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的耐药性及修饰酶基因分布 被引量:12
1
作者 瞿婷婷 杜小幸 +2 位作者 陈亚岗 俞云松 李兰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明确临床分离的氨基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AR)耐药性及修饰酶基因类型。方法用琼脂筛选法筛选出HLAR、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GR)及链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SR);采用K-B法测定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PC... 目的明确临床分离的氨基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AR)耐药性及修饰酶基因类型。方法用琼脂筛选法筛选出HLAR、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GR)及链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SR);采用K-B法测定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PCR及序列分析法检测7种氨基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肠球菌中HLAR为73.6%。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HLAR的抗菌作用最好,未检出耐药株。屎肠球菌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株以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株明显高于粪肠球菌。所有的屎肠球菌氨基苷类高耐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环丙沙星均耐药。aac(6')-Ie-aph(2")-Ia基因是HLGR的主要耐药基因,占HLGR的92.6%;3株HLGR存在与aph(2")-Id高同源性的基因。而6-'ant、3"-ant及str基因在HLSR中的检出率低。结论HLAR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耐药菌。HLGR主要通过aac(6')-Ie-aph(2")-Ia基因编码的修饰酶造成对庆大霉素高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氨基苷类高水平耐药 氨基苷类修饰酶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Kruppel样因子6(KLF6)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潘修成 陈智 +3 位作者 陈峰 陈晓红 周承 羊正纲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了解Kruppel样因子6(KLF6)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stern blot检测原发性肝癌及其癌旁组织KLF6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构建KLF6真核表达质... 目的了解Kruppel样因子6(KLF6)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stern blot检测原发性肝癌及其癌旁组织KLF6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构建KLF6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流式细胞仪及MTT试验观察KLF6基因对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以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外源KLF6基因对p21WAF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应的癌周组织比较,2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8例(34.8%)KLF6 mRNA,9例(39.1%)KLF6蛋白质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转染KLF6基因的SMMC-7721细胞G0~G1期所占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转染KLF6基因SMMC-7721的增殖率明显下降。外源KLF6基因能上调肝癌细胞p21WAF1表达。结论KLF6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在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上调p21WAF1表达是KLF6基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病理学 基因 肿瘤抑制 基因表达 转染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因蛋白质p21
下载PDF
中国儿童与成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活化水平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南屏 张福杰 +6 位作者 靳昌忠 赵燕 姚航平 赵红心 吴灵娇 魏红山 李在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7-650,共4页
目的比较中国儿童及成人艾滋病(AIDS)患者的免疫活化水平。方法以103例儿童AIDS患者、38例成人AIDS患者、88名健康儿童和72名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取抗凝血进行流式细胞计数检测CD4+T细胞数,荧光定量RT-PCR测定血清HIV-RNA滴度,采用ELIS... 目的比较中国儿童及成人艾滋病(AIDS)患者的免疫活化水平。方法以103例儿童AIDS患者、38例成人AIDS患者、88名健康儿童和72名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取抗凝血进行流式细胞计数检测CD4+T细胞数,荧光定量RT-PCR测定血清HIV-RNA滴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Th2免疫因子(IL-10、IL-16、IL-18)、趋化因子[包括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的水平,并以β2微球蛋白(β2-MG)和可溶性Fas(sFas)的表达水平作为机体免疫活化指标。结果儿童AIDS患者组的CD4+T细胞数显著低于儿童正常对照组(P<0.01),各细胞因子水平较儿童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成人AIDS患者组的CD4+T细胞数显著低于成人正常对照组(P<0.01),除MSP水平显著低于成人对照组(P<0.01)外,其余各细胞因子均显著高于成人对照组(P<0.01)。儿童AIDS患者组各因子水平除SDF-1α和β2-MG与成人AIDS患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均显著高于成人AIDS患者组(P<0.01)。结论儿童和成人AIDS患者的免疫系统均表现为明显的异常活化,儿童患者的免疫活化水平高于成人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趋化因子 白细胞介素 巨噬细胞刺激蛋白 免疫活化
