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DR在新生儿床边摄片中使用的辐射剂量及感染控制政策认知调查
1
作者 张璐孟 林昱含 暴忠坤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4年第10期88-91,共4页
2023年11月20日至12月5日,选取沿海地区12个省的53家医院放射科及新生儿科医技护人员239名,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医技护人员对新生儿床边摄片中辐射剂量及医院感染控制政策的认知情况。239名医技护人员中:200人(83.... 2023年11月20日至12月5日,选取沿海地区12个省的53家医院放射科及新生儿科医技护人员239名,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医技护人员对新生儿床边摄片中辐射剂量及医院感染控制政策的认知情况。239名医技护人员中:200人(83.7%)认为新生儿床边摄片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引起感染;209人(87.4%)担心床边摄片的辐射剂量会对新生儿的健康存在潜在影响。新生儿床边摄片过程中须规范移动DR的使用:放射技术人员须慎重选择曝光参数,降低新生儿辐射剂量;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新生儿医源性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DR 新生儿 医院感染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输卵管积水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强 匡延平 +4 位作者 傅永伦 李群英 潘芝梅 范莉萍 石海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输卵管积水栓塞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在X线透视监视下,行输卵管选择性插管,将微弹簧圈通过微导管送入输卵管近端,达到栓塞输卵管的目的。结果输卵管栓塞98例患者,双侧输卵管栓塞66例,单侧输卵管栓塞32例,共栓塞164侧输... 目的探讨和评价输卵管积水栓塞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在X线透视监视下,行输卵管选择性插管,将微弹簧圈通过微导管送入输卵管近端,达到栓塞输卵管的目的。结果输卵管栓塞98例患者,双侧输卵管栓塞66例,单侧输卵管栓塞32例,共栓塞164侧输卵管,插管均一次性成功。输卵管栓塞后1个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显示有效者164侧为100%,其中显示最佳效果者136侧输卵管,占82.9%;无效者为0。结论输卵管栓塞的介入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目前采用的方法相比,无手术并发症,简便,安全,经济,对卵巢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积水 栓塞 微弹簧圈 介入治疗 试管婴儿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及肝外转移瘤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奎 张福君 +5 位作者 吴沛宏 黄金华 范卫君 卢鸣剑 吴月霞 焦德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肝外转移瘤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31例,病灶总数为65个,平均直径为3.5cm,其中肝内病灶20个,肺转移瘤25个,淋巴结转移15个,骨转移瘤5个。全部病例经CT、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肝外转移瘤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31例,病灶总数为65个,平均直径为3.5cm,其中肝内病灶20个,肺转移瘤25个,淋巴结转移15个,骨转移瘤5个。全部病例经CT、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术中将活度为0.8mCi的125I粒子在CT导向下植入肿瘤内。粒子按照0.5~1.0cm平面插植。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100~150Gy。结果: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8例;无变化(NC)3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71.1%(22/31),疼痛缓解率72.7%(8/11)。65个病灶中完全缓解(CR)18个;部分缓解(PR)35个;无变化(NC)8个;进展(PD)4个,局部控制率81.5%(53/65)。2例患者死于远处转移,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8颗粒子在肝脏内游走,5颗粒子迁徙至肺内;2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在30%以下,术后2例患者出现轻度白细胞下降,白细胞计数≥3.0×109/L,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见放射性肺炎、大出血、胆汁瘘、胰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肝外转移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转移瘤 近距离组织间放疗 放射性粒子评价研究
下载PDF
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4
作者 潘芝梅 俞琳玲 李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术在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手术病理证实的 165例溢液性患者的乳腺导管造影片的X线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造影表现的分类 ,导管正常者 12例 ,占 7.2 7% ;单纯性导管扩张者 89例 ,占 5 ...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术在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手术病理证实的 165例溢液性患者的乳腺导管造影片的X线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造影表现的分类 ,导管正常者 12例 ,占 7.2 7% ;单纯性导管扩张者 89例 ,占 5 3 .94% ;导管扩张伴炎症者 11例 ,占 6.67% ;导管扩张伴囊肿形成者 2例 ,1.2 1% ;导管扩张伴乳腺增生 10例 ,占 6.0 6% ;导管内乳头状瘤 3 4例 ,占 2 0 .61% ;导管癌 7例 ,占 4.2 4%。结论 乳腺导管造影术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与鉴别有很大的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造影术 乳腺病 溢液性乳腺病 造声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评价应用及临床处理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贤鹦 李文娟 +3 位作者 张祖娟 李奎 孙进 夏雨萍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中的评价应用及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MRI检查并手术治疗的128例PCS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术后随访,通过MRI完整评价PCSD,结合临床症状、生育要求等决定不同...