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谱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1
作者 栗世涵 钱超 周少东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7-599,共13页
当前,全球能源短缺、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和利用环境友好型能源迫在眉睫。质谱技术能够快速识别多组分物质、鉴定未知化合物结构,在光催化反应、电催化反应以及电化学储能装置开发等能源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液相色... 当前,全球能源短缺、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和利用环境友好型能源迫在眉睫。质谱技术能够快速识别多组分物质、鉴定未知化合物结构,在光催化反应、电催化反应以及电化学储能装置开发等能源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液相色谱-质谱(LC-MS)、气相色谱-质谱(GC-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微分电化学质谱(DEMS)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等技术在反应瞬态中间体、产物检测和反应机理推测方面的应用,并对质谱技术在光催化降解、光催化合成、电催化还原、电催化合成、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硫电池等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产物检测 反应中间体 反应机理 光催化 电催化 储能装置
下载PDF
用ThermalCal软件辅助化工热力学教学——同时涉及反应平衡与相平衡系统的计算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少东 吴磊 +2 位作者 钱超 陈新志 陆盈盈 《化工高等教育》 2021年第1期138-142,147,共6页
同时涉及反应平衡与相平衡的综合性反应平衡计算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亦是化工热力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其涉及原理多、计算过程复杂,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文中以乙醇脱水生产乙烯的反应为例,提出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用Ther... 同时涉及反应平衡与相平衡的综合性反应平衡计算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亦是化工热力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其涉及原理多、计算过程复杂,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文中以乙醇脱水生产乙烯的反应为例,提出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用ThermalCal软件辅助计算,能在减少计算工作量的同时得到更接近真实系统的结果。使用ThermalCal软件辅助计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加深其对反应平衡与相平衡计算原理的理解,从而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热力学教学 反应平衡 相平衡 ThermalCal
下载PDF
基于Aspen Plus的化工热力学教学——原始UNIFAC及UNIFAC(Dortmund)模型计算活度系数 被引量:6
3
作者 钱超 洪增 +3 位作者 陈新志 阮建成 沈俊禹 周少东 《化工高等教育》 2020年第6期124-128,共5页
化工生产中涉及诸多化学物质,仅靠实验手段测定所有溶液的性质是不可能的。UNIFAC作为一种半经验的基团贡献法,是在缺少实验数据的情况下,预测活度系数及相平衡的有效方法。采用Aspen Plus软件,选择原始UNIFAC模型及UNIFAC(Dortmund)模... 化工生产中涉及诸多化学物质,仅靠实验手段测定所有溶液的性质是不可能的。UNIFAC作为一种半经验的基团贡献法,是在缺少实验数据的情况下,预测活度系数及相平衡的有效方法。采用Aspen Plus软件,选择原始UNIFAC模型及UNIFAC(Dortmund)模型计算液体混合物组分活度系数,能够有效简化计算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n Plus 化工热力学教学 UNIFAC 活度系数
下载PDF
用ThermalCal软件辅助化工热力学教学——压缩制冷循环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少东 吴磊 +1 位作者 钱超 陈新志 《化工高等教育》 2020年第6期129-134,共6页
压缩制冷循环计算是化工热力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因其计算过程复杂、计算量大,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文章介绍了采用ThermalCal软件辅助计算以氟里昂HCFC-22为制冷剂的理想压缩制冷循环的过程。该示例有助于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加深对... 压缩制冷循环计算是化工热力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因其计算过程复杂、计算量大,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文章介绍了采用ThermalCal软件辅助计算以氟里昂HCFC-22为制冷剂的理想压缩制冷循环的过程。该示例有助于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加深对压缩制冷循环计算内核的理解,从而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热力学 压缩制冷循环 氟利昂 ThermalCal
下载PDF
射流搅拌气液反应器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蒋燕 李蒙 +3 位作者 帅云 马炯 黄正梁 王靖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6-1090,共5页
