乙烯(VC)非均相聚合动力学和成粒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VC-But二元体系气液平衡方程,由聚合过程气相压力或组成变化计算VC聚合转化率。VC非均相聚合的诱导期不明显,自动加速现象一般发生在聚合前、中期,后期聚合速率较小。新型VC非均相聚合PVC树脂的体均粒径与悬浮PVC树脂相当,数均粒径较小。PVC颗粒由基本不熔结的初级粒子组成,颗粒内部初级粒子分布密度小,粒径大,孔隙率高; 而在颗粒表层初级粒子分布密度高,粒径小,孔隙率低; 树脂的增塑剂吸收率远大于悬浮PVC树脂。根据PVC树脂的颗粒特性和PVC与VC/But混合液的溶解度参数差异,推断聚合成粒机理为:PVC分子链在很低转化率时就从聚合介质中沉析出来并聚集形成微区、初级粒子和颗粒; 后期成粒过程包括颗粒内部初级粒子的增长和向表层的离心聚集、颗粒对新形成的大分子链及其初级聚集体的捕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正丁烷 颗粒特性 氯乙烯 非均相聚合 动力学 成粒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