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株产TE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家斌 李惠 +3 位作者 李旭 余鑫之 马亦林 俞云松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 :鉴定临床分离的 3株大肠埃希菌和 1株肺炎克雷伯菌所产的TEM型 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序列 ,并进行原核表达 ,了解其相关特性。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TEM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 ,克隆入 pGEM Teasy载体 ,表达于感受态细... 目的 :鉴定临床分离的 3株大肠埃希菌和 1株肺炎克雷伯菌所产的TEM型 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序列 ,并进行原核表达 ,了解其相关特性。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TEM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 ,克隆入 pGEM Teasy载体 ,表达于感受态细胞大肠埃希菌DH5α中 ,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 ,确定基因型 ;其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 (pET 2 8c)连接 ,并在感受态细胞大肠埃希菌DH5α中进行原核表达 ,提取质粒 ,用PCR进行表达鉴定 ,用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表型确认试验鉴定表达菌株的表型 ,另外对这些临床菌株进行接合试验。结果 :PCR扩增结果显示这 4株细菌产生的TEM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含 981个核苷酸 ,其表达酶的性质均为ESBLs,临床菌株的质粒接合试验均为阳性。这 4株临床菌株所产生的TEM型 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已被GenBank命名为TEM 10 (GenBank注册号 :U95 36 3)。 结论 :安徽地区这 4株细菌所产TEM型 β内酰胺酶均为TEM 10 ,在国内我们首次从临床分离株中发现TEM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序列分析 接合试验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感染病学临床诊治2016年度新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兰娟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597-598,605,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进步,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居民的首要病死原因已经不是感染性疾病,但病毒性肝炎、结核病、AIDS等重大传染病依然危害着国民健康,甲型流感病毒(H7N9)、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进步,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居民的首要病死原因已经不是感染性疾病,但病毒性肝炎、结核病、AIDS等重大传染病依然危害着国民健康,甲型流感病毒(H7N9)、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等新发突发病原体也对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本文对2016年感染病学领域临床诊治的相关进展进行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病学 埃博拉病毒 结核病控制 突发病 病死原因 感染性疾病 国民健康 公共卫生安全 甲型流感病毒 抗病毒药物
下载PDF
若干与动物相关的病毒性传染病研究近况
3
作者 马亦林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5-508,共4页
近年来,动物源性传染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突出表现在与动物相关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发生,流行或暴发频率大为增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起世界的关注。1990年以来,与动物宿主相关的人类病毒性传染病有戊型病毒性肝炎(HEV,199... 近年来,动物源性传染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突出表现在与动物相关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发生,流行或暴发频率大为增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起世界的关注。1990年以来,与动物宿主相关的人类病毒性传染病有戊型病毒性肝炎(HEV,1990年,与猪相关),辛德毕斯病毒感染(Sindbis病毒,国内1990年,与蚊、鸟类相关),汉坦病毒肺综合征(SinNombre病毒等,1993年,与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病毒性传染病 物相 Sindbis病毒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动物源性传染病 戊型病毒性肝炎 人类健康 动物宿主
原文传递
溶血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mecA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15
4
作者 俞美红 陈亚岗 +2 位作者 俞云松 周志慧 李兰娟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了解溶血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 133株临床分离的溶血葡萄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 16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多聚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mecA基因 ,并与普通药敏试验比较 ,对不相符的菌... 目的 了解溶血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 133株临床分离的溶血葡萄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 16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多聚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mecA基因 ,并与普通药敏试验比较 ,对不相符的菌株进行抑制、诱导试验。结果  133株溶血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无耐药 ,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 6 .0 % ;对阿米卡星、异帕米星、米诺环素、利福平、氟氧头孢的耐药性较低 ,耐药率 <2 0 % ;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 >90 %。除米诺环素、青霉素外 ,住院患者分离菌株的耐药率高于门诊患者分离的菌株。mecA基因阳性率为 90 .2 3% ,且PCR产物经克隆测序证实为mecA特异性产物。对 2株mecA基因阳性而苯唑西林MIC≤ 0 .2 5 μg/ml的菌株进行诱导试验后其MIC≥ 0 .5 μg/ml;对 3株mecA基因阴性而MIC≥ 0 .5 μg/ml的菌株进行抑制试验后其MIC值下降 8倍以上。 