羰基合成醋酸搅拌釜由于反应介质具有强腐蚀性,设备制造及维护费用高,且存在机械搅拌振动大、机械密封易泄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采用射流搅拌羰基合成反应器技术对某厂300 kt/a醋酸装置进行改造,用液体射流搅拌替代... 羰基合成醋酸搅拌釜由于反应介质具有强腐蚀性,设备制造及维护费用高,且存在机械搅拌振动大、机械密封易泄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采用射流搅拌羰基合成反应器技术对某厂300 kt/a醋酸装置进行改造,用液体射流搅拌替代机械搅拌,改造后装置产能达到415 kt/a。与改造前相比,液体射流搅拌时反应釜内气液两相混合更均匀,CO转化率提高,反应器运行更平稳,反应釜运行温度降低1~2℃,轴向温差保持在2~3℃,移热能力与机械搅拌釜相当,实现了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射流 搅拌釜 微气泡 醋酸 羰基化
下载PDF
吗啉及其N-烷基衍生物的合成工艺总结
6
作者 竺贝贝 张琪 +3 位作者 施锁连 叶小明 钱超 陈新志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17年第1期31-37,共7页
吗啉及其N-烷基衍生物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已广泛应用于橡胶、医药与农药等领域。本文根据吗啉及其N-烷基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将其合成方法概括为:C-O-C键合的醚化法、C-N-C键合的仲胺化法和N-烷基化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工艺特点,并... 吗啉及其N-烷基衍生物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已广泛应用于橡胶、医药与农药等领域。本文根据吗啉及其N-烷基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将其合成方法概括为:C-O-C键合的醚化法、C-N-C键合的仲胺化法和N-烷基化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工艺特点,并指出了吗啉及其N-烷基衍生物合成工艺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胺 醚化 胺化 N-烷基化
下载PDF
包覆低共熔溶剂的聚苯乙烯微胶囊吸附Li^(+)的性能研究
7
作者 侯晓静 王彦旭 +1 位作者 吴可君 何潮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93,共10页
为实现绿色、低成本从海水中提锂的目标,采用同轴共流微流体技术结合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覆有低共熔溶剂(甲基三辛基氯化铵/癸酸)的聚苯乙烯微胶囊。所制备的微胶囊颗粒呈均一的球形。将该微胶囊用作萃取Li^(+)吸附剂,系统研究了吸附时间... 为实现绿色、低成本从海水中提锂的目标,采用同轴共流微流体技术结合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覆有低共熔溶剂(甲基三辛基氯化铵/癸酸)的聚苯乙烯微胶囊。所制备的微胶囊颗粒呈均一的球形。将该微胶囊用作萃取Li^(+)吸附剂,系统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pH、初始锂浓度和固液比对Li^(+)吸附量和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Li^(+)水溶液时,微胶囊对Li^(+)的最大吸附量为32 mg·g^(-1)。碱性条件时微胶囊对模拟海水中的Li^(+)吸附分配比为10.22 L·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提锂 低共熔溶剂 溶剂挥发法 吸附
下载PDF
微通道反应器内低共熔溶剂/水混合物吸收CO_(2)的传质特性
8
作者 王彦旭 侯晓静 +2 位作者 伍辛军 吴可君 何潮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4,共11页
为了探索低共熔溶剂在CO_(2)吸收过程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实验对康宁先进流动反应器内低共熔溶剂/水混合物吸收CO_(2)的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目前常用的CO_(2)吸收剂(N-甲基二乙醇胺的质量分数为30%的水溶液)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 为了探索低共熔溶剂在CO_(2)吸收过程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实验对康宁先进流动反应器内低共熔溶剂/水混合物吸收CO_(2)的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目前常用的CO_(2)吸收剂(N-甲基二乙醇胺的质量分数为30%的水溶液)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当低共熔溶剂/水混合物吸收剂体积流量qV,L不变、气相体积流量qV,G增大时,反应器的吸收负荷、体积传质系数均随之增大;而吸收率在qV,G较低时随qV,G增大而增大,当qV,G较大时,吸收率变化趋于平缓;当qV,G不变、qV,L增大时,吸收负荷、体积传质系数随之减小,但压降随之增大,而吸收率在qV,L较小时随qV,L增大而减小,当qV,L较大时变化趋近平缓。采用气、液相Re数、液相Sc数及增强因子等自变量,建立了体积传质系数关联式和压降关联式,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4.19%和1.74%,最大绝对偏差分别为13.9%和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微通道反应器 CO_(2)吸收 气、液两相流
下载PDF
微反应器中的混合对Cu-ZnO催化剂微结构形成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凌晨 蒋新 +2 位作者 汪志勇 秦湘飞 卢建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8-724,共7页