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中的评价应用及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MRI检查并手术治疗的128例PCS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术后随访,通过MRI完整评价PCSD,结合临床症状、生育要求等决定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手术疗效、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等进行评估。结果 1 128例MRI检查提示憩室顶端残留肌层厚度≤2.00 mm有98例,>2.00 mm有30例;2符合条件的行宫腔镜手术26例,宫腹腔镜手术102例,宫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宫腹腔镜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种手术治疗的症状学评估总有效率分别为88.5%(23/26),93.8%(7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0);4宫腹腔镜下憩室切除修补术的解剖学评估手术有效率为97.1%(99/102);手术前后憩室顶端残留肌层厚度均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随访成功妊娠34例,足月分娩24例,其中经阴道分娩者有6例,PCSD妊娠6例。结论 1 MRI检查是全面评价PCSD的可靠方法;2宫腔镜及宫腹腔镜手术均是有效治疗手段,但各有优势,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考虑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3宫腹腔镜下修补术对憩室的解剖结构异常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剖宫产术 宫腔镜手术 宫腹腔镜手术 憩室
下载PDF
腹内囊腺癌的CT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余日胜 程莉芬 +1 位作者 楼芬兰 李蓉芬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 分析腹内囊腺癌的CT表现并重点探讨其共同CT特征。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囊腺癌 4 5例 ,其中来自肝、胰和卵巢分别为 4例、16例和 2 5例。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腹内囊腺癌的共同CT表现有 :大部分... 目的 分析腹内囊腺癌的CT表现并重点探讨其共同CT特征。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囊腺癌 4 5例 ,其中来自肝、胰和卵巢分别为 4例、16例和 2 5例。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腹内囊腺癌的共同CT表现有 :大部分为多房囊性肿块 ,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毛糙并有不同程度强化 ,多有壁结节或肿块实质部分 ,少数伴有钙化。肿瘤复发与原发灶CT表现相似 ,胰、卵巢囊腺癌可出现囊样肝转移。结论 腹内囊腺癌具有多种相似CT特征 ,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对这类疾病的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囊腺癌 CT检查 影像学诊断 肝囊腺癌 胰囊腺癌 卵巢囊腺癌
下载PDF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志涛 邹煜 李奎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4期1170-1173,1177,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组织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临床资料、CT(22例)和MR(8例)图像及病理资料,分析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和MR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组织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临床资料、CT(22例)和MR(8例)图像及病理资料,分析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CT和MR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30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均为单发,右侧18例,左侧12例。肿瘤长径1.5~12.3cm。肿瘤呈均匀实性12例(12/30),呈囊实混杂性18例(18/30),囊实性肿块在T2WI上表现为"湖岛征"。CT和MR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现3种类型强化方式:(1)早期周边显著强化,后期向心性渐进,类似"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强化方式(16例);(2)早期明显均匀强化,后期持续强化(10例);(3)早期轻度强化,后期持续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如(1)和(2)类型(4例)。病理检查30例均可见假小叶结构、印戒细胞、致密胶原纤维、疏松水肿结缔组织及丰富血管。免疫组化Vimentin、SMA及PR均(+);CK、EMA和S-100均(-)。结论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大多有较典型的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表现,CT和MR检查对术前准确诊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硬化性间质瘤 病理学 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征象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海英 孔建春 王吉达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781-783,共3页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X线征象分析 乳腺钼靶摄影 恶性肿瘤 诊断水平 回顾性分析 乳腺癌 妇女健康
下载PDF
