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酮肟-丁酮、正己烷、环己烷二元体系密度和黏度的测定及关联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博予 房升 何潮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1-916,共6页
丁酮肟由于其低毒、低污染和高脱氧效果而被用作防结皮剂、锅炉的除氧剂和脱酮肟基硅烷交联剂的生产原料,然而丁酮肟及其二元混合体系的密度与黏度却鲜有报道。本文利用密度瓶,测定了丁酮肟-丁酮、丁酮肟-环己烷和丁酮肟-正己烷三个二... 丁酮肟由于其低毒、低污染和高脱氧效果而被用作防结皮剂、锅炉的除氧剂和脱酮肟基硅烷交联剂的生产原料,然而丁酮肟及其二元混合体系的密度与黏度却鲜有报道。本文利用密度瓶,测定了丁酮肟-丁酮、丁酮肟-环己烷和丁酮肟-正己烷三个二元体系在(293.15~303.15)K、常压条件下的密度,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三个二元混合体系在(293.15~303.15)K、常压条件下的黏度。对不同温度下混合密度与组成的关系,通过多项式方程进行了拟合;对不同温度下混合黏度与组成的关系,分别通过Grunberg-Nissan和Eyring-UNIQUAC方程进行了拟合,并给出了回归系数和平均相对偏差。本文数据和关联可为丁酮肟相关工业过程的设计、模拟和优化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酮肟 丁酮 环己烷 正己烷 黏度 Eyring-UNIQUAC方程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文艳 孙建中 周其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环氧树脂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以及苯乙烯接枝共聚,合成了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水分散体。用动态光散射粒径仪(DLS)测定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用傅立叶红外(FT-IR)、热重分析仪(TGA)对聚合产物做了结构表征和热分析,并考察了乙... 环氧树脂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以及苯乙烯接枝共聚,合成了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水分散体。用动态光散射粒径仪(DLS)测定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用傅立叶红外(FT-IR)、热重分析仪(TGA)对聚合产物做了结构表征和热分析,并考察了乙烯基硅氧烷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机硅的引入影响环氧水分散体的粒径分布,由改性前的双峰变为单峰;延缓了固化涂膜的热分解温度,高温稳定性较好;固化涂膜的耐水性、粘结性和机械性能等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有机硅 改性 水分散体
下载PDF
水介质中铁氰化钾作用下2,6-二甲基苯酚氧化聚合初始动力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群 朱金华 +2 位作者 顾成 申屠宝卿 翁志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1-795,共5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水介质中铁氰化钾作用下2,6-二甲基苯酚(DMP)氧化聚合初始动力学,确定了各反应参数对DMP氧化聚合的影响。发现DMP聚合初始速率随DMP和铁氰化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MP聚合初始速率与DMP浓度的一次方呈正比,与铁氰化...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水介质中铁氰化钾作用下2,6-二甲基苯酚(DMP)氧化聚合初始动力学,确定了各反应参数对DMP氧化聚合的影响。发现DMP聚合初始速率随DMP和铁氰化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MP聚合初始速率与DMP浓度的一次方呈正比,与铁氰化钾浓度的二次方呈正比。DMP聚合初始速率随NaOH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DMP的氧化电位随NaOH浓度的增加而降低,DMP聚合初始速率与NaOH浓度的二次方呈正比。DMP聚合初始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根据初始速率求出了不同温度下DMP聚合初始速率常数,并由Arrhenius方程求得DMP氧化聚合的表观活化能为47.7kJ·mol-1。最后根据Arrhenius方程和聚合初始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建立了DMP聚合初始动力学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甲基苯酚(DMP) 氧化聚合 动力学 铁氰化钾 电化学方法
下载PDF
硅溶胶的表面改性及其在含氢硅油中的分散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薇 范宏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119,共4页
采用几种常用硅烷偶联剂以及两种自制偶联剂,分别对硅溶胶中的纳米SiO2粒子进行表面改性,之后将纳米SiO2粒子分散到含氢硅油中得到改性后的含氢硅油。考察了几种偶联剂对纳米SiO2粒子表面改性及其在含氢硅油中分散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硅溶胶 表面改性 含氢硅油
下载PDF
低电子阻抗环氧树脂的合成
5
作者 王哲 孙建中 周其云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3,共4页
采用金属钙络合离子中间体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合成了低电子阻抗的环氧树脂,通过多元胺固化剂交联制备了低电子阻抗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法分别测试了低电子阻抗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与固化产物的热稳定性,考察了... 采用金属钙络合离子中间体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合成了低电子阻抗的环氧树脂,通过多元胺固化剂交联制备了低电子阻抗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法分别测试了低电子阻抗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与固化产物的热稳定性,考察了金属钙络合离子中间体与环氧树脂的用量比及反应时间对固化物的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金属钙络合离子中间体后,环氧树脂E-51固化物的冲击强度为12.1kJ/m2,弯曲强度为78.9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低电子阻抗 合成