通过对微反应器中流速的调控,研究了混合过程对Cu-ZnO催化剂微结构形成过程的影响。采用Villermaux-Dushman反应体系测量了不同流速下反应器中的混合状况,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倍电镜线扫(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对应流速... 通过对微反应器中流速的调控,研究了混合过程对Cu-ZnO催化剂微结构形成过程的影响。采用Villermaux-Dushman反应体系测量了不同流速下反应器中的混合状况,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倍电镜线扫(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对应流速下制备得到的前体和氧化物的结构。结果显示,混合强度增加,前体中的Cu2+、Zn2+分布更为均匀,绿铜锌矿的比例减小,锌孔雀石中的Zn含量提高;进而导致其热分解形成的氧化物中Cu-Zn分布也更为均匀,Cu O-ZnO界面增加,Cu O晶粒粒径减小。研究表明,沉淀反应时混合条件的改变,导致后续系列中间产物中Cu-Zn分布的差异,通过这一路径,混合对反应的影响最终作用于催化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混合 纳米结构 共沉淀法 流速 Cu-Zn分布
下载PDF
液-液喷射混合装置微观混合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正梁 聂元清 +4 位作者 杨遥 孙婧元 王靖岱 蒋斌波 阳永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11,共11页
液-液喷射混合装置具有优异的微观混合特性,特别适用于液-液快反应体系。在研究不同液-液喷射混合装置的微观混合特性时,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定量指标非常关键。本文对比分析了液-液喷射混合装置中常用的微观混合特性研究方法(化学探... 液-液喷射混合装置具有优异的微观混合特性,特别适用于液-液快反应体系。在研究不同液-液喷射混合装置的微观混合特性时,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定量指标非常关键。本文对比分析了液-液喷射混合装置中常用的微观混合特性研究方法(化学探针法、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包括其优缺点、适用范围、选用原则和应用要点,并总结了表征微观混合特性的定量指标。其次,对液-液喷射混合装置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分别介绍了不同液-液喷射混合装置中微观混合特性的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后者主要包括3种研究方法在研究微观混合机理、微观混合特性时间、微观混合过程强化和装置结构优化等方面的进展。最后总结了罐中喷射混合装置和管状喷射混合装置微观混合特性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后续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喷射混合装置 微观混合 化学探针法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
下载PDF
庚醛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慎峰 万周娜 +1 位作者 陈志荣 尹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177-4183,共7页
醛能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快速的可逆亲核加成反应,该反应可用于去除混合物中的醛。目前醛类加成的动力学研究多集中于低碳醛或芳香醛,缺少高碳脂肪醛的相关数据,且常用的分析方法如碘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局限性大。以庚醛为研究对象,... 醛能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快速的可逆亲核加成反应,该反应可用于去除混合物中的醛。目前醛类加成的动力学研究多集中于低碳醛或芳香醛,缺少高碳脂肪醛的相关数据,且常用的分析方法如碘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局限性大。以庚醛为研究对象,利用在线红外光谱仪,实时监测了283.15~298.15 K温度下庚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过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计算与拟合,求得不同温度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确定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庚醛的分离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庚醛反应速率增大,而平衡转化率减小。庚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为放热过程,反应热为-60.01 kJ∙mol-1。正反应的活化能为34.68 kJ∙mol^(-1),指前因子为1.369×10^(7)L∙mol^(-1)∙min^(-1),逆反应的活化能为94.69 kJ∙mol^(-1),指前因子为2.500×10^(15)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醛 亚硫酸氢钠 亲核加成反应 动力学 平衡
下载PDF
带转动挡板的搅拌萃取塔连续相停留时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慎峰 邱华锋 +1 位作者 尹红 陈志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6-382,共7页
为获取带转动挡板的搅拌萃取塔内部流体流动状况,采用脉冲示踪法对塔内连续相停留时间分布(RTD)进行研究,并结合轴向返混模型得到了连续相的返混系数。结果表明,随着连续相体积流量、总流量或连续相与分散相体积流量比值的增大,连续相RT... 为获取带转动挡板的搅拌萃取塔内部流体流动状况,采用脉冲示踪法对塔内连续相停留时间分布(RTD)进行研究,并结合轴向返混模型得到了连续相的返混系数。结果表明,随着连续相体积流量、总流量或连续相与分散相体积流量比值的增大,连续相RTD曲线收窄、峰值明显增大、连续相停留时间和返混系数均减小;改变分散相体积流量,连续相RTD以及返混系数基本不变。此外,改变搅拌转速对连续相RTD影响较小。将返混系数与操作条件和物性参数进行关联,关联式最大偏差为19.8%、平均偏差为7.7%,表明关联式可用于带转动挡板的搅拌萃取塔的连续相轴向返混程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塔 停留时间分布 轴向返混 转动挡板