经肝动脉三氧化二砷碘油乳化剂栓塞对兔VX2肝癌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邹煜 过川根 +2 位作者 许顺良 彭志毅 孙军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9-565,共7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三氧化二砷碘油乳化剂栓塞对兔VX2肝癌模型的抗肿瘤作用及其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左肝种植VX2鳞状细胞癌组织建立兔肝癌模型,并根据肝动脉注射三氧化二砷的剂量不同分为大剂量组(碘油O.2mL...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三氧化二砷碘油乳化剂栓塞对兔VX2肝癌模型的抗肿瘤作用及其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左肝种植VX2鳞状细胞癌组织建立兔肝癌模型,并根据肝动脉注射三氧化二砷的剂量不同分为大剂量组(碘油O.2mL+三氧化二砷5mg/ks)、小剂量组(碘油O.2mL+三氧化二砷1ms/kg)和对照组(碘油0.2mL+0.9%氯化钠溶液2mL)。用多排螺旋CT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评价肿瘤生长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并通过检测血清ALT、AST、尿素氮及肌酐指标评价三氧化二砷碘油乳化剂对模型兔的肝、肾毒性。结杲:大剂量组、小剂量组的肿瘤生长率中位数分别为44.05%(-36.40%~64.60%)和95.20%(-11.60%~159.40%),均小于对照组I145.55%(98.90%~250.30%)],而且大剂量组小于小剂量组(均P〈0.05)。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的肿瘤微血管密度分别为21.4±10.6和34.1±12.0,均低于对照组(57.9±16.1,均P〈0.05)。术后28d对照组ALT和AST水平[(79.12±30.52)U/L,(75.25±25.89)U/L]均高于大剂量组[(25.50±12.37)U/L,(24.25±10.89)u/L]和小剂量组[(45.00±14.04)U/L,(35.22±11.86)U/L,均P〈O.05)];三组间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肝动脉灌注三氧化二砷碘油乳化剂对兔VX2肝癌模型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且模型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栓塞 VX2细胞 肝细胞肝癌 治疗
下载PDF
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CT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潘芝梅 李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 探讨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 ,着重观察卵巢肿瘤的形态与密度 ,以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与远处转移、腹水。结果 上皮性肿瘤 77例(占 8... 目的 探讨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 ,着重观察卵巢肿瘤的形态与密度 ,以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与远处转移、腹水。结果 上皮性肿瘤 77例(占 88.5 1% ) ,以囊实性为主 ,占 80 .5 1% ,多有远处转移及腹水 ;性索间质肿瘤 4例 (占 4.60 % ) ,均为单侧 ,以囊实性肿块为主 ,占75 .0 0 % ;生殖细胞肿瘤 6例 (占 6.90 % ) ,均为单侧 ,以实质性为主 ,占 83 .3 3 %。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类型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 ,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原发性恶性肿瘤 CT 诊断
下载PDF
不同类型乳腺癌的钼靶与磁共振成像分子分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德生 郑伟增 +3 位作者 何剑 郑屹峰 刘东 杨君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12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钼靶与磁共振成像(MRI)在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影像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湖州市中心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8例,术前均经钼靶及MRI检查,术后经病理组织检查确定分子分型,分析钼靶... 目的分析钼靶与磁共振成像(MRI)在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影像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湖州市中心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8例,术前均经钼靶及MRI检查,术后经病理组织检查确定分子分型,分析钼靶及MRI影像表现。结果Luminal-A型37例(34.3%),Luminal-B型31例(28.7%),Her2型25例(23.1%),三阴乳腺癌15例(13.9%)。钼靶表现显示,Luminal-A型多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征的肿块;Luminal-B型多为形态不规则、结构扭曲的肿块,直径多超过2cm;Her2型多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微钙化、边缘毛刺征的肿块;三阴乳腺癌肿块直径多超过2c m,但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征、内部微钙化及结构扭曲的肿块较少见。MRI检查显示,Lumi na l-A型多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征、病灶直径超过2cm的肿块;L u minal-B型多为形态不规则肿块;Her2型多为形态不规则、病灶直径超过2cm、坏死的肿块;三阴乳腺癌多为坏死、直径超过2cm的肿块。结论不同类型乳腺癌患者有相应的钼靶及MRI影像表现,根据影像学表现可推测分子分型,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拟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 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分子分型 乳腺癌
下载PDF
500例新生儿CR床边X线摄影的质量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暴忠坤 潘芝梅 《医疗装备》 2011年第7期27-28,共2页
床边X线摄影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CR系统在其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尤其在新生儿检查方面,通过床边摄片来了解发育不够成熟的早产儿,安置在暖箱内或使用呼吸机危重患儿的心肺情况。现结合我院情况分析如下。
关键词 床边X线摄影 CR系统 新生儿 质量分析 后处理功能 床边摄片 危重患儿 早产儿