下载PDF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差异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泽宝 朱坚胜 +5 位作者 陈智 朱敏 曾文新 陈华忠 王庚歌 方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3104-3106,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是否与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相关及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差异.方法:慢性乙肝(慢性肝炎组)65例,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56例,体检健康、乙肝标志物阴性者(正常对照组)50例,均空... 目的:观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是否与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相关及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差异.方法:慢性乙肝(慢性肝炎组)65例,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56例,体检健康、乙肝标志物阴性者(正常对照组)50例,均空腹采血,肝纤维化指标(HA、CⅣ、PCⅢ、LN)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GFβ1检测采用ELISA.结果:慢性肝炎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22±13μg/L vs 10±9μg/L,11±9μg/L,P<0.01),肝硬化组血清TGFβ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组PCⅢ与血清TGFβ1水平相关(r=0.269,P=0.045),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血清TGFβ1水平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可协助诊断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但不能作为他们的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乙型病毒性肝炎 纤维化 炎症 酶联免疫吸附
下载PDF
10-23 DNA enzyme对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体外转录产物的切割活性 被引量:2
5
作者 侯伟 沃健儿 +1 位作者 刘克洲 李敏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10-23 DNA enzym e对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体外转录产物的特异切割活性。方法:设计并合成3种能针对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开放阅读框A1816UG的特异性脱氧核酶,分别命名为D rzBC-7、D rzBC-8和D rzBC-9。应用体外转录的方法获得相应的... 目的:探讨10-23 DNA enzym e对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体外转录产物的特异切割活性。方法:设计并合成3种能针对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开放阅读框A1816UG的特异性脱氧核酶,分别命名为D rzBC-7、D rzBC-8和D rzBC-9。应用体外转录的方法获得相应的底物RNA,观察D rzBC-7、D rzBC-8和D rzBC-9对其的体外切割效应。以D rzBC-9为例,观察不同浓度的M gC l2对体外切割效率的影响,根据L inew eaver Burk作图法,计算相关的酶动力学参数Km、K cat和K cat/Km。结果:通过体外转录获得用于切割反应的底物RNA,其大小为300 nt。在特定的切割条件下,D rzBC-7、D rzBC-8和D rzBC-9均能对相应的底物RNA进行有效的切割,切割产物分别为109 nt和191 n。t以D rzBC-9为例,在切割反应体系中缺乏M gC l2时,未见有切割反应。M gC l2浓度在150 mm o.lL-1时达到最高切割效率,再提高M gC l2的浓度,切割效率未见明显增大。酶动力学参数Km、K cat和K cat/Km分别为1.4×10-9m o.lL-1,1.6 m in-1和1.1×109m o.lL-1.m in-1。结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的10-23 DNA enzym e在体外对相应的转录产物有特异切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催化性 DNA 单es 肝炎病毒 乙型/遗传学 基因组 病毒/遗传学 重组 遗传 转染
下载PDF
IFN-γ与HIV-1gp120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刚 吴南屏 姚航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10-614,共5页
目的:研究gamm a干扰素(IFN-γ)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1)gp120蛋白免疫小鼠后效果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中国流行株H IV-1gp 120 N端片段基因的原核质粒p et44b-gp 120,及共表达H IV-1gp 120 N端片段基因与I... 目的:研究gamm a干扰素(IFN-γ)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1)gp120蛋白免疫小鼠后效果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中国流行株H IV-1gp 120 N端片段基因的原核质粒p et44b-gp 120,及共表达H IV-1gp 120 N端片段基因与IFN-γ基因的原核质粒p et44b-gp 120/IFN-γ,在E.coli BL 21(DE 3)细胞中进行低温诱导蛋白表达,然后经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实验设皮下注射gp120/IFN-γ组、gp120组和PBS三组,以检测H IV-1gp120诱导的T细胞增殖能力,CTL杀伤作用以及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PAGE和W estern b lot检测,证实上述两种蛋白在DE 3细胞中得到表达。免疫学实验表明,针对H IV-1 gp120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特异性CTL杀伤作用,以及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表达在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p120/IFN-γ组高于gp120组,gp120组高于PBS组(P<0.05)。反映体液免疫反应的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在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协同应用IFN-γ基因可明显加强H IV-1gp 120基因的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Ⅱ型 HIV包膜蛋白质gp120/代谢 佐剂 免疫 HIV GP120 IFN-Γ 融合表达