结论 溶血葡萄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 ,对糖肽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在下降 ,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葡萄球菌 抗菌药物 敏感性 MECA基因 耐药 合理用药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TEM-105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家斌 李旭 +1 位作者 马亦林 俞云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 获得浙江地区临床分离的 4株肺炎克雷伯菌所产的TEM型β 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序列,鉴定其基因型,并了解其相关特性。方法 PCR扩增TEM型β 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 Teasy载体,表达于感受态细胞大肠埃希菌DH5α中,双脱氧... 目的 获得浙江地区临床分离的 4株肺炎克雷伯菌所产的TEM型β 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序列,鉴定其基因型,并了解其相关特性。方法 PCR扩增TEM型β 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 Teasy载体,表达于感受态细胞大肠埃希菌DH5α中,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确定基因型;其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 (pET 28c)连接,并在感受态细胞大肠埃希菌DH5α中进行原核表达,提取质粒,用PCR进行表达鉴定,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定原核表达菌株中酶的等电点(pIs),用ESBLs表型确认试验鉴定表达菌株的表型,另外对这些临床菌株进行接合试验。结果 PCR扩增结果显示这 4株细菌产生的TEM型β 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含1 009个核苷酸,其表达酶的性质均为非ESBLs,pIs均为5 4,临床菌株的质粒接合试验均为阳性。这 4株临床菌株所产生的TEM型β 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已被GenBank命名为TEM 105(GenBank注册号:AF516720)。结论 浙江地区这 4株细菌所产TEM型β 内酰胺酶均为TEM 105,在世界上我们首次从临床分离株中发现TEM 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基因 Β-内酰胺酶 原核表达 临床 DH5Α ESBL 大肠埃希菌 感受态细胞 功能研究 菌株
下载PDF
重型肝炎的治疗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克洲 吴仲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3-326,共4页
关键词 重型肝炎 治疗 肝细胞坏死 黄疸 肝性脑病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郑临 杨益大 +1 位作者 林志强 盛吉芳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0期913-914,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qd,同时联用膦甲酸钠注射...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qd,同时联用膦甲酸钠注射液250 mL,b id,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继续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tid,至16周。对照组在使用膦甲酸钠注射液基础上给予甘草酸二铵30 mL,静脉滴注,qd,共4周,继用甘草酸二铵胶囊3粒,tid,至16周。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4,16周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6.7%和53.3%,对照组分别为16.7%和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著提高辅助性T细胞(CD4+)和CD4+/CD8+比例。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苷 复方 膦甲酸钠 YMDD变异 肺炎 乙型 慢性
下载PDF
卡介苗膀胱灌注对膀胱癌患者血、尿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任黎刚 汪朔 +3 位作者 傅素珍 肖家全 邹强 董志超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疗期间患者血浆、尿液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 11 例初发的膀胱癌患者行BCG膀胱灌注,在6周疗程中的第1、3、5周的灌注前后采集血、尿标本,以偶氮显色法做内毒素浓度测定。采用 SPSS10.0非...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疗期间患者血浆、尿液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 11 例初发的膀胱癌患者行BCG膀胱灌注,在6周疗程中的第1、3、5周的灌注前后采集血、尿标本,以偶氮显色法做内毒素浓度测定。采用 SPSS10.0非参数检验中的秩和检验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膀胱灌注的第1周血浆内毒素水平在灌注前后分别为(27.54±18.69)ng/L和(45.62±30.77)ng/L(P=0.054);第3周为(48.23±29.53)ng/L和(77.08±40.96)ng/L(P<0.01);第 5 周为(49.00±42.10)ng/L和(80.69±59.20)ng/L(P<0.05)。6个组间血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尿液内毒素水平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CG膀胱灌注可引起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这可能与BCG不良反应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灌注 血浆内毒素 患者 BCG 卡介苗 膀胱癌 尿液 水平 采集 变化
下载PDF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9
作者 曹识宇 陈恩平 +1 位作者 王茜 裘云庆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98-1400,共3页
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乙肝感染流行率为34.28%,据此推算,我国仍有HBsAg携带者9 300万人,全国有近5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研究显示,乙肝携带者中约有近10%的人会发展为慢... 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乙肝感染流行率为34.28%,据此推算,我国仍有HBsAg携带者9 300万人,全国有近5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研究显示,乙肝携带者中约有近10%的人会发展为慢性乙肝〔1~3〕。老年人在机体生理和免疫功能等多方面都逐渐减退。本研究探讨老年慢性乙肝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生物恐怖 被引量:4
10
作者 阮冰 白雪玲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505-507,共3页
关键词 生物恐怖 生物武器 病原 流行病学特征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胸腺肽α_1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临 杨益大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2年第2期100-101,105,共3页