下载PDF
靶向VEGF基因的siRNA体外抑制兔VX2细胞生长的研究
13
作者 邹煜 过川根 +1 位作者 羊正纲 张敏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2720-2723,共4页
目的:探讨靶向VEGF基因的siRNA对兔VX2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得到靶向兔VX2细胞VEGF基因的siRNA分子,应用脂质体将其转染体外培养的VX2细胞。转染48h后,RT-PCR法检测VEGF mRNA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的VEGF蛋白,MT... 目的:探讨靶向VEGF基因的siRNA对兔VX2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得到靶向兔VX2细胞VEGF基因的siRNA分子,应用脂质体将其转染体外培养的VX2细胞。转染48h后,RT-PCR法检测VEGF mRNA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的VEGF蛋白,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力。结果:VEGFsi1和VEGF-si3单独转染VX2细胞,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8.5±7.3)%和(30.0±5.8)%,均显著高于scr-siRNA转染的对照组(P<0.01);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06)和(0.45±0.0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分泌VEGF蛋白的抑制率分别为(58.1±7.3)%和(51.9±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VEGF siRNA分子在体外能特异地抑制兔VX2细胞的VEGF基因mRNA转录,VEGF蛋白分泌以及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X2细胞 转染
下载PDF
卵巢颗粒细胞肿瘤的CT诊断
14
作者 李奎 楼芬兰 +1 位作者 张晓丹 潘芝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9期1037-1039,共3页
卵巢颗粒细胞肿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是卵巢性索间质细胞肿瘤之一,十分罕见,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2%~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绝经前或绝经后早期妇女。该肿瘤低度恶性,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
关键词 卵巢颗粒细胞肿瘤 CT诊断 间质细胞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 5年生存率 CELL 卵巢性索 低度恶性
下载PDF
乳头溢液的诊断和鉴别
15
作者 潘芝梅 《健康人生》 2007年第2期7-7,共1页
自查乳房有无异常,是许多女性每月必行的自我保健项目。大量实践证明,自查乳房不仅对早期发现乳腺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使其它乳房疾病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乳头溢液便是其中一种。乳头溢出的液体可以是红色血性,也可以是淡黄色... 自查乳房有无异常,是许多女性每月必行的自我保健项目。大量实践证明,自查乳房不仅对早期发现乳腺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使其它乳房疾病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乳头溢液便是其中一种。乳头溢出的液体可以是红色血性,也可以是淡黄色、白色或无色的。不论有无颜色,或是什么颜色,都会使人不安,让人想到患了不治之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溢液 鉴别 诊断 乳房疾病 保健项目 不治之症 乳腺癌 自查
下载PDF
产前影像学检查诊断胎儿尿道下裂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一俊 王展 +5 位作者 贺晶 王正平 王军梅 楼芬兰 董旻岳 唐达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19-725,共7页
目的探究产前影像学检查(产前超声和胎儿MRI)诊断胎儿尿道下裂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浙江省产前诊断中心经产前多学科会诊存在胎儿尿道下裂的31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31名孕妇年龄、孕周、产前超声... 目的探究产前影像学检查(产前超声和胎儿MRI)诊断胎儿尿道下裂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浙江省产前诊断中心经产前多学科会诊存在胎儿尿道下裂的31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31名孕妇年龄、孕周、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以及胎儿MRI影像学特征。结果31名孕妇产前超声诊断均存在胎儿尿道下裂,孕妇年龄(29.8±4.4)岁,孕周(30.1±3.2)周。孕中期诊断4例,孕晚期诊断27例。31例产前疑似尿道下裂胎儿中,出生后确诊尿道下裂22例,诊断准确率为71.0%。胎儿尿道下裂的产前超声影像学特征如下:①外生殖器"郁金香"征19例(19/31,61.3%);②外生殖器短小4例(4/31,12.9%);③外生殖器形态模糊8例(8/31,25.8%)。外生殖器"郁金香"征诊断胎儿尿道下裂的准确率为84.2%(16/19),灵敏度72.7%,特异度66.7%。15名孕妇进一步行胎儿MRI,影像学特征如下:①外生殖器短小10例;②外生殖器"郁金香"征6例;③阴囊分裂4例;④阴茎头部圆钝3例;⑤阴茎腹侧弯曲2例;⑥阴茎阴囊转位1例;⑦性别可辨(女性)1例。胎儿MRI诊断尿道下裂准确率为85.7%(12/14)。1例羊水穿刺提示46,XY,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引产后确诊为重度尿道下裂。结论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尿道下裂的常用方法,外生殖器"郁金香"征是常用且准确性较高的超声诊断标准。对于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尿道下裂者,进一步行胎儿MRI可增加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尿道下裂 超声检查 产前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下载PDF
产后胎盘残留MRI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亮 李奎 +2 位作者 熊俊峰 徐书峰 郑伟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4期658-662,共5页