下载PDF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诱导的猪肝细胞初步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潘小平 李兰娟 +5 位作者 曹红翠 杜维波 章益民 盛国平 陈瑜 李君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03-105,109,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四步灌流法分离后原代猪肝细胞的数量和活力,初步鉴定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诱导的猪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四步灌流法分离12只猪肝脏组织中的猪肝细胞,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测定其肝实质细胞数量和活力;将含hTERT真核表... 目的观察应用四步灌流法分离后原代猪肝细胞的数量和活力,初步鉴定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诱导的猪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四步灌流法分离12只猪肝脏组织中的猪肝细胞,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测定其肝实质细胞数量和活力;将含hTERT真核表达的载体转染到原代猪肝细胞,经G418硫酸盐筛选,获得耐药性的猪肝细胞克隆并传代3代。观察原代猪肝细胞和hTERT诱导后的猪肝细胞的形态,检测两种猪肝细胞不同时期培养上清液中白蛋白、尿素氮的浓度。结果每只肝脏的肝细胞产量约为2.0×1010个,具有活力的肝细胞所占百分比为(95.5±3.2)%。原代猪肝细胞和hTERT诱导的猪肝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白蛋白和尿素氮在前3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步灌流法分离获取的猪肝细胞产量高、功能活性好。hTERT诱导的猪肝细胞具有正常肝细胞的基本功能,可作为生物人工肝及细胞移植等的理想的细胞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猪肝细胞 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永生化
下载PDF
HBV核心抗原EGFP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Hep G_2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宁 陈智 +1 位作者 姚航平 羊正纲 《浙江预防医学》 2005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构建的质粒pHBc -EGFP转染HepG2 细胞 ,瞬时表达HBV核心抗原和增强型绿荧光蛋白的可行性。方法 克隆HBV核心抗原基因进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1 中 ,脂质体法转染HepG2 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荧光蛋白表达 ,... 目的 探讨采用构建的质粒pHBc -EGFP转染HepG2 细胞 ,瞬时表达HBV核心抗原和增强型绿荧光蛋白的可行性。方法 克隆HBV核心抗原基因进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1 中 ,脂质体法转染HepG2 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荧光蛋白表达 ,并行RT -PCR及细胞免疫组化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重组pHBc -EGFP质粒可在HepG2 细胞内瞬时表达HBV核心抗原和增强型绿荧光蛋白融合蛋白。结论 pHBc -EGFP质粒构建成功 ,增强型绿荧光蛋白的表达可报告HBV核心抗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核心抗原 增强型绿荧光蛋白 瞬时表达 细胞免疫组化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FN-γ受体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陈峰 陈祥明 +1 位作者 陈公英 李敏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γ 干扰素 (IFN γ)受体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5 3例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后不同转归者外周血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 ,CD4 + ,CD8+ ,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和IFN γ受体水...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γ 干扰素 (IFN γ)受体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5 3例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后不同转归者外周血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 ,CD4 + ,CD8+ ,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和IFN γ受体水平 ,并以 4 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HBV感染后患者外周血CD3+ ,CD4 + ,CD8+ 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其中以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异常的患者降低最为明显 ,ALT异常者IFN γ受体水平显著低于ALT正常者与正常对照者。结论 IFN γ受体水平可能与乙型肝炎患者的慢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干扰素 干扰素Ⅱ型 IFN-γ受体 肝炎 乙型 慢性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儿童艾滋病患者免疫因子水平断面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福杰 靳昌忠 +6 位作者 赵燕 姚航平 赵红心 吴灵娇 魏红山 李在村 吴南屏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52-953,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患者 免疫因子 儿童 水平断面 AIDS患者 巨噬细胞刺激蛋白 TH1/TH2 protein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坚胜 何泽宝 +5 位作者 陈智 曾文新 朱敏 王庚歌 陈华忠 方浩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0-413,共4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之路,阻断肝纤维化形成对改善肝硬化预后有重要意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是已知的最强的肝纤维化促进因子之一。