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T在乳腺专科医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林波 黄建 +3 位作者 杨红健 张筱骅 傅佩芬 王蓓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 探究多学科诊治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乳腺病专科医生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项前瞻性研究通过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平台,联合浙江省多家医院,采用网络MDT对乳腺癌相关病例进行定期讨论分析.结果... 目的 探究多学科诊治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乳腺病专科医生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项前瞻性研究通过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平台,联合浙江省多家医院,采用网络MDT对乳腺癌相关病例进行定期讨论分析.结果 五年来共开展300余场MDT讨论,为全省78家医院的乳腺病专科医师提供继续教育,累计参与专科医生超过13000人次,相比于MDT开展前,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包括乳腺癌确诊手段、临床淋巴结评估、乳腺癌化疗时机及方案的选择等都较MDT开展前更规范更精准.结论 MDT这种专科化的继续教育形式实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模式 MDT 乳腺疾病 继续教育 前哨淋巴结活检 化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纳秒脉冲消融乳腺癌及免疫激活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璐艳 徐小波 +3 位作者 洪良杰 陈翊玲 陈新华 苗旭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13-2517,共5页
近20年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前期研究表明,纳秒脉冲具有能量高、微创治疗、不需联合化疗药物等优点。因此本研究将纳秒脉冲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荷瘤小鼠,观察局部原发肿瘤的消融效果,随访局部消融对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情况,探索其非热... 近20年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前期研究表明,纳秒脉冲具有能量高、微创治疗、不需联合化疗药物等优点。因此本研究将纳秒脉冲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荷瘤小鼠,观察局部原发肿瘤的消融效果,随访局部消融对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情况,探索其非热消融的免疫机制。本实验在小鼠皮下接种小鼠乳腺癌MDA–MB–231细胞,2周肿瘤直径达到10 mm时进行纳秒脉冲局部消融治疗,治疗参数选择脉冲宽度为300 ns,电场强度为40 k V/cm,脉冲个数为100,治疗频率为隔日重复共3次。研究结果表明原位接种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成瘤率达到100%。纳秒脉冲治疗后随访肿瘤大小、形态及体积至1个月,肿瘤直径达到20 mm时结束动物实验,B超监测数据显示,纳秒脉冲局部消融对原位肿瘤的消融率为83%,显著降低了原发肿瘤的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降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射频消融后,小鼠脾脏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和比例升高,提示局部使用的纳秒脉冲刺激脾脏T细胞增殖能力。纳秒脉冲消融不但能够抑制原发肿瘤,还能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使得肿瘤生长和转移侵袭力下降,有助于抑制肿瘤的生成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非热消融 乳腺癌 免疫激活效应 微创治疗
原文传递
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多态性与移植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魏巴金 周琳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92-96,共5页
Toll样受体(TLRs)家族是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共有13种蛋白家族成员。TLRs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连接人体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近年来,关于TLRs家族和移植后相关... Toll样受体(TLRs)家族是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共有13种蛋白家族成员。TLRs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连接人体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近年来,关于TLRs家族和移植后相关疾病的研究(如排斥反应、移植物失功及感染等)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许多研究发现,TLRs家族基因多态性不仅可以影响TLRs家族基因的表达,与器官移植术后相关疾病也密切相关。本综述系统阐述了近年来TLRs家族基因多态性与移植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希望为将来临床上开展同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TOLL样受体 移植
原文传递
人类基因多态性与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魏巴金 周琳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期45-48,共4页
CMV是一种疱疹DNA病毒,一般正常人群可以携带,但不引起临床症状。移植后合并CMV感染在供者CMV阳性而受者CMV阴性(D+/R-)时发生率较高,轻者可能引起轻微无症状感染,重者可能引起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常见的预防措施因为药物不良反... CMV是一种疱疹DNA病毒,一般正常人群可以携带,但不引起临床症状。移植后合并CMV感染在供者CMV阳性而受者CMV阴性(D+/R-)时发生率较高,轻者可能引起轻微无症状感染,重者可能引起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常见的预防措施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和经济问题而无法全面应用。在过去的10年里,有很多探讨人类基因多态性和移植后CMV感染、再燃和相关组织疾病等之间关系的研究,但结果并不一致。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目前人类基因多态性与移植后CM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并根据移植类型(包括肝移植、肾移植、心肺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有助于掌握目前的研究进展,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巨细胞病毒 移植
原文传递
中医药规范化分型论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璐艳 李雅丽 陈新梅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的改善。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省名老中医门诊78名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失败的GERD患者,根据中医六型辨证施治,给予中医药方剂或中成...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的改善。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省名老中医门诊78名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失败的GERD患者,根据中医六型辨证施治,给予中医药方剂或中成药治疗,采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 H监测,积分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5.8%(67/78),症状明显改善,食管24 h p H平均值和De Meester评分在中药治疗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参数比较仅反流次数减少,食管下段括约肌静息压力增高,说明可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施治对PPI失败的GERD患者能够缓解症状,可以成为西药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药 辨证施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