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新生儿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筛查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朵 叶梅玲 +4 位作者 胡真真 张玉 朱琳 杨茹莱 黄新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4-462,共9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生儿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对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3896789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结合尿有机酸分析及电子转移黄素蛋...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生儿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对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3896789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结合尿有机酸分析及电子转移黄素蛋白(ETF)或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检测确诊。确诊患儿进行饮食和生活管理,补充左卡尼汀、核黄素、辅酶Q10治疗,长期随访并评估患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情况。结果:确诊MADD患儿13例,除1例为Ⅱ型,其余均为Ⅲ型(迟发型),发病率为1/299753。13例患儿中,1例死亡,4例因感染诱发以低血糖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代谢失调,1例出现肌张力降低,其余患儿随访发育良好(随访时间3~45个月)。患儿初筛血C4~C18:1不同程度升高。13例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其中ETF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例,ETFA基因纯合突变1例,ETF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例,ETFDH基因复合杂合突变8例,ETFDH基因纯合突变1例,仅检测出一个ETFDH基因突变位点1例。c.250G>A为热点突变。结论:MADD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新生儿期发病较为严重,迟发型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初筛血C4~C18:1不同程度升高,最常见基因突变为c.250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 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遗传代谢病诊断与致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余紫楠 张玉 黄新文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0-304,共5页
遗传性代谢病是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些由多肽和(或)蛋白组成的酶、受体、载体及膜泵生物合成发生遗传缺陷,即编码这类多肽(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异而导致的疾病。通过对机体血液或尿液中糖、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肉碱等物质... 遗传性代谢病是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些由多肽和(或)蛋白组成的酶、受体、载体及膜泵生物合成发生遗传缺陷,即编码这类多肽(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异而导致的疾病。通过对机体血液或尿液中糖、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肉碱等物质代谢组学分析,以及细胞酶学、分子生物学与蛋白组学分析,鉴定、识别以及定量各异常指标,确定生物标志物作为诊断和治疗监测工具,同时通过蛋白组学的研究,为遗传性代谢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缺陷 先天性 蛋白组质学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在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缪海霞 张玉 +6 位作者 方可欣 施叶珍 张婷 陈荣庆 吴鼎文 杨茹莱 黄新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7-493,共7页
目的:分析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GSP分析仪)检测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性能。方法:应用GSP分析仪检测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质控品和G6PD试剂盒(荧光分析法)的低、高质控品,计算准确度和精密度。采... 目的:分析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GSP分析仪)检测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性能。方法:应用GSP分析仪检测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质控品和G6PD试剂盒(荧光分析法)的低、高质控品,计算准确度和精密度。采用GSP分析仪和半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1420分析仪)同步检测2622例新生儿筛查标本和41例确诊患儿的标本,分析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采用GSP分析仪和1420分析仪检测漂浮和未漂浮标本各78例,比较检测结果差异;采用1420分析仪和GSP分析仪分别检测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1100384名新生儿筛查标本及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855856名新生儿筛查标本,比较两种仪器的筛查效能。对目前使用的切值(26 U/dL)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并通过百分位数法,以第99.1百分位建立GSP分析仪筛查G6PD缺乏症的新切值。结果:GSP分析仪检测5个不同浓度室间质控品的检测值与靶值的相对偏倚为0.71%~4.23%,检测G6PD测定试剂盒质控品的批内精密度为4.34%~4.91%,批间精密度为0.85%~2.12%,总变异系数为5.44%~5.72%,均符合实验要求。GSP分析仪和1420分析仪检测的G6PD活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740,P<0.01),均能筛查出41例确诊患儿,筛查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45)。1420分析仪检测漂浮干血斑中的G6PD活性明显低于未漂浮干血斑中的G6PD活性(P<0.05),而GSP分析仪检测漂浮和未漂浮干血斑中的G6P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P分析仪和1420分析仪筛查G6PD缺乏症的敏感度均为100.00%,且特异度均在99.80%以上。与1420分析仪比较,GSP分析仪筛查G6PD缺乏症的阳性预测值、初筛阳性率和诊断率均上升,假阳性率下降(均P<0.01)。根据人群第99.1百分位建立新切值,男性为26.1 U/dL,女性为29.1 U/dL。结论:GSP分析仪检测性能良好,筛查效率高,更有利于疾病的检出,可用于临床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大规模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荧光免疫分析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切值