临床上肝纤维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这可能与患者的基因多态有关。G...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之路,阻断肝纤维化形成对改善肝硬化预后有重要意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是已知的最强的肝纤维化促进因子之一。临床上肝纤维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这可能与患者的基因多态有关。Gewaltig等报道TGF β1+869(T/C)、+915(G/C)的多态性与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为明确TGF β1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进一步从基因水平上探讨、认识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为今后肝纤维化基因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我们选择+869(T/C)、+915(G/C)位点进行此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多态性 肝纤维化形成 慢性肝病 促进因子 个体差异 基因水平
原文传递
HBsAg重组腺病毒转染的树突状细胞诱导BALB/c小鼠抗HBV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茵 陈智 +3 位作者 贾红宇 吴伟 蔡玲斐 周承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3-559,共7页
目的研究HBsAg重组腺病毒转染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体内外免疫刺激活性和诱导小鼠抗HBV免疫的特点。方法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体外扩增为DC,转染HBsAg重组腺病毒Ad-S或被HBsAg蛋白冲击后,流式细胞术分析DC的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 目的研究HBsAg重组腺病毒转染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体内外免疫刺激活性和诱导小鼠抗HBV免疫的特点。方法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体外扩增为DC,转染HBsAg重组腺病毒Ad-S或被HBsAg蛋白冲击后,流式细胞术分析DC的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的刺激活性;或与pcDNA3.1(+)-S质粒分别免疫小鼠后,LDH法测定脾细胞CTL活性,放免法检测血清抗- HBs;流式细胞术分析体外自体MLR中及免疫后小鼠脾脏T细胞内细胞因子。结果DC/Ad-S、DC/HBsAg和各对照组DC之间的表型和M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均刺激TH和Tc分泌IFN-γ。DC/Ad-S免疫后2周能诱导比DNA疫苗更强产生IFN-γ的TH(P<0.05),以及比DC/HBsAg和DNA疫苗更强分泌IFN-γ的Tc(均P<0.01)和特异性CTL(P<0.05,P<0.01)。但DC/Ad-S和DC/HBsAg诱导的CTL反应及Tc分泌IFN-γ在免疫后4周均明显减弱,且诱导抗-HBs作用弱于DNA疫苗。结论HBsAg重组腺病毒转染的DC比HBsAg冲击的DC及DNA疫苗能诱导更强的TH1/Tc1(Ⅰ型)细胞免疫和特异性CTL反应,是诱导抗HBV细胞免疫的有效刺激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树突状细胞 腺病毒 Ⅰ型免疫应答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激酶R的功能区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颜学兵 陈智 +2 位作者 Delphine BOUCREUX Nicole PAVIO Christian BRECHOT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并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病毒株:癌中心株(BT)、癌旁珠(BNT)、HCV-J及BT不同截短片段谷胱甘肽(GST)-核心融合蛋白;寻找核心蛋白(Core)与蛋白激酶R(PKR)相互作用区域,探讨它们在HCV持续感染及细胞癌(H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构建并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病毒株:癌中心株(BT)、癌旁珠(BNT)、HCV-J及BT不同截短片段谷胱甘肽(GST)-核心融合蛋白;寻找核心蛋白(Core)与蛋白激酶R(PKR)相互作用区域,探讨它们在HCV持续感染及细胞癌(H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不同片段HCV核心蛋白基因,并将7个不同的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诱导表达并纯化表达蛋白,与两株细胞(HepG2和Huh-7)的PKR的进行相互作用试验.结果7个不同片段Core在体外都得到相应表达,不同片段结合PKR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BT、BNT、C191的Core N端1~172氨基酸(aa)3个片段均能与PKP发生直接结合,BT与PKR结合的区域在Core N端的1~58aa.结论 不同片段Core在原核细胞中获得较好的表达;Core/PKP相互作,在HCV持续感染和HCC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核心蛋白 表达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HCC 发病机制 结合蛋白 功能区域 差异 目的 结论
原文传递
pp65抗原血症监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体CMV的感染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美芳 高海女 +3 位作者 范骏 陈晓明 薛寒 马伟杭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93-993,共1页
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重要并发症和首位感染性死亡原因。若不加以预防或治疗,12%~20%的Allo-HSCT患者术后会发生严重的CMV感染,病死率〉85%。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CMV感染 PP65抗原血症 感染性 异基因 ALLO-HSCT 受体 监测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质粒介导的肠球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2”)-Ie 被引量:3