关键词 胸腺肽Α1 干扰素Α-2B治疗 疗效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促肝细胞生长素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7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临 陈亚岗 +1 位作者 俞云松 郑经川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2例常规治疗加促肝细胞生长素肠溶胶囊作为试验组,每日服2粒,每日3次,疗程12周;另72例常规治疗加促肝细胞生长素颗粒剂作为对照组,每次2袋,每...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2例常规治疗加促肝细胞生长素肠溶胶囊作为试验组,每日服2粒,每日3次,疗程12周;另72例常规治疗加促肝细胞生长素颗粒剂作为对照组,每次2袋,每日3次,疗程12周。服药前及服药时4、8、12周及治疗结束后4、8、12周测定肝功能、症状与体征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的多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结束后12周肝功能尚持续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6.57%。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肠溶胶囊能有效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症状、体征与肝功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肝细胞生长素肠溶胶囊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HIV Tat蛋白与单核细胞表达辅助受体CCR5和感染HIV病毒相互关系的研究
13
作者 杨益大 郑临 +2 位作者 吕国才 陈亚岗 Maria Salvato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32-534,545,共4页
目的 :研究 HIV Tat蛋白对单核细胞表达 HIV辅助受体 CCR5的影响 ,并观察 Tat蛋白对单核细胞感染嗜单核细胞 HIVBa-L病毒的影响。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方法测定单核细胞表面表达的 CCR5 ,单核细胞表达分泌的HIV gag p2 4蛋白由 ELISA方法... 目的 :研究 HIV Tat蛋白对单核细胞表达 HIV辅助受体 CCR5的影响 ,并观察 Tat蛋白对单核细胞感染嗜单核细胞 HIVBa-L病毒的影响。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方法测定单核细胞表面表达的 CCR5 ,单核细胞表达分泌的HIV gag p2 4蛋白由 ELISA方法检测。结果 :HIV Tat蛋白能增加单核细胞表达 CCR5 ,此作用能被多克隆 Tat蛋白抗体所抑制 ;同时 HIV Tat蛋白能明显增加嗜单核细胞 HIV病毒 (HIVBa-L)感染单核细胞 ,表现为 HIV gag p2 4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HIV Tat蛋白增加单核细胞表面 CCR5受体的表达 ,并增加 HIVBa-L感染单核细胞 ,表明HIV Tat蛋白在 HIV感染和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TAT蛋白 辅助受体CCR5 单核细胞 感染
下载PDF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
14
作者 俞云松 陈亚岗 +2 位作者 宋秀兰 周伟琳 马亦林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21-25,共5页
目的确定浙江省嘉兴地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E3株所产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序列及亚型.方法肺炎克雷伯菌E3株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 目的确定浙江省嘉兴地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E3株所产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序列及亚型.方法肺炎克雷伯菌E3株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easy载体,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确定亚型,重组细菌表型鉴定.结果E3株同时产SHV和TEM型2种β-内酰胺酶,其中SHV基因片段含812个核苷酸,编码产物有266个氨基酸,应为SHV-11型β-内酰胺酶;TEM基因片段含973个核苷酸,编码产物有288个氨基酸,应为TEM-1型β-内酰胺酶.含TEM-1和SHV-11编码基因的重组细菌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阴性.结论E3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产生SHV-11和TEM-1 2种ESBLs,其可影响ESBLs的表型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干扰素α-2b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15
作者 郑临 孙浩珍 +1 位作者 杨芊 杨益大 《浙江医学》 CAS 2001年第8期509-511,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干扰素Α-2B 胸腺肽Α1
下载PDF
慢性乙肝为何要定期复查?
16
作者 盛吉芳 《肝博士》 2011年第6期23-23,共1页
乙肝抗病毒治疗已经深入人心,但对定期复查的必要性却存在认识不足。乙肝病人定期复查不但可以观察乙肝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乙肝治疗取得最好的效果,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恶化,因此是阻止乙肝病情恶化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 定期复查 乙肝病人 抗病毒治疗 肝为 慢性 病情恶化 治疗效果 治疗方案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樱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5期120-,共1页
关键词 老年患者 人性化护理
下载PDF
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TEM型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家斌 李旭 +1 位作者 马亦林 俞云松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浙江省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 TEM型耐药基因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董凤芹 陈灿华 +1 位作者 李红 吕芳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25-1026,共2页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肝脓肿并不少见,但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42例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为临床提供借鉴。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肝脓肿患者 临床特点 糖尿病患 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细菌学及耐药性的变迁 被引量:34
20
作者 郑临 杨益大 +3 位作者 孔海深 魏泽庆 吴炜 马亦林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腹膜炎 细菌学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