下载PDF
中国性发育异常患儿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林胡 杨浩 +43 位作者 傅君芬 袁金娜 黄轲 吴蔚 董关萍 田红娟 吴德华 唐达星 吴鼎文 孙莉颖 皮亚雷 刘丽君 史丽萍 顾威 黄鲁刚 汪治华 陈临琪 李洪英 于旸 卫海燕 程昕然 单小鸥 刘毓 徐旭 刘舒 罗小平 肖延风 杨玉 李桂梅 冯梅 马秀琦 潘道香 唐家彦 陈瑞敏 米热古丽·买买提 刘德云 崔新海 苏喆 董志巧 邹莉 刘燕玲 吴瑾 李坤霞 李媛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性发育异常(DSD)患儿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异质性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36家儿童医疗机构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临床拟诊DSD的12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277个DSD相关候选基因进行捕获之后进行二代测序,结合临床表型分析其异... 目的探讨性发育异常(DSD)患儿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异质性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36家儿童医疗机构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临床拟诊DSD的12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277个DSD相关候选基因进行捕获之后进行二代测序,结合临床表型分析其异质性及相关性。结果1235例临床拟诊为DSD的患儿初诊时社会性别男980例、女255例,初诊年龄为1日龄至17.92岁。通过基因分子学检测致病性变异患儿共443例,阳性检出率为35.9%。临床表型以小阴茎(455例)、尿道下裂(321例)、隐睾(172例)常见;基因检测发现常见变异为SRD5A2变异(80例),AR变异(53例)及CYP21A2变异(44例)。其中临床表型为单纯小阴茎和单纯尿道下裂患儿中,均表现为SRD5A2变异最常见(分别为33例及11例),而单纯隐睾患儿中,以AMH变异最常见(7例)。结论中国DSD患儿最常见的基因变异是SRD5A2变异,常见的临床表型是小阴茎、隐睾、尿道下裂。分子诊断可以提供有关DSD生物学基础的线索并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特定的临床检查,目标序列捕获探针并二代测序技术能针对性地为DSD患儿提供有效而经济的遗传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分化障碍 诊断 遗传学
原文传递
苯丁酸甘油酯治疗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2例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周朵 商晓红 +3 位作者 乔玉 程艺 余紫楠 黄新文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107-1112,共6页
目的探讨苯丁酸甘油酯(GPB)治疗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16日与2021年10月31日就诊的2例OTCD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2例OTCD患儿使用GPB治疗后的临床表现、血氨、肝酶、生长发育情况,结合文献... 目的探讨苯丁酸甘油酯(GPB)治疗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16日与2021年10月31日就诊的2例OTCD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2例OTCD患儿使用GPB治疗后的临床表现、血氨、肝酶、生长发育情况,结合文献检索分析GPB治疗尿素循环障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例患儿经GPB治疗后,血氨和肝酶在3个月内均降至正常水平。患儿2的运动发育有所改善;患儿1出现一过性手心油脂味和食欲下降,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显示GPB治疗期间患儿血氨总暴露量更低,高氨血症危象的年发生率降低,蛋白实际摄入量有所增加,不良事件减少。结论OTCD患儿应用GPB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 尿素循环障碍 苯丁酸甘油酯
原文传递
尿素循环障碍的新生儿筛查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新文 张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31-735,共5页
尿素循环障碍(urea cycle disorders,UCDs)是一类遗传代谢病,由于尿素循环代谢过程中酶或转运体缺陷引起氨解毒或精氨酸合成障碍,以血氨增高为最显著的临床表现,50%的患者表现为新生儿高氨血症,病死率高达25%~50%,临床发作之前及早诊断... 尿素循环障碍(urea cycle disorders,UCDs)是一类遗传代谢病,由于尿素循环代谢过程中酶或转运体缺陷引起氨解毒或精氨酸合成障碍,以血氨增高为最显著的临床表现,50%的患者表现为新生儿高氨血症,病死率高达25%~50%,临床发作之前及早诊断可减缓甚至避免高氨血症并发症的发生。新生儿筛查是实现早期诊治、改善预后的最佳方法。串联质谱技术引入新生儿筛查以来更多的病种得到早期诊断,UCDs一直没有完全被纳入新生儿筛查项目,且在疾病种类选择、筛查时机以及随访、监测方案方面一直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循环障碍 新生儿 筛查
原文传递
KMT2A基因新发变异引起的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嘉丽 黄轲 +5 位作者 吴蔚 朱铭强 林胡 吴鼎文 董关萍 傅君芬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6-518,共3页
1例KMT2A基因新发杂合变异引起的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患儿以身材矮小、多毛、智力落后及特殊面容为主要临床表现,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提示KMT2A基因c.2318dupC(p.S774Vfs*12)杂合变异。该病临床表现与Floating‑Harbor综合征、Kabuki... 1例KMT2A基因新发杂合变异引起的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患儿以身材矮小、多毛、智力落后及特殊面容为主要临床表现,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提示KMT2A基因c.2318dupC(p.S774Vfs*12)杂合变异。该病临床表现与Floating‑Harbor综合征、Kabuki综合征、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Rubinstein‑Taybi综合征等有重叠,故需注意与以上疾病鉴别,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生长激素治疗可改善身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材矮小 特殊面容 全外显子组测序 智力落后 基因检测 明确诊断 生长激素 杂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