目的 探讨MRI在产后胎盘残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1例经病理证实的产后胎盘残留患者,比较其增强MRI及超声检查结果,分析MRI在产后胎盘残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1例胎盘残留患者,3例为单纯胎盘残留,4例为胎盘粘连,11例为胎... 目的 探讨MRI在产后胎盘残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1例经病理证实的产后胎盘残留患者,比较其增强MRI及超声检查结果,分析MRI在产后胎盘残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1例胎盘残留患者,3例为单纯胎盘残留,4例为胎盘粘连,11例为胎盘非穿透性植入,3例为胎盘穿透性植入。MRI及超声检查对胎盘残留诊断准确度均为100%(21/21)。MRI对单纯胎盘残留、胎盘粘连、非穿透性植入及穿透性植入的诊断敏感度为100.0%、75.0%、90.9%、66.7%,特异度为94.4%、94.1%、90.0%,100.0%,阳性预测值为75.0%、75.0%、90.9%,100.0%,阴性预测值为100.0%、94.1%、90.0%,94.7%。超声检查对上述类型的诊断敏感度为66.7%、50.0%、72.7%、66.7%,特异度为83.3%、88.2%、90.0%,94.4%,阳性预测值为40.0%、50.0%、88.9%,66.7%,阴性预测值为93.7%、88.2%、75.0%,94.4%。结论 MRI能准确评价胎盘产后残留的类型、植入深度等,在产后胎盘残留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残留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对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琼 潘卫星 樊树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7期1331-1332,共2页
目的探讨直径≤5cm的胃神经鞘瘤(GS)与胃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CT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直径≤5cm的14例GS及36例GIST的CT特征.结果GIST与GS均质性、囊变坏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IST与GS两者的形态、发... 目的探讨直径≤5cm的胃神经鞘瘤(GS)与胃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CT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直径≤5cm的14例GS及36例GIST的CT特征.结果GIST与GS均质性、囊变坏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IST与GS两者的形态、发生部位、生长方式、强化程度、钙化、对4F近结构侵犯及周围淋巴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能准确地显示直径≤5cm的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的关系,胃神经鞘瘤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均匀强化,肿瘤内部裳变坏死少见,与胃间质瘤影像表现差异较大,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鞘瘤 胃肠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卵巢纤维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方金忠 陈本宝 +2 位作者 张文奇 宋慧玲 李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纤维瘤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卵巢纤维瘤的CT及MRI资料,21例患者接受CT检查,26例接受MR检查,5例同时接受CT和MR检查,分析其CT和MR特征。结果42例卵巢纤维瘤中单纯型29例,变性型11例,特殊型2例... 目的探讨卵巢纤维瘤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卵巢纤维瘤的CT及MRI资料,21例患者接受CT检查,26例接受MR检查,5例同时接受CT和MR检查,分析其CT和MR特征。结果42例卵巢纤维瘤中单纯型29例,变性型11例,特殊型2例。肿瘤均单发,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40例,部分边界模糊2例,伴钙化3例,出血1例。肿瘤最大径1.4~26.7cm,中位值5.5cm。单纯型CT平扫呈等密度,MRI上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变性型CT呈斑片状、裂隙状低密度区,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几乎无强化或仅轻微强化;特殊型1例内见大量出血,1例明显强化,均误诊为恶性肿瘤。结论卵巢纤维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45例卵巢勃勒纳瘤的影像诊断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瑶瑶 张晓丹 +1 位作者 傅之昊 肖文波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1年第5期57-62,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卵巢勃勒纳瘤(Brenner瘤)的影像表现,剖析误诊因素,旨在提高Brenner瘤的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卵巢Brenner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并鉴别其良恶性。结果 45例卵巢B... 目的通过分析卵巢勃勒纳瘤(Brenner瘤)的影像表现,剖析误诊因素,旨在提高Brenner瘤的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卵巢Brenner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并鉴别其良恶性。结果 45例卵巢Brenner瘤中,1例(2.2%)为恶性病变,2例(4.4%)为交界性病变,42例(93.3%)为良性病变。良性病变中,8例合并卵巢其他病变;42例良性病变共45个病灶,其中36个呈完全实性、9个呈囊实性;良性肿瘤实质区CT平扫均呈等或稍高密度,T1WI、T2WI均呈等或低信号;在CT及MRI增强中分别有15个及26个病灶实质呈轻度强化,仅有1个病灶行CT增强后呈明显强化;12个良性Brenner瘤在CT上可见多发无定形钙化;9个囊实性的良性Brenner瘤的囊变均呈外生型。2个交界性及1个恶性Brenner瘤均呈囊实性,囊变均呈中央型,肿瘤实质增强呈中度至明显强化。45例共48个病灶,其中3个行两次影像检查,故术前共进行51次影像诊断,仅2次正确诊断为Brenner瘤,另49次影像报告为误诊或未明确诊断。结论良性Brenner瘤可呈实性、囊实性,实质部分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内部可见无定形钙化;囊实性良性Brenner瘤的囊性成分呈外生型为主。交界性及恶性Brenner瘤以囊实性为主,其实质成分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明显强化,囊变多位于病灶中心。不同分级卵巢Brenner瘤有一定特征影像表现,有助于术前精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勒纳瘤 卵巢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