下载PDF
耐硫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琦 蒋红华 +1 位作者 钱超 陈新志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17年第3期122-132,共11页
催化加氢是常见的化工生产工艺,具有绿色高效等特点。但是,对于含硫化合物的催化加氢过程,易发生催化剂硫中毒的问题。而随着劣质高含硫原油产量的进一步增加,以及工业上对一些有机硫化合物诸如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加氢还原产物的迫切需... 催化加氢是常见的化工生产工艺,具有绿色高效等特点。但是,对于含硫化合物的催化加氢过程,易发生催化剂硫中毒的问题。而随着劣质高含硫原油产量的进一步增加,以及工业上对一些有机硫化合物诸如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加氢还原产物的迫切需要,寻找合适的耐硫加氢催化剂成为了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不同的硫化物(包括硫化氢、硫酸盐与有机硫)使催化剂中毒的机理,然后根据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分类阐述了各种不同的耐硫加氢催化剂的最新进展,并对目前的耐硫加氢催化剂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硫加氢 失活机理 HDS (加氢脱硫) 有机硫化合物
下载PDF
搅拌筛板萃取塔液滴直径研究
14
作者 袁慎峰 李志鹏 +1 位作者 尹红 陈志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6-993,共8页
为明确搅拌筛板萃取塔的操作性能,在塔内进行了液滴直径实验,平均液滴直径数据利用照相法获取,考察了搅拌转速、两相流速、体系物性、溶质传递等因素对液滴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搅拌转速会减小液滴直径,增大两相流速则会增大液滴直... 为明确搅拌筛板萃取塔的操作性能,在塔内进行了液滴直径实验,平均液滴直径数据利用照相法获取,考察了搅拌转速、两相流速、体系物性、溶质传递等因素对液滴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搅拌转速会减小液滴直径,增大两相流速则会增大液滴直径,高界面张力或高黏度体系形成的液滴直径较大,高密度差体系形成的液滴直径则较小。此外,由于有机溶质的存在可降低界面张力,当两相流速改变时,塔内溶质浓度发生改变,因而体系界面张力也发生改变,进一步导致液滴直径发生改变。将实验数据进行了数学关联,关联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5.6%,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萃取塔 两相流 平均液滴直径 关联式
下载PDF
搅拌筛板萃取塔液泛特性研究
15
作者 袁慎峰 李志鹏 +1 位作者 尹红 陈志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1-607,共7页
为明确萃取塔对不同体系、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性能,在内径为50 mm的三级搅拌筛板萃取塔中,针对7个不同物性特点的体系进行了液泛特性研究,液泛点采用观察法判断。实验结果表明,穿流式筛板的过孔阻力和过度搅拌是液泛产生的两个原因;萃取... 为明确萃取塔对不同体系、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性能,在内径为50 mm的三级搅拌筛板萃取塔中,针对7个不同物性特点的体系进行了液泛特性研究,液泛点采用观察法判断。实验结果表明,穿流式筛板的过孔阻力和过度搅拌是液泛产生的两个原因;萃取塔的两相总空塔流速与搅拌转速关系曲线将塔的操作区域分为搅拌不足液泛区、正常操作区、搅拌过度液泛区和流速过高液泛区等区域;增大分散相流速比增大连续相流速更容易造成液泛。通过比较不同界面张力、两相密度差、连续相黏度体系的液泛特性可知,该萃取塔适合中、低界面张力体系在低流速下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筛板萃取塔 液泛 两相流 体系物性
下载PDF
合成五氟乙烷催化剂的再生研究
16
作者 潘琦 余考明 +2 位作者 阮建成 钱超 陈新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7-663,共7页
研究了五氟乙烷生产过程中催化剂三正丁胺的失活与再生行为,分别探讨了上、中、下 3 层失活催化剂的失活机理,针对失活机理不同的失活催化剂采用了不同的再生方法。结果表明:上层失活催化剂的失活形态主要为三正丁胺、 HF 与四氟乙烯的... 研究了五氟乙烷生产过程中催化剂三正丁胺的失活与再生行为,分别探讨了上、中、下 3 层失活催化剂的失活机理,针对失活机理不同的失活催化剂采用了不同的再生方法。结果表明:上层失活催化剂的失活形态主要为三正丁胺、 HF 与四氟乙烯的络合物,采用先在氮气氛围加热分解络合物再减压精馏的方式再生,三正丁胺的收率达 83.8%;中层失活催化剂的失活形态主要为络合物与四氟乙烯的低聚物,采用失活催化剂与 CaCl2 水溶液反应再加碱分相的方式再生,三正丁胺的收率达 69.4%;下层失活催化剂的失活形态主要为聚合物、二正丁胺和季铵盐,不再具有回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氟乙烷 三正丁胺 失活机理 再生
下载PDF
新型磺化碳基材料催化果糖制备5-羟甲基糠醛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黎峰 沈忠权 +1 位作者 厉岑怡 陈纪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41-1347,共7页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磺化碳基材料催化剂(SMC),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氮气吸附-脱附测定(BET)、热重分析(TGA)、元素分析和酸量测定等方法对所制备的SMC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催化果糖...