15
作者 瞿婷婷 张樱 +3 位作者 俞云松 陈亚岗 魏泽庆 李兰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96-599,共4页
目的明确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GR)新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及其传播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筛选法筛选获得HLGR,用琼脂稀释法及K-B纸片法进行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质粒提取、Southern杂交、酶切克隆测序对耐药... 目的明确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GR)新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及其传播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筛选法筛选获得HLGR,用琼脂稀释法及K-B纸片法进行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质粒提取、Southern杂交、酶切克隆测序对耐药基因及其传播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肠球菌可通过产新的质粒介导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2”)-Ie编码的修饰酶APH(2”)-Ie引起HLGR。酶切克隆测序显示aph(2”)-Ie与染色体介导的aph(2”)-Id有较高的氨基酸同源性,其上游存在编码转座酶TnpA的插入序列,下游存在编码链霉素腺苷转移酶(str)基因。Southern杂交证实该耐药基因位于16kb左右的质粒上。结论HLGR可由一种新的质粒介导的APH(2”)-Ie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引起,并可通过转座酶与其他耐药基因一起在质粒或染色体之间进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属 抗药性 质粒 抗生素类 氨基糖苷
原文传递
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伟 沃健儿 +5 位作者 刘克洲 李敏伟 陈离伟 胡中荣 刘荣华 胡敏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在2.2.15细胞内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能分别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开放阅读框A157UG和A1816UG。不同的1023DNAzymes分别转染2... 目的探讨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在2.2.15细胞内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能分别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开放阅读框A157UG和A1816UG。不同的1023DNAzymes分别转染2.2.15细胞,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在0.1~2.5μmol/L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抑制HBsAg和HBeAg的表达,抑制效应可长达72h。在同一剂量相同转染时间的条件下,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率呈以下关系:DrzBS9>DrzBS8>DrzBS7;DrzBC9>DrzBC8>DrzBC7。DrzBS9和DrzBC9在2.5μmol/L剂量条件下,转染48h后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率可分别高达95%和92%。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对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水平并无明显影响。MTT细胞毒性检测表明,在0.1~2.5μmol/L浓度范围内未见1023DNAzymes对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在2.2.15细胞内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rzBS9和DrzBC9的抑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23 DNAZYME S基因 C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HBSA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茵 陈智 +3 位作者 贾红宇 吴炜 蔡玲斐 周承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HBsAg重组腺病毒Ad-S转染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诱导HBV转基因(Tg)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及其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Tg小鼠的骨髓细胞体外扩增为DC,转染Ad-S或被HBsAg蛋白冲击后,与pcDNA3.1(+)-S质粒分别免疫Tg鼠,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HBsAg重组腺病毒Ad-S转染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诱导HBV转基因(Tg)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及其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Tg小鼠的骨髓细胞体外扩增为DC,转染Ad-S或被HBsAg蛋白冲击后,与pcDNA3.1(+)-S质粒分别免疫Tg鼠,用流式细胞术、乳酸脱氢酶释放法、酶联免疫分析(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别检测脾脏T细胞内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血清HBsAg、抗-HBs、HBV DNA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肝脏组织学及HBsAg和HBcAg表达。结果免疫后1~2周,DC/Ad-S比DC/HBsAg和pcDNA3.1(+)-S诱导Tc分泌干扰索γ(IFN-γ)和特异性CTL均显著增强,而DC/ HBsAg组CTL较pcDNA3.1(+)-S组增强(P<0.05);DC/HBsAg免疫后1、2、4周CTL迅速减弱,DC/Ad-S在1、2周CTL差异不明显,但至4周时明显减弱。免疫后1~4周,对Tg鼠血清HBsAg、HBV DNA及肝组织HBcAg和HBsAg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为DC/Ad-S免疫,其次为DC/HBsAg,显著强于pcDNA3.1(+)-s(P<0.05或P<0.01)。肝脏组织学、血清抗-HBs和ALT水平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S转染的DC比HBsAR冲击的DC和DNA疫苗诱导更强的Tcl和CTL应答,能较迅速抑制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Ag、HBV DNA和肝脏HBcAg和HBsAg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树突细胞 腺病毒科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小鼠 转基因