下载PDF
MALDI-TOF MS对难溶聚芳酰胺PA6T的分析表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常静 顾雪萍 +1 位作者 冯连芳 胡国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9-164,共6页
选用五种样品试剂三氟乙酸、四氢呋喃、甲酸、乙腈、60%乙腈/5%三氟乙酸和两种不同的制样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表征难溶性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酰胺(PA6T)的结构和分子量。发现以60%乙腈/5%三氟... 选用五种样品试剂三氟乙酸、四氢呋喃、甲酸、乙腈、60%乙腈/5%三氟乙酸和两种不同的制样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表征难溶性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酰胺(PA6T)的结构和分子量。发现以60%乙腈/5%三氟乙酸为样品试剂所得谱图的分子质量范围和信噪比最大,且溶剂法一步点样优于无溶剂法制样。获得了离子液体中合成产物PA6T的链结构,表明其主链为线性,未发现环状聚合物的存在,存在三种端基结构聚合体:两端均为氨基或羧基、或一端为氨基另一端为羧基。采用MALDI-TOFMS和SEC两种方法对比测量了PA6T的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表明MALDI-OF MS测得的平均分子量低于SEC法,分子量分布指数也低于SEC法,这是由于MS处理数据时忽略了低分子量部分,且高分子量部分因难以离子化而无法得到引起的。对于难溶的聚芳酰胺类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及其分布表征,MALDI-TOF MS仍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DI-TOF MS PA6T 链结构 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节能建筑涂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黄亮 王立 +3 位作者 俞豪杰 施文磊 张春琪 顾建峰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9-74,共6页
通过介绍节能建筑涂料的传热学节能原理和光学节能原理、分类、组成、制备、性能及测试方法,总结近年来节能建筑涂料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节能建筑涂料 传热学节能原理 光学节能原理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酐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聚酯树脂 被引量:2
8
作者 晋云全 申屠宝卿 翁志学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357,共5页
以四乙基溴化胺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起始剂,邻苯二甲酸酐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聚酯树脂,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合成聚酯树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聚... 以四乙基溴化胺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起始剂,邻苯二甲酸酐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聚酯树脂,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合成聚酯树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聚酯树脂的端基为羟基,且随着温度升高和催化剂用量增加,反应速率增加,合适的反应条件为温度100℃,邻苯二甲酸酐16.28g,环氧氯丙烷10 18g,1,4-丁二醇0.36g,四乙基溴化铵0.21 g,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4mL。聚酯树脂的合成为一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91kJ/mol,指前因子为4 99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动力学 反应速率 表观活化能
下载PDF
乙烯淤浆聚合过程的全联立模拟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占志良 邵之江 +4 位作者 陈曦 赵豫红 顾雪萍 姚臻 冯连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6-1031,共6页
针对Aspen Plus在乙烯淤浆聚合过程的回流工况中无法收敛的难题,提出建立乙烯淤浆聚合的联立方程模型。基于多活性位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机理,依据矩方法理论建立乙烯聚合的过程模型。通过瞬时分子量分布方法,模拟计算... 针对Aspen Plus在乙烯淤浆聚合过程的回流工况中无法收敛的难题,提出建立乙烯淤浆聚合的联立方程模型。基于多活性位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机理,依据矩方法理论建立乙烯聚合的过程模型。通过瞬时分子量分布方法,模拟计算了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针对PC-SAFT中的序贯求解模式,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物性计算方法,通过Kriging估计函数,建立了适用多个工况的、可联立求解的物性计算模型,非聚合物体系误差低于0.3%,聚合物体系误差控制在2%左右。联立方程模型的求解打破了传统的物性计算与流程计算的嵌套式求解模式,实现了真正全联立模拟求解。针对5个不同牌号工况,联立方程模型可以顺利收敛,模拟结果与Aspen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乙烯淤浆聚合模型的全联立求解提高了模型的收敛性,各工况的模拟验证了Kriging函数的PC-SAFT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淤浆聚合 全联立模拟 KRIGING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