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磺化碳基材料催化剂(SMC),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氮气吸附-脱附测定(BET)、热重分析(TGA)、元素分析和酸量测定等方法对所制备的SMC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催化果糖脱水制5-羟甲基糠醛(5-HMF)。研究了溶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果糖浓度等对5-HMF收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较优的条件下,即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催化剂用量5%、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30 min、果糖浓度0.025 g×m L^(-1)时,5-HMF收率可达79.8%;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重复使用性能,经5次重复使用后,5-HMF收率只下降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甲基糠醛 果糖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磺化碳基材料
下载PDF
氯化氢催化法合成氨基酸酯盐酸盐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锐 蒋红华 +1 位作者 钱超 陈新志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9-325,共7页
以氨基酸与苯甲醇的酯化反应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氯化氢催化下的氨基酸酯化工艺。采用1,2-二氯乙烷作为溶剂,共沸蒸馏带出生成的水,以促进酯化反应完成,再经重结晶后得到目标产物氨基酸苄酯盐酸盐。当氨基酸与苯甲醇物质的量之比为1.00:1.... 以氨基酸与苯甲醇的酯化反应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氯化氢催化下的氨基酸酯化工艺。采用1,2-二氯乙烷作为溶剂,共沸蒸馏带出生成的水,以促进酯化反应完成,再经重结晶后得到目标产物氨基酸苄酯盐酸盐。当氨基酸与苯甲醇物质的量之比为1.00:1.08,反应温度83℃,反应时间4~6 h时,收率可达65%左右。此外,在氨基酸与甲醇等低沸点醇进行酯化时,采用醇同时作为反应物和带水剂的方法,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并将蒸馏出的醇经过除水处理后重新加入反应体系中,氨基酸酯盐酸盐收率在75%~85%。利用反应-分离耦合技术提高了产物的收率与纯度,缩短了反应时间,减少了原料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酯化 氯化氢催化 共沸带水
下载PDF
NiZnCe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正丁烷脱氢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炼 万超 +2 位作者 程党国 陈丰秋 詹晓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4-542,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镍锌铈(NiZ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分别考察了NiZ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Zn和Ce含量对正丁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iZn0.5Ce0.3催化剂的转化率和烯烃选择性较高。采用H2-TPR、XPS及TPRO的表征方法来揭示催...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镍锌铈(NiZ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分别考察了NiZ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Zn和Ce含量对正丁烷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iZn0.5Ce0.3催化剂的转化率和烯烃选择性较高。采用H2-TPR、XPS及TPRO的表征方法来揭示催化剂中氧移动循环的不同步骤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Ce元素的引入对催化剂的氧移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催化剂性能与氧容量(参与反应的催化剂中的氧量)呈正相关。此外,Ni与Ce的相互作用导致了Ni阳离子化合价和可接受电子能力的提高,活性Ni更容易吸附活性氧物种,金属与氧气的循环往复反应更活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锌铈 催化剂 氧化 选择性 正丁烷 氧移动性 氧容量
下载PDF
微反应器中超声对Cu-ZnO催化剂制备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帅帅 陈鑫超 +1 位作者 凌晨 蒋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2-1097,共6页
利用超声改变微反应器中的流动混合情况,研究其对Cu-ZnO催化剂制备过程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研究沉淀物到催化剂的演变过程中不同超声强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强度增加,初... 利用超声改变微反应器中的流动混合情况,研究其对Cu-ZnO催化剂制备过程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研究沉淀物到催化剂的演变过程中不同超声强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强度增加,初始沉淀物中Cu-Zn分布更均匀,锌孔雀石前驱体中Zn含量增加。焙烧得到的氧化物中铜锌组分分散性更好、相互作用力更强,最终使催化活性升高。研究表明,在微反应器共沉淀过程中的条件变化导致沉淀物的结构差异,在后续结构演变过程中得以保持,并影响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共沉淀法 超声 混合 Cu-Zn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