原文传递
基因1b型HCV核心蛋白不同功能区域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颜学兵 梅蕾 +4 位作者 陈智 郑敏 周林福 许小燕 吴炜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1-415,共5页
目的研究基因1b型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病毒株编码的核心蛋白(CORE):癌中心株(T)、癌旁株(NT)、C191(HCV—J6)及同一病毒株(T)编码的不同功能区域(1~172、1~126、1~58、59~126、127—172AA)在HC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基因1b型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病毒株编码的核心蛋白(CORE):癌中心株(T)、癌旁株(NT)、C191(HCV—J6)及同一病毒株(T)编码的不同功能区域(1~172、1~126、1~58、59~126、127—172AA)在HC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治疗HCV感染提供靶位。方法将含有3个不同病毒株(T、NT及C191)及T不同功能区域的CORE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到HepG2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PI,并用细胞生长实时观察仪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基因1b型T、NT、C191和T不同功能区域的CORE均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和坏死且抑制了细胞的生长,其中,T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及抑制细胞生长强于NT和C191,T的CORE的N端1~58AA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及抑制细胞生长均高于其他功能区域。结论HCV基因1b型不同病毒株及同一病毒株编码的CORE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子致病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N端的1~58AA在CORE的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基因治疗的重要靶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 凋亡/坏死 细胞生长曲线
原文传递
癌周及癌中心不同截短片段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颜学兵 陈智 +2 位作者 Delphine BOUCREUX Nicole PAVIO Christian BRECHOT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43-647,共5页
目的 研究不同截短片段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核心蛋白(CORE)在HCV持续感染和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构建并表达不同HCV病毒株及不同截短片断CORE原核表达质粒。 方法 用PCR扩增基因型为HCV 1 b型的7个不同截短片段CORE基因:氨基酸(aa)长... 目的 研究不同截短片段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核心蛋白(CORE)在HCV持续感染和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构建并表达不同HCV病毒株及不同截短片断CORE原核表达质粒。 方法 用PCR扩增基因型为HCV 1 b型的7个不同截短片段CORE基因:氨基酸(aa)长度分别为癌中心株(BT):B:1-172 aa、1-126 aa、1-58 aa、59-126 aa、127-172 aa;癌旁株(BNT):1-172 aa及C191(HCV-J6):1-172 aa,扩增产物用BamH Ⅰ及EcoR Ⅰ双酶切后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中,阳性克隆转染到BL21中,IPTG诱导表达GST-CORE融合蛋白,纯化定量,并用western blot加以验证。 结果 7个不同片段CORE在体外都得到相应表达,但表达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较长片段表达量相对较低,其中BT及BNT的1-172 aa截短片段CORE的表达高于同基因型等长度片段的C191,而BT以59-126 aa片段的表达量最高。BT、BNT及C191三株HCV基因1b型病毒株部分截短片段可形成二聚体。 结论 构建不同HCV病毒株及不同截短片段的CORE原核表达质粒获得成功,为研究HCV不同病毒株及不同区域CORE功能奠定基础;不同截短片段的CORE表达量不等,可能与不同片段具有不同的疏水基团、细胞毒性及在HCV结构和在HCV致病性中所起作用不同有关;HCV基因1b型的CORE二聚体的形成依耐于59-126 aa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核心蛋白 表达质粒 蛋白表达 丙型肝炎病毒 肝癌
原文传递
凋亡与肝纤维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海军 盛吉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8-120,128,共4页
肝细胞和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凋亡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发展和减退有关。肝细胞凋亡产生的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且肝细胞凋亡本身可引起或加重炎症,均导致肝纤维化发生;HCS则通过细胞凋亡来减退肝纤维化。因此,肝... 肝细胞和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凋亡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发展和减退有关。肝细胞凋亡产生的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且肝细胞凋亡本身可引起或加重炎症,均导致肝纤维化发生;HCS则通过细胞凋亡来减退肝纤维化。因此,肝细胞和肝星形细胞凋亡对肝纤维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肝纤维化 肝细胞 肝星形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